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中建 | 从国际视野、中国实践审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选送——读张民选教授著《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选送》

赵中建 比较教育学报 2024-02-05

作 者 简 介


赵中建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


坐在书桌前拜读张民选教授著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选送》一书,脑海中却时时浮现出民选教授和我之间的些许往事。民选教授和我都在1970年初期从上海前往安徽农村插队落户,后在1982年我们相识于安徽师范大学。在1990年代初期,民选和我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从各自的视角开始研究高校学生资助制度,以为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寻求国际经验,并在1995年同时受邀参加教育部财务司主持的高校学生奖贷学金制度的研究,参加“全国高等学校奖贷学金制度”研究小组并成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奖贷学金制度改革方案”的起草组成员。这是教育研究服务教育决策的典型事例。而后我们又先后关心国际组织与教育发展,民选教授称此为“探寻这片比较教育的新天地”。我主要侧重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献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参与出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译介相关的著述和报告,介绍和传播教科文组织的新思想和新观念;而民选教授则从更广阔的视角探索国际组织与教育发展的关系,在2010年开始主编出版《国际组织与教育发展》丛书,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选送》可以看作是其中分量最重的一本著作。我想,“国际组织的人才培养和选送”或许是民选教授从事国际组织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参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实践,而其亲力亲为、率领其团队经过长期不懈努力而成功创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更成为他从事此项研究的组织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而正式出版于2022年6月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选送》一书,围绕着国际组织的人才培养与选送这一主题,恰好吻合了能够进入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储备”和“提供有力人才”之精神。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选送》在概述了国际组织发展,国际组织人才分类,国际组织人才的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分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欧盟的人才需求和规格;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和瑞士四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选送的政策;作为全书的结论,民选教授亲笔撰写“中国与国家组织人才”一章,历史地回顾了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演变,尤其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培养国际组织人才、参与全球治理所做的努力”。

剖析重要国际组织的人才需求及规格,不同国家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开拓我国国际组织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视野与思路,明确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培养内容的实效性。本书作者就当前的国际新形势指出:世界上“许多学者对新冠疫情后的世界格局,全球化进程以及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命运忧心忡忡、作出各种各样的预测与预判。”为此,“我们应该对世界发展的趋势与变化,对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组织的立场与策略,对如何培养和推送人才,作出及时理性的预判,作出有理、有节的中长期规划和有力、有效的对策安排。”民选教授为此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就应对全新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如“直面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不懈发挥自身优势”和“完善政策,做强做大自己”的战略对策,尤其在“完善政策,做强做大自己”方面从五个维度细化了具体措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加以落实。

民选教授在全书的“结语”中指出:“积极培养和推送国际组织人才、增强中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并不是为了中国的一己私利,更不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是为了维护中国的正当权益,为了让各国能够通过共商共建,避免战争与冲突、共同应对灾害疫情,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获得并分享持久和平、繁荣与发展。这是我们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事务的初衷,也是我们始终坚持不渝多边主义的立场。”这既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我们的“立场”,我为此而点赞!

从2006年启动国际组织研究,到2010年出版《国际组织与教育发展》丛书,再到2021年民选教授作为创始主任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正式挂牌,民选教授带领其团队走出了“研究国际组织——走进国际组织——成为国际组织”的奋斗轨迹。这有助于我们阅读和理解《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选送》的形成过程、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新书推荐 |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选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赵中建 | 从国际视野、中国实践审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选送——读张民选教授著《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选送》

赵中建 比较教育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