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篇论文被知网擅自收录,89岁退休老教授讨说法,获赔70多万!
来源:极目新闻、知乎等
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一举成为学术圈新闻的焦点人物。
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赵德馨,1998年退休后笔耕不辍,2018年获得第二届“荆楚社科名家”荣誉称号。近日,老人对中国知网擅自收录他的100多篇论文打起了官司且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多万元。
01
没收到一分钱,下载自己的著作还要付费
“我创作的知识,它不跟我说一下就拿去用了,还去收费。而我一分钱稿费没收到。这是对我们知识分子劳动成果的不尊重。”谈起维权初衷,赵德馨略微气愤地告知极目新闻记者。
维权要从2016年说起,当年赵德馨开始写作《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程序与规范》著作。创作过程中,他学习了著作权法的知识,了解到国家出台了诸多法律保护知识产权。“我那时候就感觉到国家保护我们知识分子的权利,就产生了一些维权的意识。”赵德馨说道。
在跟学生聊天中,他偶然得知自己诸多文章被知网收录,且学生下载还要付费。同时,他计划对自己此前出版的著作《中国经济史辞典》进行修订,这本书在知网上有电子资源。赵德馨委托学生以自己的名义联系知网,对方却表示要付费才能提供。赵德馨说:“这是我2006年和知网签订的合同,授权他们使用的。当时他们说会支付相关费用。可是我不仅没收到过知网一分钱,后面我自己要用自己的书籍,居然还要收费。”
于是,赵德馨开始着手维权。他将自己的著作目录进行整理,发现自己百余篇论文被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平台收录。随后,万方和赵德馨达成了和解,知网未达成协商和解。2020年8月开始,赵德馨方面陆续向北京互联网法院起诉知网运营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并陆续赢得胜诉,共收到70多万的赔偿。
赵德馨告诉记者,中国知网已经不再收录他的文章,收录的都下架了。他还告诉记者,就《中国经济史辞典》的合同问题,他还要跟知网继续沟通。
知网搜索结果
02
用自己的胜利鼓励大家敢于维权
今日,赵德馨的手机一直在响,他收到诸多学术界友人的消息。记者从他的手机中看到,有多名老师给他点赞。一名目前在浙江某高校工作的学生给其发消息写道,“赵公依法维权的精神令人敬佩,是晚辈学习的榜样。”
赵德馨收到的点赞
“赵教授是我们中国经济史界的大家,德高望重,今天看到他的这个事情后,我们都很受鼓舞和激励。”该老师说。早在前几年,赵德馨和知网打官司的事情,他的学生们都有所耳闻,这次看到老师胜诉,大家都很开心,“我们不仅是为赵老师高兴,更是觉得通过这次的事情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推动在学术界和出版界的良性合作。”
“我们国家大力保护知识产权,因为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创新开辟道路。创新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动力,这个事情很重要。我希望知识分子积极主动的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赵德馨笑着说。
长期以来,部分期刊社在版权声明中习惯使用“本刊已被某数据库全文收录,稿件一经录用,视为作者同意文章被收录”“投稿视为许可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转授权”之类表述,但这样做真的合法么?
湖北得伟君尚(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律师事务所周瀛律师认为,赵德馨教授起诉知网的系列案例可以带来一些启示。首先,这类数据库在网络上提供付费浏览和下载的行为,并不属于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报刊转载法定许可制度。该制度只限于报刊之间的转载,并不适用于网络环境下使用,网络转载还应当按规定向作者付酬。其次,信息网络传播权有别于复制权、发行权,期刊社的单方声明不足以使其从作者处获得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等相关权利的授权,而应当与作者签订书面的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
03
每天仍忙于写作,获赔经费将用于出书
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赵德馨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26岁即主持编撰了向全国高校推荐的第一部中国经济史教材《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讲义》。后来,他又主编出版了第一部多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被誉为“规模最大、学术分量最重”,“更符合太史公‘通古今之变’精神”的《中国经济通史》。他还撰写了《楚国的货币》《黄奕住传》以及被学界誉为文献典范的《张之洞全集》等多部专著。
赵德馨展示所著书籍
1998年退休后,赵德馨笔耕不辍,几乎每天都会进行创作。虽然已年近90岁,赵老如今仍会工作5小时左右,电脑用得十分熟练。赵老说:“退休后时间更多,更充裕。我退休后出的书,比退休前还多一些。”
最近,赵德馨正忙于修订《楚国的货币》一书。12月7日,他刚收到了出版社发来的电子版审阅稿。除了这本书,赵老告诉记者,自己还有六本书在出版社等着出版。同时,他也在着手新书的创作。赵德馨告诉记者,“我研究了中国经济史一辈子,带的学生都有五代了,一直觉得自己要把这些知识留下来传递下去。希望把想写的书都写出来。”他表示,打官司收到的赔偿款,都将用于今后出版著作。
04
网友评论
@老胡学长:
赵老爷子开启了打破知网学术垄断的先河。
天下苦知网甚久。
每年年底和年初都会有关于知网学术垄断的消息出来,但是丝毫不影响知网作为第一大学术机构的地位,无任何网站可以撼动。
究其原因还是知网作为全国高校的首选论文收录机构,里面涵盖了太多太多被收录的论文。
“自己下载自己的论文竟然还要收费”,这就和自己发表论文还要交版面费类似。
知识不仅有价,而且还是自己单方面付费。
知网的学术地位是千千万万的学子和作者共同堆积起来的,结果既吃你的饭,还要砸你的锅,同时还不允许你自己吃饭????
不仅如此,知网神秘的论文检测业务更是让人摸不到头脑。在2021年毕业的同学应该深有体会,之前论文检测通过第三方的淘宝还能用一二百买到便宜的。现在找到第三方花个四五百还不能进行验证, 不能保证买到的是正品。
一篇硕士论文起码要检测两次,这两次的检测费用就达到了上千元。
对于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论文检测已经成为了有钱人的游戏。
知网通过区区100元现金就要买断别人的著作权???硕士生的只值60元,博士的值100元。相信很多同学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花的钱远远不止这个数。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搜索的数据,千辛万苦才得出的结论,就这样被知网一个“通知”就给收买了。
为什么别人在知网下载自己的论文,知网收了费用却不给作者费用?就这样一个通知就应付了吗?
@西北团:
我支持这位教授,但是我觉得方向上走的不对。
我们写论文、发论文的目的,有为了评职称的水,有为了追求真理,有为了成就感等。绝对不是盈利或者获得稿费。
我们对知网有意见,也不是因为知网不给我们钱,而是他用我们的东西去盈利。
所以我觉得对知网的未来期许是,这个平台当然必须有,但是应该向着非盈利组织,至少是不直接盈利的方向去努力。
比如,论文都免费下载或者是比较便宜的包月会员。知网可以利用数据库资源做一些其他增值服务方向上的盈利。如检测、杂志社投稿平台的渠道费、增值教学服务、学科动态服务等。
这个状态在我个人看来就属于比较理想的了。达成这个其实也不算太难,别的行业政府下场拿回市场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论文数据库不然,它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干预起来十分轻松。假设,国家图书馆建了一个论文数据库,要求高校使用,承认其收录评职称的有效性,是否收录作为杂志社绩效的一个指标,替代知网估计就是分分钟的事。我感觉至少比推广反欺诈APP要简单。
以前论文是小众的事,现在论文是大众的事。目前,政府的解决方案大致上是采用政府采买服务免费开放的方式来解决。比如校园网或者各地的图书馆基本上都可以免费下载。还有一部分商业平台基本上做的方式就是我前面的预想,通过少量收费获得会员,会员可以免费下论文,然后他们通过广告获益和其他附加服务获利。当然,他们的附加服务我不是很喜欢,大多数是修改重复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