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摆脱“房地产依赖”怎么把城市建好?安徽“副中心”正在探路

范克龙 江淮观察
2024-11-22


今天,怎么建设城市?随着房地产陷入调整,“人地钱”关系开始探索新模式,那种热衷建新城区、不停地修建“N环路”的规模扩张之路渐行渐难。安徽正在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明确提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这条路,谁会走在前面?芜湖作为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无论是其拥江布局的自然条件,还是独具优势的百余年近现代城市发展人文历史底蕴,都有基础、有条件探索一条卓有成效的路子来。当然,在安徽所有城市中,芜湖在做好这件事上表现出更高的心气和努力,正以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内在气质,以此建设更有吸引力的“气质型”城市,进而走上人、产、城互促共进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作者|范克龙
编辑|何   珂
题图|刘伯顺

“江城记忆”

老城区最见一个城市的本来面目。

位于长江畔的芜湖老船厂遗址,是芜湖一百多年来重工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象征,是芜湖宝贵的工业遗产,承载了一代人的江城记忆。高耸的龙门吊、斑驳的旧厂房……依稀看见老工业区昔日繁华。这里是芜湖工业的发轫地,也是拥挤破败的城中村。随着新一轮城市更新行动展开,老船厂片区迎来了新变化,正在打造城市会客厅。

“我们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将原有建筑保留修复,尽可能保留了原有的风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功能性的改造,将工业遗址保护和现代城市建设相结合,把老船厂打造成城市新地标。”芜湖滨江文旅公司是老船厂项目的建设单位,企业常务副总经理刘萍介绍,项目坚持留拆改同步推进,严格控制拆建比,保留了龙门吊、塔吊、老船台等老设备,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

城市更新是对城市建成区空间形态和功能的持续完善及建设管理的优化提升。

围绕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定位,芜湖市坚持成片推进城市更新,以高质量设计引领高品质建设,塑造城市特色风貌。以滨江板块为重点、以重塑繁华镜湖为核心,全力推进“老船厂—滨江公园—雨耕山—步行街—镜湖公园—九莲塘公园—古城沿线”6.4平方公里整体更新,打造集工业遗址保护和现代城市发展于一体的城市更新典范项目。

在老城区更新改造上,芜湖市按照“因风吹火,照纹劈柴”的理念,聚焦原有城市肌理,通过以线带点、以点串线方式,科学划定滨江、环镜湖、经开区“三湖”等城市更新单元。

芜湖古城游人如织。邢朝明 摄

老城区是城市的肌理,承载这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老城区更新改造中,我们注重对历史文化脉络的传承保护,在梳理城市文化脉络的基础上,加快功能品质提升,重塑城市形象。以芜湖古城、步行街环镜湖片区为主,打造特色街区,从老船厂到雨耕山,打造城市会客厅,形成从青弋江到长江的美丽风景带。”芜湖市人民城市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2021年以来,芜湖市累计完成416个城镇老旧小区高质量升级改造,惠及居民78091户,累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6亿元。今年计划改造118个老旧小区,涉及29695户居民、1316栋,287万平米建筑面积。

“湖畔栖居”‍‍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有产业才有就业,才有城市人口的集聚。

城市更好地满足人的居住,必须增强要素集聚力、配置力,才能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城市活力和竞争力。因此,现代城市,必须重塑产城关系。

芜湖市把增强要素集聚力、配置力作为核心导向,把人、产、城互促共进作为基本路径,以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引领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

位于芜湖经开区的“三湖”片区,因银湖、凤鸣湖及蜻蜓湖3个湖泊而得名,拥有5000余亩的辽阔水面与长约40多公里的湖泊岸线,自然本底优越。然而,作为国家级经开区的核心区,这里工业企业聚集,空间布局破碎化,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片区功能品质活力亟待提升。

“以往人们提起经开区,印象就是工厂林立,但是并不宜居。实际上经开区离芜湖中心城区较远,职住失衡现象严重,很多人工作在经开区,居住在老城区,上下班要40多分钟时间。”芜湖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丁敏生直言不讳。

根据“三湖”区域规划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解决芜湖经开区产城融合不足、城市基础设施滞后、配套不足等问题,经开区以“三湖”片区改造为抓手,将低小散工业企业集中搬迁,盘活低效闲置土地,高起点开展城市规划,加强水环境治理和环湖路网建设,促进环境品质提升。“建成后,将引进上市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发展总部经济,着力打造成生态湾、科创湖、欢乐岛、未来城。”

在凤鸣湖畔,可以看到,水清岸绿,路网纵横,一片现代化建筑群已初现峥嵘,这是“三湖”片区更新的标志性工程——凤鸣研创中心。

中铁四局凤鸣研创中心项目负责人陈建坤告诉记者,目前该园区13栋单体建筑主体结构已经全部完成,预计2025年6月份可以完工。建成后可满足奇瑞研发、销售、采购等部门15000人办公使用。

作为芜湖市重要的工业经济发展阵地,芜湖经开区现已集聚80多家上市公司,31家世界500强企业。未来,随着以奇瑞汽车、信义玻璃等为代表的全球研发中心,以楚江科技、长信科技等为代表的集团研发总部,以美的集团、万向钱潮为代表的区域研发中心陆续入驻,这里将成为高科技企业扎堆的产业新城。

“三湖”板块正在全力打造集生态湖湾、科创山水、诗意人居于一体的产业新城,以此推动开发区的功能升级。

具体的路径和打法是,结合凤鸣湖、银湖、蜻蜓湖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将生态治理、产业转型和城市更新类项目相融合,推进岸线治理及水系整治、产业转型提升等项目打包建设,促进投资经营项目反哺生态公益项目,实现可持续更新,助力经开区从工业主导的产业园区逐步转变成集聚科创要素与高端产业交融发展的城区,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

通过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一系列改造,打造水清岸绿的生态湖湾。产业用地比重由20.73%下降至12.82%;居住与配套设施用地比重由19.31%提高至34.81%;生态绿地及水域用地比重由37.21%提高至40.24%。

常住人口净增长‍‍‍‍‍‍

人,始终是城市的主人。城市建设,就是要围绕人的需求,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生活需求。

在城市建设中,芜湖提出,让“处处围绕人、时时为了人、真正服务人”成为城市发展最鲜明的底色。目前,芜湖已累计实施“人民城市”重点项目275个、完成投资464亿元,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城市的辨识度、美誉度越来越高。

围绕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规划,按照到2027年总人口超400万的目标需求,芜湖市科学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以城市的充分就业机会和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吸引农民进城购房和人口回流,鼓励本市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就业务工人员落户。

近三年,全市常住人口净增 11.2 万人,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2,城镇化率达74.46%。

城市更新,项目是抓手。在抓好大项目建设的同时,芜湖更加注重解决群众的关键“小事”。聚焦社区功能不全、生活不便利的问题,加快补齐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

芜湖市繁昌区口袋公园施工现场。鲁君元 摄

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进一步聚焦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稳步推进宜邻中心建设,围绕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的居住配套功能,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构建“十五分钟综合生活圈”。

“十四五”期间,芜湖市规划建设21个街道、社区两级“宜邻中心”,夯实完善基层生活服务和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建成55个城市书房、40个人民城市驿站,给市民增添阅读空间,给户外工作者提供“歇歇脚”的地方;建成123个芜小园·口袋公园,满足市民运动休闲生活需求。

畅销书作家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一书中提出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和故事力、交响力和共情力的“三感三力”,以此适应所谓右脑主导的“概念时代”、激发创造性的全新思维。

借鉴这一理念,芜湖也努力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中探索一条保持城市长久活力与吸引力的路子,不断满足市民更高品质和更加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本公号部分文章与《安徽日报》“江淮观察”专栏联动推出。
欢迎私信或留言提供感兴趣的报道选题。

声明:稿件版权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所有,非法转载,侵权必究。

星标☆“江淮观察”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审核|王弘毅  终审|胡旭


[ 推荐阅读 ]“最硬核科目”上增速第一,安徽这次为长三角拉一拉上限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装修你的房子,会是什么体验?
电商流量红利见顶?这里可能是“最后的蓝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江淮观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