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要打破学术界“不发表则灭亡”的魔咒,我们能做什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ISE学术前沿 Author ISE学术前沿
今日话题
要打破学术界“不发表则灭亡”的魔咒,除了破除对期刊排名的迷信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你有话要说?评论区见!【本文作者Paul M. Sutter是Stony Brook University高级计算科学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研究教授,也是纽约Flatiron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他同时也是一位作家、主持人和演说家。】
当Paul还是一名研究生,以及后来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时,他会问资深科学家:要想给自己争取一个终身教职的职位,他可以做些什么。他们的回答很简单:继续写论文。
“不发表则灭亡 ”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句咒语,是对学术事务可悲现状的一种调侃,也是对这个行业诸多守门人的残酷期望的警示。这句话体现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压力,即发表尽可能多的论文,仿佛这就是衡量一名研究者价值的核心:发表的论文越多,你似乎就越有可能晋升,获得终身职位,赢得资助,收获赞誉。
十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强调这种狭隘方式的弊端。他们已经注意到,用越来越多的论文来喂养“学术界的野兽”,这种贪得无厌的需求是如何迫使科学家为了数量而牺牲质量,从而导致仓促的、低劣的、甚至是欺诈的研究。这样的压力更是导致了掠夺性期刊的兴起,这些期刊为赚钱几乎为论文发表扫清了一切障碍。批评者还指出,“不出版则灭亡 ”是如何致使出版系统内的博弈的,科学家们一味寻求获得尽可能高的“分数”(如h值等),却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科研诚信的原则。
这些科学家中的一些人还提出了防止欺诈和维护科研诚信的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其中包括《旧金山科研评价宣言》,在该宣言中,签署者支持避免仅以期刊排名作为衡量研究成功的标准;以及《香港准则》,该准则鼓励成员机构采用更广泛的指标来衡量科研价值。
然而,多年后的今天,一切却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什么变化。掠夺性期刊仍然猖獗,欺诈行为仍在增加,科学家们仍然对其同事们工作中的诚信持怀疑态度。是的,研究人员仍需要发表文章才能出人头地。虽然系主任们可能会争辩说他们有一套全面的招聘和晋升方法,但具体方法仍是一个他们严守的秘密。而且迄今为止,只有一所美国大学签署了《旧金山宣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有学术出版机器,它每年拉来数百亿美元的收入,享受的利润会让石油大亨都羞赧不已。”
改革科学出版和晋升模式的进展已经停滞不前,因为绝大多数的科学家在当前的系统中根深蒂固,无从下手。这是一个惯性的陷阱,它锁定了每个人的激励结构,从第一年的研究生到全职教授。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怀恶意,而且可能同样希望有一个更公正、更理智的奖励模式,但这个围绕着“不发表就灭亡 ”的定位而构建的整个招聘、晋升和奖励机制的系统对任何个体来说都太过庞大了,难以抗衡。
一方面,那些建议“继续写论文”的资深科研人员,他们被告知需要发表大量的论文,他们这样做了,并且得到了工作。他们在当前的系统中赢得了他们的地位,而且因为这个系统对他们有效,他们自然不会感到有任何巨大的冲动去改变事情的运作方式。
另一方面,年轻的科学家们通常会希望有一个不同的系统,并愿意尝试新的想法。但他们并不能从内部改变这个系统,因为他们还停留在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的阶段。他们被告知游戏规则——比你的同行发表更多的文章。如果他们决定不按这些规则行事,他们就会在寻求教职时被那些老老实实遵循规则的人超越。
还有就是学术出版机器,它的年收入高达几百亿美元,享受的利润率会让石油大亨都脸红。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动力去鼓励科学家减少出版,因为这将直接动摇他们的根基。
因此,改革 “不发表则灭亡 ”模式的呼声只能被视为无奈的耸肩和听天由命式的迭代,这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一个科学界成员,我们把发表论文放在首位,因为这是一种相对简单、懒惰的方式,可以过滤掉那些来竞争每个职位、资助和奖项的申请人。归根结底,我们需要认识到这是一个涉及各个层面(从资助者到研究生等)的体制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是通过系统化的改革,这需要时间和决心。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不发表则灭亡”是成问题的,正如在日益增多的论文、研讨、会议和线上讨论中所指出来的一样。
有迹象表明,科学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尽管进展缓慢。一些大学的部分院系开始接受一种全面和透明的招聘方法,包括交叉合作、外联和推进领导力等。而像Syracuse University这样的机构,以及其他大学内的部门和项目,如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至少在签署《旧金山宣言》方面值得肯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发表或灭亡”是成问题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大学应该将他们的招聘决定公开化和透明化,让申请人在申请之前就能看到他们的排名。更多的部门应该支持《旧金山宣言》。大学应该每年大幅减少博士学位的授予,这样一来,对稀缺的教师职位的竞争就会减少,招聘委员会也就不需要那么依赖简单的指标来遴选申请者。从专业协会到研究生联盟在内的社区组织需要向大学施压,以扩大他们对科学成功的定义。但最终,只有当科学家群体集体改变主意,坚信我们可以、应该、并且会做得更好时,“不发表则灭亡 ”才会从真正意义上灭亡。
参考文献:
https://undark.org/2022/06/16/why-wont-academia-let-go-of-publish-or-perish/
来源:ISE学术前沿
责编:Christina
审核:Christina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