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RESEARCH | 你期待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开展啦!

设计个球研究所 设计个球研究所 2022-04-21

Cover:类生态光学冥想屋玻璃模型,自然洋行建筑团队


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语:La Biennale di Venezia)是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艺术节,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且其资历在三大展览中排行第一,被人喻为艺术界的嘉年华盛会。


5月22日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在万众期待中于开展,曾两度延期的展览将会带给我们什么不一样的惊喜呢?接下来请跟小编一起去一探究竟吧!同时我们将在文末送出两本设计类杂志,领取方式在文末哦!千万别错过啦~~



威尼斯双年展在奇数年(如2013、2015)为艺术双年展,在偶数年(如2014、2016)为建筑双年展,展览一般分为国家馆与主题馆两部分。主要展览的是当代艺术和建筑艺术,威尼斯电影节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分。


1893年4月19日,威尼斯市议会通过一项艺术双年展的决议,就这样在1894年4月22日第一届威尼斯双年展拉开了帷幕。截止到2020年,艺术双年展已举办了58届(2019年艺术双年展),建筑双年展已举办了16届(2018年建筑双年展)。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经两度延期,终于在5月22日至11月21日,迎来久违的盛大展出。对应当前的疫情局势,「我们将如何共同面对生活?」这一主题就显得更加贴切了。


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策展人哈希姆·萨基斯(Hashim Sarkis)


时间推回2019年7月,威尼斯双年展公布,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将由哈希姆·萨基斯(Hashim Sarkis)策划,主题定为: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呼应现代世界对建筑的需要,尤其关注建筑如何作为环境与人的沟通桥梁,既将生活、工作、理想地合为一体,亦是将神性、生活、与旅行融合的场域。


未料隔年疫情席卷全球,该主题在当前局势下更显切中。去年5月双年展决定延期一年时,萨基斯即阐释,虽然这非他原先提问如何共同生活之本意,但也正因当前封关隔离现状,该主题将促使威尼斯双年展在回归后,立即回应后疫情时代的新局势与可能性。展览也将从原先的空间议题聚焦,及其所衍生的社群共存探讨,扩延至更广大的问题意识尺度。




类生态光学冥想屋玻璃模型(自然洋行建筑团队提供)


「自然洋行」成立于2003年,巧合的是,当时亦是SARS疫情肆虐期间。或许因为这样的起点,开启了「自然洋行」一路上于田野间探索自然共生的建筑学习之旅,其设计思考主要着重于建筑、环境、感知等复合因素规画而成的场域。


设计主持人曾志伟秉持着理解大自然的精神,让建筑成为大自然的眼睛,相关项目包括历史建筑物改造、新型态研究机构,更包含实验性住宅、饭店等,并于2014年起持续探索轻量、异材质构造以及运用向度的可能性实验。曾志伟特别在展览专书中提及,团队经历了18年对建筑环境和生活向往的反复观察,将贴近这时代的核心元素及个人生活周遭的感受,以一种单纯记述的方式汇整成本次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策展提案。


将代表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台湾馆参展的自然洋行建筑设计团队总监曾志伟。(国立台湾美术馆提供)


少少—原始感觉研究室展出模型(自然洋行建筑团队提供)


《少少—原始感觉研究室》以“自然中的学习场域”为题,透过各领域的合作策划及交流,刷新建筑界的既有思维。团队展现“对于神性与仪式的崇敬与认真展现态度”、“真实在日日实践的建筑信仰,以及与此深深相扣连的一己生命宇宙观”,借由“具有创造力、反映自我、省思与澄净心灵的场所”,积极以世界公民的角色位置,回应了双年展的策展命题,“尤其是选择放弃此刻的人本中心态度,认真寻求与他者对话及合作的观念,因而顺利在提案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17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的新加坡馆的标题为“聚集:关系的建筑”,展示了新加坡人共享公共空间的不同方式。展馆由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策划,将于2021年5月22日至11月21日展出。



适应性社区


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意大利馆探讨了意大利社区改造和适应能力,试图为当前的全球挑战寻找切实的办法。由亚历山德罗·梅利斯( Alessandro Melis )策划,介绍意大利多个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探讨改善建筑环境条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想法,希望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奠定基石。



为了更好的迎接展览,中国在2021年1月22日-2月28日在深圳雅昌艺术中心举行了“围屋之变”——2021年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前展。此次展览共邀请了12位中国艺术家参展。(傅中望、顾雄、何多苓、师进滇、焦兴涛、李川、应天齐、安海峰、李枪、李向明、叶放、朱成)


展览现场图


展览计划承蒙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组委会批准,完成了展览场地、标志认定、官方图录等前期工作。筹备展览期间,策划人员组织了参展艺术家赴中国江西龙南围屋之乡考察,在那里至今保留着数百座传统客家围屋。我们和艺术家、专家学者一起在现场召开学术研讨会,接下来在中国深圳国风美术馆举办了参展艺术家联合个展和创作方案对话会。


在参展作品制作完成以后,策划人员进一步的征得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组委会同意,在中国深圳雅昌美术馆举办作品启运威尼斯前展。按建筑双年展组委会安排,如期于2021年运抵威尼斯,完成本次展览,向海内外公众开放。展览结束后,所有作品会运回中国,由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专门为本展建立"围屋之变一一当代艺术专题博物馆",完整保留威尼斯展出风貌并在当地永久陈列。



龙南围屋的特点是在围合防卫与内构外向的依存关系中,育成家庭与家族聚居的组织方式、伦理建构和地域人文。这是中国人独有的祖宗崇拜与耕读传家的历史信仰,如果加上现代社会的开放性改变,显然可以为后疫情时代提供一个与建筑历史演变有关的社会参照。


疫情波及全球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的格局与进程。围绕着围屋这一最为典型的中国移民建筑,艺术家的个人创作,不期而遇地提示出社区封闭与人际交往、生存安全与个人自由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博弈的关系,也成为艺术家"各自为艺,共同生活"的真实写照与真正考验。艺术家完全可以通过个人创造力的发挥,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相关的社会缘由、历史成因、在地反应与身心感受,给所有人以启发和启示。


"围屋之变"这个展览作为一种象征,提示出国际交流与人口流动对国家、民族与家庭的影响和改变。在这样一个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进程中,让每个人作为个体,面朝趋真向善的文明进步方向,乃是世界与人类的希望所在。


何多苓、师进滇,《围》

装置,500×500×100cm,2020,白色铁丝网


燕翼围、关西新围等内部纵横错落的建筑空间,使艺术家产生一种时空的穿梭感,仿佛置身一个虚拟的历史空间中,在公共与隐私之间表现着人与人的复杂关系。根据场地条件,组成不同的围合形态,或名围屋群落,或称围屋之变。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注重线条表现的中国特色,以线结网,借网成面,由面构形,进行现代性审美转换。既有网络时代的象征性表达,又有东方哲理的直观化体现,透视复杂的人生境遇,以其超现实的精神体悟,通向文化现实、现状与现场。


李枪《隔离》


李枪作品以《隔离》为题,显然是针对新冠疫情期间人们不得不相互隔离的危险性。


应天齐,《鱼与渔》

装置,150×116×50cm,2020,水、鱼、监控设备、记录本


参展作品《鱼与渔》就是以龙南燕翼围为原型,放大模型尺度做成的透明实体。然后安装微型录相设备,注入清水,变为鱼缸,将静态建筑形态和小鱼游动的动态影像集于一体,让自在之物与监视观看、实体作品与在场观众相互介入。不仅引发了内外观看、虚实互动的极大兴趣,而且消解传统围屋的封闭性,使新材料构成的作品产生出精准、精确、精致的审美感受,不无时尚所需的娱乐性。这是对中国传统移民建筑与现代性思想意识及其生活方式如何接轨的理性思考与直觉表现,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围困的现状与观看的无奈之中,作品深刻地提示出关于自由问题的悖论思考和对于艺术自由的无限向往。


李向明 《抱团取暖》


李川《遥望与凝视》


李川作品以原木材料来代表农耕时代龙南围屋的文化特征。原木行李箱并不实用,但代表了人的迁徏与移动,这里包含着传统文化形态与现代生活习俗不可避免的冲突。正是基于对这种矛盾的体验与认知,李川对龙南围屋作为中国传统移民建筑的观察,是整体性的,也是符号化的。围合的木柱通过望远镜、放大镜的组合,增加了遥望远观与凝视近看的观看方式,其历史影像更带入了另一个维度的视觉叙事,并与现成雕塑、装置构成视觉观看的反差,由此强化视觉心理对作品的反应。在这里,私密性与公共性、闭合性与开放性,结合成内外相互发生、虚实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从而引发人们对新旧事物的双重思考与深刻反省。


安海峰、应天齐《弈》


作品从围屋与围棋共有的“围”字出发,提取博弈围合取胜的游戏规则,布置著名棋局,这是典型的中国知识与中国智慧。围的大与小,气的有与无,棋子形状的指物性,都可以说是危机与生机并存、出路与险境共有。


朱成《生老病死》:生之期盼,老有所养,病壮固疾,死得其所


朱成的作品《生·老·病·死》有如自己的和围屋的纪念碑。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为古往今来人生经历者守陵。


傅中望 《洞见》


傅中望作为中国成就卓越的雕塑家,更是一个媒介艺术家。其作来自他对于龙南围屋的深入观察和灵性体悟,以其特有的榫卯结构方式,创造出体量感强悍的装置木雕作品。造型厚重,不无抽象性,其形有巍峨之感而构造开放。


焦兴涛《理想国》


他在龙南收集普通家具,在威尼斯收集日常物品,用榫卯相连及围合场地、满铺地垫的方式撘建一座儿童乐园,让前来参观"围屋之变"建筑双年展平行展的家长和孩子们,可以坐卧休息、玩耍和阅读。


顾雄《龙南回声》


顾雄乃华裔加拿大移民,很多作品与移民文化有关。其作《龙南回声》,取意于当地客家移民建筑中的水井,这是任何围屋为维持生命与维护生活必须必有的设施。圆形水井底部刻有龙南歌谣,不绣钢材料的反光,辉耀井壁。加上传声孔的作用,仿佛是艺术家将不同时空的信息,如水之涟漪,企图从这里传向远方,从故土井栏传至异国他乡。


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共有来自63个国家及地区的建筑团队参与,将辅以入场人数管制等措施,如期举行实体活动。展览活动开幕则预定以线上形式举办,提供更多远端观展机会。


更多展览馆作品抢先观赏


阿联酋馆:湿地(Wetland)


UAE. Image © Frederico Torra for PLANE-SITE


策展人: Wael Al Awar,Kenichi Teramoto

展馆: Arsenale


土耳其馆:建筑作为一种测量方式 

Architecture as Measure

Turkey. Image © Dima Stouhi


策展人: Neyran Turan展馆: Arsenale


西班牙馆:不确定性(Uncertainty)


Spain. Image © Dima Stouhi


策展人: Domingo Jacobo González Galván, Sofía Piñero Rivero, Andrzej Gwizdala, Fernando Herrera Pérez


塞尔维亚馆:第八公里(8th Kilometer)


Serbia. Image © Dima Stouhi


参展人: Moderni u Beogradu (Iva Bekić, Petar Cigić, Dalia Dukanac, Stefan Đorđević, Irena Gajić, Mirjana Ješić, Hristina Stojanović, Snežana Zlatković)

展馆: Giardini


波兰馆:天堂的困扰(Trouble in Paradise)


Poland. Image © Dima Stouhi


策展人: PROLOG +1 (Mirabela Jurczenko, Bartosz Kowal, Wojciech Mazan, Bartłomiej Poteralski, Rafał Śliwa, Robert Witczak)

展馆: Giardini


菲律宾馆:共支持结构

Structures of Mutual Support


Philippines. Image © Andrea D_Altoe


策展人/参展人: Framework Collaborative (GK Enchanted Farm Community and architects Sudarshan V. Khadka Jr. and Alexander Eriksson Furunes)

展馆: Arsenale


黎巴嫩馆:沉默的屋顶(A Roof for Silence)


Lebanon. Image © Dima Stouhi


策展人: Hala Wardé

参展人: Etel Adnan, Paul Virilio

展馆: Magazzino del Sale 5


意大利馆:适应性社区(Comunità Resilienti)


Italy. Image © Dima Stouhi


策展人: Alessandro Melis

展馆: Padiglione Italia at Tese delle Vergini, Arsenale


埃及馆:祝福碎片:一则来自面包师的消息


Egypt. Image © Dima Stouhi


策展人: Mostafa Rabea Abdelbaset, Mohamad Riad Alhalaby, Amr Allam, Ahmed Essam

展馆: Giardini


智利馆:证言空间(Testimonial spaces)


Chile. Image © Dima Stouhi


策展人: Emilio Marín, Rodrigo Sepúlveda

展馆: Arsenale



- END -


🎁🎁  互动福利放送  🎁🎁

点亮本文的点赞在看

并截图发送至本号后台,第1名和第15名发送的同学

(以本号后台收到的时间为准)

将会获得小助手随机送出的设计类杂志一本!

动动小手,一键三连!




如有其他疑问

可以扫码咨询小助手哦~


  推 荐 阅 读  


RESEARCH | 欢迎来到Walala的创造力贩卖超市!

什么要做一个音乐盒子?卒姆托、建构与现象学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编辑:饲氧圆

排版:Nongno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