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硕果”等你摘!

安徽时评 安徽时评
2024-12-31
今天上午,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即将拉开帷幕。

从上个月教育部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的考研报名人数388万人,不仅连续两年呈现报考下降的趋势,更是比去年整整少了50万人,降幅超过11%。


考研的退潮,是否意味着考生“上岸”变容易了?



头部高校的门槛越来越高。对于选择考研的考生而言,提升学历无疑是最直接原因,这也决定了绝大多数考生在择校上,都会优先选择报考比自己本科更好的学校。哪怕是近年来出现的“逆向考研”,考生报考的院校也大多都是某一领域的“佼佼者”。

整体上来看,“九二高校”(即985/211高校)、“双一流高校”、相关领域的专业特色院校,仍旧是考生的首选和必争之地。

更重要的是,由于头部高校的追求者众多,其对于考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某211大学,甚至在考生初试后,仍然会有一轮材料审核,最终选择出更加优秀的考生参加复试。至于复试阶段对外语成绩、实习经历、竞赛科研等方面的要求,更是早已成为头部高校的研招常态。



推免比例不断加大。众所周知,每年高校的研招工作,是由“推免”(即通俗意义上的“保研”)和“统考”共同组成。

实际上,基于对研究生培养的现实需要,不少高校和导师往往更加青睐推免生。

考研学生在南华大学图书馆内复习  曹正平/摄

毕竟,能拿下1张“保研”的门票,至少意味着该生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加之国内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也基本都是综合实力和名气都位于前列的高校,故而推免生便成为高校和导师眼中的香饽饽。

从近几年研招的实际情况来看,推免生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特别是部分顶尖高校和行业特色院校,其推免的名额远超统招名额,以至于某些高校的热门专业,甚至出现了只收推免生的情况。



前置专业严格限制。不少考生坦言,十八九岁选择本科专业时往往还懵懵懂懂,或者奉父母之命,经过几年学习后才发现兴趣点,因此寄希望于通过考研来“转换赛道”。

这类学子在社交平台上往往也被称为“跨考生”。对于“跨考生”而言,考研难度确实更大。毕竟,想要通过短期的自学来抹平三年系统的专业学习,非“有志与力者不可及也”。

近年来,出于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培养过程的实际考虑,许多高校的诸多专业出台了报考限制。特别是部分体卫工、小语种等特色专业,更是明确了跨专业考研的前置专业要求,如果不符合条件,非相关专业考生不得跨考。



部分院校对所谓“优质生源”盲目追求。尽管对于第一学历的讨论已经成为全民议题,社会对此也有了相对统一的态度:学历不等于能力。但从研招的实际情况来看,“出身”普通的考生确实难以“上岸”。

一方面,哪怕他们挤过了考研初试的独木桥,依然有不小的可能在复试过程中被刷。另一方面,部分院校在调剂过程中,也是非“985”“211”高校的考生不要,甚至还出现过初试上线者寥寥无几,以至于全部要知名高校调剂生的情况。

当然,考研人数“两连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考研热”降温,也折射出当代学子的人生选择日益理性务实。

考研,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次对自我的挑战和超越。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愿所有考研学子,在理性考研、放平心态的同时,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加油,一“研”为定!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撰稿:梁骏
编辑:韩小乔 蒙国锐

—————   推荐阅读   —————

人格测试,你信吗?
逐利性执法,打错了算盘!


星标☆“安徽时评”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安徽时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