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新增备案最多,这个专业出身的,年过百万不是梦…
近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1961个专业点(含188个审批专业点)、撤销804个专业点,31种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本科专业设置调整工作中,教育部从服务需求、重视质量、优化结构三个方面考虑,引导高校设置满足国家标准且符合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专业,支持和鼓励高校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不断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增设交叉融合的新专业。
本次公布的新增专业点中,排名靠前的分别是:人工智能(95个)、智能制造工程(53个)、大数据管理与应用(42个)、数字经济(41个)。
01
新增专业点:人工智能持续火爆
本次公布的新增专业点中,新增备案专业数量最多的是人工智能专业,共95所高校新增了该专业,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大学等。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3月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高校名单公布后,人工智能连续三年成为新增备案最多的专业(2019年度180所高校,2020年度130所高校,2021年度95所高校)。
随着5G、集成电路、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与这些领域相关的专业需求增长明显。在2021年度和2020年度新增备案的本科专业中,智能科学和大数据相关的专业新增较多。除了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工程外,这两年高校新增较多的专业还有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两年共101所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两年共96所高校新增)等。
02
缺口巨大:政策全力支持
2018年4月3日,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按教育部规划,此大型计划更将在五年内培训顶尖高校至少500位Al教师、5000位AI学生,打造全球最大规模AI人才批量培训计划。时任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透露,教育部将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在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教育部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通过科教融合、学科交叉、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2019年3月21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
据悉,人工智能专业以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理论与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学习机器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深度学习框架、工具与实践平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处理与识别技术、视觉智能处理技术、国际人工智能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理论方法,培养人工智能专业技能和素养,构建解决科研和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和专业嗅觉。
然而目前来讲,人工智能高阶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达30万人,其中“人工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极其稀缺。人工智能相关职位平均年薪达到30-60万元,从业时间较长者可达百万。
03
人工智能学科建设:高校在行动
人工智能是典型的交叉学科,以数学为核心,涉及计算机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学校都要有充分的师资和资源支撑起这个专业领域的系统培养。迄今为止,我国共有345所普通高校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但总体而言,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起步晚,底子簿,目前占全国高校总量比例仍然较小,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本科教育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
据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公布的“人工智能”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数据,其对全国已经开办、正在开办、即将开办人工智能专业的345所普通高校进行调研,从高校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人工智能专业师资力量建设情况、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情况等十个方面,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教育教学实力进行综合打分,将当前高校人工智能专业教育教学总体实力分为四类:A类、B类、C类、D类。其中“A类”表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总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之首。从排名情况来看,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依次排在前五名。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于2020年6月28日在李兆基科技大楼揭牌成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出任首任院长。2021年,清华大学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清华大学的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中国科学院大学于2021年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该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依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强大的研究实力和人才资源背景。2017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学院。这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该学院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牵头成立。
浙江大学是国内最早研究人工智能的高校之一,在1978年就开始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1981年创建了人工智能研究所。经过近40年的发展,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与创新性成果,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与显著优势,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功开办人工智能专业。浙江大学积极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列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科技项目,浙江大学潘云鹤院士(浙江大学原校长)受聘为新一代人工智能(AI2.0)规划建议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项目专家委员会)组长,持续将为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提供战略性决策咨询意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该专业依托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利用在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领域的研究基础和师资力量,旨在培养以“智能+信息处理”为特色的专业人才。以培养智能算法设计、类脑感知与计算等领域的创新人才为主要方向,在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创新道路上,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系。
南京大学于2018年3月5日下文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南京大学致力于建设一流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人工智能学科高峰,以自身实践探索人工智能内涵式发展新道路,形成“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态势,建成国际一流的学术重镇和人才高地。形成了一支以周志华教授为首的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团队。
A类高校还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等全国100所高校。
04
小结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作为改变时代、引领发展的战略性关键技术,已经吹响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号角。面对人工智能,我们不能改变科技进程,唯有改变自己,以及下一代的知识结构,那么高校该如何发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需要新的教学体系。“计算机专业本身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至少有四五个比较大的专业方向,真正能够给人工智能学科专门开设的课程可能就只有区区的几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知识高度浓缩,浓缩到甚至只能到高级科普的程度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很多知识融会贯通,不是说只学一两门课就真的能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了,怎样在本科阶段就能打好基础,可能要在一个新的教学体系下去考虑。”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周志华说。
要考虑到人工智能的复杂性。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信息学部主任乔俊飞提出,人工智能是一个领域,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本科专业。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可能需要多个本科专业去支撑,这些专业可以形成一个人工智能类专业群。比如,可以设立“智能计算与感知”“智能装置与系统”“生物智能”等专业。这样可以保证每个专业拥有足够的专业课程,保证所培养的人才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
打造人工智能师资队伍。大数据报告显示,从中美人工智能人才的从业年限构成比例上看,美国拥有10年以上经验的人工智能人才比例接近50%,我国10年以上经验的人才比例不到25%。可喜的是,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平台的成熟,大量研究人员从其他领域转来,研究队伍逐渐壮大,越来越多的人从外面往里走。面对人工智能的风口,高校也纷纷开始整合资源,促进集聚,也便有了人工智能连续三年成为新增备案最多专业的现状。
自《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发布以来,人工智能的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门增设了人工智能学科代码,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自动化等学科并列设置,推动了相关课题的申报和人才的集聚。而我们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政策、平台的建立将为人工智能师资队伍培养提供强大的保障,促进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朝着更加有益的方向发展。
素材来源:教育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图灵人工智能、光明日报、一读EDU等
延伸阅读
2021年我国招收博士生12.58万!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来了清华上科大复旦中科大浙大上榜!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