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赓续袁老遗志 传承科学家精神——缅怀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
2022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时光转瞬即逝,他仿佛从未离开过,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逝世,全国笼罩着沉重的气息。袁隆平深受人民的爱戴,他亲切地就像我们的爷爷一样,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因此人们称呼他为“袁爷爷”。
在袁隆平院士遗像背后的巨石上,镌刻着他生前写的一句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用一生来践行这句话。
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杂交水稻是世界性的难题。但在我国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一名普普通通的青年教师袁隆平在没有经费的条件下,立志要啃下这个“硬骨头”,育苗不断地失败、外界的不理解与嘲笑并没有阻碍他的脚步,他仍终日沉浸在实验田中,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一株株如同一只只精灵的秧苗。在1973年袁隆平团队成功实现了“三系配套”并且不断地努力下实现了稻谷增产优势,解决了杂交制种难题。1976年,杂交水稻成功推广。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90亿亩,累计增产稻谷8000多亿公斤。同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逐渐走向了世界,已在印度、美国、巴西等40多个国家广泛种植,年种植面积超过800万公顷。从田野重重稻浪中走来的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院士在做研究时,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如同巨山一样阻碍着他,但是他从未放弃过,他曾说:“搞科研就像跳高,跳过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着你。要是不跳,早晚要落在后头;即使跳不过,也可为后人积累经验,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这句话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启发,我们在搞科研的路上也要不断地攻克困难,不能畏难,不要放弃,大胆创新,才能达到新高度。
袁隆平院士,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粮食的增产,人民的粮食问题的改善。他的“朴素”、“笃定”、“实践”、“奉献”精神更深入到我们的心中,指引我们青年用这些美好的品质艰苦奋斗。他曾经在西南大学学生的回信中说到:成功的秘诀,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并叮嘱年轻人,要手眼结合,注重实践,深入细致的实干和苦干。
愿你先成为一粒好种子,再成就更大的世界。
推荐阅读
“
“乐学有你”博士生学术沙龙预告(二十四)——跨学科方向
青春“政”当时 | 青年团开展青少年学习雷锋活动
责编 | 沈雨月 王禹鳗 王美妮
审核 | 王欢
指导老师 | 张淼 罗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