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基金大数据:申请次数越多, 获资助率越低

来源:于璇等《关于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效益的探讨》,原文发表于《中国科学基金》


最近几年,随着申请人数的逐渐增多,“青基”申请难度也越来越大,青年学者戏称申请青年基金像“范进中举”。

2020年,一篇由基金委工作人员发表在《中国科学基金》上的文章《关于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效益的探讨》,更是反映了青基中标的不易:

① 2009-2018年,青年基金申请量年均增长13.1%;平均资助率23.4%,呈逐年下降趋势;

② 中标人员平均年龄32岁左右,男性平均年龄大于女性申请人;

③ 中级及以上职称申请人的获资助率远高于初级及以下职称的申请人;

④ 申请次数越多, 获资助率就越低。


申请量

文章统计了2009-2018年青年基金数据,样本量足够大,统计指标包括近年来该项目申请人的年龄、职称、申请次数等。

2009-2018年青年基金项目申请量共达到605028项,申请量逐年上升,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3.1%,10年间共资助141708项,平均资助率为23.4%,而资助率逐年下降,2020年平均资助率已低于20%。


性别

2009-2010年申请人的平均年龄为32岁左右,其中男性申请人的平均年龄大于女性申请人;2011年女性申请人的年龄被放宽至40岁后,申请人的平均年龄上升至32.7~32.8岁, 申请人的平均年龄上升1岁。

申请人中男性占比逐年降低,相反女性占比逐年上升并在2018年占比首次超过男性达50.8%。


近10年每年获资助者的平均年龄总体低于未获资助者,且从2011年始,获资助者的平均年龄逐年下降。


职称

从职称来看,中级及以上职称申请人的获资助率远高于初级及以下职称的申请人,仅有少部分人为初级以下职称。


申请次数

文章还道出了一个扎心的现实:申请次数越多, 获资助率就越低。

根据申请人姓名、 出生日期、 依托单位等字段进行匹配,2009-2018年青年科研人员申请次数最少为1次, 最多申请10次。

从总体来看, 申请次数在5次及以下, 资助率大于20% ; 而申请次数大于5次,资助率小于20%。


以2009年为第一年,申请人近10年间申请6次及以上的共有11224项,只申请1次的共有159195项,其中46.7%的申请人获得资助, 而申请次数越多, 获资助率就越低。

这就意味着随着申请次数增加, 无效申请(申请但未获得资助)可能会增多,并不是申请机会越多,获资助概率就比较高。
关注学术桥,关注科研人员发展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欢迎投稿,分享博士求职、面试、发展经历和感悟,指点科研、学术、项目和奖项经验和体会,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延伸阅读

 一篇奇论文:《师门对研究生发展的影响》

你们说,入职高校后,情商不足怎么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