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圆桌派|“院+校”畅谈:让成果出得去、人才进得来




如何整合集聚高校院所的创新资源,将研究优势转化为智慧蓉城的创新实践?


6月17日,智慧蓉城研究院与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来访团队举行座谈,围绕城市智慧防灾减灾研究、智慧城市设计与建造交叉专业建设方案等进行深入交流。



 让成果出得去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来访团队对城市智慧防灾减灾研究中心概况及其下设子平台研究领域与成果进行了分享。据介绍,中心以提升城市智慧防灾减灾能力为目标,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城市建筑、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进行系统的健康监测与模拟分析,为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提供决策服务,保障城市健康和安全。


针对城市地震灾害问题,四川大学城市智慧防灾减灾研究中心研发了城市建筑灾害情景模拟与疏散仿真系统。系统通过接入建筑信息数据,设定地震等级,模拟不同等级下的建筑物地震响应及损毁情况。在不同应灾情景下,利用社区人群数据,模拟不同时段的人群应灾反应,识别疏散拥堵区域,根据现实场景仿真运算实际疏散时间、疏散热力图、出入口使用率等。据此研判确定安全区域和通道、规划应急疏散空间,为防灾避难、应急疏散等社区安全与韧性规划提供科学决策的参考数据。


四川大学城市智慧防灾减灾研究中心负责人、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学术院长熊峰表示:“目前学院实验室以科研平台为主,在社会治理与应用层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在智慧蓉城应用场景实验室封闭测试环境中测试验证,可实现成都任一区域的震灾模拟与疏散仿真。


熊峰教授谈到,在一些项目中,团队获取数据的方法仍是挨家挨户地发问卷,存在收集难、效率低、不准确等问题。智慧蓉城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用数据读懂城市,是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目前研究院正积极推进智慧蓉城应用场景实验室建设,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搭建基于真实数据的测试场景,推动政、企、研供需对接更加精准匹配,解决场景建设‘最后一公里’难题。基于智慧蓉城应用场景实验室的公共数据,城市智慧防灾减灾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能为成都市的智慧化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提供高效的决策工具。”


 让人才进得来


智慧城市建设是创新性极强的城市治理理念,也是涉及众多学科的复杂系统,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熊峰教授介绍到,目前学院正在设计智慧城市设计与建造交叉专业建设方案,计划设置城市规划与设计、土木类、信息类等相关课程,推动各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一批适应城市智慧化、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高端研究型人才,希望研究院能从实践经验出发,提供宝贵建议。


智慧蓉城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对建设方案积极回应,并对熊峰教授作为研究院专家委员所提供的相应智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道:“数字孪生技术、城市信息模型CIM、大数据与城市空间分析等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关乎现代技术,更重在现代治理。方案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兼顾业务领域的培养,为高校相关专业学子提供更宏观的视野,成就‘技’‘治’两手抓的复合型人才。


他表示,研究院不仅是智慧蓉城的智库机构,更是‘院+企+校’创新对话的重要平台。希望以应用场景实验室建设为契机,与包括川大在内的众多高校开展系列合作,推动高校科研优势与智慧蓉城建设需求相融共进,让成果出得去、人才进得来,共同探索实践新型智慧城市成都模式。







推荐阅读





“机会”来了!《成都市智慧蓉城建设2022年城市机会清单》发布

2022-06-17

热点关注|专家企业家热议:未来五年智慧蓉城建设顶层设计

2022-06-16

深度视界|一文读懂CIM平台 了解数字孪生城市的核心

2022-06-0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