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伟大的100部电影(上 001〜050,影迷素质必备)
100部最伟大的电影之
001〜010
点击☞ 进入观看 ☜点击
011〜020
点击☞ 进入观看 ☜点击
031〜040
点击☞ 进入观看 ☜点击
041
Greed,1924
贪婪
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Erich von Stroheim)的《贪婪》就像米罗的维纳斯一样,尽管丢失了几个创作者认为极其关键的部分,还是被称赞为经典。它不幸的历史为人所熟知。冯·施特罗海姆的原版电影长度超过九个小时。删减、删减、再删减之后,上映时只剩140分钟左右,这个版本是他自己不认可的并且引发了一场和路易·B.梅耶的较量。正是这一版本经常被票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贪婪》的灵感来自由弗兰克·诺里斯(Frank Norris)创作的小说《麦克提格》(McTeague),故事关于一个酒鬼矿工的粗俗而单纯的儿子,他跟一个庸医学习牙科,搬去了旧金山,娶了一个吝啬的女人为妻,最后在死亡谷里倒在跟自已抢女人和彩票奖金的竞争对手身旁。这个凄凉而讽刺的故事是为咆哮的二十年代1(Roaring'20s)量身定做的,梅耶和他的米高梅新同事埃尔文·萨尔伯格都不认为观众会想看它-绝不会花九个多小时的时间。
(注: “咆哮的二十年代”专门用来形容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片欣欣向荣大发展的景象。)
(资源待补)
042
A Hard Day's Night, 1964
一夜狂欢
在1964年9月上映时,《一夜狂欢》是一个成问题的电影,因为它采用了摇滚音乐片这样声名狼藉的形式。披头士乐队已经成了公众现象(七千万观众收看了有他们出场的“埃德·苏利文秀”),但他们还不是文化上的偶像。许多影评人去看了电影,也做好了屈尊俯就的准备,但却发现不能一笑置之:《一夜狂欢》是如此的欢快和新颖,即便是早期的影评也承认它很特别。
三十多年之后,它既没有衰老也没有过时,不仅超越了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类型,甚至超越了摇滚乐本身。它是电影史上洋溢着生命活力的里程碑之一。在1964年,我们眼中的“六十年代”其实还没有脱胎于五十年代的余烬。这部电影可能首次奏响了新时代的音符也就是一开始乔治·哈里森的新十二弦吉他上弹出的和弦。影片里的中性打扮产生了巨大影响,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进入电影院时留着短发,随着电影的发展他们的头发开始长长,一直到七十年代前都没有再剪过。
(资源待补)
043
Hoop Dreams,1994
篮球梦
电影由导演斯蒂夫·詹姆斯(Steve James)、摄影师彼得·吉尔伯特(Peter Gilbert)和剪辑师弗雷德里克·马克思(Frederick Marx)组成的小组制作。他们在一个非同凡响的机会和运气的交叉点获得了很多好处。开始的时候,他们不可能知道阿吉和盖茨的经历将会多么完美地产生出最终的故事。多年以来,在他们的进度里都有更新。威廉为马奎特打了四年球之后毕业,他在做社会工作的同时负担妻子大学教育的学费,然后打算回到法律学校去。阿瑟去阿肯萨斯州队打了两年,又从事了一些电影表演的工作,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帮助市区内的孩子上大学。两个人都没有进入NBA.(在每年五十万个打高中篮球的孩子们中间,只有二十五个能做到。)但他们的篮球梦确实美梦成真了。
(资源待补)
044
Ikiru,1952
生之欲
黑泽明1952年拍了这部电影,当时他四十二岁(志村乔才四十七)。《生之欲》就在同样以志村乔为主角的《罗生门》(Rashomon,1951)和《白痴》(The Idiot,1952)之后。再往后就是广受欢迎的经典《七武士》和其他像《战国英豪》(The Hidden Fortress,1958)这样的武士电影(后者影响了《星球大战》里的R2D2和C3PO这两个角色)。电影在1960年之前都没有到国际上发行,可能因为人们觉得它“太日本化了”,但实际上它属于所有人。
(资源待补)
045
It's A Wonderful Life,1946
美好人生
《美好人生》碰到的最好的也是最糟的事情,就是它失去了版权保护,落公共领域。这部电影的版权失效了,因此任何一部电视台都能获得一份拷贝,播出多少次就播出多少次,不用花任何成本。结果在过去的十年里,人们重发现了卡普拉这部曾被遗忘的影片,并把它作为圣诞节的传统片目。在20纪七年代,PBS电视台首次用小镇英雄乔治·贝利的传奇来对抗其他电视昂贵的假日特别节目网。让电视节目导演普遍感到吃惊的是,欣赏《美好人生》的观众逐年增加,一直到现在,许多家庭都每年定期重看这部电影。
奇妙的是《美好人生》多少年来一直魅力不减。它是那种永葆青春的电影之一,就像《卡萨布兰卡》和《第三个人》一样随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增色。有些影片尽管很好,但只能看一遍。当我们知道结尾如何之后,它们的吸引力和神秘色彩就烟消云散了。另一类影片可以看无数次,就像伟大的音乐一样,对它越熟悉反而越觉得好。《美好人生》属于后者。导演弗兰克·卡普拉(Frank Capra)和他的明星詹姆斯·斯图尔特(James Stewart)都将其列为最爱。
(资源待补)
046
JFK,1991
刺杀肯尼迪
《刺杀肯尼迪》并不比以下任何电影具有更多或更少的真实性:斯通的《尼克松》(Nixon,1995)、《甘地传》(Gandhi,1982)、《阿拉伯的劳伦斯》、《角斗士》(Gladiator,2000)、《勇者无惧》(Amistad,1998)、《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1985)、《我的小狗斯其普》(My Dog Skip,2000)或其他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电影。我们可以合理要求的只是电影拍得好看,并接近某种情感上的真相。
以此为标准来判断,《刺杀肯尼迪》就是一部杰作。它就像是1963年来所有那些书本、文章、纪录片、电视节目、学术争论和阴谋论的大拼贴。我们对冗长的事件经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青草覆盖的小山丘、穿着体面鞋子的流浪汉、巡游队伍的路线、猪湾事件、在俄罗斯待过的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两个奥斯瓦尔德、克雷·肖、艾伦·杜勒斯、2.6秒内的三次枪击、目击证人的证词、带着雨伞的女人、火药检测、掌纹、杰克·鲁比军事与工业结合体(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扎浦路德影片,等等。
(资源待补)
047
La Dolce Vita,1960
甜蜜的生活
有理论认为,费德里科·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分列了人类的七宗大罪,场景包括罗马的七座山峰,时间跨越七个夜晚、七个黎明。没有考证过这个说法,因为这样做只会把电影简化成字谜游戏。宁可把这部影片看做一则警世寓言,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内心空虚的男人的故事。
1959年,费里尼在罗马的威尼托大街(Via Veneto)上拍摄了《甜蜜的生活》,这条大街以夜总会、路边咖啡馆和夜间游行而著称。影片男主角马赛罗是一位八卦专栏作家,专门记录破落贵族、二线影星、上了年纪的花花公子和商界女强人的“甜蜜的生活”。扮演这个角色的是马塞罗·马斯托依安尼(MarcelloMastroianni).如今斯人已去,回顾他的一生,不难发现马赛罗是他最有代表性的角色。演员马赛罗和片中人马赛罗融合在一起,塑造出一个英俊、倦怠、绝望的男人,他虽然梦想着有朝一日做些有价值的事情,但却始终在一个个空虚的夜晚与孤独的黎明之间徘徊,无法自拔。
影片随着马赛罗追踪八卦、追踪女人,在一场接一场的视觉盛宴中穿梭跳跃。马赛罗在家里有一位未婚妻(玛加丽·诺尔[Magali Noel]饰),而她具有自杀倾向。他在夜总会里搭上了一位生活放荡的名媛(阿努克·艾梅[Anouk Aimee]饰),两人一起拜访了一个妓女居住的地下室。这一段并没有出现堕落的场面,仅以两人入睡结尾,我们始终无法确定马赛罗究竟有没有和任何人发生关系。
又是一个黎明。我们逐渐发现,这部影片就是由一连串的夜晚与黎明、下降与上升组成的。马赛罗下至地下夜总会,下至医院的停车场,下至妓女的陋室,下至古老的礼拜堂;他爬上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爬上教堂唱诗班的厢席,爬上他心目中的英雄、知识分子斯塔因(阿兰·坎尼[Alain Cuny]饰)的高层公寓,甚至乘机飞越罗马。
影片开头的著名场景与结尾遥相呼应。在开头,一架直升机吊着一尊基督像飞过罗马上空;而在结尾,海滩上的渔民们在渔网中发现了一头无名海兽。这里有两个基督教的象征:雕像虽然“美丽”但却是假的,怪鱼虽然“丑陋”但却是真的。这两段情节都表现了交流的失败。直升机在空中盘旋时,机上的马赛罗正忙着打听三个日光浴美女的电话号码。在影片结尾,马赛罗隔着海湾看到了一个羞涩的姑娘,他在僻静的乡间写小说时曾见过她一面,尽管姑娘做出打字的动作来提醒他,他仍然没能想起她是谁,耸了耸肩便转身走开了。
导演: 费德里科·费里尼
主演: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安妮塔·艾克伯格
费里尼一部“道德沦丧”的作品
豆瓣 8.6 IMDb 8.0
048
The Lady Eve,1941
淑女伊芙
像《淑女伊芙》这样的电影非常难拍,如果你不找到一种方法让它看起来毫不费力,就根本拍不出来。普雷斯顿·斯特奇斯在此处维持着一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平衡,包括了爱情、欺骗和身体的喜剧。想一想吉恩扮成淑女伊芙的戏。她恰恰是通过不伪装自己来误导查理:毫无顾忌地走进房子,相貌几乎没什么变化,只是带上了一点英国口音,还质问查理敢不敢说自己是骗子。她知道查理做不到,而且她的假扮也为影片最后两句对白做了铺垫。我在这里不会提到它们--最多只会说,照我的看法,每一句都不亚于《热情似火》结尾的经典对白:“没有人是完美的!
(资源待补)
049
Last Year at Marienbad,1961
去年在马里安巴
观众们很可能会对《去年在马里安巴》感到越来越不耐烦,觉得它矫揉造作,难以忍受。与当今的电影不同的是,它不是一个叙事的弹球机,也没有从故事开头飞速奔向结尾。它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人为的艺术创造。我一边看着,一边惊讶于《马里安巴》能带给我如此强烈的快感。首先,我知道不会有任何答案,知道这三个角色会在欲望和拒绝中永远把他们的舞跳下去,也知道他们的衣着和优雅的城堡建筑不会比《2001:太空漫游》结尾处的卧室更真实一-换句话说,只是一个用来观察人类行为的布景。
还有另一种方式来看待这部电影。考虑一下叙事吧。X告诉A这个,然后又告诉她那个。M的行为表现和X所说的一样-发现他们在一起,又没有发现他们在一起,开了枪,又没有开枪。A什么也不记得,但表现出一副似乎很在乎的样子。她认为自己和X从未相识,但尽管如此,在某些场景里两人就像一对恋人。
有没有可能X就是艺术家-就是作者或导演?有没有可能当他用第二人称说话的时候(“你要我来你的房间···...”),他是在对角色说话,在创作一个故事?会不会是他先让M开了枪,但后来出于不满又改变了主意,而M只是忠实地反映出他的好恶?作者们不就是这么干的吗?在稀薄的空气中创造出角色,再指使他们做这做那?当然即使X是艺术家,他貌似也参与到故事当中不少。他绝望地试图相信去年在马里安巴见过A,以及A给了他希望-要求今年再次会面。这就是为什么作者要创造角色:这样才能指挥他们,让他们爱上自己。当然,角色们有时也有自己的意志。而且M的存在永远是个问题。
(资源待补)
050
L' Atalante, 1934
亚特兰大号
为了跟你爱的人一直快乐地生活下去,首先你必须能跟他们在一起过日子。这不是那么简单的,有许多小问题需要解决。她不喜欢吃饭的时候桌上有猫,而他在衣橱里攒了一年的脏衣服和床单。她很珍惜两人独处的时光,而他珍惜自己最好的朋友,一个满脸胡子多嘴多舌的老男人,穿着汗衫就上了餐桌。她想去看看巴黎,而他担心自己的工作。现在你心里应该有数了。
让·维果(Jean Vigo)的《亚特兰大号》就是这样一个爱情故事。它排在许多最伟大影片的榜单上,如此殊荣很容易让我们忽视电影本身是多么脚踏实地,以及故事里不稳定的新婚生活是多么坦白直接。1946年的一个周六下午,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爱上了这部电影,那时他只有十四岁:“当我走进电影院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让·维果是谁。我一下子就狂热地喜欢上他的作品。”
当他听到一个影评人批评另一部电影“闻起来像脏脚丫”的时候,特吕弗认为那是一种恭维,并想起了维果和法国运河的驳船上苦涩的生活。那天下午,特吕弗在巴黎看完了维果毕生的作品,总共加起来还不到两百分钟。围绕这位导演有许多传说,他就在电影首映的几个月之后死于肺结核,时年二十九岁。之前的《操行零分》(Zero for Conduct,1933)已经为他带来了声誉,而拍《亚特兰大号》的时候维果病魔缠身,又恰逢一场罕见的寒冬,有时他甚至躺在担架上执导。特吕弗写道:“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他在工作的时候处于狂热之中。”当一位朋友建议维果注意健康的时候,他的回答是:“他没那个时间,必须把一切都奉献出去。”
(资源待补)
未完待续
BBC评选出21世纪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上)(第100〜51部)
BBC评选出21世纪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下)(第50〜01部)
【国际大奖系列】
【年度盘点系列】
【片库 | 50部系列】
【片库 | 全球系列】
【片库 | 新片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