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饮一江水,凌家滩“呼叫”良渚

安徽时评 安徽时评 2024-01-29

这几天,浙江良渚古城里,一场世界级的文明对话正在进行。在这片闪耀着文明之光的土地上,“良渚论坛”吸引着八方来客。


几乎同时,国内考古学界的专家学者齐聚安徽凌家滩,为了研判一片新的考古发掘区域是否存在大型公共建筑。


专家学者齐聚凌家滩  徐旻昊/图

同处长江中下游,两处古代文化遗址之间有什么关系?数千年沧海桑田之后,它们是否能“隔空对话”?


一衣带水  两处遗迹


凌家滩,十里长岗,东临长江,西近巢湖,北望太湖山,南临裕溪河。

在长江流域早期文明进程中,凌家滩遗址具有里程碑意义。      


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地处天目山东麓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   


距今5300年到4300年之间的良渚文化,被认为是东亚地区最早迈入早期国家形态的区域文明。2019年7月6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入列《世界遗产名录》。


在凌家滩,考古学家们不约而同地反复提及良渚。


“现有迹象越来越增进我的信心,即凌家滩是一个早于良渚、有很多文化因素被良渚所继承的重要遗址,很有可能把我们的文明史从良渚能够实证的5000年提早至5500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如是说。


凌家滩在向东眺望,“呼叫”良渚。


凌家滩是良渚文化的重要源头


凌家滩对于良渚早期国家形成的影响,是超越了一般技术层面的社会演进内在机制的深刻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


2021年以来,凌家滩考古人员选择由岗地向西“追问”。从岗地墓葬区、到岗地西侧祭祀坑,再到祭祀坑西侧区域的延伸,或许正是为了解先民们如何向东“朝圣”。


2023年9月,祭祀坑西侧石子区域得到发掘,经推断,应为凌家滩先民堆筑的大型祭祀活动场所。讨论大型公共建筑的意义,在于讨论建筑背后的“建设者们”,超大型祭祀礼仪遗存及其行为体现了凌家滩先民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随着凌家滩考古挖掘与研究的深入,相距遥远的两处文明遗迹呈现出很多共同点。


在聚落布局方面,凌家滩背山面水的环境及内外环壕结构,深刻影响了良渚的内外城、大型水坝设施布局及其对于环境的选择。

在祭祀礼仪方面,良渚继承了凌家滩的祭坛、神庙以及祭祀礼仪性玉礼器体系,同时又创新了玉琮和神人兽面等,为祭祀礼仪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涵。

从社会性质看,则是从凌家滩的神权社会发展成为人权与神权合一的早期国家和早期文明社会形态。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明达说,我从良渚来,在这条文明长河中,凌家滩是良渚文化的重要源头。


在文明对话中“双向奔赴”


良渚文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认识中国的一扇“窗口”。


正走向世界的凌家滩,下一步还要做什么?


第二届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  徐旻昊/图


首先需要继续完善凌家滩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证据链。凌家滩有可能把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年代再向前提早300年至500年。王巍建议,继续研究祭祀坑以及西侧区域的结构、范围、修筑过程,同时要把凌家滩内壕以内的高等级建筑的规模、结构等作为重点来研究。考古学研究是文化遗产合理利用的学术基础。


其次要将凌家滩的故事清晰地讲述出来,把好故事讲好,把伟大的文明讲透彻,当好文化“讲解员”。从学术印证到大众认知,文化的研究与普及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凌家滩需要在考古发掘、多学科综合研究、遗存展示利用、遗址公园建设、公众考古宣传等方面继续发力。


凌家滩不仅是含山的凌家滩、安徽的凌家滩,更是中国的凌家滩。


同处于波澜壮阔的文明长河中,凌家滩正在“呼叫”良渚。两者不妨交流互鉴、相互借力,在深入深刻的文明对话中实现“双向奔赴”,从而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有力印证。


撰稿:晋文婧
编辑:刘振 胡金海

—————   推荐阅读   —————
我给“龙行龘龘”提个醒
爱孩子为何成为一道超纲题
《新闻女王》能重燃年轻人的“新闻理想”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共饮一江水,凌家滩“呼叫”良渚

安徽时评 安徽时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