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重大改革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在3月24日召开的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静海透露,2021年,自然科学基金委深入推进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全年共接收来自2373个依托单位的项目申请28.73万项,择优资助各类项目4.88万项,资助直接费用312.93亿元,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2022年,科学基金的财政预算增长6.8%,达到330亿元。”李静海说。
会上,李静海以《持续推进系统性改革 应对挑战中开拓未来》为题作工作报告。他介绍,2018年以来,自然科学基金委始终坚持基础研究“源头”和“总机关”的战略定位,持续推进系统性改革,各项任务取得重要进展。一是明确资助导向展现成效。基于“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申请和评审覆盖85%以上的科学基金项目。二是完善评审机制稳步推进。坚持科学性是根本、公正性是生命的理念,稳步推进“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CC)评审机制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45个学科。三是优化学科布局全面实施。按照“符合知识体系逻辑结构、促进知识与应用融通”的原则,全面实施新申请代码,申请代码体系由三级调整为两级,代码数量由3542个缩减至1389个。申请代码的科学性、包容性、引领性得到科技界广泛认可。基于板块的资助布局改革稳步推进,将9个科学部整合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生命与医学、交叉融合四个板块。四是原创探索计划深入推进。鼓励评审管理方式创新,不断优化双盲评审、预申请、评审结果反馈及答复等评审机制,科学遴选具有高风险、颠覆性、非共识等特征的项目。五是人才资助体系稳步升级。持续加大人才项目部署力度,稳定支持青年人才成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由200项增加到315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由400项增加到630项。取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对非华裔外籍申请人限制。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港澳)、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优化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资助模式,增强对基础研究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六是多元投入机制初步建成。针对行业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不同特点,确立了1:2:3:4的资金撬动方案,建立了重大需求征集和科学问题凝练机制,极大调动了行业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的积极性。协议期内吸引委外资金115.59亿元,年资金量占科学基金总经费的7%。七是学科交叉研究资助管理改革有序推进。成立并首次启动交叉科学部资助业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交叉领域,建立健全面向交叉融合研究的人才、项目资助机制。八是国际合作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升级外籍人才吸纳渠道,设立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为设立实施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积累前期经验,国际合作科学计划取得实质性进展。九是“放管服”持续深化。全面实行无纸化申请,简化项目申请承诺报送,优化初审要点,深入实施代表作评价制度,率先开展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全面推动人才类项目实施包干制,下放项目经费使用调剂审批权。
“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既面临范式变革的历史机遇,又面临差距可能拉大的严峻挑战。”李静海说,自然科学基金委将深入推进资助布局改革,完善科学基金资助体系。深入落实重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基于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申请与评审改革,完善“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评审机制。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推进人才资助体系升级,继续实施原创探索计划,完善多元投入机制,优化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探索资助管理绩效评估。深化国际(地区)交流合作,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加强作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科研生态,充分发挥科学基金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
3月3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2年“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评审机制试点工作图解如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