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高教热点:加快高校分类评价改革
每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各项建议都是大众关注、讨论的焦点。在高教领域,今年代表们又提出了哪些建议呢?此前我们发布了一波两会代表的建议:《关于一流建设学科遴选、“非升即走”、博士生补贴……》,今天再分享一波关于高校评价机制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科研人才评价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也为高校学术、科研人才评价体系改革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人才评价和与之相应的收入分配待遇机制的改革力度之强,所迈步子之大,方向之明确都是前所未有的,但离健全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体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需要在相关部门引领下,在各方的积极参与下,与科技同行进行不断的探索——现在来看看两会代表们的建议。
尤政代表:
国家加快实施高校分类评价改革
在尤政看来,目前我国高校评价体系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其中,首先是分类评价体系不完善,办学趋同问题未有效改善。其次是新评价指标“立足不稳”,唯论文的惯性仍大。
“在‘破五唯’后,如何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类型,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是高校分类评价改革的当务之急。”尤政说。
为此,他提出了针对高校实际,建立“重创新、比贡献、讲质量”的分类、分层的多元评价机制等多项具体措施。如:针对高校实际,建立“重创新、比贡献、讲质量”的分类、分层的多元评价机制;强调国家需求导向的办学目标,并落实在评价指标设置中;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加强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同时,还要重视市场导向在高校特色和分类发展的作用,改变评估结果与资源分配的单项传导。(来源:综合自《中国科学报》/陈彬 李思辉)
徐旭东委员:
破除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必要条件的晋升评价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徐旭东指出,获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成为大多数省属以上高校和国立科研院所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许多博士后竞聘理想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国内唯基金评价标准导致高校普遍轻视企业和地方支持的科研项目,甚至轻视国家重大研究计划中以参加者身份获得的任务。基金项目被作为刚性指标过度使用,导致获得科研项目的意义被异化。
对于入职不久的年轻科研人员,为达到升职的需要,必须在短期内稳妥获得国家基金项目,所以往往是延续读博士或者做博士后期间的选题和研究材料。徐旭东说,“这种局面制约了大批年轻学者在学术生涯起步阶段创造力的发挥。”
徐旭东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增加“培育基金”类型,资助率控制在30%左右,达到扩面目的,但由基金委支持的额度比目前面上项目降低一半,要求单位或企业等额匹配,以充分拉动对基础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与此同时,收窄面上基金资助率、增加支持强度,达到目前强度的2倍及以上。重点基金等项目类型支持强度也相应提高。同时,破除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必要条件的晋升评价体系。建议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委联合发文,制止在技术职称晋升评价中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刚性指标。(来源:综合自人民网湖北频道)
客观地说,任何一个制度都并非完美无瑕,包括科研评价体系。建设新的评价制度是一个渐进过程,国家有了大政方针,大学和科研机构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相应政策和机制,我们需要在相关专家的建设下,在相关部门的引领下,与科技同行进行不断的探索。希望今年两会代表们的建议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路,能有助于推进高校分类评价改革。
来源:综合自人民网、 科学网等
责编:晓瑾、Hannah
审核:云顶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延伸阅读
两会高教热点:关于一流建设学科遴选、“非升即走”、博士生补贴……关于教育,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