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无到优,这座低调的“中国科教城市”不容小觑



当你听说《多所“985"高校入驻一省会城市》的新闻,你会想到什么?会不会猜测这个省会城市是成都、武汉或是广州?然而答案却“出乎意料”——合肥


最近,合肥“很忙”。北理工安徽空天信息研究院经商定将在合肥设立;同时,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主楼启用,揭牌电磁安全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也表示将与合肥深化合作……(点击查看详情)


对此,许多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是合肥?合肥的高教、科研很强吗?



01

开放接纳:高教的发展历程


合肥市的高等教育历史,是从一所叫东南医学院的学校开始的。


东南医学院是1926年由郭琦元与汤蠡舟、缪澂中等人在上海共同创办的一所私立医学院。上海解放后,东南医学院积极响应“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很快决定将学校迁往安徽省怀远县,使得安徽省有了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


195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将东南医学院由怀远迁到省会合肥,随后转为国有公立的高等学校。


一年后,学校正式在合肥开课,并改名为安徽医学院,从而使合肥市有了第一所高等院校。1985年,经安徽省委、省政府批准,安徽医学院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也标志着该学校从单科系的医学院发展为了多科系的综合性医科大学。


说到合肥的高校,不得不提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国家首批实施“985”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中科大是整个合肥乃至安徽省最高教育水平的代表,更是国内排名前十的顶尖高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本诞生于北京,1970年迁至合肥。从倾囊接纳,到大力支持,可以说,中科大和合肥市上演了半个世纪的“城校共生”,更有文章用"倾城之恋"来形容合肥和中科大的关系。


曾有学者做过关于院士本科就读院校所在城市的数据统计,用以衡量国内城市高教水平,其中合肥市排在全国第六位,而坐落在合肥的中科大,便为这项数据做了不小的贡献。


中科大的“厉害”,还表现在许多教育改革方面的“第一步”: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一步步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有了顶尖大学,还缺什么呢?合肥学院相关领导曾表示“合肥作为快速发展中的省会,需要有一个以城市冠名的大学。


合肥学院是2022年由合肥联合大学、合肥教育学院合并组建的。作为市属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从2016年起,合肥学院争取升格为大学的脚步从未停歇,直至今年初,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3年,“合肥学院创成合肥大学”


这也意味着,早在2019年就列入教育部“十三五”高校更名规划的合肥学院,或将迎来升格大学的关键节点。“合肥大学”的到来,不仅是为“省会学院”更名大学增添了成功的范例,还将为合肥高教的蓬勃发展注入新活力。



02

重塑辉煌: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


细谈合肥,还要从上世纪说起。1999年,北京、成都、西安和合肥被确定为国家四大科教基地,这四座城市也被大家叫做“四大科教城市”


虽说这个称呼已经有了二十余年历史,近年来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等城市发展迅速,已经逐渐迎头赶上。然而在科技城市的迅猛发展之下,合肥仍没有落于人后。


2022年11月《自然》增刊发布的“2022年自然指数- 科研城市”中 ,分析了全球主要城市和都市圈 2021 年在自然指数追踪的 82 种自然科学期刊中的科研产出,并根据自然指数主要指标之一的文章份额给出了全球科研城市排序。


这份最新榜单中,中国有8座城市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它们分别是北京(第1位)、上海(第3位)、南京(第8位)、广州(第10位)、武汉(第11位)、合肥(第16位)、杭州(第19位)和天津(第20位)。


此次合肥在全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6位。而在2020年9月《自然》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排名中,合肥排名全球第20位,中国第6位。此次排名,合肥在国内排名不变的情况下,全球排名上升了4位。


据《自然》增刊介绍,在分析领先科研城市关键驱动因素时,高水平大学、机构和人才的聚集、一流科学仪器和设施的获取、政府对科研的财政支持等等都是重要因素。


合肥之所以能持续保持科研实力的上升,与近年来不断取得的新突破密切相关。


这个“新突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固有科创资源不断“出新”。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作为合肥的一个“老牌”大科学装置,在去年8月再攀“科技高峰”。其混合磁体产生的稳态磁场打破了尘封23年的同类型磁体的世界纪录,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可支持科学研究的最高稳态磁场。还有量子计算机“九章”“祖冲之”的上新,“人造太阳”实验装置继续刷新世界纪录……合肥一直在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与此同时,合肥科创资源又在不断扩容、“纳新”。截止到2022年11月,合肥在建拟建和规划布局大科学装置已达到12个,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深空探测实验室、人工智能研究院、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一系列前沿科技创新平台也加速落地生根。


近年来,合肥还持续强化创新驱动顶层设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用更优化的创新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例如出台《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班主动对接服务中国科大等众多在肥重点高校院所等。同时,合肥持续强化政策资金引导,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研发攻关、创新平台建设等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地引导和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合肥科研实力还在持续增强中。



03

奋起腾飞:这座低调之城迅猛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70余年中,合肥的高等教育一路高歌猛进,仿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目前,合肥已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各类高等院校共50多所。在合肥市“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到了不少高校的名字: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在肥高校建设“双一流”大学(学科),支持合肥学院、安大江淮学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和合肥幼儿师专等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技能型大学,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2023年的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提出:推动合肥理工学院高水平办学,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本科,合肥学院创成合肥大学,支持中国科大、合工大、安大“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


仅就数量来看,合肥的高等院校或许不算很多,但能做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这座低调的“中国科教城市”仍然不容小觑。依托中科大等高校院所的力量,合肥拥有众多国家等级科研平台和国家大科学装置,这也大大提升了合肥的科技地位和城市影响力。那么,如果想要留在这座城市,又有那些机会呢?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

岗位多 方向广 这所985高校2023年度人才引进政策来了!



安徽大学

兴业有机会 干事有平台 发展有空间!安徽大学欢迎有梦够胆的你加入



安徽医科大学


英才荟萃安医,良医博学育人!安徽医科大学诚聘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2023年度第一批次公开招聘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预公告


当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集聚,期待着合肥高等教育更高质量的发展!
源:学术桥综合自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日报、合肥晚报、合肥文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Nature Portfolio等

责编:Hannah

审核:叶紫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延伸阅读

官宣!每年选派百名青年博士教师入企入园

重磅:2023年度国自然初审结果公布!不予受理项目申请1011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