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淡了?
春节的意义,从来都不仅仅是假期。
只要身体内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春节”一词便总能唤醒我们DNA中的记忆,驱使着无数人“每逢佳节倍思亲”,怀揣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念头,奔向那最熟悉的地方。
可最近这些年,无论是听他人谈论,亦或在互联网浏览相关信息,有个话题怎么也绕不过去:年味,是不是越来越淡了?
正值春节,来跟大家一起聊聊,权当抛砖引玉。
一
关于什么是年味,答案因人而异。
也许是那股子冒着五彩斑斓的烟火、四溢着几分热气的硫磺味;也许是一大家子围坐桌边,满是欢声笑语的喧闹;也许是随父母添购新衣,拜年回来时装满口袋的红包……
其实,恰恰从这一观念出发,我们或许可以一窥“年味淡了”的种种原因。
身份变了。
这几天,有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家里亲戚带了一帮小孩过来拜年,娃儿们又是一起看投影,又是琢磨怎么摆弄新玩具,彼此炫耀拿到了多少压岁钱,其间不乏零星口角与“告状”,好不热闹。
除了没有智能手机、投影仪等设备外,眼前画面与我的童年几乎无缝对接——曾几何时,我也是嬉闹顽童中的一员,光是想着春节到来便雀跃不已,夜不能寐。
如今,之所以感觉年味淡了,恰恰是因为我们已经告别了童年,完成了身份转化。
没有带着我们走亲戚的长辈,而是我们要自己早早筹备年货,规划走亲访友的日程。
没有人会给我们红包,反倒是自己要盘算家里是否又新添了晚辈,年终奖到底够不够用。
没有人再为一两件玩具吵闹,大家都随着年龄增长而成熟稳重,不再肆意胡闹。
当每个人不再是孩子时,记忆中的年味自然无法与现实等同。
距离远了。
曾几何时,社会流动是缓慢的。
这种缓慢流动的社会节奏,带来了过年方式的长期不变,令人习以为常。
而今,仅龙年春运期间预计就将迎来90亿人次的流动高峰。一个人上午可能还在东北旮旯里吃烧烤,晚上就已经躺在海南的细腻沙滩吹海风。
社会流动节奏的加快,让来自不同区域的文化理念互相碰撞交融。曾经在村子里光屁股乱窜的狗蛋,转眼间成了摩天高楼里身家百万的皮特;从未离开过村子的八旬老汉,也刷着抖音快手跳起“科目三”……
新观念遇上旧习俗,总会有阵痛。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也可能在近乎无限的网络信息洗礼之下,因兴趣偏好而形成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如此,哪怕我们过年期间依然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赶回,和当年一样坐在一起,也会觉得共同语言少了许多,举起酒杯时都不知从何说起……
流动中国,拉远的不仅是日常的距离,也是我们的审美与喜好。
生活好了。
很多人未曾想过,春节之所以在传统习俗中有着如此高的地位,同“稀缺”密不可分。
小时候的我们,为什么会盼着杀年猪、买新衣、看春晚?
答案很简单:人们在一年大部分的时间里,无论物质需求亦或精神娱乐都显得匮乏,难以时刻得到满足。
只有春节那几天里,大家才愿意慷慨解囊,满足一下家里孩子“馋哭了”的心愿,跑去亲戚家“蹭”看一次央视春晚,如同狂欢一般享受短暂乐趣——然后,再度回到贫瘠的日常。
可想而知,一口肉、一件衣,都能成为难忘的记忆。
如今,顿顿有肉的愿望早被“健康瘦身”替代,随季节添购新衣已是常态,人们发愁的不再是精神空虚,而是没有足够时间去追剧、打手游、刷抖音。
你想啊,连春晚的竞争力都大不如前。
当稀缺变得习以为常,人们又岂会再因“一口肉、一件衣”就心满意足?想要再去追忆曾经苦日子下的年味,已是不可能了。
二
旧有的年味变得难以捕捉,童年的美好无法重来,很难想象有人愿意回到“只有春节才能奢侈一把”的生活。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下结论——年味就是淡了?
我知道你很急,但请你先别急。
恰好就在前几天,微博上一个热搜吸引了我的注意:
“刘德华下个月就要去超市上班了”。
这不是说刘天王过了六十耳顺之年,萌生出当超市营业员的念头,而是从19年前开始,只要进入春节周期,各大超市都会将他的那首《恭喜发财》作为背景乐,不断播放。
如同我们现在听到某些老歌时,脑海不由自主会浮现当年的记忆,《恭喜发财》的旋律同样标志着新春的临近,成为了体现我们过年不可或缺的环节。
试想,从小听着“恭喜你发财 恭喜你精彩”长大的一代人,没准因为这首歌而自动进入“过年模式”。
这岂不是一种属于当下的年味?
仔细发掘,新时代的“年味”无处不在:吐槽春晚几乎是从除夕夜到大年初一的全民话题;春节档电影成为左右一年电影市场风向的“兵家必争之地”;集五福、拼手速抢红包早就是手机用户的必备技能;在新年钟声敲响时,大家纷纷秀起朋友圈祝福文案……
时代变迁,改变了既往人们对于年味的定义,有些记忆中的痕迹逐渐淡去,但越来越多的新要素新玩法总能及时填补空缺,在经受时间的考验后,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春节热闹氛围中。
年味改头换面,从未离开。
三
年味的表现形式可能变了,其实内核未变。
为什么不分年龄、无论身份,我们总是要踏上春运的旅程?
当年的我们,可能厌烦于长辈喋喋不休地询问考试成绩,觉得“他们不懂年轻人”。如今我们却以同样的口吻,表达着对孩子们的关切,为他们略带不耐烦的表情而困惑,恍惚中少年时的子弹击中了眉心。
当年的我们,仅仅需要玩得开心,假期过得尽兴。如今我们需要思考很多很多,一年来的成败得失,五味杂陈的心绪化为一杯杯酒,亦是对亲人沉甸甸的责任。
……
每年春节,都在提醒我们重温家的意义,在岁月的流逝中找回最真实的自己,也愈发珍视和亲人同在的一分一秒。
当宴席散去,我们又一次踏上新一年的人生旅途时,便少了迷茫,多了几分从容。
因为我们了然:总有一个地方,会是回归的港湾。
这,或许才是过年的意义所在,也是真正属于每一个人的年味。
撰稿:梅麟
编辑:陈昌清 蒙国锐
————— 推荐阅读 —————
星标☆“安徽时评”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