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培养出3位中国院士!这位日本顶尖学者全职加盟上海理工

国际著名光化学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岛昭及其团队已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



来源:科学网
据上海理工大学网站8月31日消息,国际著名光化学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岛昭及其团队已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
藤岛昭生于1942年,1971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86年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2003年,藤岛昭从东京大学退休,担任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席一职,同年他还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09年,他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2010年至2018年3月,藤岛昭担任东京理科大学校长。
多年来,他也是日本诺贝尔奖获奖呼声很高的科学家。藤岛昭的研究领域是光电化学,被誉为“光催化之父”。上世纪50年代发明半导体之后,出现了半导体电化学领域,但是直到1972年藤岛昭等人发现“本多—藤岛”效应,这一领域才拓展为光电化学。
藤岛昭与中国已结缘40年,指导了30多位中国留学生,其中包括江雷、刘忠范、姚建年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创造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来源:上海理工大学网站
《国科大》电子刊曾在2017年以《藤岛昭:一生只做一件事》为题,对藤岛昭的学术成就和与中国的渊源进行了详细报道。以下为文章节选。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曾问藤岛昭教授:“10 年来,每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的前一天晚上,您家门口都会有许多记者、熟人在等待,面对这样的情况,您是心如止水还是波澜起伏?”听完,藤岛昭教授笑着说:“首先我要道个歉,每次都让大家白等,还是希望不要太张罗。其次,我觉得我不会拿诺贝尔奖的,因为光催化剂虽然在日本和中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在英美国家得到的应用还非常少,而且评价也并不很高。所以,如果能够拿到的话,要再等10 年。我在想,我要跟江雷院士一起拿诺贝尔奖。”
这位76岁的国际著名光化学科学家,多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因为发现了二氧化钛单晶表面在紫外光照射下水的光分解现象,即“本多-藤岛效应”(Honda-Fujishima Effect),开创了光催化研究的新篇章。而关于他“一门三院士”的佳话,与他的科研成就一样,流传久远。


研一时的惊世发现






1967 年,硕士一年级的藤岛昭在日本东京大学师从本多健一教授学习应用化学。之前在巴黎大学留学的本多健一教授,认为把银放入酸性溶液中再照射紫外线产生电动势这一现象即“光贝克勒耳效果”很有趣,他鼓励藤岛昭以此为主题开始进行研究。于是,藤岛昭持续进行了以氧化锌、硫化镉等半导体物质为中心的试验,但这些物质的单晶体只要一受到光的照射,表面就会变得很粗糙并且会熔化,试验就这样一次次以失败而告终。
就在他到处寻找能适应光照射的新半导体时,发现隔壁研究室的前辈饭田武阳扬教授在使用静电复印机做研究时使用了二氧化钛的单晶体。二氧化钛的晶体是无色透明的,不溶于酸碱,在化学性质方面是一种稳定的材料。于是,藤岛昭期待着二氧化钛能像氧化锌和硫化镉一样产生光的反应效果。为了得到二氧化钛的单晶体,他通过前辈请教了在神户公司制造厂的中住水晶先生,并鼓起勇气给神户公司的中住让秀社长写了信,之后得以直接与他会面并得到了二氧化钛的单晶体。“这可能是我研究生涯中最大的幸事!”藤岛昭说。
然而得到了二氧化钛的单晶体,还是不能马上通过普通的方法着手实验。二氧化钛的单晶体非常坚硬,将它切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从物性研究所借来了东京大学内仅有的一台钻石切割机,将坚硬的单晶体切薄切断,并且连上了铜线以增强导电性,完成了电极。将这个电极放入电解溶液中,使用500W的氙气灯进行照射,表面就开始“噗噗”地产生气泡,分析之后得知,水分子在二氧化钛表面被氧化成氧气,而在阴极的金属表面被还原成氢气。硅和锗、氧化锌等受到光照射之后就会熔化,而二氧化钛照射后表面却是闪闪发光。兴奋之余为了慎重起见,藤岛昭又测量了电极的重量,结果和实验之前完全一样。“当时实验结果出来后,很吃惊,我激动极了。”藤岛昭说。
但这种“一波三折”之后的激动很快变成了一个人的欢喜。藤岛昭坦言:“就当我自信满满地在学会上发表这个成果时,却没被大家重视,谁都不相信我。大家说电解一定是要加电的,通过电分解才叫电解,你没有电压就不能算电解。我反驳说,光也是能源,不一定要用电。但是,当时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将光作为能源使用,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太阳能电池这种东西,这是人类第一次把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虽然藤岛昭的研究成果在电化学会和日本化学会上都发表过,可是不管在哪儿,他总是受到严厉的评判。他说:“就连我自己也在想是不是错了呢?开始变得不安起来。”
甚至在藤岛昭博士论文审查时,5位评审委员中仍有一人坚决反对他的论文。“他说像我这样写出错误论文的人是当不了博士的。”藤岛昭回忆道。在附带每周通过实验的证明这样的条件下,他才最终取得了博士学位。
即使这样,藤岛昭还是“咬着牙把自己的论文寄出去了”。令人欣慰的是,他提交的论文一次就通过了,研究成果发表在1972年7月的《Nature》杂志上。从1967年得到实验结果到1972年文章发表,5年期间,在日本的学会,藤岛昭一直不被理解。“但是我自己很兴奋,也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这个实验原理其实就是植物光合作用在金属材料里的另一个版本啊。试想一下,植物光合作用对人类的影响多大,将来如果利用阳光就可以大量产生清洁的氢能,这是多么有价值的技术!所以,一看到叶子我就想到了自己的实验成果。这个是我自己做过的最令我激动的实验。”谈到当时论文发表的过程和细节,藤岛昭依然难掩兴奋之情。
藤岛昭论文发表的第2年,即1973年10月16日,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人们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清洁能源。藤岛昭的研究成果,不单单对于资源短缺的日本是一个利好消息,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信息。文章一经发表便被广泛关注。
2012年,藤岛昭荣获“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他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了6000次。一位汤森路透的工作人员在采访中说:“在科学界,一篇论文被引用1000次以上已是非常稀少,像藤岛昭先生这样被引用超过6000次的论文完全是史无前例的。”
在欧洲和美国突然受到关注后,他的研究成果在日本就被逆输入了。1974年元旦的时候,朝日新闻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通过太阳就可以得到梦想的燃料”“在水中用光照射半导体就可以摄取氢气”“日本科学家发现的原理引人注目”,藤岛昭感觉自己忽然之间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周围人的态度也180度大转弯——“真是不得了的发现啊!”


与中国的渊源






藤岛昭与中国的关系密切,这种密切的关系体现在3个方面:交流合作、培养人才、学习文化。
自上世纪80 年代,他平均每年来一次中国,与中国的科学界展开密切深入的交流。他的足迹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北京纳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光催化净化环境工程技术国际研发中心……
1992 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的江雷作为中日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进入日本东京大学藤岛实验室深造,师从藤岛昭教授。江雷在藤岛昭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令人刮目,博士毕业后,他被导师藤岛昭推荐到日本科技厅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先是担任高年薪的专任研究员,后来则是主管“光电界面相变控制”的课题组组长,一干就是5年。
如今的江雷,已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中心首席科学家、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院长。
2000年12月1日,藤岛昭专程来中国看望他的得意门生。得知江雷在较短的时间里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在惊讶不已的同时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就是江雷的这位恩师,和东京大学的桥本教授一起,在江雷当年回国筹建新实验室时提供并赠送了价值上千万日元的仪器。
谈起藤岛昭对自己的教导和影响,江雷用“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来概括。他说:“藤岛昭教授认为,最高级的指导就是不指导,让学生自己去想研究课题,然后他来判断课题新不新、有没有意思。他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但是,藤岛昭教授对学生又非常严格。他曾经把我的开题报告撕了扔到纸篓里,而这种严格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有一种温情蕴含其中。我们经常在一起喝酒,师生关系非常好。”如今,作为导师的江雷,也像藤岛昭教授当年那样,培养自己的学生。
除了江雷,藤岛昭指导过的中国学生还有刘忠范(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纳米科技岗位”长江特聘教授)、姚建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金明(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可谓“一门三院士,桃李满天下”。设立在东京理科大学的“光触媒国际研究中心”是藤岛昭工作的地方,他说:“现在研究中心每年都有留学生前来学习交流,中国学生一年有3-4 人,他们都非常努力地做研究。”
除此之外,藤岛昭教授对于中国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引用论语中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来表达自己对科学研究的乐趣与坚守;他引用中国谚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强调勤奋努力的重要性;他把中国古典名言积累起来,与牛顿、爱因斯坦、法拉第等西方学者表达同样思想的话对照起来进行学习。“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大家再等两个月,我的书就会出来,我认为这会是我非常得意的作品。”藤岛昭说。
每年过年, 藤岛昭都会邀请所有的留学生去他家喝酒。有一次, 藤岛昭指着墙上的“难得糊涂”问江雷:“江,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江雷毫不犹豫地说:“当然知道,意思是遇事不要太聪明了,糊涂点儿好。”藤岛昭听了却摇摇头说:“不是,我的理解是,一个人一生只要把一件事彻彻底底弄明白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都可以糊涂。”
藤岛昭教授就是这样,“对很多东西有好奇心,然后对真正感兴趣的一件事用尽全力”。
参考资料:https://www.usst.edu.cn/2021/0831/c34a43198/page.htmhttps://mp.weixin.qq.com/s/4UHf0S0BOyt3wTUXqjzGTwhttps://news.ucas.ac.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61448:2016-5-2&catid=468:dzk-zwz&Itemid=405
关注学术桥,关注科研人员发展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我们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来稿和内容合作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延伸阅读

今年才卸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院士,加盟这所顶级211大学

这所顶尖985大学,迎来新任党委书记!曾在此求学工作31年


全球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学术桥

视频招聘会学术评审评估青年学者论坛


  欢迎联系我们:

  高校招聘,吴老师:19927471252

  人才求职,赵老师:13810238612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