查看原文
其他

有钱不还,私募机构成“老赖”

私募督都 行家基募 2024-03-22


行家基募提醒: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人开放!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并且符合这些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说明下,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最后,私募基金风险大,文章所列产品表现仅为历史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不构成收益保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哦~




现在这个市场上啥样的都有,这不前海宇城(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前海宇城)也是让各位“开眼了”,一开始以为欠钱不还,是因为金额数大,一时半会周转不开。但仔细一瞧,嚯!欠了14820元呢,这数额“可真大”!



有能力却不还?


企查查显示,今年2月22日朴某某与前海宇城因为14820元的劳动争议闹到法庭。前海宇城被列入被执行人。2月29日前海宇城因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其法定代表人杨宁宁被限制高消费。搞不明白前海宇城,为什么有能力却不还呢?


前海宇城2016年12月备案成功,目前管理规模在5-10亿,运行的基金共计有4只,但是中基协显示其最后更新时间是在2022年9月1日。要知道基金在运行期间,私募机构都会有一笔费用进帐。不论从规模还是从盈利角度,前海宇城都不会连1.4万左右的流动资金都拿不出不吧!



并且督都还发现,企查查上显示2019年——2022年期间,前海宇城的参保人数为0。可是中基协显示2022年,前海宇城全职员工为8人,取得基金从业资格人数的有7人。难道这雇佣的都是“临时工”?当然,不排除里面有高管,但是要说7人都是高管未免有点牵强。若真的都是“临时工”的话,公司的运营情况可能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稳健。





一年半的“消失”?


被限制高消费的杨宁宁则是2023年2月正式成为前海宇城的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虽然杨宁宁是主要人员,但是并没有持股比例。而控股100%的是鑫隆(北京)商业管理有限公司。难道是因为没有真正的话语权才导致如今的局面吗?毕竟因为1.4万左右的劳动争议让一家5—10亿规模机构的“老板”被限制高消费,实在是有点。。。。



此外对于前海宇城近一年半的“消失”也让大家充满疑惑,莫非在这段时间里前海宇城真的发生了什么吗?如果不是公司内部真的出现了重大问题,那么它为什么会因为一笔相对微不足道的劳动争议而陷入这样的困境?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财务管理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于公司治理结构和透明度的问题。


看似小额的债务问题,实际上反映出的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公司管理和财务透明度问题。无论资产规模如何,信用和责任永远是金融机构的立身之本。希望这只是前海宇城的一次小失足,而不是大的信用危机的前兆。毕竟,在金融的海洋里,风浪总是突如其来,而信用才是最好的救生圈。



以上图片信息来源:企查查、中基协

风险揭示: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扫码了解更多私募详情

行家基募,私募从业者们的聚集地



往期推荐

当头一棒?上海私募“无证”销售遭遇监管首罚!
私募逆流中的“孤勇者们”

公募员工的“天堂”,投资者的“地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