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华重金押注的核药赛道,中国有哪些入局者?
其中,长三角最为突出,共有 15 家,以苏州的智核生物、欣核医药为代表。
从单一城市来看,苏州和北京数量最多,分别有 5 家,成都和南京次之,分别有 3 家。
这里我们重点说一下北京和成都。
我国目前共有 5 台核反应堆可用于医用同位素的生产和制备。其中,北京有 2 台,即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和泳池反应堆(SPR)。
四川有 3 台,分别是高通量工程试验堆(HFETR)、岷江试验堆(MJTR)和中国绵阳研究堆 (CMRR)。
北京和成都占据了核药上游原材料(核素)优势,节约了物流运输成本。
其中,药企高管创业/资深药企专家和知名药企孵化最为突出,各有 9 家和 8 家。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团队主要成员在核药领域都有丰富的研发经验。
从这也可以看出,核药本身特殊性明显,“技术+成本+使用”高壁垒,有资质进入的企业还是少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们可以根据创始背景将公司分类,但事实上各公司在团队上的距离正在缩小。
例如:药企孵化的公司会大力招揽研发专家,这点可以参考蓝纳成生物,有些公司也会通过联合创始人的方式来增加创始团队多元化,补齐短板。
从主要技术来看,企业业务专一化特点明显,且呈现出“诊疗一体化”的趋势。例如,智核生物管线中的SNA011和SNA017就是对标诊疗一体化开发的。
从成立时间上看,上述公司主要集中在 2015-2021 年这个时间段。其中,在 2021 年迎来了一波创业潮,共有 11 家公司成立。
为何是 2021 年?
除技术进步外,这一年,我国还发布了首个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领域发布的纲领性文件《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给予了核药开发纲领性层面的指导。
同年发布的《放射性体内治疗药物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为RDC的临床研究提供明确技术指导。
据悉,2021 年来国内共有 13 笔核药融资事件,总融资额达到 3.2 亿美元。如辐联医药先后完成 10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近 2.5 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从已披露的融资轮次来看,天使轮和A轮占比最高,也就是说中国核药初创企业整体处于平台搭建、项目临床前开发早期阶段。
其中,甚至还有许多企业并未获投(包括未披露的),共占公司总数量约 46%。
根据 Frost&Sullivan 数据,2022-2027 年预计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将提高,CAGR 达到 21.4%,市场规模于 2023 年达到 78.1 亿元。截至 2021 年,全球市场中,中国市场占比仅为 6%,北美市场达到 40%。
一方面,说明我国核药发展相对欧美国家而言相对滞后,仍处于初级阶段;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政策和监管的完善,也突显了我国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还有广阔空间。
但想要复兴核药,这些现实问题仍亟待解决,如,上游的核素原料供应链、中游的生产安全、下游的配送时效短,还有就是“药学+放射化学”复合型人才紧缺等等......
未来,能够脱颖而出的企业,市场也将会给予其丰厚的回报。
—The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