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祝贺!80后“双一流”教授,当选院士!

源:中国科学报(记者 张思玮)、各高校网站


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从欧洲自然科学院(EuropascheAkademiederNaturwissenschaften)获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张遂安、复旦大学教授郑正、上海大学教授彭艳和广州大学教授张季超当选2021年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主席TyminskiyVladimir教授向当选外籍院士祝贺。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上海大学的彭艳教授还是一名“80后”。



据上海大学官网介绍,彭艳,1982年6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海洋智能无人系统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智能运载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学科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为海洋智能无人艇装备、振动能量收集技术与部组件、装备自供能部组件等,获国家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等。


研究成果形成系列装备,近五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排名分别为第1和第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2)、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3),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1)等10余个奖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能源领域、机器人领域顶级期刊AdvancedEnergyMaterial(影响因子:25.245)、AppliedEnergy,EnergyConversionandManagement、Energy、IEEETransOnMech、中国科学、IEEETrans.onIndustrialInformatics等发表SCI等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


此外,在2018年3月,彭艳教授获上海市巾帼创新新秀奖,同时被授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20年10月,被授予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另外三位新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简介如下:



张遂安,1957年07月出生,现在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深教授、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山西省太平洋煤层气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煤层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40年间,他带领团队先后承担并完成数十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等。



郑正为复旦大学流域污染控制研究中心主任。40年来,他的团队主要从事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控制和水生态修复研究,在基于土壤和滤料进行了材料、结构等方面的改良和优化,他们发明了一种“近似海绵”的填料为核心的生态滤池和可升降沉水植物床,大大提高了沉水植物存活率,还发明了基于生态位竞争的植物时空构建技术。另外,他们还长期研究蓝藻藻华的形成机制和控制技术,并在江苏沿海滩涂建了基地研究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目前,该团队已发表了SCI论文近两百篇,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60余项。



张季超,1956年10月出生,为广州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广东省模块化建筑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带领团队推动了建筑隔震新技术首次在大型巨型钢结构中使用,完善了饱和软土地基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促进了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注重建筑节能环保,开展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技术创新,进行了新型绿色工业化装配整体式住宅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实践,取得了30多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136篇,主编专著20本,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38项。

关注学术桥,关注科研人员发展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欢迎投稿,分享博士求职、面试、发展经历和感悟,指点科研、学术、项目和奖项经验和体会,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延伸阅读

最年轻!45岁的朴院士,学生眼中的学术“大神”

新晋院士周翔与他的三尺讲台 |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