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课题组、研究员赵强课题组和研究员许叶春课题组联合运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X射线晶体衍射法以及动态构象计算模拟等方法,结合功能实验对CCR5的配体识别及信号转导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成功解析了CCR5分别与两种内源性配体(MIP-1α与RANTES)及G蛋白的复合物电镜结构,以及CCR5在不结合配体状态下与G蛋白的复合物电镜结构,同时还解析了CCR5与MIP-1α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该研究全面系统地阐释了CCR5对内源性配体的识别机制和对细胞信号的转导机制,以及组成性激活状态下的受体激活机制。7月6日,相关研究成果以 Structural basis for chemokine recognition and receptor activation of chemokine receptor CCR5 为题,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这是吴蓓丽课题组继2013年在 Science 上发表的有关CCR5与抗艾滋病药物maraviroc的复合物结构后在趋化因子受体方面的又一研究成果。上个月的6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赵强等研究组刚再次以“背靠背”形式在Nature上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在C类G蛋白偶联受体(简称GPCR)结构与功能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并首次解析了多种人源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不同功能和不同二聚化状态下的三维结构。
7月20日,饶毅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饶毅科学”发文称,上海药物所这篇最新研究论文可以否定裴钢-凌堃论文的主要结论。此前,饶毅已多次发文举报裴钢该篇论文造假。
全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