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礼·文明圣地·产业兴盛 │于未时,以传统工艺再次绽放东方之美
未时&文琪
长乐未央 安时处顺
浙江有礼·文明圣地·产业兴盛
为深入贯彻“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良渚新城搭建企业沟通平台,激发企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专注打响“浙江有礼·文明圣地”的文明实践品牌,今天我们将对话未时珠宝主理人王文琪女士,跟随她一起了解传统工艺何以能够再次绽放东方之美。
「文琪」
“未时”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吗?
您是如何与藤镯结缘的呢?我之前做了10年的服装设计,30岁时我给了自己一个间隔年,离职去旅行。期间去了西藏、尼泊尔,过程中认识了藤镯。那时,在西藏只有景区内才能看得到,而且工艺不是特别的精致。之后去逛收藏品市场才接触到风藤镯,查资料得知明清时期它是婚嫁饰品,而且它的源头在浙江和广东一带。
张爱玲在《对照记》里也有对自己金包银藤镯的描写。当时我们才知道藤镯是由来已久的。接触和了解之后,我对藤镯的兴趣油然而生。经广泛查阅资料后,我非常希望把它与银饰进行结合。我们找到了云南的一个镇子,经过当地人介绍,再找到一位匠人。和匠人沟通过程中,我给他看传统的纹样。匠人能够理解这些(纹样),说这个是莲塘草、那个是吉祥八宝,同时还一一道出了其中的文化寓意。我觉得我找对人了,我们达成了合作。
以藤镯为基点,创业还顺利吗?一开始,我们在西藏找藤,让拉萨的师傅帮我们烤成了圈,再找云南的师傅做银管,然后进行结合。当时我们找了很多手工艺人,那一年我经常到处跑,最后才把银藤镯做好。这些物件,其实不能够说是完全原创,更多的是参考一些书籍和图案进行了二次设计。我们通过直播、文博会参展做过一些推广,逐渐发现了其实蛮多人也在做这些。大家发现藤镯是有市场的,云南原先是没什么人愿意接我们的订单的,现在也改观了。
产品的受众群体是哪些人?
我们的客人年龄段主要是30+。一些是本身喜欢汉文化的人群,他们通过传统文化爱好群体,了解到藤镯;一些是知识分子人群,比如公职人员、老师、医生,他们因文化而喜欢传统饰品;还有一些可能是艺术从业人群,印象中占比更多些。但,我感觉身边的年轻人,还是不太了解藤镯。
与匠人合作的过程,您觉得你们相互有哪些收获?
对我而言,我之前做服装设计时接触的更多的是西式的东西,对中式的东西并没有特别深的理解。但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之后,我觉得自己还是很喜欢它们的,特别是对图腾、材质、传统工艺这些。这些师傅他们长年累月在做这些东西,他们会告诉我这些图案及图案背后的故事,让我更了解这些东西。
对匠人而言,我举个例子,我现在合作的一位匠人,他们是以家族形式来做银壶的,没有那么多订单。我们给到他藤镯订单,他们是做得比较慢的。我也一直在催促他,以便可以持续给到他更多订单。我还建议他去考个工艺师证,推着他去进步。另外,我觉得他的生活肯定会有所改善,以前匠人只是在自己家里做,收入渠道比较封闭,我们合作之后他收益也会增加,也会去开一些门店。他看到我们经常设计新款,他自己也会去在这些订单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设计,而不是别人给什么订单就做什么。他开始觉得原来设计也挺好玩的,有时他也会带着自己设计的银饰在那敲,并告诉我这是他自己新设计的。他之前没尝试过新的东西,和我们的接触过程启发了他去主动创作。
10年真的很久,中间有想过放弃吗?
其实每年我都在纠结是否要放弃,但现在竟已经坚持了10年。回头看,我觉得自己之前做的东西比较散碎。从服装行业跨界到珠宝设计,我对自己不了解的材质、工艺都很好奇,这种好奇心驱使我不停地去尝试,在藤镯之外我们也做了一些别的东西。现在我更想做成一个品牌,我们现在只算有自己的商标。前10年属于散打形式,后面可能要更系统些。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模仿我们的藤镯款式来做,而且卖得很不错。最初还是挺闹心的。但换个角度想,他们的模仿抄袭也确实让更多人知道了藤镯,和我的初衷也是一样的,我本身就是想要让更多人知道这些东西,这么一想心里也就平衡了。
未时后期想要把中式和新中式的东西逐步品牌化。品牌里面会包括藤镯和其他的产品,我希望受众面更大一点。我做了10年的设计,未来希望用自身设计变通能力,去做更具变化的设计创作,把传统纹样、图腾和工艺通过更多的方式延伸出来,做出更多年轻人喜欢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藤镯之外体现传统文化的物件。
文琪
她,用创新和坚韧赋予藤镯新的生命力。通过独特的创业视角和深入的文化产品研究,让不为众人熟知的藤镯,再次承载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为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未时的故事,是对传统文化和工艺匠人的致敬,是对传统工艺的革新,更是新一代创业精神的体现。让我们共期待,文琪携未时带来更惊艳的“东方之美”。
内容支持:小镇办整理:办公室审核:小镇办
2023-12-25
2023-12-25
2023-12-25
2023-12-22
2023-12-22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