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文科视域下的语言与翻译”——“乐学有你”第二十二期博士生学术沙龙顺利举办


4月27日下午,“乐学有你”第二十二期博士生学术沙龙如期举办。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规定,本次沙龙在线上进行,点评专家黄立波教授、五位汇报人以及七十多位听众在云端相会,交流研学心得。







首先,2021级博士生宋天祎汇报了“基于语料库的华为公司与英国电信公司英文社会责任报告人际意义构建对比研究”。她运用情感词典法对华为公司和英国电信公司的英文社会责任报告语料库平台进行情感挖掘,探究其中人际关系情感建构的特征、差异及背后动因。并根据研究结果建议,我国通讯行业英文版社会责任报告的撰写应考虑目标读者群体的思维方式、文化价值观、社会状况以及外部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期待。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等对外传播契机,有效宣传我国跨国公司的社会贡献与价值,在国际社会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2021级博士生邹更新通过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近三十年CNKI“马克思主义翻译”相关文献进行内容挖掘与数据分析,再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加以呈现,旨在发现“马克思主义翻译”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翻译研究自1991年至2021年总体呈现曲线增长的趋势;高产作者跨机构、跨学科的合作不多;研究总体上可分为五个主题;很多早期出现的研究热点经久不衰;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是当今研究前沿;中国共产党政治文献的翻译与传播重视程度不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并且仍将借助于翻译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2021级博士生李芋均在题为“理论语言学问题到实证研究转化的路径:双音节动词+单音词名词为例”的分享中谈到了对有序性的追求,培养了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对确定性的把握中,人类的知识主要是同过思辨、逻辑的方式和实证的方式途径来不断地建构。理论语言研究和实证研究应互为补充,推动语言科学研究。从“V双+N单”为例充分阐释了如何从理论语言研究迈向实证研究演绎的路径。

2021级博士研究生张静的汇报主题为“场域理论视域下民间译者群体译介行为研究—以纸托邦核心成员韩斌为例”。她从翻译选材、翻译过程及译作推广三个方面对民间译者群体的典型代表韩斌的译介行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视域理论,以惯习、资本和场域概念探讨韩斌译介行为的社会学意义。此外,她对民间译者群体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供相应的解决途径,进一步促进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译介与传播。

2020级博士孔悦的汇报题目为“形象学视阈下熊式一自译《天桥》研究”,她从形象学视角出发,探究了熊式一在其自译《天桥》中对自我形象及他者形象的重塑。具体分析了The Bridge of Heaven 中与他者形象有关的负面称谓语及对应译文,并借助鲁文-兹瓦特的翻译转移比较模型描写了熊式一的自我形象重塑倾向。研究发现,熊式一对自我形象的上述重塑符合中国读者对晚晴时期受到儒家思想约束的中国人形象的期待视野,而其对他者形象的重塑也符合中国读者对晚晴时期外国形象的期待,拉近了读者与作品间的审美距离,保证了读者对其自译《天桥》的顺利接受

每位发言人汇报结束后,黄立波教授都会就汇报内容进行精准点评。在肯定大家的选题视角、研究方法的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并给出指导性的修改意见。

推荐阅读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第54期青马微课顺利进行

“学术之星”专访I|武天翔:如何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好科研报告?

青春“政”当时|奋进在大革命的洪流中的青年团

西外研究生新媒体运营中心 

文字 | 邹更新

编辑 | 符金园

责编 | 沈雨月 王禹鳗 王美妮

审核 | 王欢

指导老师 | 张淼 罗杨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