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药局

其他

被Meta裁掉的AI蛋白质团队,刚融了4000万美元

Pharmaceuticals(均在纳斯达克上市)和Kallyope的联合创始人。如此看,离开Meta,再成立EvolutionaryScale,更像是重操旧业,也是Alexander
2023年8月28日
其他

AI制药最大一笔融资,新独角兽杀出

亿美元。这也是今年以来AI制药领域最大一笔融资。该公司将利用这笔资金进一步开发其生成和预测人工智能技术,扩大其产品线,并将其首款计算机生成药物投入临床研究。此轮融资由
2023年8月22日
其他

谁将是第一个现金枯竭的ADC药企?

辉瑞430亿美元收购Seagen,DS8201彰显神力,中国ADC出海成潮,仿佛整个ADC领域都陷入了资本狂欢的盛景。但也有例外。ADC龙头企业Mersana、ADC
2023年8月21日
其他

AI+分子模拟,90后北大兄弟斩获超7亿元融资

平台,推动科学研究从“小农作坊”模式向“平台科研”模式转变。目前深势科技打造了Bohrium科研云平台、Hermite药物计算设计平台、RiDYMO难成药靶标研发平台及
2023年8月18日
其他

葛兰素史克的最后一次机会

2023年7月,葛兰素史克(GSK)在美国退市的ADC药物Blenrep,在国内启动了一项III期临床DREAMM-8试验。三年前,FDA批准Blenrep上市,2022年11月,Blenrep一项验证性III期临床DREAMM-3试验失败,GSK宣布该药从美撤市。作为公司目前唯一的ADC上市药物,GSK对其寄予厚望,不会轻易放弃,此次DREAMM-8试验也直接关乎到Blenrep的未来走向。那么这一次,Blenrep能成功在中国上市吗?史上撤市最快的ADC药物早在2009年12月,GSK就从Seagen引进了Blenrep。Blenrep是全球第一款且目前唯一一款靶向BCMA的ADC上市药物,作为单一疗法,用于治疗患有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成人患者,且此前至少已接受过4种治疗,包括抗CD38单克隆抗体、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在其DREAMM-2试验中,接受最佳剂量Blenrep治疗的患者的总体缓解率为
2023年8月16日
其他

当ADC管线接二连三的翻车,谁的美梦碎了?

ADC的火热刺激着一批又一批玩家进场,一方面市场对于药企试错的容忍度不断降低,对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药物未来的商业化前景才是最现实最根本的追求。这时,由于技术不成熟、竞争格局改变或资金紧张等原因,企业就会进行战略调整,砍管线、裁员甚至合并。无论因何,这种悲观情绪都影响了市场走向,股价下跌成了最直接的反应,更不可承受的是,一些企业已经摇摇欲坠。Magenta
2023年8月12日
其他

首个放弃AI生物技术的大厂已经出现

近日,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Meta已经裁掉其AI蛋白质研究团队,这表明该公司正放弃纯科学项目,转而开发赚钱的AI产品。Mete此前雇佣了十几名科学家从事AI蛋白质相关的科学研究,开展一个名为
2023年8月10日
其他

一场空前绝伦的医药反腐:倒下159名院长、书记,未来出路在哪儿?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强劲的反腐风震慑整个医药行业。此次风波已经弄得人心惶惶,又有代表被抓了......学术会暂停了,还有甚者,医药群都解散了......本次医疗领域反腐和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太一样,层次高、部门多、落地快、穿透式、全链条,相关企业、代理商、医院等都有“压力”。给此次大规模反腐定下主基调的,是中纪委牵头,联合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审计署、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多部门调查。在这一轮反腐行动中,已经倒下159名院长、书记。受到反腐行动影响,A股医药板块已经连续多日下跌,市值蒸发1500亿元。医药反腐重拳出击早在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等14个部门曾联合印发了《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工作要点》从健全完善新时代纠风工作体系、整治行业重点领域的不正之风问题、强化医保基金监督管理、深入治理医疗领域乱象、切实推进工作取得实效等五方面提出13条要求。7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称,近日,国家卫健委联合同国家医保局在内9大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会议指出,针对医药领域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少数”,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坚持较真碰硬、宽严相济,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进一步形成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7月25日,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该修正案草案共修改补充刑法7条,加大了对行贿犯罪惩治力度,提出在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领域行贿需从重处罚,同时增加了惩治民营企业人员腐败相关犯罪条款,也完善了此前容易通过单位行贿、个人行贿之间区别规避处罚的漏洞。紧接着,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据悉,这次会议提出,要加大执纪执法力度,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形成声势震慑。实际上,在医疗系统的腐败主要发生在采购环节,特别是涉及药品、医疗器械、大型设备和基建采购。所以,对医疗领域企业而言,这场医疗反腐暴也意味着对销售端的要求逐步收紧。尤其是销售费用占比较高的企业,存在商业贿赂风险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在医疗反腐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行贿受贿一起查”被反复强调。未来一年里,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与医疗机构从业者之间的灰色利益输送通道,将受到严查。8月7日,中纪委网站发布《深度关注
2023年8月8日
其他

上半年ADC药物销售额出炉!第一不保,DS8201再创神绩

的主要终点,于去年11月在美国启动撤市程序,在2023上半年中,Blenrep销售总额仅0.25亿美元,是已披露ADC新药销售数据中,最低的一位。靶向CD19的ADC新药Zynlonta,由ADC
2023年8月7日
其他

AI+化学合成,大牛学者转化公司获3300万英镑投资

583(7815):237-241该研究的优势之一在于能够成功将化学语言转化为机械手指令,另外化学家们可以用自然语言(英文)编辑化学方案,并进行修改等,一套软硬件结合非常流畅。
2023年8月3日
其他

忘了ChatGPT吧,大语言模型的下一个风口在这

诞生以来,深度学习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建模和设计中的应用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例如ESMFold是一种用于蛋白质结构预测的语言模型,可在不损失准确性的情况下预测加速60倍。ProteinGenerator
2023年7月25日
其他

两个60后女创始人联手,让卫材花了20亿美元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本应忙碌的街道上异常平静,让这个冬天似乎变得更冷了一些。彼时的魏紫萍却来不及思考,简单收拾一下行李就匆忙赶往机场,坐了一趟几乎没有其他旅客的航班,赶在封城之前回国,只怕影响公司的工作进度。自成立5年以来,这位60后女博士带领百力司康迅猛成长,累计完成6轮融资,收获了卫材、高瓴、夏尔巴、东方富海等机构股东。今年5月,迎来高光时刻,公司旗下偶联药物BB1701授权给了日本卫材,交易总额高达20亿美元。历经千淘万漉,魏紫萍带领百力司康成长的秘诀是什么?从她的创业之路复盘中,或许能窥见一斑。从跨国药企辞职,下海创业“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运气好的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摸索,借助前人留下的灯光,走出一条更好的路。创新药却不同,往往需要开辟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经验难以前行。图:魏紫萍(来源:官网)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毕业后,魏紫萍就飞往美国继续深造,1993年取得rutgers新泽西州立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同大多数医药创始人一样,魏紫萍进入跨国药企工作,曾担任美国Novavax公司的药物开发的执行总监和阿斯利康MedImmune公司的科技总监,在百时美施贵宝和强生任资深研究员。这几份工作,占据了她20多年青春,期间还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孩子的羁绊,魏紫萍常常面临兼顾事业和家庭的煎熬,想要下海创业,需要割舍的事情太多。2014年,魏紫萍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拐点,进入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简称CBA)担任会长一职。CBA创建于1995年,是美国最大的中美专业技术协会之一,其宗旨是促进美国和中国生物制药界的专业人士之间的全面交流,培育生物制药公司和研究机构合作成长和成功的环境。这一段工作经历,也成为了她下海创业的主要原因。“担任会长期间,对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接触较多,对中国医药行业的机会感到很振奋,一直想结合东西方的特长发挥更大的作用,等孩子们上大学后,觉得时机到了,就义无反顾的投身‘创业之旅’”,魏紫萍说到。于是,魏紫萍果断从Novavax离职,2017年12月与周宇虹联合创立了百力司康,公司选址就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图:周宇虹(来源:官网)周宇虹与魏紫萍缘分颇深,两人的经历也十分相似。周宇虹从复旦大学硕士毕业后,就前往rutgers新泽西州立大学遗传学读博,在罗氏、百时美施贵宝、强生及日本卫材等大药企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抗体药早期研发经验。同为rutgers校友,又都在百时美施贵宝和强生任职过,两个人有许多共同话题。相谈甚欢时,周宇虹甚至调侃说到:“被拉上了船”。但实际上,这一个机会她已经等了太久。过去十几年里,周宇虹曾多次支持先生回国创业,自己则在2016年从卫材离职,理由是厌倦了大药企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骨子里的“叛逆”让她更喜欢做充满挑战的事。至此,两个“不安分”的天才灵魂碰撞在了一起。一炮而红公司建好后,“该怎么起步”成为两位创始人需要及时处理的现实问题。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融资。创新药研发充满风险,资本市场对于医药项目的追捧,要容忍创新企业可以在亏损的状态下持续研发,但是有耐心的投资人并不多。更何况此时的百力司康刚刚成立,员工寥寥几人,可以说几乎是一片空白,能拿出来谈的资本就是两位创始人20余年的医药研发经验。魏紫萍刚刚回国,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富海医疗,那时的富海以早期项目淘金闻名,也正是百力司康需要的。数月间,双方多次讨论百力司康准备开发的品种以及后期战略,经常一谈就是几小时。这期间,国内也有不少地投资机构找到了百力司康,或许都缺了些耐心,又或许是时机不对,大多没能走到最后。当机立断,2018年2月,百力司康获得了富海首轮领投数千万元资金,距离公司成立仅2个多月。此后几年,魏紫萍活跃在投资机构和媒体之间,融资不断,成立5年完成6轮融资。投资者名单更是星光熠熠,卫材、高瓴、夏尔巴、东方富海、雅惠等等知名机构。特别是夏尔巴和东方富海,各参与了3轮融资,伴随着百力司康从成立初期一路成长,也成为了魏紫萍的作战伙伴。谈及这些年的融资经历,魏紫萍感慨良多,更多的则是感激:“感谢业界知名投资基金的鼎力支持以及现有股东的持续加持,也感谢我们落户的钱塘新区以及国内外合作伙伴在各方面的配合。”有了启动资金,魏紫萍和周宇虹开始着手实施计划。截至目前,百力司康共有3款ADC药物管线进入临床阶段,分别是BB1701,BB1705和BB1709。其中,进展最快的是BB1701,这也是百力司康成立的首发项目。图:百力司康进入临床管线天使轮融资初期,魏紫萍就制定了BB1701项目时间表,这是一款靶向HER2的ADC药物,用于治疗乳腺癌、胃癌、尿路上皮癌、肺癌及其它癌种,已进入临床Ⅱ期,已有上百例不同癌种患者用药。不同于HER2
2023年7月20日
其他

科伦博泰的灵魂,藏在这家Biotech里

“宜联”这个名字的灵感来自于偶联药物,希望用最优方式连接不同分子,做真正的“better”,并向更具创新性的靶点和技术的“First
2023年7月1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国产ADC最好的时代,从这三天开始

中国ADC正在进入资本收获期,一连串大额数字扑面而来。今天,科伦博泰登陆港股,发行市值130亿港元。昨天,百济神州宣布与映恩生物合作开发一款临床前ADC,协议总额超13亿美元。前天,药明合联向港交所递交申请,估值百亿起步。三天,三个数字,四个主角。科伦博泰的前身是科伦药业旗下ADC研发部门,肩负着仿制药企转型创新的重担。百济神州和映恩生物,前者已成为中国创新药一哥;后者则是ADC领域的新星。两家公司均为中国本土创新药企,合作关系之外,颇有些传承的意味。而药明合联,则秉承着“药明系”一直以来的风格,做ADC领域的“卖水人”,赚得盆满钵满。仿制药企、创新药企、CXO,面对ADC药物的巨大价值,没有人愿意错过。而他们当中的佼佼者,正从幕后走向前台,呈现在市场面前的产业形态也更加明晰。18A的强心针科伦博泰的成功上市,使其成为近两年来港股市场生物医药领域规模最大的IPO。收盘价62.5港元(约57.5元人民币),涨幅3.14%,顶着近日阿斯利康/第一三共Trop2
2023年7月11日
其他

ADC,有着独一无二的寒冬

ADC热潮来袭,淘汰赛已经打响,一群Biotech将面临出局。相较于2022年上半年,今年H1全球ADC的融资笔数不容乐观,仅为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二,融资额相比2022年同期大幅下降,仅5.43亿美元(一级市场已披露数据)。回想2020年339.9亿美元的总融资额,与其说是“泡沫幻灭”,不如说是“回归常态”,只是在宏观大环境下,这种新常态多了一丝寒意,令人寒颤。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ADC市场规模从2017年16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5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35.9%,预计2030年全球ADC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38亿美元。一方面是市场蛋糕越来越大,一方面是能拿到真金白银的药企越来越少,倒逼技术平台革新,一级市场正走向“质”的变化。新常态下寒风凛凛据智药局不完全统计,2023年H1全球ADC药物融资总事件共15起,其中一季度仅4起,二季度11起。与同期整个生物医药“高开低走”相反的是,呈现“低走高开”的趋势。整体上看,近10年ADC投融资金额以及事件数(一级市场)均呈现“先快速上升+后快速下降”的走向。到今年上半年下降态势也并未缓解,延续了2021年、2022年的风格,并且更加严峻。这一点体现到投融资金额上更加明显,2020年全年总融资为339.9亿美元,到如今的5.43亿美元。除开科伦博泰等少数ADC药企IPO外,过去半年,不及峰值的零头,令人唏嘘。如同过山车一般,顶峰时刺激潇洒,急剧跌落时心惊胆跳,这考验的是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心态,归零才是正统。而更残酷的是,智药局监测到多数Biotech已经2年甚至3年没有融资,几乎可以说是被列入了“死亡名单”。从投资轮次来看,A轮和B轮次数最多,各有5起和7起,总占比为80%,投早、投小特点突出。能够走到C轮及以后的公司比较少,仅2起,毕竟B轮后没有临床管线进展,几乎很难融资,这一点体现到研发更为复杂的ADC药物上,更为明显。从地域分布来看,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仍然是全国生物医药高地,资本进一步倾斜。据悉,这四省加上北京主导80%以上中国医药健康领域融资总额和活动事件。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百力司康完成了两次B轮融资。最近的是6月6日由卫材(Eisai)投资的B3轮融资,此次融资款将用于推进管线中多个产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临床前研究和注册申报。以下为详细的融资事件清单:第二波热潮ADC药物2020年的盛景很难重现,寒气也不会立即消散,但也先别急着唱衰,多看一点或许不同。与投融资低迷相反的是,企业并购、交易许可和海内外合作等消息不断,正在带动自2020年以后,ADC发展的第二波热潮。企业并购中,以辉瑞430亿美元收购Seagen为代表,这不仅是后疫情时代,辉瑞布局的新增长点,更是直接点燃了全球ADC研发热情。但如此强势入局,也并非每一个企业都有这样的魄力和实力。礼来不甘落后,前日宣布收购ADC初创Emergence,押注Nectin-4
2023年7月4日
其他

三无AI制药公司,B轮如何融资超亿美元?

的一篇早期论文,利用知识图谱进行因果推理,利用药物动和疾病特异性转录组特征进行药物发现。这种类型的知识图谱可用于绘制化学品与其潜在的类药物行为之间的联系。有了这个基础,Enveda
2023年7月3日
其他

英矽智能冲刺上市的冷思考

SaaS),报告期内贡献102万美元、150万美元的营收。公司实行双CEO结构,255名研发人员共分为两个团队,其中AI平台开发团队由Alex
2023年7月1日
其他

诺华重金押注的核药赛道,中国有哪些入局者?

在中国,用一句话形容核药最为恰当,即先天不足,后天难养。核药由载体(即普通药物)和放射性核素组成,简单来说,载体就是箭杆,核素就是箭头,利用核素产生的α、β或γ放射线消灭或找出病组织。为何先、后天均受限?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缺核少药,我国目前大部分核素如钼-99、碘-125、锶-89等都依赖于进口;二是人才紧缺,技术受限;三是谈核色变下,监管层面困难重重。由于其特殊性,我国核药市场基本形成了中国同辐和东城药业的楚汉之界。但如今,随着新鲜血液的不断进入,双寡头竞争格局正在被打破。据智药局监测,中国核药初创公司已有近
2023年6月29日
其他

赛诺菲宣布“All in ”人工智能!

in”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为患者加速取得突破性成就。图:赛诺菲官网这或许是AI浪潮下首家提出如此豪言壮语的跨国医药巨头,也代表了赛诺菲全力押注AI的决心。首席执行官Paul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117条!中国ADC临床管线盘点,史上最全

蛰伏蓄力,鸣则惊人。沉淀十载,ADC已成为中国创新药出海最闪亮的名片之一,前有荣昌生物、科伦博泰等老牌药企,后有映恩生物、礼新医药等新生弄潮儿。“魔法子弹”的美称,使其追求者扎堆涌入,而由于技术的复杂性,也注定ADC不会步入PD-1的后尘。在ADC领域,各药企浑身解数,谁又能成为下一个荣昌生物?智药局整理了中国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的ADC药物管线,共计117条,涉及超20多家药企,储备相当丰富,若有遗漏,欢迎补充。荣昌生物RC48(维迪西妥单抗),我国首款且目前唯一上市的ADC药物,已延伸至16项适应症。由微管蛋白抑制剂MMAE连接在自主研发靶向HER2的抗体Disitunmab的半胱氨酸上形成,连接子选用MC-Val-Cit-PAB可切割连接子,荣昌生物其他ADC产品主要沿用mc-VC-PAB-MMAE这一核心组件。RC108作用机制与RC48类似,可通过靶向结合c-MET阳性的肿瘤细胞,介导抗体的内吞,从而有效地将细胞毒素定向传递给癌细胞,实现较好的肿瘤杀灭效果。RC88是靶向于间皮素(MSLN)的ADC药物中进展最快的一款,有望成为国内同类首创产品。恒瑞医药恒瑞医药,是目前国内临床阶段ADC药物靶点最丰富的公司。SHR-A1811,最高研发阶段为临床Ⅲ期,设计结构与DS-8201相似,不同的是,SHR-A1811的有效载荷与连接子临近处引入了一个手性环丙基,目的是“减毒”。就间质性肺炎发生率而言,SHR-A1811比DS-8201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SHR-A1921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靶向Trop-2的ADC,采用一个具有自主专利的高渗透性的拓扑异构酶
2023年6月6日
其他

中国Biotech最接近舞台中央的一次

东亚的卷,深深刻在基因里面。早已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的日本,仍旧是世界上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员工每年工作时间超过2000小时,而德国只有1300小时。卷的侧面,是坚韧。就在辉瑞推出的全球首款ADC药物Mylotarg因安全性问题撤出美国市场的2010年,第一三共组建了ADC团队,DS-8201就此立项,一干就是将近十年。一生悬命。2019年12月,头对头击败Kadcyla和化疗的DS-8201在美国获批,适应症为HER2阳性乳腺癌,此后一路攻城拔寨,从乳腺癌拓展至胃癌、非小细胞肺癌,不断拓展着适应症的边界。更为重要的是,DS-8201这一划时代的产品,从连接子、毒素、偶联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创新,启发了一众后来者前赴后继。在日语里,“82”的发音与“HER2”相似,“01”则是研发人员对它成为一流药物的期许。从结果来看,DS-8201无愧这个名字。如今,接力棒交到中国企业手上,与PD-1相比,中外ADC领域的进度差急剧缩小。据统计,国内企业ADC管线数量已占全球管线的35%,其中进入临床阶段的近60个。历来药企座次的进退,背后都是技术与产品的更迭。这一波ADC热潮,能否将中国Biotech推到舞台中央?天时与地利草蛇灰线,当下热点的爆发,伏笔埋于十年之前。2013年,罗氏的恩美曲妥珠单抗(Kadcyla)于2013年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二线治疗,次年大卖近6亿美元,此后销售额一路攀升,2022年全年收入为22.65亿美元,至今仍占据ADC药物年销售额榜首,而这一传奇的缔造者正是大名鼎鼎的基因泰克。而就在Kadcyla尚处于临床阶段之时,一些卓有远见的中国药企便已迅速跟上。日后拿下默沙东118亿美元大单的科伦博泰,正是脱胎于仿制药龙头科伦药业在2012年启动的内部项目。而中药起家的荣昌制药,旗下子公司荣昌生物也于2011年启动ADC项目维迪西妥单抗的研发。除此之外,恒瑞、齐鲁、百奥泰、东曜等等也纷纷在那段时期杀入ADC领域。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Kadcyla带来的轰动效应并没有持续很久,拓展肿瘤适应症上的受挫、疗效和安全性上的质疑,使得全球ADC研发再一次黯淡失色。直到Mylotarg重新上市以及包括DS-8201在内的多款新药接连获得FDA批准,ADC这个源自100多年前免疫学家天才构想的药物机制,再次来到聚光灯下。而这一轮由波谷到波峰的技术周期演进,正为中国的Biotech带来完美的时间差,以科伦、荣昌为代表的一些默默坚持的药企,怀揣沉淀多年的技术积累,迎来了登场时刻。此外,ADC药物多模块的特质,使得其开发需要以一个系统工程开展,这正契合了中国医药在过去数十年来积累的全产业布局。例如,ADC的研发涵盖抗体、小分子、连接子等要素多组合优化,更多涉及产品的工程化改造和系统集成,而这正是以仿制药起家的中国药企熟识且擅长的领域。而到了生产层面,整合抗体、小分子毒素、生物偶联三方面能力缺一不可,涉及很长的供应链。康宁杰瑞的CEO徐霆曾表示,国内长三角地区的CRO/CDMO企业就能满足各种类型ADC不同的工艺开发及生产要求,而国外的ADC生产线组建,集齐全球供应商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时间与空间上的契合,犹如在合适的季节里选择良田耕种,中国Biotech在ADC领域开花结果便也不足为奇。MNC的合作,不仅意味着钱除了内部因素,海外药企的青睐毫无疑问也是促成中国ADC火爆的重要推手。自2019年起,中国ADC
2023年6月2日
其他

2023年,MNC们还愿意为AI制药买单吗?

年热度达到顶峰,备受追捧。一边是以“AI+医药”复合型为代表的人才下海创业;一边是MNC药企巨头纷纷重金押注,借机转型。但直到去年,砍管线、裁员、退出合作等事件频频爆出,Exscientia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裁员50%!AI制药的日子真的不好过了

5月25日,英国上市AI制药公司BenevolentAI宣布公司的战略调整,裁员近180人,比例接近50%。2022年4月,BenevolentAI上市时风头正盛,或许没有想到一年后会元气大伤,公司整体进入蛰伏期。追捧和喝彩已经开始散去,不是所有公司都是薛定谔。从去年Absci开始裁员,行业就已经开始转变。洗牌已经开始,对于AI制药公司而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熬过寒冬。临床失利,战略调整根据BenevolentAI最新的战略,公布了调整措施:在不考虑任何新收入的情况下,减少支出并节省4500万英镑,将公司现金流支撑到2025年7月;优先考虑公司最有潜力的临床和临床前资产,并将其推进到价值拐点;简化和重组生物业务部和技术业务部门,共享业务运营支持;以上的战略导致了公司要裁撤多达180名员工,进而减少3200万英镑的人力支出和1300万英镑的设施和其他业务费用。截止2022年底,BenevolentAI的员工数量为354人,包括293名研发人员及61位管理人员,此次裁员人数接近50%。公司的技术业务部门为AI部门,最近在研发一款自然语言生物医学查询系统,为合作伙伴加速医药发现;生物业务部门则负责药物研发。然而此次裁员距离BenevolentAI上市仅仅过去一年。BenevolentAI成立于2013年,由Ken
2023年5月27日
其他

倒下一千家药企的日本,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关于中国有没有出现通缩,市场争论不休。尽管统计局和央行多次表示当前并不存在通缩,但经济的冷,每个人都有所感受。更糟糕的是,相较于尚未有定论的通缩议题,少子化和老龄化所体现的人口危机却几乎是板上钉钉,并以一种无法逆转的趋势继续恶化。这让我们想起了邻国日本过去所经历的一切,同样的剧本似乎换了个舞台继续上演。而就在“失去的三十年”中,日本的医疗行业却逆势走出了一波长牛行情,医药是刚需的结论乍看起来依旧成立。图:日本
2023年5月22日
其他

刚刚!辉瑞和谷歌云合作,利用新AI工具,加速药物研发...

包括:数据摄取:允许公司简化数据的摄取、共享和管理,包括通过公共数据集发现更多数据用于研究,以及使用谷歌云的分析中心与其他组织安全地交换数据资产。目标识别:使用AlphaFold2和Vertex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越挫越勇!首个AI设计的分子失败后,Exscientia和住友又迎来一款临床药物

对药物发现的潜在影响。AI药物分子的新颖性不应以传统研发设计分子相同的标准来判断。在这种情况下,药物研发者很可能会根据现有的科学文献,使用传统方法将这些分子鉴定为潜在的候选药物。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AI制药人才困境:百万高薪也留不住失望的心

2019年,华为年薪百万的药物研发算法工程师,将AI制药推上神坛,迎来资本狂欢的盛景。数据显示,2016-2021年,AI制药领域中国投融资金额总量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复合增速为50.9%。连谷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都穿上了“白大褂”,高举AI制药大旗,甚至许多边缘玩家也想买张门票入场。一时间,AI制药领域陷入了“抢人大战”,甚至普通本科应届生求职CADD研发助理,都可以轻松实现月薪上万。4年过去了,资本已逐渐冷静,AI制药正在降温,但人才抢夺战却从未停止。遗憾的是,潮退过后,撇去泡沫和沙砾,却发现有些只是在“裸泳”,令人禁不住感慨:AI制药到底何时回归药的本质?浑身解数据悉,目前我国医疗人工智能工作岗位主要由制药/医疗、计算机/互联网/电子通信两大类企业提供,分别占医疗AI行业需求的55%和36%。其中,80%以上学历要求为本科及以上,40%以上的岗位工作经验要求3年以上,门槛较高,70%以上月薪过万,待遇颇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行业的不断普及,资本青睐,加上政策利好,AI进军制药领域已势不可挡。但目前的现状却是供不应求:医疗行业对AI相关人才需求较高,但医疗AI人才相对缺乏,对同时具有医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性人才需求更高。AI制药需更多身怀传统药企经验,又能以开放视野接受AI技术的人才加入,背后是思维模式的转变。此外,顶层设计的AI人才也很匮乏,“这类人才不仅要有算法工程背景,还需具备AI系统工程和生物化学等交叉学科训练,才能实现顶层架构,把技术落地”,圆壹智慧创始人潘麓蓉认为。据智药局统计,从政府、产业园区、科研院校到AI药企等医药各方,为此浑身解数,开出的丰厚条件只多不少,花样百出。百万年薪,送车送房已屡见不鲜,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才。据某资深药企猎头透露:“需求更大了,人真的不好招,公司去年有时候平均2个月才开一单,都是年薪百万的大单。其中,晶泰科技就是他们的客户。”晶泰科技,国内AI制药的头部代表,职友集数据显示,其在招的算法研究员月薪最高90K,年薪超百万。百奥几何,2021年12月成立的AI大分子药物研发商,刚完成天使轮融资。4月在其官微发布公告:招聘计算生物学研究员、抗体设计研究员、机器学习平台研发工程师等多个岗位人才。虽没有年薪资给到百万,但表示会给予股权/期权,帮忙解决北京户口,诚意满满。比药企更难的是科研院所,对该领域人才学历和专业性要求更高,可以说是有价无市。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也发布了招聘“人工智能+医疗”领域人才的信息,其中A类岗位科研启动和人才专项经费最高1600万元,可组建独立团队,招收博士后,安排自子女入学,提供住房和生活补贴,条件十分诱人。图: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招聘信息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也不甘落后,脑与认知科学、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岗位年薪(税前)95万元起;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岗位135万元起,领军人才实行“一事一议”,150万住房补贴。图: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招聘信息连江西某地政府,也是高调招聘AI、临床医学、细胞医学相关人才,开出丰厚条件。讲故事行不通AI制药就是利用AI的手段,进行创新药研发,其本质还是制药。谁能够做出新药来,谁的技术就能够被买单,这也是现在唯一的评价标准和投资逻辑。蹭AI概念的时代已经过去,平台的技术是否过硬,临床管线是否具有前景,现在需要用成果说话。简言之,抢夺人才只是药企各方稳固核心,技术内卷的手段,最终能够研发出新药才是最终的目的,药企们还需要静下心来,专注于研发,做时间的朋友。但可悲的是,目前大多AI药企还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故事讲得很好,做的事却不对味。外行还在欢欣鼓舞,内行却风评下滑。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唐赟表示:“有些进入AI制药行业的人,尤其是风险投资者,他们只有计算机的背景,缺乏药学背景,并不真正了解药物设计,只是在跟风炒作一个概念。”而许多真正的“AI+医药”复合型人才本以为可以大显身手,实现抱负,谁知道却变成了螺丝钉,黯然退场,更愿意回归学术。在AI从业多年的曹翎就是如此,在他看来,制药行业其实根本不在乎AI,AI做成的数据再漂亮,药企可能只会花研发中的5%的权重去买它。现在,曹翎已退圈,打算出书为行业人士解答。从商业模式看,目前AI制药大致有三种:一是AI-CRO模式;二是内部研发模式;三是平台服务模式,即搭建AI技术平台并提供技术服务。三种模式特点不一,各有各的优势和短板,但其共同点是都依赖于产品的落地,而缓慢的研发进程,使得AI制药企业正经受着市场的严酷考验,行业急需拿出证据来体现AI制药的价值。即:利用AI研发新药确切地证实,从靶点确定到药物获批上市的时间确实短于传统途径,且研发成功率与传统途径相当或者更高,且研发成本大幅降低。而比这更难的是,是能够利用AI发现原来很难、甚至不可能发现的靶点及成药机制,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但据智药局统计,目前国内大部分AI药企还在“建平台、升级平台”的阶段,管线进展较快的AI辅助研发的药物,也几乎都是“老药新用”,没有一款真正由AI设计上市的药物,任重而道远。图:部分进入临床阶段的AI赋能的老药新用在此,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将AI的“新”和“快”与制药的“旧”和“慢”融合,除人才紧缺外,还有就是数据源的问题。制药领域对数据要求保密,这与AI高度依赖数据,强调开放存在矛盾,加上政策监管还未成熟,我国生物技术领域无法聚集海量数据,也就不能很好地进行AI建模。此外,国内大部分企业通过公开数据库拿到的药物研发数据量少质低,需要从化学生物实验室产生数据并积累,耗费周期长。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些企业正在削减管线,有人认为这是AI制药还未真正起飞,就开始唱衰了?在智药局看来,这是企业内部清理行为,能将更多的钱花在有价值的管线上,回归制药的本质,否则等到进入临床阶段,则损失更大。过度吹嘘AI,没有实际成果落地,跟着热度讲故事行不通,AI药企还需从制药行业的底层逻辑出发,提高核心竞争力。于CRO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就是专业的研发、生产等等外包服务;药物研发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就在于管线的市场前景,以及高价值管线数量够不够多;平台服务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就是AI技术是否前沿,是否具有差异化,能够实质性助力新药研发。
2023年5月13日
其他

刚刚!FDA关于AI药物研发的最新文件来了

今年2月,FDA就AI辅助制药征集意见,涉及创新药、仿制药及生物制品等领域。现在,最新的进展来了。美东时间5月10日,FDA就AI/ML(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在药物研发和生物制品中的应用发表了一份31页的讨论文件,展示了其对AI制药的认知和监管思路。FDA表示,在过去几年中使用
2023年5月11日
其他

当制药业上演凡尔登绞肉机:4个月裁了近8000人

资金紧缩/融资困难代表企业:ReNeuron、Neurona、Neoleukin这类企业非常坦诚,直言裁员就是为了节省开支,延长资金储备时间。1月,英国干细胞公司ReNeuron裁员40%
2023年5月6日
其他

什么样的AI技术值得杨森买单?

引擎来表征高风险人群,根据生物风险因素和治疗过程测量和预测疾病进展,并确定临床表型和生物标志物。自此之后,杨森在于AI医疗公司在临床阶段的合作一发不可收拾。2020年11月,Tempus
2023年5月5日
其他

教授创业,撑起了中国第二代AI制药企业

近年来,教授成为备受VC追捧的群体。大把投资人跑到高校、研究所围堵教授,探讨前沿技术成果的商业化,有的甚至手把手教大教授们怎么创业。而对于教授们的BP,VC们也是来者不拒,估值给的高高的才显得有诚意,犹豫一秒都是对科学的不尊重。身处资本的聚光灯下,身处象牙塔的教授们纷纷走下三尺讲台,踏上了创业的星辰大海。这样的现象遍布整个硬科技领域,而在AI制药领域,情况变得更加突出。尤其是2020年之后创立的中国新一代AI
2023年5月3日
其他

资本追捧的平台型生物技术公司,都有什么特点?

的梦想,但要让一种药物在患者身上起作用并由医生开处方是极其困难的。在药物发现的过程中,候选药物可能会因为平台不可用(平台风险)或治疗靶点/生物学机制不起作用(生物学风险)而失败。Genentech
2023年4月29日
其他

AI管线“打假” :有多少临床药物真正源自人工智能?

智药局曾经统计过全球有超80条AI药物管线,该表统计口径为AI制药公司进入临床的药物。但我们发现,AI制药公司的临床药物,不等于由AI设计(赋能)并进入临床的药物,不少人将两者混淆。反而这些临床管线中,有的来源于已获批的上市药物,有的甚至是几十年前的失败药物拿出来重做,有的则来自其他公司的授权引进。这些药摇身一变,就成为了AI赋能开发的药物。AI药企的临床药物,一定就是AI设计的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进展非常快的AI辅助研发的药物,指已经用AI辅助上市的药物,和推进到III期的药物,几乎都是老药新用。图:部分进入临床阶段的AI赋能的老药新用想也知道,即使是成立最早的一批AI制药公司,例如Exscientia和BenevolentAI,均为2012年成立,到现在推进得最快的管线也不过II期临床。由于交叉学科的特性,早期AI制药公司成立后一般都要经历漫长的团队建设、平台完善和技术验证的时期,所以自主设计分子并推进到后期临床的公司凤毛麟角。“老药新用”也称“药物重定位”,是指已经上市的药物,以及曾经或正处于临床前或临床研究中的候选药物的新的用途。老药新用本身就是一条捷径,而AI的出现让其变为一条高速通道。因此,有公司希望利用AI学习各类文献和医学数据,让各种通路与适应症相匹配,从而充分发掘上市药品作用于其他疾病的关键靶点,从而大幅削减研发成本和时间。例如BioXcel的上市药物从获批IND
2023年4月23日
其他

关于国内42家ADC药企,我们做了一篇全景式盘点

的再上市点燃了创业者的热情。从融资轮次中可以得出,中国ADC药物企业整体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天使轮、A轮、A+轮、B轮阶段,甚至还有许多企业并未获投,共占公司总数量约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首个用AI辅助研发的药物,上市半年后只卖了38万美元……

构建了一个带标签的知识图谱,它在视觉上将神经精神症状、脑回路、药物靶点和现有药物联系起来。通过建立这些联系,现有药物会出现新的潜在用途。图:BioXcel的知识图谱平台IGALMI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又一款AI药物临床试验受挫,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AI+制药?

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而次要终点则考察了在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和瘙痒症数值评定量表(NRS)方面取得改善的患者比例。尽管主要终点——安全性和耐受性尚可,但它并未显示出对治疗组参与者的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三大利好扑面而来,AI制药的融资要熬出头了吗?

寒风凛凛,冷得让人发抖。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全球AI制药领域融资项目数量为26个,总金额为7.83亿美元。回想去年同期,融资事件达到42起,融资总额超24亿美元。短短一年,融资项目接近腰斩,金额更是砍去三分之二,AI制药从炙手可热到如履薄冰。自2022年以来,资本寒冬席卷整个生物医药领域,AI制药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萦绕在每个身处冰点的CEO和投资人的问题是:寒冬将在何时结束?生物药受青睐,投早投小趋势明显据智药局监测,2023年Q1全球AI+药物研发融资总事件26起,中国9起,美国11起,英法德加以及爱尔兰、以色列各1起,中美两国牢牢占据绝对地位。从融资金额来看(以美元单位计,剔除未披露金额的项目),501-1000万美元和1000-2000融资交易数量并列最多,合计占比56%,2000万美元以内的融资事件数量占比近七成。每个项目的平均融资金额为3011万美元,不及去年第四季度的3958万美元,投小趋势进一步加强。从融资轮次来看,A轮及A轮之前轮次占比近八成,与去年全年相比占比进一步提高,市场资源进一步向早期投资倾斜。从细分领域来看,专注于生物创新疗法的公司占多数,其中AI+基因组学/疗法项目和AI+蛋白质疗法/设计数量分别为6个和5个,分列第一、第二。以下为详细的融资事件清单:春天或在不远尽管目前的市场环境还难言转暖,但近期相关事件的催化让我们嗅到了变天的信号。首先是近期ChatGPT引发的全球范围内的AI浪潮。在展示出令人惊艳的语言处理能力的同时,ChatGPT也成功在上线两个月后实现全球月活用户突破1亿,打破世界记录,显现出广阔的商业价值,目前OpenAI估值已经接近300亿美元。ChatGPT的出现,也让AI制药再一次站上风口。二级市场上,与AI有关的CRO受到市场热捧:早早应用AI技术用于分子计算的成都先导(688222.SH)的股价近期一路上涨,收获多次涨停。而包括复星医药在内的多家药企也纷纷在业绩交流会上提到AI在其业务中的应用落地。而在一级市场,创业者也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暖意。AI制药公司高管表示近期投资人来找他们的次数明显变多。一级机构从感兴趣到投入真金白银需要时间,但这一过程不会很久。多家初创企业向智药局透露其将在二三季度完成其下一轮融资。小环境改变的同时,笼罩在整个资本市场的大气候也在发生改变。综合美国通胀、失业率的变化以及银行业风险事件,3月美联储虽然决定继续加息25bp,但关于未来加息的表述有所弱化,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加息周期已接近尾声,5月不加息的预期概率提升。美联储可能会提前结束加息,虽然并不意味着流动性环境的立刻宽松,但也会使得市场因素边际改善,尤其是对于作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中国而言。此外,进入2023年,已有两家中国AI制药企业上市或表达上市意愿。专注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靶向疗法的AI制药企业硕迪生物(Structure
2023年4月8日
其他

2022年,AI制药的盈利模式走通了吗?

此前我们曾经发布过上市AI制药公司的年报,近期又有几家公司公布了2022年的业绩,包括近两年的头部公司Exscientia和BenevolentAI。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一直都是审视行业发展的重要视角,为后继者们的定位以及商业模式都有一个巨大的指引。前不久晶泰科技传出有望通过18C的方式上市,或许也将开启国内公司的上市步伐。毫无疑问,市场当前异常敏感。一方面,通胀依旧,美联储仍在持续加息;另一方面,对风险的担忧正在影响着交易情绪。从上市公司的数据来看,AI制药公司们有的发展劲头不错,有的岌岌可危,有的则商业化前景不及预期,股价大跌。Exscientia:多笔合作续血2022年对于Exscientia可以说是喜大于悲的一年。2022一开年,Excientia就官宣了与赛诺菲的大额合作,后者将利用Exscientia的AI技术共同开发至多15款肿瘤或免疫相关的小分子新药。赛诺菲支付1亿美元预付款、52亿美元里程碑金额,以及不超过21%的销售分成。一季度,曾经被Excientia高调宣布的全球首个由AI设计的分子DSP-1181,也由于合作方住友发现在临床表现不佳而停止研发,给这家公司以及整个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11月29日,Exscientia宣布,将在欧洲某国启动EXS-21546管线的1/2期临床试验,预计第一例患者将于2023年上半年进组。该分子为A2a受体拮抗剂,通过在9个月内测试163种化合物后得以确定,用于治疗用药后复发/难治的肾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Exscientia还在11月将研发范围拓展到抗体领域,其技术的初始版本能够以比
2023年4月7日
其他

医药版ChatGPT狂飙,谁能抢滩登陆?

ChatGPT发布不过几个月,我们仿佛看到了类似物种大爆发的盛景。人类理解它的速度,似乎已经跟不上它进化的速度了。如果说以往AlphaGo击败世界围棋手,只是引发人们的赞叹,还能不痛不痒地谈一谈人工智能的局限性。而ChatGPT/GPT-4的出现,以及其带来的一阵又一阵的浪潮和余波,都让我们身处对AI兴奋又炒作的时代。大多数人已经达成共识:未来20年,整个社会都将面临人工智能的深度改造,AI替代人类工作不再是危言耸听。而它即将引发的社会剧变,让马斯克等一众大佬们引发担忧,甚至倡议暂停大型AI模型的研发。尽管如此,也难以停止大型生成模型的狂飙,生命科学领域也不意外。ChatGPT的拐点时刻无论是IBM沃森在问答节目中击败人类,还是AlphaGO战胜李世石,都难以让人类如此切实地感受AI与我们的生活如此贴近。ChatGPT的出现,成为类似移动互联网的“iphone”时刻,iphone以一种划时代的方式,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几乎零门槛的人机交互时代。iphone将手机变成了“能打电话的智能终端”,围绕移动端催生出了大量生态应用,造就了一系如美团、携程、字节跳动等如雷贯耳的互联网公司。现在,ChatGPT也在积极构建其生态影响力,包括此前开放API,整合进入搜索引擎,以及进入Office全家桶,再到ChatGPT宣布联网,更新最快的插件功能。语言大模型以月的速度在更新,而其引发的社会变化则是以天在变动,调动了创业激情、创新应用以及讨论风潮。相较于ChatGPT,GPT-4的能力又跃上了一个台阶,不仅从以往的语言对话变为多模态的语言模型,还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功能最强大的多模态预训练模型。正如当初“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所有的行业都要重做一遍,如今AI的出现或许也将会为各行各业带来这样一个机会。如何将这一技术落地到生物医药仍然是许多医疗智能公司冥思苦想的事。微软:扣下商业化的扳机谁也意想不到,AI技术的王权已经从谷歌移交到了微软手中,同时带领其商业化落地。毫无疑问,微软已经成为GPT们在各行各业的推手,无论是此前的New
2023年4月4日
其他

重新审视AI制药公司:三大特征与未来趋势

Therapeutics开发了AnchorOmics平台,在该平台中,机器学习算法能够生成每个“扰动”(perturbation)的”分子指纹”(molecular
2023年4月2日
其他

暂停巨型人工智能实验! 马斯克、ChatGPT之父、图灵奖得主等全球大佬都签了

近日表示,他对人工智能(AI)技术的潜力感到兴奋,但也对一些潜在的滥用行为“有点害怕”。还表示“它有巨大的前景也有巨大的能力,但随之而来的危险也是巨大的。”「人工智能教父」Geoffrey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晶泰科技18C香港上市?AI浪潮下生物科技公司的范式变革

18C靴子落地,产品进入临床不再是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必要条件。3月24日,香港交易所宣布将在《主板上市规则》新增特专科技公司一个章节(即“18C”),进一步扩大香港的上市框架,并于3月31日起实施,有意根据新章节上市的公司由该日起可提交正式申请。图:特专科技公主要上市规定
2023年3月27日
其他

面对AI,药明康德们终于坐不住了

如果无法抵御AI的变革浪潮,那就拥抱它。近两天,CRO巨头们对人工智能的动作频频。前有赛纽仕与微软达成合作,将OpenAI的技术成果加速临床试验开发;而后药明康德也在业绩交流会中提到数字化与AI落地良好。大势所趋下,AI的CXO们终于坐不住了。药明康德:AI的落地在国内外创新药的大环境下,药明康德的业绩增速确实超乎市场的预料。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药明康德的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创下新高,实现营收393.55亿元,同比增长71.8%,实现归母净利润88.14亿元,同比增长72.9%。二级市场上,药明康德也横扫开年以来跌跌不休的颓势,昨日涨幅为8.26%。老大哥吃肉,小弟得利。药明康德也凭一己之力把CXO板块从泥潭里拉了出来,整个CXO板块大涨,成都先导今日涨幅更是高达20%。在昨天的业绩交流会中,药明康德也特意提到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问题,并提到AI在药明康德的工作流程中已经开始落地。“药明康德用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来管理实验室,大幅提升效率,风险管控,缩短时间,同时保证数据的质量、赋能客户的研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学团队也积极探索新的能力,把Alphafold对蛋白结构的预测和公司能够进行蛋白结合验证的和小分子结构验证的能力结合起来,差异化赋能客户,推进新药发现。”此前2021年年报中,药明康德提出将探索包括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自动化实验室等前沿科技,赋能全球医药创新。事实上,具有全球化视野的药明康德也早就嗅到了新兴技术的发展,早在2018年中国AI药物研发还未兴起时,就陆续投资了包括英矽智能(彼时还未进入中国)、Verge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深度|肥尾效应下,重磅药物的逻辑演变

CAR-T或镰状细胞病基因疗法。药物创新路径变得非常拥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难脱颖而出。重磅药没有变老,但也有例外年销售数十亿美元且似乎很长时间内不会被仿制的老牌重磅药经常成为头条新闻。Humira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2022年财报出炉!AI药企过得怎么样?(上)

本周以来,多家AI制药公司陆续发布2022年财报,就过去一年的表现交出答卷。毫无疑问,市场当前异常敏感。一方面,通胀依旧,美联储仍在持续加息;另一方面,分析人士口中的衰退预期正在影响着交易情绪。现在的投资者比以往更需要好消息。总体来看,这5家已披露财报的AI制药公司表现不及预期,各家公司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寒气”波及。公司之间则差异较大。Recursion表现亮眼,合作收入和管线进展双喜临门;AbCelera深陷困境,亟需寻找新的增长点;最难过的当属Berkeley
2023年3月3日
其他

盘点:中国的62家合成生物初创企业

据SynBioBeta统计,2018-2022年中国合成生物学一级市场共完成了1039个投融资事件。其中,擎科生物、迪赢生物、恩和生物、蓝晶微生物、微构工场、森瑞斯等企业相继完成融资。值得一提的是,蓝晶微生物以B系列19亿的融资额刷新了国内一级市场合成生物领域的融资记录。如今,在政策、资本及多家企业加持下,这门汇集生物学、基因组学、工程学和信息学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逐渐成了新的风口。新兴赛道的62位入局者从产业链上中下游,国内的合成生物学公司大致可以划分为:工具层、平台层和产品层。上游工具层,主要跟DNA相关,包括测序、合成、储存和基因编辑等等。中游是平台层,侧重菌株的构建,通过大量的实验形成数据积累,进而打造一个高通量、自动化的技术平台。下游产品层,就是把产品成功推广到可以商业化应用的过程,目前已涉及化工、能源、食品、医美和医疗等多个领域。基于上述划分标准,智药局统计了国内62家合成生物初创企业。如下图所示:图:国内合成生物初创企业盘点(制图:智药局)国内布局情况概览从成立时间上看,上述合成生物公司主要集中在2016-2022年这个时间段。其中2021-2022这2年最多,共25家,可以说是国内合成生物“异军突起”的高峰期。从最新融资来看,上述公司融资轮次整体靠前,主要集中在A轮和天使轮,且投资金额较高,“投早投多”的特征突出。从产业链看,工具类共10家、平台类共9家、产品类共43家,产品类又根据不同应用领域,划分为化工、材料、原料(16家);农业、食品(8家);泛健康、医美(8家)和医药(11家)四种。其中工具类,擎科生物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子之心热度也颇高,前不久由合成生物学龙头企业凯赛生物领投完成了超亿元战略投资;平台类中酶赛生物融资轮次最靠前,目前处于C轮。而产品类,风头最盛的应当属蓝晶微生物和微构工场。分别在今年2月完成了4亿元B4轮融资和3.59亿元A+轮融资。部分合成生物初创公司简介01上游工具类擎科生物成立时间:2017年最新融资:A轮近2亿元一家基因合成领域的平台型企业,业务范围涵盖合成基因组学产品及服务、生命科学原料及设备、生物制造CXO三大方向。为客户提供基因合成、修饰合成、化学试剂、分子试剂、仪器设备等服务。博雅辑因成立时间:2015年最新融资:B+轮融资4亿元一家致力于通过国际前沿的基因组编辑技术,为多种遗传疾病和癌症加速药物研究以及开发创新疗法的生物医药企业。智峪生科成立时间:2021年最新融资:pre-A轮其生物计算平台定位于AI+蛋白质结构预测与设计,主要服务新药研发、合成生物。自建自动化湿实验平台“智汇ZBot”,目标是实现蛋白质设计的自动化:从蛋白质序列的设计到DNA合成的自动化、氨基酸序列的表达,蛋白质的合成、纯化及功能验证。分子之心成立时间:2022年最新融资:战略融资数亿元一家AI+蛋白质设计平台公司。目前已和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室达成合作,在中国建立世界一流的计算生物学科,产学研用一体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级转化。迪赢生物成立时间:2018年最新融资:B轮融资4亿元高通量DNA合成服务提供商。目前迪赢生物的产线包括:寡核苷酸池合成、全基因序列合成平台、NGS探针合成、全合成抗体库与抗体优化;也在拓展高通量RNA合成产品管线、DNA数据存储产品管线。02、中游平台类恩和生物成立时间:2019年最新融资:B轮融资1亿美元合成生物平台型企业。通过标准化、自动化的高通量实验平台,结合生物计算和机器学习对生物体进行系统性、工程性编辑,为化工、食品、制药和农业等行业提供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公开披露的进展不多,目前来看,定位与Ginkgo
2023年3月2日
其他

刚刚!FDA就AI辅助制药征集意见,涉及创新药、仿制药及生物制品……

美东时间2月28日下午03:12,FDA发表了一份公开文件:计划在本周三,公开收集公众对“新兴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意见及建议,特别是人工智能在制药中的应用。此外,该文件还将列出药物评估和研究中心(CDER)围绕AI在制药业中的“考虑和政策制定领域”。本次征集鼓励公众、业内人士、CDER和生物制品评估与研究中心
2023年3月1日
其他

「AI+合成生物学」三巨头,摸索出了哪些商业模式?

对于乐观主义者来说,合成生物学的能力似乎只受到想象力限制。中国科学院赵国屏院士曾表示,合成生物学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是“在对生命过程的‘真理解’基础上建立模型、设计合成,提高实现预期目标的效率”。乍看起来,合成生物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生物制药并无二致,赵院士所提到的“建立模型”也很难不让人联想到AI技术。那么在制药领域大显身手的AI,能否应用于合成生物领域?答案是肯定的,一些知名的合成生物学公司正在以不同方式利用AI加速自身发展。Amyris:老牌龙头自建平台谈及合成生物学公司,Amyris是绕不开的话题。2003年,由合成生物学领域先驱Jay
2023年2月22日
其他

AI挑选药物,治好了82岁的肿瘤患者

2月15日,英国AI上市药企Exscientia首次公开了一起癌症患者的临床用药案例。82岁的血癌患者保罗,两年前借助Exscientia公司AI辅助临床药物精准匹配的策略,试用了强生的一款抗癌药。如今药物生效,他体内的肿瘤完全消失了。此前,传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药物对他的癌症类型无效,一直未尝试治疗。Exscientia与维也纳医科大学合作保罗几乎尝试了所有治疗选择。六个疗程的化疗没能消灭他所患的癌症,一些药物无法杀死癌细胞,还有的药物甚至会攻击体内的健康细胞。走投无路之下,他参加了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Medical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爆火的合成生物学,AI如何强力入局?

合成生物学,旨在设计符合特定需求的生物系统。为此,科学家们遵循工程设计原理,利用工程的可预测性来控制复杂的生物系统。这些原理步骤包括:设计:假设一组可以实现预期设计目标的
2023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