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层干部何以“没苦硬吃”

安徽时评 安徽时评
2024-12-30

近日,有媒体刊发文章指出,纠正一些基层部门“跟风值班”“攀比加班”“没苦硬吃”的不良倾向,破解一些基层干部“连续多年未休假”“长期睡眠不足”等问题,引发了不少基层干部的共鸣。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毫不夸张地说,一些基层单位长期处于工作干不完、多项工作同时做的状态。问题是,基层干部为什么会“没苦硬吃”呢?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值班值守非常必要,加班加点也在所难免,多办实事更是职责所在。


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基层无实际意义的值班、没有急事要办的加班逐渐增多,并无必要的任务事项也有增无减,基层干部值班加班的压力、承担的事务不断加码。


“跟风值班”。


基层干部理解值班制度的必要,特别是在如汛期防洪、旱季防火、假期治安等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时间节点值班值守,大家都能接受。但在平常时期,特别是一些非一线保障性部门、非工作时间本无监管服务对象,也要长期值班值守,就有“跟风”的质疑。


正因为如此,有基层干部反映,“值班多年,除了有关部门的查岗电话,从未接到过一次与本职业务有关的电话,从未在值班期间解决过实际问题” “似乎只有上级检查,才能显示带班值班的意义”。


“攀比加班”。


加班的目的是完成“八小时以内”未完成的工作,有事就加班,没事就下班。然而在一些基层单位,有的明明工作量不大,不需加班也去加班,有的本不想加班,只因看到别人加班便无奈“被加班”,还有的干脆是去办公室聊天、打游戏,处理个人私事等。


为啥要这样?一些基层干部反映,经常加班的人会受表扬,各种好的机会也多,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也好,而不加班就好像矮人一等、被边缘化似的,有形无形的压力下,大家不得不加入“被加班”队伍。


“没苦硬吃”。


基层直接与企业和群众打交道,面临各种复杂情况,需要处理的事情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但确有一些事项属于“不必要的忙碌”,存在“没苦硬吃”现象。比如,为了体现对工作重视,可以少开或者不开的会议开了;下发文件通知不注重实际实用,热衷于“纸上雕花”;对上级的考核检查事项,不是把功夫落在实处,而是在处处留痕、撰写材料、填写报表等虚头巴脑的事情上大做文章,牵扯了太多时间和精力。


为值班而值班、为加班而加班、为吃苦而吃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内卷”,极大消耗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真正用于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和精力反而被大幅压缩。




在中央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推动为基层减负的当下,“跟风值班”“攀比加班”“没苦硬吃”等不良倾向何以存在?好好的政策,传到基层为什么就走样?


政绩观偏差。


衡量基层工作的成效,最应该听的是老百姓的评价,最应该看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实绩。一些基层单位为民办实事的“功劳”不够,就拿“苦劳”来凑,先把值班、加班、忙碌的“人设”立起来,摆出了“吃苦”“勤勉”的姿态。


自欺欺人的目的,既是向上级表态邀功,也有摆给群众看、博取同情的心理。无论是哪一种,都没有把心思真正用在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说得底还是政绩观错位,看似“自我加压”,实则偷懒取巧、不负责任,属于不作为、乱作为。


成本意识缺乏。


基层干部的热情和精力都是宝贵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是打造务实作风和提升行政效能的内在要求。“耗时耗能”的不良倾向,不仅无谓增加办公成本,也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从基层单位到上级部门,感受不到成本投入上的压力,缺乏对人力资源浪费的具体感知,人力、财力成本“看不见”,也就容易错失决策纠偏的机会,导致不合理的值班、加班、事务安排延续。


甩锅心理作怪。


基层工作“负重前行”,一些基层干部的心弦也往往处于紧绷之中。有基层干部不无忧虑地说,怕上面不满意、群众也不满意,怕网上各种冷嘲热讽,还怕名目众多的问责追责。在这样的压力下,诚如部分基层干部所反映的,即便上级未作硬性要求,有些领导也强制值班、推动加班、没事也“忙着”,就是为防“万一”不惜投入“一万”,降低责任风险。


不难看出,造成种种不良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基层单位政绩观偏差、行政效能不高的问题,也有上级部门减负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明知不合理而为之”,导致一些基层干部无法从虚耗精力、消磨时间的无效“内卷”中摆脱出来。




有基层干部说,在基层并不怕忙,但期盼的是“有成就感”的忙,能实实在在为企业或者老百姓办成一件事情,能让一个乡镇、街道的面貌不断变得更好更美,反感的是那些无意义、无实质内容的“瞎忙”。


基层苦“内卷”久矣!那么,该如何让基层干部解脱出来呢?


树立正确政绩观。


基层干部普遍有拒绝躺平、不怕吃苦的觉悟,只是希望把工作热情和精力用在有意义、有价值的地方,用自己的“晚睡早起”换来群众生活的“风生水起”。基层单位要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不能用表面上的“苦劳”替代真正的“功劳”,而是用合理的考核“指挥棒”,激励基层干部多拿出实实在在的“功劳”。扭转错位的政绩观,让实干实效之风劲吹,基层气象方能焕然一新。


驰而不息松绑减负。


不切实际的工作要求、一刀切的任务安排、不问青红皂白的追责问责……某些来自上级的官僚主义行为,令基层苦不堪言,有些基层干部干脆以形式主义来对付这种官僚主义。因此,要持续不断地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倾、资源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让基层车轻马壮、尽职履责。同时,探索建立权责清单,科学界定基层权责界限,别让“问责泛化”成了干事创业的绊脚石。


关心关爱基层干部。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于基层干部,要加大政治关爱、生活关心、精神关怀等力度,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友善的舆论氛围,真正做到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树牢实干实用实效导向,科学合理安排工作,避免搞“繁琐哲学”,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当前,基层本就任务繁多,基层干部常常是“一个人掰八瓣用”,“八小时之外”、节假日是不少干部难得的喘息时间。不能让基层像陀螺一样“连轴转”,要通过多种保障措施,破解一些基层干部“连续多年未休假”“长期睡眠不足”等问题,该补休的要补休,让他们睡好觉、休好假,使其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


总之,基层干部的时间精力,不应被白白浪费。关键在于,从实际需要出发,科学统筹、合理安排,让值班、加班、吃苦“值”!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撰稿:沈小平

编辑:陈昌清 梅麟


—————   推荐阅读   —————


人格测试,你信吗?

医生有温度,医学才温暖



星标☆“安徽时评”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安徽时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