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根|爱囤东西是习惯问题?小心是得了这种病,来看看你有没有这些表现
作者:窦媛媛 心理咨询师 医学/心理学科普作者
审核:任 峰 医学博士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精神科主任 北京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流言
分析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年轻人的“过度囤积”正引起更多关注
A. 持续地难以丢弃或放弃物品,不管它们的实际价值如何。
B. 这种困难是由于感到积攒物品的需要及与丢弃它们有关的痛苦。
C. 难以丢弃物品导致了物品的堆积,以至于使用中的生活区域拥挤和杂乱,且显著地影响了其用途。如果生活区域不杂乱,则只是因为第三方的干预(例如,家庭成员,清洁工,权威人士)。
D. 这种囤积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包括为自己和他人保持一个安全的环境)。
E. 这种囤积不能归因于其他躯体疾病(例如,脑损伤,脑血管疾病,Prader-willi综合征)。
F. 这种囤积症状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像强迫症中的强迫思维,像重性抑郁障碍中的能量减少,像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中的妄想,像重度神经认知障碍中的认知缺陷,像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兴趣受限]来更好地解释。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囤积”与“收藏”有本质区别:
囤积障碍的特征
发病机制与治疗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结论
爱囤东西不一定是习惯问题,过度囤积收集或者储藏物品可能是囤积障碍。
囤积障碍也并非老年群体独有,在不同的年龄段其症状严重程度不同,有一部分人群可从青年持续到中老年。在中国“勤俭节约”的文化大背景下,很多人不容易意识到囤积行为也可能是一种症状,往往是等到家中塞满垃圾,并因此和家人不断发生严重的冲突才意识到自己有问题。
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如果家人出现了不正常的囤积倾向,尽早关注,及时就诊是第一位的;而对于已经出现囤积行为的家人,需要给予更多理解和沟通,简单粗暴地强制“断舍离”不可取。
参考文献:
1.刘勇,马东华,杜雨来等.囤积行为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社会排斥、归属受挫和累赘感知的多重序列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29(05):1050-1054+1059.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21.05.032.
2.杜建政,景卫丽.囤积症的行为心理特征及相关因素[J].心理科学,2014,37(04):993-997.DOI:10.16719/j.cnki.1671-6981.2014.04.004.
3. 徐小雨.囤积障碍的概念界定、诊断测量及机制干预[J].心理技术与应用,2020,8(07):440-448.DOI: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20.07.007.
4. 郑亚楠,刘地秀.中国大学生囤积现象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10):1474-1477.
5. 刘勇,陈健芷,宋琳婷等.囤积障碍的症状、诊断与治疗[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12):2184-2195.
往期回顾▽刨根|微塑料真有“入脑嚼髓”那么可怕?真相也许与你想象的相差甚远刨根|最新研究证明“老年人吃猪油可能有益心血管健康”?科学数据不能这么解读刨根|天价“抗癌针”一针“清零”癌细胞?是真是假?今天一文读懂!
刨根|胃肠道是情绪器官?不好好吃饭会变“傻”?答案出乎很多人意料!
刨根|能杀死所有实体瘤的抗癌神药来了?恐怕还为时尚早!它是“飞行的硫酸”,从脸上爬过会毁容?这种虫子遇到千万别拍!畏寒者“不怕热”?警惕:“畏寒”文化病真的会夺命!尼古丁竟是长寿药?警惕颠覆性研究之坑关注科学辟谣,你也能给流言迎头痛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