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把握“两个行”重大论断的深刻意蕴







科学把握“两个行”重大论断的深刻意蕴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重大论断,精辟

论述了“能”“行”“好”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也深刻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逻辑,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规律和历史必然。

“两个行”重大论断

不仅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凝聚的历史智慧,

而且昭示着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

科学把握这一论断的深刻意蕴,对于党在新时代

高举伟大旗帜、

坚定信仰信念、

把握历史主动、

谱写辉煌篇章,意义重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16(以下简称“两个行”)这一重大论断精辟论述了“能”“行”“好”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行的必然逻辑,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新时代新征程,科学把握“两个行”重大论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实践遵循,阐明其所揭示的历史智慧和前进方向,对于不断开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境界,具有重大意义。



一、“两个行”重大论断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所推进的理论创新和所取得的实践成果,客观印证了“两个行”的历史必然。“两个行”重大论断的提出,集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光芒,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被科学运用的实践成效。


(一)思想理论之于现实实践具有先导性


任何理论都不会凭空产生,而总是受社会实践所孕育、推动和检验。先进科学的理论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能够从根本上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科学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向,从而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南。任何真正推动历史进步的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任何离开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都必然是盲目的实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才明确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153马克思主义作为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客观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和强大的思想武器。


近代以来,中国备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奴役和压迫,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民族劫难面前,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撒热血,前赴后继、不懈探索,旨在挽民族大厦之将倾,救人民于水火。但迫于理论之于中国实际国情的不适应而以失败告终,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始终未能被改变。中国不仅迫切需要科学的、管用的理论指导人民救亡图存,还迫切需要具有强大号召力和战斗力的组织凝聚人民力量。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信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将马克思主义贯穿于各项工作中。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就不会有新中国的诞生,也不会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更不可能有中国人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指引。


(二)科学理论的价值实现是具体的


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3]134理论作为人们思维的存在形式,其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价值实现的程度都不能在头脑中进行空洞的理论演绎,而必须要置于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回答。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任何科学理论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被应用,只有和具体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指导并推动实践发展。即是说,科学理论的价值实现是建立在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


回首百余年党史,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征程中发挥着强大思想武器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真正指导、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的,不是被教条化、本本化的马克思主义,也不是停滞不前、固步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而是实现了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4]588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固守本本,漠视实践发展,而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历史上,毛泽东在面对党内部分同志以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给党和革命造成重大损失时,就曾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5]111-112因此,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才能在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其科学理论的价值。


(三)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具有条件性


任何实践活动要取得成功,既要尊重规律按照真理的要求办事,也要尊重实践按实际的需要办事,从而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即是说,人们的任何实践活动,总是受真理与价值两个尺度的双重制约。真理尺度反映的是人们实践活动的规律性,是制约实践活动的客观尺度;价值尺度则揭示人们实践活动的目的性,是制约实践活动的主体尺度。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6]302人们任何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都不是盲目开展的,而是现实主体在一定思想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个人预期目的的实践。换言之,任何实践活动的开展本身就是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表现。人们在追求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必须要“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7]50。如果脱离了真理尺度,就不会形成正确的、可行的实践遵循,当然也不会有成功的实践。而要检验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又需要依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程度。真理一旦脱离价值尺度,就会丧失其实际意义而变成纯粹的“经院理论”。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但这种辩证统一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首先,实践主体要追求真理、笃行真理。回顾历史,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遵照真理的尺度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毫不动摇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才得以完成历史上其他政治力量未能完成的历史使命,推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次,真理要实现自身价值必须掌握实践主体。任何科学的理论,如果不为实践主体所掌握,不被现实实践所应用,是毫无意义的,更不可能发挥出真理应有的价值。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人民战胜无数风险挑战,取得系列伟大成就,根本就在于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实践主体,具备了理论实现价值的主体条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的政党。自诞生以来,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马克思主义不断被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焕发生机活力、彰显真理力量的根本所在。最后,要找到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两个结合”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实现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路径,那就是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可见,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彰显和中国共产党主体力量的生成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彼此促进的一体两面,体现了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



二、“两个行”重大论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智慧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结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提出了“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8]10的论断,深刻阐明了“能”“行”“好”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16。可见,“两个行”重大论断的提出从一开始就蕴含着审视问题的历史视野、辩证逻辑,在某种意义上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智慧。基于党百年奋斗的辉煌史诗,领悟这一论断的深刻哲理,不难发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历史智慧,就是要做到坚持理论创新、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道路的高度统一。


(一)坚持理论创新:“两个行”的理论前提


始终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积极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所凝结的宝贵智慧。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在艰难险阻中愈挫愈勇,在风险挑战中稳步前行,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办成其他政治力量无法办成的伟大事业,根本原因就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创新理论成果,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尽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但在建党初期,由于党在理论上还不成熟,也缺乏革命实践经验,还是出现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但随着革命的不断推进,尤其是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9]557的历史任务,从而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继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推向前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际,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发展,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统筹把握“两个大局”,以全新视野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才“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成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0]27由此可见,只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才能让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在中国大地,并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二)坚持党的领导:“两个行”的根本保证


理论作为“批判的武器”,其在实践中的价值实现并不会自发生成,而是需要一定的主体力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抽象、空洞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更不能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作为一个口号、标签来对待,而是要重视加强实践主体建设,锻造坚持、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力量。在当代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坚定信奉、忠诚实践和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是最有能力实践、发展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力量。历史已经证明,党的领导愈是坚强有力,马克思主义就愈是充满生机活力,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的实践价值就愈是能得到彰显。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政治优势。毛泽东曾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11]71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下孕育、武装和壮大,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中坚力量,带领着中国人民开创了不朽的丰功伟绩。同时,马克思主义也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而不断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12]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会从实践中提炼出“两个行”的深刻论断。


(三)坚持中国道路:“两个行”的实践彰显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近代以来,在救国救民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一直在不懈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各种“主义”粉墨登场,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唯有马克思主义给苦难交织的中国带来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曙光,引领中国人民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改变了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直接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在发展道路问题上有了“探路者”“筑路人”,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了“引路人”。历经长期探索和奋斗牺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又带领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历经长期奋斗、艰辛探索出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和不断拓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磅礴的真理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两个行”的生动实践,同时也体现了新时代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深刻指出:“中国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与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13]77由此可见,“两个行”的论断与坚持中国道路之间是双向互动、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有了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与不断拓展;另一方面,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科学的理论论断。



三、“两个行”重大论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彰显实践价值的根本遵循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但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中行不行,能不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它能否被应用于指导实践,能否立足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实现国别化时代化发展,能否作为理论武器被人民群众所掌握。


(一)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实践中被应用才能行


任何理论既源于实践发展的需要,又必须回归实践,从而才能检验其是否具有真理性和实践价值。如果理论被束之高阁,那么理论就永远不会成为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武器。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14]65理论不仅要结合实践的发展不断创新,还要积极发挥思想理论之于现实实践的先导作用以“反哺”实践,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从而才能确保理论在指导现实实践和满足需要中始终保持蓬勃生机。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学说的显著特征。毛泽东曾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5]111新时代,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就必须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一以贯之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问题上,不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而是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具体实践当中,才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之所以无法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就是因为在他们那里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作为一种理论学说,为这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尚未执政的共产党所熟悉,而没有真正成为治国理政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新征程上要确保马克思主义始终“行”,就必须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伟大实践,在实践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新境界。


(二)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国别化时代化发展才能行


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5]873这意味着,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社会,但其所揭示的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真理性,只是在不同的时代表现为不同的理论形态和不同的具体内容。同时,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础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4]574这就要求人们在运用这一科学理论解决各国革命和建设问题时必须从本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条件。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体系,也不是可以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不能对现实中的所有问题都给出具体的现成答案,它只是为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们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紧密结合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要“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16]35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永葆其理论活力,不断以其开放的理论体系回应时代发展新课题,解决人类社会新问题。


时代发展呼唤理论创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和理论难题。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和发展,就必须从时间维度注重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从空间维度考量马克思主义的国别化。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8]30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发展形势,理论发展也必须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反映时代变化,回应时代课题,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缺乏推进理论发展的底气和创新理论的勇气,就会导致理论失去时代气息而无法引领时代发展。同时,每个国家都有其具体国情,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国别化以适应本国发展需要,才能解决好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条件下的具体问题,才能被证明是行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 “矢”去射中国之“的”,回答中国之问、人民之问。在当代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立足当代中国的实际、扎根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解读、引领时代和中国,洞悉时代和中国发展大势,把握时代和中国的发展要求,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步伐、引领时代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马克思主义只有被人民群众掌握才能行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17]9。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唯物史观明确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首次创立了引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体系,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正是基于对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深切观照,马克思主义才以科学、透彻的理论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内在对立,阐明了资产阶级理论的虚假性、欺骗性,从而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因而,马克思主义归根到底是为人类求解放的科学理论,是为了老百姓的学问,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唯物史观认为理论要实现其价值,必须掌握一定的实践主体,而社会实践的真正主体就是人民群众。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18]320科学理论的作用发挥及其作用大小,同它被人民群众所掌握的程度是紧密相连的。因此,马克思主义要在实践中发挥引领思想、指导实践的作用,不仅要紧跟时代和实践发展丰富自身的理论形态,还要以彻底的理论掌握人民群众,并为人民群众所认同和运用,使之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17]19由此可以看出,理论只有掌握群众,只有为群众所知晓和懂得,才能在实践中被应用,才能推动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先进的思想理论,如果不能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不可能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的思想武器,更不可能武装和激励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认识和改造世界。这就要求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任何时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都要始终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民群众,使马克思主义“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认识、理解和体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价值,从而达到“日用而不知”的程度,以确保马克思主义“行”的大众生成。



四、“两个行”重大论断蕴含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的前进方向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习近平指出:“科学理论是我们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越学越觉得有信心,越学越觉得有力量。”[19]2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创造伟业、开创新局,最根本的就在于理想信念从未动摇、理论自信不断增强,总是勇于结合实践和时代的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并善于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掌握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金钥匙”。


(一)坚定理论自信,提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时代底气


坚定理论自信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力量源泉。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科学理论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是对科学理论的坚守和发展则更为关键。这是因为它不仅关乎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还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程度。习近平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7]62尤其是处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之下,尽管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船到中流浪更急,行至半山路更陡,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已知和未知的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只有始终坚定理论自信,才能在面对重重迷雾时“拨得云开见日出”,才能在面对艰难险阻时“千磨万击还坚劲”,才能在困步不前时“不待扬鞭自奋蹄”,才能夺取和实现更大的成功与胜利。


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是完全正确的。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直面各种风险挑战,经受重重考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成果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应用理论指导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的创新发展,从而在实践中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二)推进理论强党,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主体


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和大众传播,坚持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强化理论武装,推进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16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无数仁人志士在各种主义的学习、比较和实践中,苦苦探寻救国救民的科学理论,为之不惜流血牺牲,付出了沉重的历史代价。在历经一次次的碰壁与失败之后,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顺势而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相继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一个又一个的理论成果,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辉煌史诗。在某种意义上讲,百年党史既是中国共产党选择、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也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孕育、武装和壮大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正是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才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把事业推向前进。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意气风发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我们要深刻懂得:“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8]29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中国共产党要完成新的时代任务,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就必须要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雄心壮志,更加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要不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推动工作、指导实践,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好理论武装和理论教育工作,开展好大众化的理论宣传普及工作,用党的创新理论凝聚人心、统一意志,始终保持全党在思想、意志、行动上的高度团结统一,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勇毅前行。


(三)增强理论自觉,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领导力量,其是否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直接决定着事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1]16百余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坚定的理论自信笃行真理,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始终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凝聚价值共识、汇聚磅礴力量,激励人民团结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和光明前景。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归根结底在于马克思主义“行”,在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必须保持高度的理论清醒和理论自觉,一如既往地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掌握好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器去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唯有如此,方能坚定理想信念、掌握历史主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要增强理论自觉,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学精悟透、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深入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这一思想来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坚定理论自信,增强理论自觉,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开辟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神圣而庄严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本文作者:白显良,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彭   均,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资助:重庆市教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研究”(项目编号:19SKZDZX02);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纪律建设的历史发展与新时代实践研究”(项目编号:CYB21122)阶段成果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2023(02)
终审:“守正创新研究”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