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享单车涨价,敢问路在何方?

安徽时评 安徽时评
2024-09-07
共享单车又涨价了!近日,有成都用户反映,共享单车起步价从“前15分钟1.5元”调整为“前10分钟1.5元”,节假日更是“前10分钟1.8元”。调整后,1小时的骑行费用近6元。

记者调查发现,此次涨价并非普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依然保持此前的价格,沈阳、黄石等地甚至还在降价。

共享(电)单车已经过了廉价时代

不过,涨价的城市显然更多:在成都、广州、武汉等城市,哈啰、青桔等品牌的共享单车将工作日的起步价从“前15分钟1.5元”调整为“前10分钟1.5元”。超过10分钟后,计费标准为每15分钟1元。相较于之前,这一调整虽然仅缩短了起步骑行时间,但使得1小时的骑行费用从4.5元上涨至5.5元。

面对新一轮涨价攻势,不少共享单车用户纷纷吐槽“太贵”“骑不起了”。

这不是调侃,而是一种看得见的现实——目前,多数城市的共享单车价格已经远超公交车。无论从时间、金钱,还是从舒适性、便利性的角度考虑,使用共享单车都显得很不“划算”。

实际上,共享单车涨价并非毫无道理,提供的虽然是“轻服务”,但本身却是不折不扣的“重资产”。企业不仅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而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员进行维护。

早期共享单车市场火爆,主要是诸多产品在资本加持下攻城略地,试图以低廉的价格争夺用户、俘获人心。随着社会资本相继退场,共享单车的使用价格也不断上涨,这也是市场回归理性的表现——“赔本赚吆喝”,终究不是长久之道。

在市场回归理性的同时,用户也开始以更加理性的眼光看待共享单车。停车点少、故障车多、锁车难、乱收费……纵观各种问题,其实由来已久,在共享单车低价打天下的时候,问题很容易被消费者选择性忽略,毕竟便宜就是硬道理。

但随着共享单车使用价格水涨船高,这些问题便显得越来越不可忍受:消费者明明多掏了“一分钱”,为什么迟迟没有得到应有的“一分货”?

现实中,共享单车的“性价比”与使用价格成反比。提高使用价格之后,共享单车的“性价比”标签荡然无存,便利性就成了安身立命之本。就此而言,某些地区的表现差强人意。

“事先不说明需要充值,不予退款”“在服务区还车还扣调度费”“定位不准,强制收取调度费”……投诉平台上,类似投诉屡见不鲜,不仅损害用户体验,而且影响共享单车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化解矛盾,既需要城市管理者加大管理力度,也需要共享单车运营方积极参与,以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满足公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共享经济是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为宗旨。从这种角度看,过剩的共享产品,不仅不是“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反而在制造闲置资源,这是对共享经济的曲解和背叛。

街头随处可见共享(电)单车  苏洋/摄

据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的统计数据,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服务全国超6亿用户。截至2023年12月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在全国超410个城市投放运营,总投放车辆数超1200万辆;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在全国超700个城市投放运营,总投放车辆数超800万辆。

对于相关企业来说,最大限度提高共享产品的使用率是当务之急,一味涨价只会逼迫消费者“用脚投票”,从而进一步加剧资源浪费和企业危机。

本地市场到底需要多少共享单车,如何谋求企业发展与公共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怎样实现科学管理与便利出行之间的和谐统一?

这些都需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没有答案之前,不该一涨了之。



撰稿:赵志疆

编辑:韩小乔 梅麟


—————   推荐阅读   —————


这次“泄密”,暴露了什么?

他们为何“偷窥”女儿?



星标☆“安徽时评”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安徽时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