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大教授:知网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开放免费,促进知识共享”

来源:方兴东观察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方兴东


摘要

基于知网本身的特殊性,解决知网问题唯一能够实现各方共赢的方案:都是以如何让知网发展得更好为基础。如果知网发展不好,大家只能共输,无论是每一位专家学者、广大师生、各大期刊还是知网运营商,更不用说对整个学术共同体和整个社会和国家。基于这一前提,我们必须很遗憾地说:依据现有知识产权和反垄断的法律制度,只能发现和警示知网存在的问题,却无法真正有效解决知网问题。这是数字时代新形势下一个典型的制度与治理困境,版权保护和反垄断,都只能解决个案和局部问题,见木不见林,却难以完成一个真正各方共赢的解决方案。只有通过开放存取等面向未来的全新的制度范式,才可能豁然开朗。通过多层次、多模式的制度创新,才能实现商业和公共利益的平衡。


正文

知网问题由来已久,这一次因为九旬老教授赵德馨维权事件,而成为社会热点,很多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各大媒体纷纷发声,抨击知网的垄断和霸道。孰是孰非,一边倒的舆论已经一目了然。但是,如何才是妥善的解决之道,却需要深入探讨。因为知网的问题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很难通过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和反垄断制度简单地妥善解决。很多专家学者提出的下架论文、罚款、利益分成,甚至培育竞争对手打破垄断等,都不是真正实现共赢的解决之道。


知网作为中国独一无二、一体化、全面整合的学术科研论文平台,已经成为事实上国内学术共同体的基础设施,并且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全新的学术分享和交流模式,知网本身不仅仅是论文的检索和下载,而已经具备新的价值生成机制。今天知网的问题,恰恰在于其太重要,太有价值。而现在资本逻辑驱动的运作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合。


首先知网平台上的学术论文,几乎都没有得到权利人的直接授权,而是通过与学校和期刊的合作协议,而这一次赵德馨的法院判决事实上对知网有着摧毁性的影响:法院并不支持目前知网的授权模式。而知网要跟所有的论文作者一一完成本人授权,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按照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和反垄断制度,知网的未来必然狼烟四起。随着维权浪潮的掀起,知网整体的商业模式面临“破局”的困境。


但是,对知网群起而攻之,从知网上分享一定的授权费,或者让知网“消失”,符合每一个权利人乃至整个学术共同体的利益吗?显然不是。今天,整个学术界的每一个人已经离不开知网。作为一个学者,最大的利益并不是从知网每一笔收入中分享利益,而是通过知网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论文,能够有更多的人引用自己的论文。而对于整个学术共同体和国家层面看,也是通过知网能够更大程度实现互联网时代学术成果更高效、更广泛的传播、分享和使用,促进整个社会的知识生产和创造。


因此,知网事件的复杂性,那就是知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分享平台,而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公共物品、全国科研成果和互联网平台等四合一的特殊复合体。这个复合体,并不适合用纯粹的资本驱动的机制来运行。知网作为学术共同体的基础设施,形成了事实上的权力机制,对著作权人的权力,对期刊等出版机构的权力,对整个学术评价的权力。所以,知网事件核心是权力而不仅仅是利益。是核心基础设施的权力平衡与运行机制,是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合理平衡问题。不能把知网进行简单的惩罚、拆解或者分裂。而需要全新的思维、制度创新和治理机制,才能找到一个真正实现各方都共赢的新路径、新机制。


可以说,知网事件本身也折射出学术界本身的困境!知网事件既关乎数字时代学术共同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则问题,关乎地缘政治背景下中国学术共同体基础研究和机制的重大创新与突破的路径选择,更关乎学术界在数字时代人类知识生产和共享的历史进程中可以担当的职责和使命。作为一个国家学术共同体的集体产物,作为国家知识之根基,也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资源,在共享与垄断之间,如何找到真正的破解之道?


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与一般的知识产权作品不同。一方面,基于国家投入和学术共同体的集体产出,另一方是通过进一步的分享和使用,生产出更多的知识成果,为根本目的。以此形成良性循环。知网已经事实上成为中国学术共同体和社会知识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是一种能力系统,是准公共物品,是支撑系统,还是能力放大系统。今天,一个学者的论文被知网下架,无异于自绝于学术共同体(相当于学术界的“社死”)。这些年来,知网涨价幅度过大的行为曾受到全国很多高校的抵制,其中包括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但是,停用对于广大师生来说,无异于失去了最重要的学术资源,也是不可承受之重。知网事实上已是中国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设施,是准公共物品,更是中国学术界的一种能力系统,联结系统和支撑系统,处于中国科学共同体不可或缺的枢纽性地位,而且会越来越重要。而这就是问题的根本!基础设施是私权利和公权力的复合体,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权力与利益平衡机制。对国家和社会如此重要的平台,如果仅仅作为上市公司一部分来的角色,通过修建和提高各种收费壁垒,成为整个国家知识生产与分享越来越困难的“围墙花园”,以谋求利益最大化,必然造成权力和利益难以调和的失衡,那路将只会越走越窄,甚至走向无路可走的死胡同。


数字时代的今天,社会信息传播机制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而知识和学术成果的流动与共享也需要根本性的转变。知网很大程度上契合了这种趋势和需求,但是,其纯粹资本驱动的机制,开始沦为作茧自缚。知网的商业模式本质,就是直接吃全国科研人员的“种子粮”。以国家和社会重大利益换取一个企业的利润和股价,反过来开始成为中国学术界真正知识共享的关键瓶颈,直接损坏整个国家的学术发展和创新能力。而真正的出路只有最大程度释放“种子粮”的力量,才有开阔的未来之路,因此解决知网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最大程度的开放!赵德馨教授也表示,希望自己的胜利可以鼓励大家敢于维权,“应该一起来推动社会的知识成果的交流。”


全球欣欣向荣的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运动,为知网的未来打开真正的出路。开放存取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采取的行动。其目的是促进科学及人文信息的广泛交流,促进利用互联网进行科学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保存,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目前,虽然国内也有人在推动开放存取,但是始终没有成为主流。事实上,中国大多数学术期刊,甚至连自己的网站和电子版都没有,所以开放存取在中国的困境核心:缺乏相应基础设施!因此,开放存取始终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僵局。而知网恰是最好的开放存取的基础设施。如果能够利用这个契机,发挥中国自上而下、强大动员能力的制度优势,同时契合自下而上的民众需求与社会趋势。中国就可以在开放存取运动中充分彰显我们的后发优势。不但可以引领全球开放存取运动,更重要的是极大提升国家知识生产、分享和创新能力。


在当前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扩张的背景下,尤其是地缘政治崛起下面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卡脖子的挑战之际。中国的知识生产和供给能力成为我们抵御和破解美国科技战的关键因素。因此解决知网困境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且势在必行!那就是通过机制体制的系统性、根本性解决,推动开放免费,促进知识共享,实现各利益相关方共赢,是根本之路!


具体举措包括:知网不宜作为上市公司的组成部分,应该剥离和拆分。起码知网的基础部分,也就是论文数据库的检索和下载,作为非盈利机构。学术论文检索和下载不仅仅面向所有高校免费开放,而且要面向全民免费、无障碍开放。知网可以展开各种相关和适当的增值服务,构建商业模式。增值收入模式如果无法支撑满足运营和建设,国家财政应该给予相应的支持。更重要的,要构建新的多方协同治理机制,协同各方利益和权力,制定更合理的运行机制和制度规则。同时,可以尝试建立更好的激励机制,通过一定的利益分享和激励机制,保障专家学者的基本权益。当然,最根本的,就是通过开放释放无限的可能性。因为知网维系着整个中国学术共同体的集体智慧和群体力量,通过合理的策动和摸索,完全可以实现更多面向未来社会的重大创新:比如类似中文版维基百科的知识工程等,未来很多可能性值得期待!


总之,知网事件如果能够成为中国科技新一轮开放的契机,成为强大的开放存取的基础设施。那将极大激发中国科研的创新活力,开启中国新的科技开放创新之路。开放是中国崛起的力量源泉,中国全球崛起的过程也就是中国成为世界主导性开放力量的过程。为人类科学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成为人类数字新文明进程真正的中流砥柱。


关注学术桥,关注科研人员发展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欢迎投稿,分享博士求职、面试、发展经历和感悟,指点科研、学术、项目和奖项经验和体会,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延伸阅读

知网大幅降价!论文下载价格降超50%

知网,改否?人民日报一天两评中国知网,赵德馨教授回应知网道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