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声 | 致广大而尽精微:理解政治经济学时代(二)

商南 社会理论 2024-04-23

《致广大而尽精微:理解政治经济学时代》书影

卢周来 著

商务印书馆, 2023年4月

在当代世界,三种不对称性关系——资本与劳动、国家与公民、国家与国家——仍然广泛存在。不仅如此,在“依赖不对称”背景下,资本、政府权力与国家霸权,作为现实世界三种强势力量,在形塑当今社会的一切“存在”中越来越发挥着主导作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亦是三种强势力量相互激荡的一种结果。这一事实提醒我们仍然处于政治经济学时代,而且必须运用以正义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视角,来观察和分析一切社会经济现象。


本书精选经济学家卢周来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十八篇学术札记(其中绝大多数曾发表于《天涯》杂志),写作的时间跨度长,讨论的话题广泛。作者从体育、饮食、衣着等日常生活现象切入,以政治经济学为方法展开论述,关照并剖析当代中国与世界的现实,兼具生活化的体察与学理性的思考。


序言 1

足球经济学 19

吃的背后 41

环境问题背后的经济学 60

盗窃者?“盗火者”?74

美国宪法的政治经济学 95

关于民族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札记 113

民粹主义三题 136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东西——对全球化与新经济的几点思考 151

“非典”的政治经济学片想 165

白领的社会经济学 180

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 193

社会公平问题的经济学札记 208

建设一个公平的社会 224

与一位人文学者谈“科斯定理” 238

“你幸福吗?” 255

万里路  一本书 271

思想多棱镜里的五四 287

这个世界会更好吗?305

参考文献 328



建满工厂的马萨诸塞州,1840s


关于纺织业在英国的崛起中的作用,通过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诸多欧洲史写作者的传播,已经为众人所熟知。但较少有人知道的是,棉纺织业在美国的崛起中同样扮演了原始积累、促进经济起飞的角色。18世纪中叶,美国棉纺织业工厂在马萨诸塞等地大量涌现并迅速发展,到1860年,棉纺织业已成为全美最大的制造业部门,容纳了美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劳动力。棉纺织业的崛起,推动了美国都市化的兴起,并为美国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本支持。1990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称,美国经济能有今天的增长和取得如此的竞争力,纺织工业起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然而,更少为人所知的是,在棉纺织业发展推动美国国家崛起的过程之中,扮演主角的是两位大企业家。而他们的棉纺织技术都是从英国“偷窃”来的。


当年,大英帝国在凭借纺织业完成原始积累并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军事强国之后,为了保持其霸主地位,拼命想维持自已在纺织业方面的技术优势。而时为农业国却觊觎英国强国地位的美国,正拼命想获得纺织业等方面的先进技术。1776年北美殖民地通过《独立宣言》后,多个州就立法并建立民间社团,公开宣布其主要宗旨是“获取欧洲禁止出口的技术,尤其是纺织技术”。1790年,时任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国情咨文中要求,“对从国外引进新型适用发明的人给予实质性奖励”。于是,美国商会、制造业主一方面大量派员到英国学习先进技能,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吸引英国技术工人移民到美国,为此,不惜花费巨资派人到英国游说,或在英国报纸上登载招聘广告。于是,两个国家开始了长达近半世纪的技术封锁与反封锁斗争。


兰开夏纺织厂中生产棉线的流水线,约1835


大英帝国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首先是实施出口管制。将新式纺纱机等一系列代表当时最先进工业技术水平的生产机器列为“高科技产品”,禁止向美国出售。英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输出纺织机器和技术属于犯罪行为,最高可判20年监禁。其次是限制技术移民。对本国公民移居美国采取限制措施,明确禁止工匠尤其是纺织业主和熟练工人移民美洲,后来拓展到禁止钢铁业和煤矿业工人移民北美。19世纪初,英国遇到经济危机,为了防止出现技术移民潮,英国于1803年专门通过《旅客法》,以阻止陷入经济困难的工匠和产业工人移居美国。最后是防范并严惩技术间谍。加强对高技术工厂的巡查,严格审查国内技术泄密案件,并禁止美国人参观本土棉花加工设备。来自美国的技术间谍,一旦被捕获,将面临非常严重的指控。


面对英国的技术封锁,美国见招拆招。首先是变本加厉地派遣更多商业间谍,让他们以官方和民间的各种身份活跃于英伦三岛,用重金购买或直接盗取英国纺织业机器的图纸和工艺诀窍。再就是以重奖引进技术人才。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吸引欧洲特别是英国的技术和人才流向美国。助理财政部长考克斯(Tench Coxe)还设计了一套奖金体系,主要目的是复制机器设计图和偷渡高技术人才。对愿意“移民”的英国技术人才,美国先给予其一到二年工资作为安家费;技术人才偷渡后,再安排家属到美国。为了确保安全,美国政府甚至出台专案,为一些有意向“移民”的高技术人才确定专门的联络人,并在英国周边国家设置“安全岛”作为中转站。


斯莱特纺织厂(Slater Mill)现址,美国罗得岛州波塔基特市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贝尔珀一家工厂里一位叫塞缪尔·斯莱特(Samuel Slater)的小工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家乡英格兰德比郡的报纸上,读到了一则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的广告。这则广告说,凡是能为美国提供纺织制造最新技术者都能获得重奖。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个当时21岁、正怀揣发财梦的英国小伙准备铤而走险。正巧,他所在的这家工厂,是由纺织机的发明人理查德·阿克赖特(Richard Arkwright)创立的,拥有全部纺织机技术。不仅如此,理查德还在1771年第一次使用水力驱动纺织机,并且设计了许多工段来完成纺织工艺流程,使不同工段的工人从事不同的工作。这是在工业领域首次使用流水线生产工艺,先于美国的福特汽车流水线,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推动力。


一心想发财的斯莱特利用工作之便,不仅偷偷记住了阿克赖特发明的纺织机,同时还偷学了詹姆斯·哈格里夫斯(James Hargreaves)和塞缪尔·克朗普顿(Samuel Crompton)发明的纺纱机技术。一切到手后,为了绕开英国对纺织工人的移民限制,他先是辞职去了伦敦,然后以农场小工的身份乘坐蒸汽船前往美国。到纽约后不久,他与贵格派商人摩西·布朗(Moses Brown)合作,在波塔基特河段上,成功仿效他在英国的老东家阿克赖特水力棉纺厂,建起了美国第一家水力棉纺厂。当然,他也未忘记老东家流水线生产工艺的高效率,他把棉纺厂繁杂的工艺进行分解,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建立现代化工厂体制的人。


另一位对美国纺织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企业家,叫弗朗西斯·卡伯特·洛厄尔(Francis Cabot Lowell)。与斯莱特不一样的是,他当时是一个美国人。同样是因为对巨额赏金的执着,他自愿充当了工业间谍的角色。36岁时,他带病远赴英格兰,后以打工者身份辗转于英格兰多家纺织厂之中。其间他把那些机器的运转机理熟记于脑海里。1813年,他回到美国波士顿,与杰出的机械师保罗·穆迪(Paul E. Moody)合作,在查尔斯河岸边建起了大厂房,把他从英国窃取回来的技术变成厂房里的机器,第一次通过动力机械把原棉制造成棉布。


弗朗西斯·卡伯特·洛厄尔剪影

由于洛厄尔没有肖像传世,因此这张剪影最经常被用于代表他的形象。


毫无疑问,斯莱特和洛厄尔都因此发了大财,都跻身于当时美国富有的群体。但更让他们未料到的是他们在美国获得的政治荣誉。在英国,他们被视为“叛国者”,被视为“大窃贼”,并且被通缉;而在美国,却被视为先驱,视为“盗火者”,视为“国家英雄”。安德鲁·杰克逊总统曾专程接见斯莱特并对他说:“你教会了我们如何纺纱,让我们的纺织业能与英国匹敌。”斯莱特回答道:“是这样的,先生,我就像是在散发赞美诗,于是从那时起,他们就已经唱起了同样的曲调。”公然把剽窃技术称为“散发赞美诗”,斯莱特一点也不脸红。


至今,他们两人的事迹仍然在美国被颂扬。在哈罗德·埃文斯(Harold Evans)的史诗级著作《他们创造了美国:从蒸汽机到搜索引擎|美国两个世纪历史上最著名的53位革新者》中,两位“技术剽窃者”都得以位列其中。他们的姓名与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及乔布斯(Steve Jobs)等永远排列在一起。我上文所复述的故事,就来源于此书。在他们的姓名后,作者还专门写有压轴性评论:“纺织业里出美国。”█




本文节选自卢周来 著《致广大而尽精微:理解政治经济学时代》,商务印书馆,2023年。



编辑 | 陈烨广

审核 | 张 喆


书声 | 《致广大而尽精微:理解政治经济学时代(一)》

书声 | 《中国人口问题》

书声 | 《反思与自反:反身性视野下的社会学与风险社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