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南、西工大、天大、上海交大共同参与筹建这一国家实验室

源: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无锡发布


10月16日,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第1次会议在无锡召开,实验室与东南、西工大、天大、上交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2月23日,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太湖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



太湖实验室在深海技术领域优势明显,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牵引,具备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化的能力,并已承接开展国家海洋装备相关项目,有着争创国家实验室的良好基础。中国船舶集团有信心、也有决心,通过发挥自身在深海技术科学领域研究的“行业引领、人才高地、技术辐射和国际影响”四方面效应,大力推动国家实验室创建工作,为国家构筑海洋安全基石、建设海洋科技强国提供不竭动能。


理事会上太湖实验室与相关高校的签约,形成了研发机构的 “核心朋友圈”,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这些高校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有着长久的良好合作,签约让研究院与高校之间定下了更加稳定紧密的合作,开展多方面的协同攻关。”未来,太湖实验室将不断扩大研发朋友圈,构建涵盖多学科、多领域的创新联合体,吸引更多研发人才。



实验室主任吴有生院士作表态发言。吴院士指出, 太湖实验室主体单位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具有完备的洞-池-湖-海试验设施体系,承担国家海洋装备重大研发任务,为太湖实验室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奠定坚实基石。太湖实验室将在以力学为基础的深海基础共性技术领域、以绿色和智能为引领的深海运载技术领域、有人无人结合的大功率长周期“深海作业技术”领域、装备集群互联互通的深海信息技术领域和关键器件自主可控的深海试验基地领域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推进工程化应用,助力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吴院士表示,实验室将加强基础研究、致力原始创新、注重前沿探索,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载人深潜精神,争创“自主可控、学科交叉、开放共享”深海技术科学国家实验室,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江苏省副省长胡广杰在讲话中指出,太湖实验室筹建之初,瞄准的目标就是培育创建国家实验室,这个定位目标要毫不动摇、毫不松懈。下一步,实验室和共建各方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紧扣建设目标,加强协作联动,力争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尽早建成国家实验室。 一要着力加强统筹协调,在关键领域、优势环节形成更强爆发力,彰显国家预备队的底气和实力。 二要着力加强科研攻关,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着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形成一批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提升太湖实验室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影响力。 三要着力加强服务保障,地方政府要有效整合区域内创新资源,在人才引进、资金支持、要素支撑等方面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省科技厅要加强与科技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汇报对接,在战略布局、研究方向、重点项目等方面给予更多指导和支持;希望中国船舶集团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和集团资源,通过高层渠道为争创国家实验室积极呼吁,在项目建设、资金安排、人才政策上与省、市加强衔接协同。


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由江苏省、无锡市、中国船舶集团共建,于去年12月30日揭牌成立。围绕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太湖实验室瞄准“ 深海、极地、绿色、智能、自主、可控”六大发展方向,开展深海共性基础、深海运载技术、深海信息技术、深海作业与保障等4个研究方向的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依托策划实施深远海与极地等重大科学工程,集聚整合集团内外重大基础试验设施群和优质科研资源,集成多学科研发体系、构建关键核心技术融合创新体系,旨在创建世界一流水平科技创新队伍和科研条件设施的国家实验室。


自揭牌以来,太湖实验室不断推进建设进展,在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发布“揭榜领题”项目榜单,邀请全国博士后及所在团队揭榜挂帅;自主研发的“三维水弹性”、“海洋结构分析通用软件”等多个船舶工业CAE软件成功发布,全面提升海洋装备基础性能数值预报能力;深海采矿重大专项成效显著,多型作业系统完成研制与试验验证,完整构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深海多金属硫化物采矿技术体系;载人装备谱系化发展不断完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完成首次常规科考应用,为我国深海科学研究再立新功。


下一步,太湖实验室将采用“核心+基地+网络”的方式,以无锡总部为核心,整合“洞-池-湖-海”试验研究体系和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在全国形成“一体两翼,双湖三海”的总体布局;搭建“管总”+“主建”+“主战”的运行管理体系和项目任务“揭榜挂帅”、科学家领衔的科研模式,成为国家深海技术科学领域和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原始创新、自主知识产权重大科研成果策源地,形成引领科技创新发展的国家战略科研力量。


关注学术桥,关注科研人员发展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欢迎投稿,分享博士求职、面试、发展经历和感悟,指点科研、学术、项目和奖项经验和体会,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延伸阅读

全面合作!顶尖大学,牵手内蒙古!

这个省,一口气签约11所高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