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用“三把标尺”育一流人才|人才与高校发展专刊
用“三把标尺”育一流人才
文 | 陈立君 白晓婷 张冉 张春雷
2020年,东北林业大学(以下简称“东林”)启动实施“成栋英才”系列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一方面期望缓解地缘劣势带来的人才流失压力,另一方面深化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德、能、绩三个维度构建人才评价体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最大范围内发挥人才作用,提升人才内生动力。
*左:学校大门
右:校园一角
以师德为先导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评价是一种综合评价,师德是其重要部分,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常抓不懈的关键工作。高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而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其德行思想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
“德”之内涵是丰富多维的,“立德”任务是广泛多向的。东林一方面建立常态化师德考核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引进人才考核、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第一标准,严把师德关,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将师德考核抓实、抓长、抓常;另一方面,东林积极创新评价方式,采取多主体多元评价,以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评价不是目的,评价是一种手段、一种方式,其最终目标是教育引导教师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实现教育事业的“四个相统一”。
“当我们像黄大年一样,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的时候,自然就会把这个梦想传递给我们的学生。”东林林业工程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坚这样说道。就是带着这样的传承精神和家国情怀,东林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团队,凝聚起事业发展的前进动力,也为全国林业工程学科领域输送了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德才兼备的高质量高水平人才。2017年,由李坚院士带领的林木资源高效利用教师团队获得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这是对东林教师队伍立德树人的最好肯定与鼓励。
以能力为导向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改革的深水期,各高校人才评价机制体制改革仍然面临诸多问题。针对其中“五唯”倾向强、“一刀切”、容错度低、注重短期业绩、缺乏长期潜力评估等问题,东林一方面实行分类评价,相继开展引进人才评价、职称评聘评价、人才培育评价等各项举措,为潜心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的人才及在应用研究、工程设计、成果转化、标准开发等服务应用领域的人才开辟晋升空间。实现“干什么,评什么”,使得能者有其岗、能者有其位、能者有提升,使各类人才最大限度发挥能力和作出贡献。另一方面,东林尊重科学研究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允许科研有“失败”,允许科研成果产出的“低效率”,鼓励人才致力于开展科研周期长、原创性强的科研攻关。在人才引进及校内人才培育体系中,采用“诊断式”评价方式,侧重人才潜力评估,系统性帮助人才规划未来成长方向,将眼光放远,注重培养人才讲述教书育人故事、科学研究故事的能力,挖掘人才未来发展的潜力。
通过分类评价、诊断式评价管理机制及差异化培育机制等办法对人才进行培育和管理,东林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成长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近年来,新增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团队)90余人次,人才队伍建设初显成效。
以业绩为核心
什么是业绩?不同人才如何进行业绩评价?东林在反复实践中寻找答案。
在探索答案的同时,东林逐步建立起系统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打破以往“以量取胜,帽子为主”的人才评价体制,拓宽现有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不再强调数量,而是注重质量,充分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正确看待人才荣誉性称号。承认人才既往获得的荣誉,鼓励人才开拓进取,获得更多业绩。东林在校内人才评价方面避免与职称晋升、待遇兑现等物质利益简单、直接挂钩,让人才称号回归本原,回归荣誉,去除附加利益,破除陈旧观念,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的人才评价观念。
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把学科领域活跃度和影响力、重要学术组织或期刊任职、研发成果原创性、成果转化效益、科技服务满意度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建立差异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科研一线人才,着重考察其论文、项目等科学研究方面的显示度;对于教学一线的人才,指标体系围绕教学贡献制定;对于社会服务类人才,则侧重考察与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紧密程度。在各类人才评价中,对于SCI等期刊论文指标只作为参考项目,不作为必要评价指标项目。
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团队评价办法,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注重发挥第三方小同行评议在人才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实行以合作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为重点的整体性评价,以培养青年人才为目标的全方位评价。对创新团队负责人以把握研究发展方向、学术造诣水平、组织协调和团队建设等为评价重点。
用“三把标尺”育一流人才
通过逐步实践,东林将人才评价、人才使用与人才培育充分结合,启动实施“成栋英才”系列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着力推进“引进-培育-稳定-激励”四位一体的人才队伍建设。
“成栋学者培育计划”是东林特色人才培育项目之一。该计划建立分级分类培育支持体系,着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采取不同的评价和培育方式。对于有能力带领团队科研攻关、凝练研究方向的领军人才,着重考察其团队建设及培养人才的能力;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年人才,注重考察其参与学科建设及创新发展潜力;对于立志潜心探索重大科技问题的人才,充分尊重其科学研究规律,给予一定周期的缓冲及支持,使其专注于产出原始创新性成果。
“成栋学者培育计划”实施以来,先后有78人次入选或获得省部级人才称号或资助,入选黑龙江省“头雁”团队4个,入选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4个。
为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学校实施教师青年骨干出国支持计划,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构建“六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大力营造“扬师德、正师风、树师表”的良好氛围。构建以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培育体系,以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搭建教学竞赛平台为突破的教学研究与交流体系,以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荣誉体系为保障的教师评价管理激励体系,激发教师专注教育教学工作。
*东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
在探索过程中,东林依靠持续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逐步打造一支敢于拼搏、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聚力打造人才高地,发挥人才“磁石”作用,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作者陈立君系东北林业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人事处副处长, 白晓婷系东北林业大学人事处人才培育科科长,张冉系东北林业大学人事处人才引进科科长,张春雷系东北林业大学人事处处长)
来源 | 《神州学人》2020年增刊第1期
高校因人才而发展,人才因高校而成长。人才发展与高校发展始终息息相关、且相互支撑。神州学人、学术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联合推出《人才与高校发展》专刊,聚焦“双一流”建设进程中高校人才发展与评价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学术桥
视频招聘会
学术评审评估
青年学者论坛
欢迎联系我们:
高校招聘,吴老师:19927471252
人才求职,赵老师:1381023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