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层次人才工作大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摆放在论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之后的突出位置。
人才是第一资源,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是人才创造活力充分涌流的重要保障。2022年,上到国家层面下到各省市、各高校、各机构、各组织都在努力为人才营造干净、纯洁的环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起来盘点一下2022年人才工作中的大事!看看你印象中最深的是哪一件?
01
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
详情查看:
02
高校有组织科研重团队协作
8月2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就推动高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出部署。
“有组织科研”,对高校意味着什么?应国家之需,瞄准“卡脖子”问题,任务驱动、团队协作,揭榜挂帅、鼓励能者上。“有组织科研的评价机制要有利于团队协同攻关,同时要注重对成果的考核。”有专家表示,“以往的科研项目中,重立项不重成果考核、验收周期一刀切等问题都应尽力解决,还要科学合理地评价成员的贡献,建立合作共享成果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大家参与有组织科研的积极性。”
详情查看:
03
对科研失信者取消院士称号
科技部、中央宣传部等二十二部门印发《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进一步规范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工作。在处理措施的种类中提到,对于科研失信者会取消已获得的院士等高层次专家称号,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学术团体以及学术、学位委员会等学术工作机构的委员或成员资格。
详情查看:
科研失信可取消院士称号!
22部门印发《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
04
不搞“非升即走”成为“竞争优势”
2021年及之前“非升即走”制度的应用在中国高校比比皆是,而今年不搞“非升即走”却成为“竞争优势”。有高校在招聘公告中,写明:我们不非升即走。
非升即走预聘制确实能帮助高校筛选并保留优质人才,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和发展潜能,但教师群体也确实承受着更大的竞争力和压力。网上可以看到一些新进校的青年教师抱怨其任教岗位任务过于严苛,担心拿不到长聘教职,合同到期就要走人。同时还出现了一个现象—有些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开始强调不施行“非升即走”。
详情查看:
05
“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其中人才和人才工作相关的内容包括:
详情查看:
06
不得从中西部、东北高校挖人
不得从中西部、东北高校挖人,一直被强调。财政部、教育部印发《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及特色发展,进一步规范“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详情查看:
07
人才评价、职称评审新规-“破五唯”升级
科技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针对人才评价“破四唯”后“立新标”不到位、评价方式创新不到位、资源配置评价改革不到位、用人单位评价制度建设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制定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江南大学、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这9所高校/高校附属机构成为试点单位。
人社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相对于过去的“五唯”,本次职称评审改变,提出了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要求,各职称系列逐步将论文“必选”转变为成果“多选”;减少学历、奖项等限制性条件,不得将科研项目、经费数量、获奖情况、论文期刊层次、头衔、称号等作为职称评审的限制性要求。内容涉及九大方面:一是动态调整职称评审专业,二是科学制定职称评审标准,三是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要求,四是减少学历、奖项等限制性条件,五是完善同行评价机制,六是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七是开展好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八是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九是优化职称评审服务。
详情查看:
08
提高博士补贴呼吁不断
据中山大学官方公众号消息,从今年9月开始,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奖助金平均从4.6万元/生·学年提升至5.8万元/生·学年,平均涨幅达26%;尤其是最低等次奖助标准提升最为明显,最高涨幅达40.5%。此次修订是学校贯彻教育部等部委《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和《关于印发〈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21〕310号)提出“坚持改革完善资助体系,激发研究生学习积极性”等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落实高松校长在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探索博士研究生资助体系改革”的具体行动。
详情查看:
09
让青年科学家敢于坐冷权凳,减负!
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财政局等五部门发文开展青年科研人员减负行动,行动内容包括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报时间、强身心五个方面。政策亮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岁以下青年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提高到20%;扩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规模,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和中央部门直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于资助青年科研人员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对新入科研岗位的博士毕业生、博士后给予不少于5年的非竞争性科研经费支持;推动科研单位对青年科研人员减少考核频次,实行聘期考核、项目周期考核等中长周期考核评价,简化、淡化平时考核;对孕哺期女性科研人员适当放宽期限要求、延长评聘考核期限;避免仅以有署名的成果作为考核评价依据,避免简单强调成果转化数量、金额;确保青年专职科研人员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少于4/5。
详情查看:
10
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
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系列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提到推进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详情查看:
END
责编:Yolanda
审核:叶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