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享|【课程】王楠:马克斯·韦伯论民主社会

王楠 社会理论 2023-03-11

 第一部分:课程介绍(第1周)

本课程尝试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切入韦伯的思想,集中选取他作品中与民主社会和相关政治问题有关的论述,试图勾勒韦伯对现代民主社会和政治国家的总体理解,以及他对德国政治前景的复杂观点。韦伯并未尝试构建某种民主社会的“一般理论”,也并未通过一部著作来做专门的讨论。而是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手稿和讲稿中,深入探究了现代民主社会在西方的历史与思想传统中的源流,并结合德国遭受资本主义与现代性冲击的当下现实状况,思考民主社会在德国的未来前景与命运。


本课程以韦伯的论述为引线,力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民主社会与政治如何从西方文明传统中发展而来,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条件,又如何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潮流,冲击着与之不同的文明与社会。本课程希望促进学生对民主社会基本特质的理解,进而形成与现代中国道路的比较视野与思考。


马克斯·韦伯


第二部分(第2周)

德国民主问题的社会背景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

核心讨论文本:

演讲与政论: “德国的资本主义与乡村社会”;“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


相关文本:

“德国走向资本主义的特殊发展趋势”


文本说明:

“德国的资本主义与乡村社会”是韦伯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参加社会与科学大会时的演讲,这篇文章充分表达了在德意志统一20余年后,韦伯对德国的乡村社会和传统等级结构经历现代资本主义冲击而产生的种种变化的认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弗莱堡大学就职演讲“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中,韦伯也表明了他对当前德国政治应当承担的社会建设责任以及维护德国文化使命的观点,以及有关德国“担纲者”阶层缺位的担忧。这两篇文章清楚体现了韦伯对德国社会之现代转变的基本看法,也构成了他后来讨论德国的民主和政治问题的基础。


扩展阅读:

沃尔夫冈·蒙森,《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1890-1920》第2-3章,阎克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戴维·比瑟姆,《马克斯·韦伯与现代政治理论》第2、7章,徐鸿宾等译,吉林出版集团 2015;

关于德国历史著作的相关章节


文献来源:

《马克斯·韦伯社会学文集》,阎克文译,人民出版社,1997;

《韦伯政治著作选》,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2009;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甘阳编,三联书店,1997;

From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 translated by H. H. Gerth and Wright Mill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6;

Weber Political Writings, Edited by Peter Lassman & Ronald Speirs,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影印版,剑桥政治思想史系列1994版


第三部分(第3-4周)

西方现代市民的伦理人格

核心讨论文本:

 “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序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1卷第2章、第2卷第1章(第73-114页);“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


相关文本:

《经济通史》第30章“资本主义精神的演变”


文本说明:

这两次课程选取的是韦伯有关现代资本主义和新教伦理的核心论述,表达了他对西方现代市民之根本人格心理特质以及相应伦理和社会组织的基本观点。正是这些特质,构成了韦伯理解的现代民主社会与政治的人性根基。


年轻时的加尔文


扩展阅读:

韦伯,关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反批评结束语,载阎克文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R.H.托尼,《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赵月瑟、夏镇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费孝通,“新教教义与资本主义之关系”,西北民族研究,2016年第1期;

桑巴特,《现代资本主义》,李季译,商务印书馆,1936/1958


文献来源:

《韦伯作品集XII: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经济通史》,姚曾廙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translated by Talcott Parsons,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影印版,1999;印自1958年Scribner版;

General Economic History, trans. by Frank Knight, Transaction Books, 1981;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translated by Stephen Kalberg, Roxbury, 2002


本杰明·富兰克林(中)操作印刷机,底特律出版公司。


第四部分(第5周)

城市与民主、现代民主的价值取向

核心讨论文本:

 《经济通史》第28章“市民”; 

“古典西方文明衰落的社会原因”;

《法律社会学》:“革命创制的法的形式性质,自然法及其类型”


相关文本:

《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之“西方的城市”;

《支配社会学》第六章“政治支配与教权制支配”之第9-12节


文本说明:

与前两次课从内在人格的角度去理解西方现代社会中的市民不同,这次课选择的文本则是从外在的历史角度,去认识这些资本主义精神的“担纲者”产生于什么样的现实环境。西方从古典、中世纪到现代的城市文明传统,经历了复杂的叠加累积与长久的演变,并受到现代启蒙思想中普遍理性之神圣法律观的影响,才孕育出了具有现代自由意识与相应实践生活之道的市民。韦伯在相关的论述中,极为生动地描述了这些历史侧面。


中世纪的城市景象


扩展阅读:

涂尔干,《社会分工论》二版序言,渠东译,三联书店,2000;

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第3-8章,陈国樑译,商务印书馆,2006;

库朗热,《古代城邦》,谭立铸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第2-5章,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

卢梭 ,《社会契约论》第1-2卷,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2;

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革命》的导论及第1部分,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李猛,“除魔的世界与禁欲者的守护神”第1、2部分, 载《韦伯:法律与价值》,李猛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文献来源:

《韦伯作品集III:支配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韦伯作品集IX: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经济通史》,姚曾廙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甘阳等译,三联书店,1997;

《韦伯作品集VI: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Economy and Society, edited by Guenther Roth and Claus Wittic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1978 ;

General Economic History, trans. by Frank Knight, Transaction Books, 1981;

Economy and Society, edited by Guenther Roth and Claus Wittic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1978


第五部分(第6-7周)

现代民主的政治支配形式

核心讨论文本:

《支配的类型》之“正当性的基础”、“具有官僚制管理干部的法制型支配”、“非支配——卡理斯玛的再诠释”;

《支配社会学》之“支配的结构及其功能形态”、“官僚制支配的本质、前提条件及其开展”、“卡理斯玛支配及其变形”之“卡理斯玛的本质与作用”及“卡理斯玛权威的成立与变形(1-6小节)”


相关文本:

《支配的类型》之“合议制与权力划分”、“政党”、“非支配性的团体行政与代表制行政”、“代表制”;


文本说明:

这两次课选取了韦伯在支配社会学中与民主政治制度相关的论述。实际上,韦伯并未将现代民主与政治国家简单归为某种法理官僚制的类型。从支配社会学中的论述来看,他恰恰是将卡理斯玛、法理官僚制与代议制、政党等多方面内容结合在一起,去理解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结构与特征。韦伯的这部分较为抽象的论述,其实构成了他对德国民主政治问题的具体论述的基础。


共和国总统路易斯·拿破仑·波拿巴(Louis-Napoleon Bonaparte)于1848年12月20日在制宪议会之前宣誓就职。


扩展阅读:

Wolfgang J. Mommsen, The Age of Bureaucracy: Perspectives on the Political Sociology of Max Weber, chap.IV,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74

Wolfgang Schluchter, Rationalism, Religion, and Domination: A Weberian Perspective, Part 3, University of Califonia Press, 1989;

戴维·比瑟姆,《马克斯·韦伯与现代政治理论》第3-5章,徐鸿宾等译,吉林出版集团 2015;

施路赫特,“官僚制与民主——韦伯论政治效率与政治自由之关系”,载《理性化与官僚化》,顾忠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文献来源:

《韦伯作品集II:经济与历史;支配的类型》,康乐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韦伯作品集III:支配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Economy and Society, edited by Guenther Roth and Claus Wittic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1978


第六部分(第8-10周)

论德国的民主

核心讨论文本:

韦伯两篇重要政论:“德国的选举权与民主”、“新政治秩序下的德国议会与政府” 


相关文本:

“帝国的总统”,《经济与社会》第9章“政治共同体”


文本说明:

三次课选取了韦伯在一战后期发表的两篇重要政论。在其中,韦伯既表明了他对德国社会之基本结构和状况的理解,也尝试勾勒了德国战败后应当建立的较为理想的政体架构。以这两篇政论为基础,我们可以理解韦伯为何在魏玛立宪的讨论中,更为偏向具卡理斯玛权威的民选总统制。也只有基于韦伯对德国政治的充分讨论,才能真正把握他对德国的民主社会与政治的复杂理解,以及其最终转向的原因与意义所在。


1919年德国画报头版呼吁:“德国人!创造内部和外部的清明”


扩展阅读:

沃尔夫冈·蒙森,《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1890-1920》第6--10章,阎克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戴维·比瑟姆,《马克斯·韦伯与现代政治理论》第6、8章,徐鸿宾等译,吉林出版集团,2015;

卡尔·施米特,《合法性与正当性》,冯克利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第4篇,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

罗伯特·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任军锋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相关的德国历史著作


文献来源:

《韦伯政治著作选》,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2009;

Weber Political Writings, Edited by Peter Lassman & Ronald Speirs,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影印版,剑桥政治思想史系列1994版;

《经济与社会》,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第七部分(第11-12周)

“以政治为天职” 

核心讨论文本:

韦伯“以政治为志业” 的演讲


文本说明:

最后两次课讨论韦伯著名的“以政治为天职”的演讲。在这篇演讲中,韦伯对于西方现代民主国家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源流进行了总结说明,并想要揭示在大众民主的时代,什么样的政治家才有资格“把手放在历史的舵轮上”。这篇演讲后半段对于政治家之内在人格及伦理品质的讨论,极为深刻地揭露了民主时代之政治领袖人物必然面临的悲剧性。韦伯也将这种政治家的形象,置于西方文明史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从而具备了更广阔的历史视野。


丹麦画家Carl Heinrich Bloch(1834-1890)以登山宝训创作的绘画


扩展阅读:

施路赫特,“价值中立与责任伦理”,载《韦伯作品集I:学术与政治》,钱永祥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施路赫特,“信念与责任——马克斯·韦伯论伦理”,李康译,载《韦伯:法律与价值》,李猛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理查德·贝拉米,《自由主义与现代社会》第4章,毛兴贵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文献来源:

《韦伯作品集I:学术与政治》,钱永祥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马克斯·韦伯全集》第17卷“以学术为业·以政治为业”,吕叔君译,人民出版社,2021;

Weber Political Writings, Edited by Peter Lassman & Ronald Speirs,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影印版,剑桥政治思想史系列1994版;

From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 translated by H. H. Gerth and Wright Mill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6


其他参考阅读材料:

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或商务印书馆,2015;

沃尔夫冈·蒙森,《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1890—1920》,阎克文译,中信出版社,2016;

戴维·比瑟姆,《马克斯·韦伯与现代政治理论》,徐鸿宾等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5 ;

埃里克·沃格林,《新政治科学》,段保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第2部分第14-17章,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卡尔·洛维特,《韦伯与马克思》,刘心舟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

克斯勒,《马克斯·韦伯的生平、著述及影响》,郭锋译,法律出版社,2000;

本迪克斯,《马克斯·韦伯思想肖像》,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施路赫特,《理性化与官僚化》,顾忠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科佩尔·S·平森,《德国近现代史》,范德一等译,商务印书馆,1987;

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博恩、布劳巴赫等,《德意志史》(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91


编辑 丨张宇一

校对 丨李昊玮

审核 丨赵逸洲


思享 |【课程】崇明:西方政治思想史

思享 | 【课程】孙飞宇: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学行 | 苏国勋:韦伯的性格——以行动化解紧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