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士领衔!顶尖高校成立重磅研究院

清华大学正式成立碳中和研究院。



:清华新闻网、中国工程院、西北大学等
9月22日,清华大学正式成立碳中和研究院。碳中和研究院的成立,是清华大学在110周年校庆后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学校主动抓住工科战略转型重大机遇的积极作为,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贯彻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发挥一流大学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创新引领作用的责任担当,也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的重要举措。
碳中和研究院成立仪式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清华大学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华建敏,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科技部党组成员陆明,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刘燕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校长邱勇,原常务副校长、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等出席会议,副校长曾嵘主持会议。

与会嘉宾揭牌
仪式上,华建敏、解振华、张玉卓、钟登华、陈旭、邱勇、曾嵘、贺克斌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陈旭宣读成立决议
陈旭宣读成立决议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清华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清华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发挥学校在碳中和领域关键作用的重要部署,展现了学校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新阶段中,努力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自觉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的价值追求。
陈旭表示,希望碳中和研究院紧紧围绕“双碳”目标,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服务碳中和主战场与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整合相关学科优势和特色,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多院系、多学科联合创新,实现原始重大基础理论突破,协同打造低碳、零碳、负碳等颠覆性的共性核心技术,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推动碳中和相关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力争成为一个有清华特色、服务国家“双碳”目标、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机构。

邱勇讲话
邱勇在讲话中表示,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的“双碳”目标。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清华大学正式成立碳中和研究院,学校将努力发挥多学科优势,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全力以赴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重要贡献。这是清华大学在110周年校庆后的一项战略举措,体现了清华人“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的责任担当。
邱勇表示,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科研创新成果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展现了清华人的勇毅和担当。总书记所提的“丝丝相扣”,指的就是清华人能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在国家有重大举措时,清华人不仅要跟得上,而且要有实招,用真本事真正解决问题,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在清华110年的发展过程中,清华人最大的自豪,就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祖国壮美的事业;清华人最高的荣耀,就是把自己奋斗的足迹印刻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
邱勇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是一场大考,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力量。只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在这场严峻考验中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在如此重大的国家战略部署面前,大学不可缺席,清华一定主动担当。清华大学已经做好了准备,清华成立碳中和研究院,最重要的基础是已有的多学科优势,以及已经取得的一批自主的、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清华大学要以良好的学科优势、丰富的技术储备尤其是硬核技术去支撑国家“双碳”战略实施。
邱勇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我们要做到察势而明,还要做到因势而谋,更要做到乘势而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于清华来说,是继续保持与强化工科优势、促进相关工程学科战略转型的重大机遇,是有效发挥综合学科优势、实现国际引领的重大机遇,是认真践行清华人使命担当,服务国家战略、增进人类福祉的重大机遇。邱勇要求,碳中和研究院要贯彻新理念、探索新机制,一是要着力打造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主动面向全球低碳转型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推动多学科联合创新,协同推进原创性引领性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二是要积极打造高水平科教融合平台,把碳中和理念与实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相衔接;三是要主动打造高水平开放交流平台,面向企业、地方、社会开放,尽快推进成立清华碳中和产业合作联盟,通过全方位的合作推动战略目标的达成。
邱勇最后说,110周年校庆之后,清华迈向新的征程。自强永远是清华人的精神底色,创新永远是清华人矢志不渝的追求。要自强,必创新;唯创新,才自强。站在新的起点上,清华人将自信从容迈向未来、自强创新不辱使命。“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邱勇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我们对国家的繁荣发展、人民的幸福生活、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良好的学科基础、难得的发展机遇、团结一致的进取精神,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实现创新引领的信心。让我们携手并肩,为实现“双碳”目标、塑造人类美好明天不懈努力!

华建敏致辞
华建敏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双碳”目标是我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清华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再一次彰显了清华大学的国家情怀和使命担当,以及清华人对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发展前景的深深关切。相信清华大学能够发扬传统、统筹融合、协同创新、严谨务实、埋头苦干,在落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制定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方面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为推进我国绿色低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钟登华致辞钟登华表示,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在国家“双碳”战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地位。清华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充分体现了清华大学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的政治担当,为全国高校树立了标杆。希望研究院加强战略谋划、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希望清华大学立足新发展阶段,将研究院打造成为新的“200号”,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坚持自主创新的“新样板”,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陆明致辞
陆明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科技创新是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双赢的关键。清华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适应中国急需,顺应世界大势,是对国家宏观战略的主动担当,意义重大。期待研究院面向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开展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舒印彪致辞
舒印彪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行动。华能集团将以此次研究院成立为契机,和清华大学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碳中和目标战略和实现路径研究,促进能源电力重大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助力绿色低碳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成果共享,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高质量的新观察、新思路、新方案。

余剑锋致辞
余剑锋表示,清华大学发挥世界一流大学优势,以强烈责任担当服务国家战略,树立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旗帜,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了新力量、注入了新动能。面向未来,中国核工业集团将和清华大学共同聚焦国家战略,优势互补、汇聚合力,在发展战略、行业政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科技顾问,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美国科学院、工程院、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约翰·霍尔德伦(JohnHoldren),联合国原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第六任执行主任、“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哥伦比亚大学气候学院创始院长、牛津大学科学与工程前学部主任亚历克斯·哈利迪(Alex Halliday),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主任乌莎·拉奥-莫纳里(Usha Rao-Monari)发表视频致辞,特斯拉公司与太空探索公司联合创始人与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发来贺信,对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的成立表示诚挚祝贺,希望碳中和研究院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机构。期待与清华大学加强交流合作,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贺克斌介绍研究院发展规划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由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担任。贺克斌介绍了研究院的发展规划。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旨在支撑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实现国际技术引领,出战略思想、出关键技术、出综合示范。研究院将围绕低碳发电与动力、新型电力系统、零碳交通、零碳建筑、工业深度减排技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封存与碳汇、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战略等目标方向进行重点攻关研究;举办碳中和前沿技术高端国际论坛,邀请国际低碳领域顶级专家学者重点探讨碳中和学术前沿、技术创新、战略思想;加强国际科技传播,与联合国相关机构、国际智库等开展广泛对话,推出碳中和关键技术、案例工程与创新企业榜单评价榜单,提升国际影响力;倡议并成立碳中和技术国际联盟,推动国际知名高校、企业、机构合作建设全球生态文明,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曾嵘主持仪式
杜祥琬、胡文瑞、彭苏萍、赵文智、金涌、过增元、张楚汉、江亿、郝吉明、岳光溪、王金南、庄惟敏、张小曳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薛澜,来自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银行、华为公司、小米集团等国内企业代表,来自bp、丰田汽车、西门子公司、日立公司、博世公司、金光集团等国外企业代表,黄奕聪慈善基金会、陈江和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兄弟院校代表,清华大学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仪式。

仪式现场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面向碳中和的低碳、零碳乃至负碳技术将成为未来全球产业革命和科技竞争的关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亿万人民福祉安康的“国之大者”。同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亟需建立碳中和技术体系,开展集中技术攻关和重大工程建设。清华大学正式成立碳中和研究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行动,是将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与充分发挥清华多学科优势紧密结合的重大举措,是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的主动担当。

与会人员合影
清华大学具有开展碳中和研究的良好条件,拥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深厚的人才积累。经过多年拼搏探索,清华大学在低碳发电与动力、新型电力系统、零碳交通、零碳建筑、工业深度减排技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封存与碳汇、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战略等若干个碳中和核心研究领域已取得一批显著的科技创新成果。与重点企业围绕“双碳”主题展开联合研究,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国际交流合作,主动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将围绕碳中和打造技术创新中心、高端智库战略中心、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合作交流传播平台。转变学科单一发展的惯性,发挥学校基础研究深厚和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实现多院系多学科联合创新,集中优势资源加快突破碳中和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攻克一批碳中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关键核心碳中和技术创新的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参与创新联合体建设,形成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碳中和关键技术合作集成平台,不断深化校地合作,对接地方低碳发展与企业转型需求,合作共建绿色低碳示范企业、示范城市(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碳中和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组织开展国际合作战略研究,参与国际碳中和领域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宣传、传播清华碳中和国际合作与技术发展前沿,提高在国际碳中和技术领域的影响力。






贺克斌,1962年8月出生于四川成都,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院长,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
1980年9月,贺克斌考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
1985年9月,本科毕业后继续在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进行研究生学习,分别于1987年12月获得环境工程硕士学位,1990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
1990年8月,博士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任教,先后担任讲师(1990年8月- 1992年11月)、副教授(1992年12月- 1996年7月)、教授(1996年7月);
1993年1月,前往丹麦技术大学环境工程系担任环境工程访问学者(至1994年1月);
1996年1月,前往美国哈佛大学环境研究中心担任环境健康访问学者(至1996年4月);
1998年6月,前往英国利兹大学燃料与能源系担任燃料与能源科学访问学者(至1998年8月);
2013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成立,担任实验室主任  。7月,担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
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
2017年,当选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9年6月1日,被聘任为北京生态环境公益大使。
长期致力于大气复合污染特别是PM2.5 的研究,以高分辨率排放清单技术-复合污染多维溯源技术-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为核心,推动区域空气质量动态调控新技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主持建立了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在线技术平台,为我国空气质量管理在精细溯源和定量评估方面技术水平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担任国家环境保护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环保部“清洁空气研究计划”技术副总师,科技部“蓝天科技工程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副组长。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出版《大气颗粒物与区域复合污染》、《道路机动车排放模型技术方法与应用》等专著6部。



 拓展阅读——全国首家碳中和学院


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
2021年5月9日上午,西北大学与榆林市人民政府共建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科创中心签约仪式暨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揭牌仪式在榆林举行。据悉,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培养“碳中和”领域专门人才的新型研究型学院。
学院定位“服务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聚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能源互联网、碳经济和政策研究等七大方向开展碳中和技术研发、转化和推广应用,重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产业认知、基础扎实、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学院现以研究生教育为主、非全日制教育为辅,初期计划人员规模达800—1000人,远期可满足3000人科研工作需求,并将进一步开展相关专业的本科教育。
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


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


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


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日祥。
关注学术桥,关注科研人员发展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欢迎投稿,分享博士求职、面试、发展经历和感悟,指点科研、学术、项目和奖项经验和体会,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延伸阅读

中央权威发布!加强这一学院建设!

最快批复!院士领衔!国家级实验室,落户这所地方强校

全球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学术桥

视频招聘会学术评审评估青年学者论坛


  欢迎联系我们:

  高校招聘,吴老师:19927471252

  人才求职,赵老师:13810238612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