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两周!上海大学搭建引才快速通道
图左: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师生在集成电路生产线上学习。
图右:上海大学师生在三星堆发掘现场。
以“光速”递出橄榄枝,彰显揽才的满满诚意,这是上海大学做好人才工作的“硬招”,给很多人才留下了最佳“初见”印象。
引才的快速通道,到底有多快?已加盟上海大学文学院的刘旭光教授记得,从自己投简历到学校确定引进,仅两周时间。而通常情况下,大学要悉数走完人才引进的全流程,基本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引凤来栖”,更要“引凤长栖”。能否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考验的是大学的治理能力。精准施策,服务人才强校。刚刚过去的2021年,上海大学高层次人才达到621人,其中国家级人才达到224人。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长229%和223%,年均增长超过30%。
结合最新发布的《上海大学人才强校实施纲要》,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将围绕“集聚国际化人才、打造战略人才力量、构筑自主培养体系和营造良好环境”的目标,努力打造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战略支撑点、重要承载地、内培发展极和改革试验区。
01
引才阶段“抢速度”,带来显著成效
“对优秀人才来说,面对多个选择时,能最快给出回应、亮明资助待遇的那家单位,吸引力无疑会大大提升。”谈及高校的人才工作,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直言,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因此,学校想方设法,将人才的求职等待期“压缩”至极限,最快只需两周就能办完手续入职。
事实证明,从学校新进人才的报到率来看,在引才阶段“抢速度”,带来显著成效。2020年以来,通过优秀人才快速引进机制,上海大学已引进136人,其中,89人通过职称快速评审,提升了引进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与服务效率。
不断增加人才“蓄水池”的容量,还需从源头“注水”。2021年,上大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队伍在全校占比61.28%。在不断优化青年优秀人才快速引进机制的同时,学校还积极拓展海内外人才延揽渠道。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助力上海加快在集成电路等先导领域掌握先机,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成建制”地引进青年人才,做大引才的“滚雪球效应”。该院执行院长张建华介绍,学院加速引进高层次人才20人,其中不乏多位85后教授领军人才、90后优秀青年人才。 “这批优秀的海外人才来之能战、来之即战,已成为微电子学院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张建华说。
02
要让马儿既有方向又能轻松地奋力前冲
招贤纳士只是第一步。大学只有为不同类型的人才营造最适宜“生长”的环境,尤其是要为青年人才提供充分的施展才华的空间,方能让他们各展所长,各美其美。
在震惊世人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中,上海大学作为本市唯一的团队,参与了三星堆3号坑的发掘,圆满完成任务。这支考古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5岁,领衔的90后讲师徐斐宏博士,到上大工作“一年未满”。
凭借群贤毕至、选贤任能,上海大学在短短五年间,形成了国内高校中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强团队”,已集聚起文物保护、材料、化学、土木工程、力学、通讯、环境、微生物、考古学、计算机等来自多学科的骨干和青年人才20余名。上海大学文学院考古系主任徐坚认为:“合理使用人才,就是要把不同人才配置到最需要、最适合的岗位上。”
持续培养和使用好人才,上海大学尤为注重青年教师的“可持续性成长”。学校着力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有力帮助青年骨干人才快速成长。2021年,上海大学培育54个创新团队,入选人数共计1268人,团队教师约占全校教师的35%。
“上海大学是一个非常好的跑马场,让马儿既有方向,又能轻松地奋力前冲。”刘旭光以自己的成长经验举例,从2018年到2020年底,他三年之中完成了学术“两级跳”,2018年拿到国家哲社重点项目,2020年获国家哲社艺术学重大项目。
对大学来说,要织就一张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网络,顶尖学者就是这张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上海大学78级校友、集成电路国际领军人才杨士宁博士,目前已被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和微电子学院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正全力支持学校组建智能驾驶汽车芯片实验室,引领汽车高端芯片创新研发。“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杨士宁说。
03
以制度创新提升人才“蓄水池”活力
晋升空间大不大,待遇能否更优?针对人才的重点关切,上海大学不断出“实招”,通过完善健全分类评价、明确绩效“打分”,新增人才评审快速通道等,以制度创新提升人才“蓄水池”的活力。
据介绍,绩效改革后,2021年,上海大学整体工作量完成率为137%。随着《上海大学岗位绩效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正式施行,学校进一步完善岗位绩效管理体系,健全教职员工收入分配机制。
针对交叉学科的工作量如何计算、不同教研岗位的成果如何衡量等难题,学校启动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建立了高校教师在科研、思政、实验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交叉学科等多系列的分类评价。同时,学校加快形成代表性成果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更加突出以创新能力、工作质量、业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上大还新增特别推荐、破格聘任绿色通道。记者了解到,这一通道主要面向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理论问题或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的教师,目前已有8人申请。
刘昌胜表示,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将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树牢“人才第一资源”理念,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使上海大学成为全球人才的乐土、创新人才的热土、青年人才的沃土,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为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增光添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