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送清华读博后,他从备受质疑到连发国际顶刊!
姜东博士,本科就读于厦门大学,后保送至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俞立教授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现为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卓越学者”,清华大学“水木学者”。其主要从事迁移体的生物学研究,并致力于迁移体在免疫反应、肿瘤转移和血液稳态等生理及病理过程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图源: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
争议、质疑、非议……
回想起2014年刚开始在体内研究迁移体时的情景,姜东依然感慨万千。
2014年是姜东博士入学的第一年,也是百转千回,迅速成长的一年。那一年姜东所在的清华大学俞立实验室刚刚发现了迁移体,本是欣喜莫名的时刻,没想到质疑声纷至杳来。
姜东与导师俞立教授合影
“大家普遍质疑迁移体可能是在体外培养的假象。不可否认当细胞培养遇到某些物理因素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假象。所以我们当时需要证明迁移体在活体动物里是真实存在的。”
对于一个刚发现的事物,尚无前人的经验可参考,从无到有的建立,困难可想而知。“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活体,在里面建立一套观察的系统,从而证明迁移体的存在。”
随后的时间里,姜东每天泡在实验室,夜以继日地重复着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实验。
为了方便成像,他们用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模型,观察了很久很久,始终一无所获,这并没有太出乎意料,因为在之前已经有人进行过尝试也无功而返。
经历过多次失败后,在他准备放弃的关头,决定最后再尝试一次。在最后一次实验里,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剖丝剥茧,从头到尾仔细观察胚胎发育过程的动态变化。
斑马鱼胚胎中迁移体,这是首次在活体中发现迁移体
“正是这一次,我非常清晰地在海量的原始数据里,看到了我们想要观察的结构。”
斑马鱼胚胎中迁移体
迁移体的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从2014年发现并报道相关研究,直到这一刻,他们才真正在活体动物里看到了它的存在,并在随后的研究中阐明了迁移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功能,用实例回应了当初的质疑与非议。
2014年首次发现迁移体的研究论文占据杂志封面
勇敢面对质疑,是科研工作者的必经之路。质疑,反而会成为推动课题前进的深远动力。这也是姜东在反复的倒推和击破的过程中悟出的道理。
“当我们不断地去挑战,不断地去开发新的系统,来发现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时,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毅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十二分的信心,因为在整个科研过程中,可能百分之八九十的时候实验都是失败的,当你觉得很困难,当你觉得可能坚持不下来的时候,可能你就快要到达某一个阈值某一个临界点了,这时候可能就稍微再多努力一下,多坚持一下,多尝试一次可能就成功了。”
迁移体究竟是什么?为何在发现早期会引来质疑呢?
“通俗来讲,细胞迁移是活细胞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比如我们人体某个部位在受到外界刺激或损伤的时候,迅速会有免疫细胞响应,这些细胞会感应到异常,然后从全身其他位置跑到受损伤的部位,在这个地方分泌一些信号,启动一些反应来进行修复,可以说细胞迁移在生命活动中无处不在。当我们在体外培养皿中培养细胞的时候,细胞会粘附在皿底进行迁移,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电路图样的网状收缩丝及迁移体结构。”
迁移体
大家普遍提出疑问:“我很难想象在真正的生命体里,什么样的环境具备这样的空间和条件产生收缩丝和迁移体。”
每天泡在实验室,研究一种新的细胞器——迁移体,是他的科研课题,也是人生至趣。
然而,姜东与生物的结缘却纯属偶然。
当年,姜东刚进入厦门大学,就被调剂到了生物专业,大一大二两年的时间,他都一直想要转专业,在为换专业而奔波。
“最初我刚开始本科阶段的学习的时候,我是并不喜欢生物的。”
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姜东报考的也是当时大热的金融专业,后被调剂到生物专业。不过,姜东并未因此而“认命”,整整两年都在为换专业而奔波,甚至内心对生物产生了抵触情绪,直到进入实验室真正接触到科学研究……
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中,姜东发现生物世界竟如此奇妙,渐渐的生物开始进入自己的世界,留下了一束一束的光亮。从那时起他终于放下了换专业的“执念”,开始拥抱这个被自己抵触了两年的专业 。
直到现在,姜东都很怀念那段在本科实验室里,被各种生命现象吸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日子;也很感激那段时间里给予他指导和帮助的老师以及师兄师姐。那段经历开启了自己的科研之路,也学会了科研最重要的一课。
“永远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要轻易接受旁人的结论,要有批判性思维,要敢于挑战,唯一能相信的只有自己通过实验无数次尝试得到的结果。”
尽管与“生物”的结缘千回百转,但在认定这条路后,姜东一往无前。
2019年清华大学俞立课题组与孟安明课题组合作,在 Nature Cell Biology 发表了封面文章,首次发现了迁移体是存在于活体动物的真实结构,并解析了迁移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功能。
2021年5月25日,清华大学俞立团队联合清华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发表论文,开发出了扫描光场显微镜(DAOSLIMIT),实现对活体哺乳动物的亚细胞结构,进行长时间的、三维的、高速高分辨率的显微观测。借助DAOSLIMIT,还实现了对哺乳动物活体环境中迁移体的观测和功能研究。
2021年5月27日,清华大学俞立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发表了题为:Mitocytosis, a migrasome-mediated mitochondrial quality-control proces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新型细胞器迁移体的重要作用:清理受损线粒体,维持细胞内线粒体稳态。
从争议、质疑、非议,到被广泛认可,接连发表重磅论文,这其中困难旁人难以想象。但姜东说,这只是开始,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对迁移体的深入研究才刚刚开启……
在为“热爱”狂奔的路上,有风急雨骤,有孤夜寂寥。一往无前就能穿过黑暗,青春不悔,呼啸的风也会变成温暖的光。
延伸阅读
666!亲兄弟同时登上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
厉害了!这位教授参与的三篇论文将在《自然》杂志同期正式发表
全球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学术桥
欢迎联系我们:
高校招聘,吴老师:19927471252
人才求职,赵老师:1381023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