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座县级博物馆,如何走向“C位”?

安徽时评 安徽时评
2024-12-30
近年来,逛博物馆正成为一种文旅新时尚。

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除了故宫、国博、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国家馆”和位于大城市的省、市级博物馆人气火爆,不少县级博物馆也人头攒动、一票难求。

作为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县级一级馆。

楚大鼎(铸客大鼎)模型  柏松/摄

这座县级博物馆,凭啥是“全国唯一”,又如何提质升级、走向“C位”?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叶知秋……安徽寿县,留下600多个成语的历史痕迹。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带领号称百万的大军,向着东南方挺进,以“投鞭断流”之势,剑指仅有八万守军的寿春。然而这一场“淝水之战”,却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蔡、楚、汉淮南国均在此建都。历史上四次为都,十次为郡,被称为“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三千年历史文明,寿春华光璀璨,这里是中国书法之乡、国家成语之城。

步入安徽楚文化博物馆,跨过“一步千年”的四个铜字,顺着长39.5米、宽9米的玻璃栈道一路向前,时间在脚下延伸。徜徉于历史长河,由近现代直至夏商周时期,历史上20处主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缓缓映入眼帘。

“一步千年”的玻璃步道  柏松/摄

20世纪30年代,位于寿县李三孤堆的楚幽王墓先后2次被盗,墓中出土的铸客大鼎,成为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是中国首个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国家公祭鼎的原型。

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的前厅中,便摆放着1:1仿制的“铸客大鼎”。

寿县,这个楚文化的“地下博物馆”惊喜不断。

1955年治淮工程取土时,蔡昭侯墓被发现,出土珍贵文物近600件,轰动一时;1957年,在筑堤工地上意外刨出来“鄂君启金节”,正是楚怀王颁发的免税通关符节。

1958年,寿县博物馆建馆,是全省最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

2015年,寿县筹建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即寿县博物馆新馆,按照“落地寿县、省级标准、国内特色”和国家一级馆建设目标,2022年6月11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2024年5月8日,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正式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县级一级馆。

目前,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10000余件套,涉楚文物700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30件套、三级以上珍贵文物2257件套。

一件件珍贵文物无声诉说着楚国的精彩故事,将人们的思绪带回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也将包容开放、大胆创新的楚文化展现在公众面前。



随着淮南武王墩墓的考古发掘,九室楚墓逐渐揭开神秘面纱——鼎食钟鸣、穿越千年,楚歌在此回响。这个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高等级墓葬,为楚风东渐提供了新的注解。

说到楚文化,许多人会联想到荆楚;而皖楚文化,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地处南北交界的淮南,被称为“中国超强县级博物馆之一”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描绘着皖楚文化的精彩。

身处县级博物馆第一梯队,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内设有“安徽楚文化”陈列,将楚国经营江淮的400余年历史铺陈开来,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风采。

在设计上,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充分挖掘古城元素,通过“瓮城”“方城”“斗城”建筑布局,彰显着楚人“四方筑城”“荆楚高台”的建筑理念。

在这里,楚文化的印记不断被发掘、保存,“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之子的“越王者旨于赐剑”是周朝蔡国交好越国的证明;总计195件的楚金币(战国金钣),藏量居全国之最;战国彩绘鸟纹漆盘用花鸟纹带,表述着楚文化的浪漫审美……

楚金币  柏松/摄

数字化技术让历史更有温度。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一楼前厅展示屏上,一件件“文物”被蓝色气泡包裹着。手指轻触屏幕,原本静止的八龙纹金带扣立刻“活”了起来,一个逼真的三维立体影像呈现眼前。

正如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常远霞说,博物馆的功能并不是简单对文物进行收藏保护,而是要创新文物讲述方式,让文物“活”起来。

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中,这样的互动场景有10多处。寿州窑展区的制陶游戏,使游客更加了解工艺流程;显示古籍的电子书屏,能翻页的图文更增趣味;在场景复原造型前稍一驻足,方言演绎的对话便会响起……

即便是一座县级博物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所承载的历史细节通过精心选取和呈现,也足以令人心驰神往。



地处小县城,馆藏大文物。     

不仅是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安徽一些县级博物馆在丰富展览陈列、创新展示方式、提升软硬件服务等方面的探索,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黄山市歙县博物馆,《新安碑园石刻陈列》《徽州三雕展》《历代文物展》让人目不暇接;在宿州泗县博物馆,泗州戏、中国古鞋、汉代画像石刻,再现大运河文化;亳州蒙城博物馆立足创新、精心取舍,通过原始第一村全面展示史前文明……

据了解,全国备案博物馆近七千家,其中70%都是中小博物馆。

博物馆有文物、有“国宝”,就能引来更多游客吗?“文博热”如何转化为“文旅热”?

谁都没想到,一款小小的冰箱贴竟能做出大文章。近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成为文创界“顶流”,累计销量已超3万个。该馆正采取线上预约取号、限购政策,预约成功后方可到现场取货。

今年,借助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的流量,寿州文旅公司推出的楚金币冰箱贴、汉字金属冰箱贴、豆腐冰箱贴也火爆出圈,另10余种文创产品也销量不俗,今年国庆节期间文创产品营业额超过25万元。

豆腐冰箱贴  柏松/摄

网友打卡收集并晒出文物冰箱贴,按照不同朝代将各博物馆的文物冰箱贴分类摆放……文创产品火爆的背后,承载了游客的美好回忆及对历史文化的喜爱,也折射出当下消费、社交的新需求、新趋势。

随着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千篇一律、复制拼贴的旅游纪念品不再有市场。只有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对文化元素进行提取、转化和再创造,与现代审美、实用功能相结合,同时重视创意设计、避免粗制滥造和同质化,“小文创”才能撬动文旅“大经济”。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推出文物主题游,把博物馆和景区打包组合,给县级博物馆再添一把火。在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与文化博物馆的牵手,事业和产业的融合,将进一步推动县级博物馆“出圈”。

接地气才会有人气。除了挖掘历史细节,完善服务和管理,县级博物馆还要丢掉“高冷范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历史文化,讲好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以小见大,“小而美”也可能站上“C位”。未来,安徽以县级博物馆为代表的中小型博物馆期待着在资源上获得更多倾斜、配置上得以更加完善。

各地馆藏多元、风格迥异、别具一格的地方历史和文化故事,将让县级博物馆闪耀出别样光彩。

站在时光斑驳的寿州古城城楼下,用心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共舞。这座千年古城,必将展现出新的风貌!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撰稿:柏松

编辑:韩小乔  蒙国锐


—————   推荐阅读   —————


根治幼师虐童有“法”了!

晓华理发店的流量怎么“理”?



星标☆“安徽时评”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安徽时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