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一句话就讲得清楚,这是个短债长投的故事。
存款多了,硅谷银行没有放贷吃利差,而是去买国债。
结果现在因为加息,美债跌了。
本身跌了没问题,因为利息是锁定的,但现在硅谷的公司开始挤兑。
一挤兑,被迫卖美债,现在因为美债跌了,卖出去等于亏本。
而亏本卖资产,又加剧了”这家银行不行了“的共识,挤兑的更多。
触发了这个雪球,银行一下就不行了。
爆雷,破产。
实际上,哪家银行都禁不起挤兑的。
但为啥,硅谷银行会被挤兑?万叔周末看了好多文章。
最多讲了个现象,挤兑。
为什么会发生挤兑?短债长投。
但短债长投的风险,为什么会触发?硅谷银行不知道有风险?之前为什么没遇到过?
没有一篇写清楚里面的原因。
万叔觉得,核心还是美国经济的衰退。
美国脱实向虚以后,农业和工业的GDP占比本身就很低了。而金融行业冠绝全球。
金融这种东西,本身就是靠讲故事、凝共识决定的。
大家认为你还会涨,就会有资金一直推动价格和市值增长。
大家都认为你不会涨了,开始抛售,就会一窝蜂的卖出,造成踩踏。
2020年美国刚开始直升机撒钱的时候,股市经历了几次熔断,就是这种恐慌的体现。
之前在《只有证券化,能接住天量的放水》里讲过,证券化这种游戏,本身就是高风险高杠杆的。
举个例子,一个新三板的股票,价格10元,万叔用100元,买了一手,成交了。
如果再没有其它的交易,那么收盘的时候,股价变成100元。股票市值翻了10倍。
这个时候,真实价格涨了吗?几乎没涨,但股价就被炒到了这么高。其中90块钱,都是泡沫。
反着来想,如果一个股票100元,但大家不认,卖不出去,要10块才肯买,成交一手,是不是公司市值就跌了10倍?
问题就出在这里。
对于美国的经济,大部分的共识是,美国在今、明年,将要陷入衰退。
高盛半年前就发布了衰退手册。
其中有个预测,说根据历史数据,从2022年1月,标普指数4800点开始算起,那么可能要跌到3650点左右。
这个共识是了不得的。
一旦共识形成,几乎资金都会抽身观望,等差不多到底了再杀进去。
这会造成什么?造成股价下跌,资金抽离。而资金离场影响股价估值、又会进一步影响投资者信心。
会有大量资金踩踏。
就像这次硅谷银行破产一样,本来你不取,我不取,正常流动,大家没啥事儿。
如果大家因为害怕,都想取钱,那一下就挤兑破产了。
短债长投只是风险,我们要分析的是点燃引线的那个炸药。
理解了这个,很多事情就都能串起来了。
比如硅谷的各类裁员,比如黑石宣布违约,比如科技企业都在搞现金。都是在为衰退期的到来,做准备。
还有各类新技术,比如Chat GPT的推广,甚至前些天说常温超导的突破。
为啥都是美国那边提出来的?因为想凝聚新的共识。现在大家都不敢投共识,都拿着现金,如果有新的共识产生,投资者踏破门槛,股价会疯狂的增长。
万叔之前开玩笑说,如果继续这样衰退下去,可能哪天,美国就宣布可控核聚变接近商用了。
所以金融、共识经济的好处在于,投资猛,涨得快,溢价高。
现在可以看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反倒是国内的政治定力与智慧,坚持控制金融,搞工业立国,实打实的做工业国,抗打击能力强很多。
国内的决策者,不知道金融利润高、赚钱快吗?
看来还是站位更高、考虑更深远。
至于很多朋友关心的,美国会不会因此爆雷。
万叔心里倒是希望,他们也能搞搞休克疗法,海啸一波。
但从消息面来看,所谓休克疗法、美国在08年让雷曼兄弟破产,引发金融海啸后,总结经验教训,后来出现类似情况,都是温补、滋养为主。
我们的对手,还是很强大的。
就像打王者荣耀,低端局对手失误随便抓,嘎嘎乱杀,高端局几乎都不犯错误,胜败在自身硬实力、战略决策上。
好消息是,时间是站在我们一边的。
如果我们可以像促和沙特伊朗一样,团结盟友,凝聚共识,强化定力,未来的资本力量,会源源不断的投向我们。
毕竟,一只股票跌的时候,大家总会想找另一只涨的。
到时候,我们创造的共识,会带动巨大的资本溢价收益,为供应链转移之下,下阶段的增长引擎,提供强劲燃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