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 Fellow发文抨击“同行评审”作弊:有“门道”的作者带飞,垃圾论文也能轻松中顶会
美国知名AI学术大牛,在ACM官网刊文,直指AI学术界最尖锐的问题:
论文盲审,存在严重作弊行为。
措辞之严厉,揭露之详细,学术圈罕见。
而让这位AI大牛无法再继续保持沉默的,正是震荡发酵至今的佛罗里达大学中国博士生被逼学术作假后自杀事件。
AI大牛为何忍无可忍?
首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学术大牛。
关注AI学术会议的一定不陌生,Michael L. Littman,2013年AAAI联合项目主席,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
研究领域涵盖机器学习、博弈论、计算机网络、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等,在强化学习方面有很高的建树。
2018 年,Littman因其为人工智能的顺序决策算法的设计和分析做出的贡献,被选为ACM Fellow。
这位在AI圈有很大影响力的人物,在最新发表于Communications of ACM官方杂志上的文章中,揭露了AI学术界严重的审稿作弊行为。
Littman解释道,他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动机,是一直在关注的2019年佛罗里达大学中国籍博士被逼自杀一事。
事情缘由,是一篇名为《3D-based video recognition acceleration by leveraging temporal locality》的ISCA论文。
在读的中国博士生是一作,他在自己的遗书和与他人的通信记录中,指控他的华人导师逼迫他学术造假。
之后导师通过私人关系使论文过审,还威胁这位同学不准撤稿,否则“弄死他”。
最后,这位同学选择在博士即将毕业之际结束自己的生命。
量子位之前详细报道过此事。今年2月,ACM官方也出了调查处理结果,严厉处罚了涉事人员。
Littman教授没有在文章中指名道姓,但在结尾的Note中附上了这个轰动中美学术界事件的链接和当事人的博客。
Littman认为,“评审作弊”问题日益严重,危害到计算机科学的成果产出和传播。而他希望通过曝光类似行为的幕后操作,来呼吁社会对学术界“不法团伙”施压。
同时也希望能帮助“解救”被迫裹挟进集体学术造假的研究生们。
Littman教授对自杀的中国博士生表达的惋惜与悲痛,他说“他宁可选择自杀,也不愿意参与内外勾结的学术不端”。
显然,Littman教授是对这颗“毒瘤”如何出现,怎么运作有了比较直观的调查了解。
“同行评审”,怎么作弊?
垃圾论文为什么能通过同行评审?
Littman以自己参加和组织学术会议的经验总结出了论文同行评审的一般流程。
同行评审过程是由一个程序委员会进行的,该委员会由一到两名程序主席、几百名项目主席和大约5000名评审员组成。
审稿人被要求事先声明利益冲突,委员会因此不会被指派他们去审阅可能影响公正性的论文。
而作者在提交论文时,要隐去他们的名字以便盲审。
有资格的审稿人根据论文标题/摘要对提交的特定论文进行 “竞标”。
最后由项目主席分配论文。
接下来,就是评审员阅读论文并提交评审意见。交流意见后,给出接受或拒绝的建议。
区域主席和项目主席则利用这些建议来制定会议具体议程方案。
正常情况下,录取率很低(15%-25%)。而在绝大多数顶级会议一年一次。所以论文被拒(尤其是对研究生来说)会对未来的工作前景产生很大影响。
所以,一些人就动起了歪心思,想方设法提高通过率。
作弊者的“朋友圈”怎么拉?
Littman提到了一个特殊的案例,由ACM的一名项目主席发现线索,并花了大量时间调查分析,但依然没有指名道姓。
一般来说,都是一个团队事先串通好,对论文数据结论等等进行伪造,然后向会议提交论文。
接着,由有“能力”的作者去拉拢认识的评审员,透露论文标题、作者信息。
涉事的评审员当然不会报告利益相关,而“竞标”审阅目标论文,有时甚至会多注册好几个账号,增加中标的几率。
评审员会给这些论文写出非常积极的评价,甚至可能通过私下渠道游说项目主席,将他一块拉下水。
此外,如果这位“有能力的论文作者”意外发现其他评审的名字,有可能会给他们发邮件,连威胁带引诱,能拉一个是一个。
评审员在给垃圾论文“放水”时,在讨论中会暂时改掉会议管理系统中的名字,以“保护”自己的名声和羽毛。
鉴于许多会议有接收论文数量的限制,这种内幕操作得手,就意味着有一篇本来很有价值的论文被拒绝。
会议的质量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今后怎么办?
现在还不知道。
2019年的悲剧发生后,经过20个月的调查,今年2月,ACM给出了史上最严厉的处罚:
15年内,禁止涉事情节最严重人员在ACM相关期刊发表一切学术成果。
不得担任何评审、编辑或项目委员会的职务。
事件链接:迟到的正义!中国博士在美自杀控告导师学术不端后续:涉事导师被禁15年
而被自杀博士生指控的导师,和佛罗里达大学,却没有声明。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出一封辞职信,表明涉事导师已经从佛罗里达大学辞职,但真实性无法考证。
但目前也仅止步于此。
AI顶会的评审机制上如何改善,防范调查手段如何设置,包括ACM、IEEE在内的机构,仍然没有明确的制度或相关议程公布。
Littman教授在文章中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发声,呼吁社会对学术界的不法行为施压,也是眼下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吧。
但ACM官方刊登此文,似乎也表明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而目前学术界能做的,只有静观其变了。
参考链接:
https://cacm.acm.org/magazines/2021/6/252840-collusion-rings-threaten-the-integrity-of-computer-science-research/fulltext#comments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我们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来稿和内容合作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延伸阅读
迟到的正义!中国博士在美自杀控告导师学术不端后续:涉事导师被禁15年
这位教授三年三篇“质疑”文章,还都是权威期刊发布,厉害了!
全球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学术桥
欢迎联系我们:
高校招聘,吴老师:19927471252
人才求职,赵老师:1381023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