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为吹出来的“牛”买单

安徽时评 安徽时评
2024-12-31

300万元投资变成网络牛肉,吃不到卖不了!咋回事?



上海警方近日侦破一起以互联网“云养牛”为幌子的非法集资案件。今年5月,市民伍先生投资某“云养牛”项目,投入300万元认养600头牛,本盼着稳定收益,结果变成无法兑换的牛肉额度。警方已经查明,该项目纯属虚构,宣称的国外牧场不存在,平台实际一头牛也没有。


“云养”看似美好梦想,结果成了一场“云里雾里”的幻想。


其实早在前段时间,农业农村部发出提示:有些“云养经济”业务模式已脱离了商品交易的实质,由正常销售行为异化为追求高额回报的非法集资行为。




早在2020年,“云养宠物”开始在网络上兴起。


简单说,只要在平台充值,就能拥有可爱宠物的“云抚养权”。平台每天给用户发送宠物照片、小视频,美其名曰“宠物成长记”。


从“云吸猫”“云养鸡”到“云养牛”“云种菜”,一夜之间,我们可以在线轻松涉足各类养殖与种植领域,收获情感价值。很多人参与“云养”项目,通过直播随时观看“云养”对象,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满足。


但随着“云养”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开始出现了“看直播还能赚钱”的噱头。印着诱人收益数据的宣传海报,无处不在的线上广告,伸向渴望轻松获利的人们。


于是,原本普通的农村养殖场景,被剪辑成美好的宣传视频:广阔牧场、成群牛羊、丰收果园,仿佛投钱进去就能成为人生赢家,坐拥无尽财富。


通过“云养”购买情绪价值,无可厚非,但如果涉及商业投资,则要擦亮眼睛,谨记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




如果说,各种新兴投资模式是亟待开垦的“田野”,那么“云养经济”骗局就是其中悄然滋生的“毒草”。


媒体曝光“云养牛”骗局


不法分子有的打着互联网创新的旗号,给传统行业披上了华丽的外衣,号称利润丰厚;有的吹嘘能拿到政府补贴,让人们相信高额回报可以实现……投资者以为自己赶上了时代的红利,能在新兴领域分得一杯羹,却不知一步步陷入圈套之中。


从媒体曝光的案例看,有些平台是“三无产品”,无真实养殖实体、无种植产业支撑、无可靠资金监管,目的就是吸引投资者投入大量资金。一旦资金到位,平台便以各种理由拖延返利,或者将资金转移,最终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




“云养经济”领域的非法集资,存在投资者多、分布广泛、监管难度大的特点,“爆雷”风险极高,需引起高度警惕。


当我们经受“云养经济”的诱惑时,到底该信什么?答案是眼见为实


到底有没有牛?眼见为实!AI制图


网络上流行一个词——“实锤”。面对各种“云养”项目时,不妨多长个心眼:对方是否有合法营业资质?是否存在线下养殖基地?是否定期披露养殖财务情况?核实基础信息,能够有效甄别真伪。


克服贪婪心理,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轻信“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倘若一个“云养”项目有着不切实际的收益承诺,大概率是有问题的。对高额返利不动心,对公司宣传不轻信,对熟人介绍不盲从,对投资建议不乱听。牢记“四不”,才能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监管部门脚步要快些、再快些。积极构建更为完善、高效且智能的监管体系,特别是针对收益回报率高的项目进行重点审核,精准识别预警潜在的诈骗风险。必要时,基层监管机构可对号称“云养经济”的项目进行线下场所摸排抽查。


同时,反诈宣传要做到“按需定制”,强化对典型案例、常见诈骗手段的科普力度,帮助公众先入为主意识到“云养骗局”的危害性,进而在与诈骗分子的较量中抢占先机,守护好财产安全。


总之,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吹出来的“牛”,总有被揭穿的一天。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撰稿:孔德淇

编辑:刘振 梅麟


—————   推荐阅读   —————


古城,如何“与古为新”?

亲用户,“明算”账



星标☆“安徽时评”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安徽时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