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 · ART | 从艺术展进入自己的思维宫殿
看艺术展是突破我们思维局限的方式之一。
有人说,走进一间美术馆或者画廊,
“就像进入了自己的思维宫殿,
我们基于自身的审美情趣、知识结构,
与艺术作品之间构建起全新的经验。”
叶剑青·世界
《叶剑青·世界》展览现场
東京画廊+BTAP于2020年10月17日至12月12日在北京空间推出艺术家叶剑青的个展“叶剑青•世界”。这是继東京画廊+BTAP2016年举办叶剑青展览“画气的人”之后,第四次为其举办个展。本次展览将展出艺术家最新创作的全新系列“世界”中的12件油画作品。
《叶剑青·世界》展览现场
在最新系列的创作中,叶剑青在延续了其过往绘画语言风格之上,搭造了一个新的视觉构架,对中国美学的传统语言进行当代转换。作品通过东西方不同绘画材料的结合,在蓝色的视觉统筹中,艺术家反思西方传统绘画中,焦点透视文化脉络呈现的图像瞬间和固定视角的蔓延,以及机械复制图像所依托的工业文明对于人性的控制和异化。并试图把山水的外在自然世界和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把向外观看(焦点透视和摄影)和向内观看统一起来。
展览现场《世界7》
290x592cm,布面油彩、矿物色,2020
可以将叶剑青的绘画想像成一个精神生活的桃花源,枝蔓的笔触和隐绰的颜色在画布上蔓延开去,将观者引入到一个非现实的情景。油性水性颜料交叠的不确定性,营造出类似忽明忽暗,或近或远的山水乌托邦。
展览现场《世界12》
200x200cm,布面油彩、矿物色,2020
叶剑青1972年生于浙江宁波,1994年就读于中央美院,2007年获造型类油画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美院壁画系副教授。
展览现场《世界8》
300x1250cm,布面油彩、矿物色,2020
一直以来,叶剑青都在研究尝试用自己的经验和方法,重新演绎中国传统绘画观念的核心要义。在“新朦胧主义”展览中,他以其二十六米的《富春山居图》重新演绎了元代画家黄公望笔下的文人情。对于叶剑青,绘画不仅只是一种再现物理自然的语言,更是进一步认识自我、关照自我的方式。这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根本是相契合的,即寻求一种超越世俗的空间和语境。被突如其来的大雾包围时,大部分人会感到恐惧,同时也会感觉到这种神秘的“气”。中国古代的画家们正是致力于思考,如何用绘画语言把这种“气”感表现出来。这种思想甚至影响了整个亚洲。叶剑青的作品向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一种超脱高远的空间体验,更是一种时间与“我”的存在。
展览:叶剑青•世界
展期:2020年10月17日~12月12日
地点:東京画廊+BTAP(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陶瓷三街E02)
李伟&刘知音个展:漫山遍野
展览现场《春暖花开》
92×23×95cm,铸铜化学着色,2020
2020年10月17日,李伟&刘知音的第四次个展“漫山遍野”在Hi艺术中心展出,本次展览共展出23件全新作品,集中呈现艺术家李伟、刘知音夫妇近年来从传统与当代双重现实中汲取的营养反哺。
展览现场,《忘忧草》
48×30×32cm,大理石,2020
李伟、刘知音夫妇相识于大学时代,他们在一起的20年间,惺惺相惜,水乳交融,并将此种心灵相通的默契融入在了艺术创作中。他们在传统中汲取访古、寻古的营养,又在当下的现实中捕捉时代的气息。
《花伴雨》
65×37×103cm, 铸铜化学着色,2020
本次展出的雕塑作品强调了温暖、细腻的作品风格,女孩可爱的面庞、闭眼的神情以及幻化出的小动物,向观者传达出一种美好的想象。比较特别的是,有几件作品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面貌,艺术家试图描绘一种“克制的力量”。
《花落知多少》
115×40×100cm,铸铜化学着色,2020
艺术家李伟感叹道“上回个展距今四载有余,恍如昨日,期间只做一事,即踏雪寻梅——访古、寻古,遍访神州殊胜。借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近日,终不惑!”
《漫山遍野》
113×50×206cm,综合材料,2020
展览:漫山遍野——李伟&刘知音个展
展期:2020年10月17日~11月18日
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8:00
地点:Hi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商务园B36-B座一层)
“驿动”:元典美术馆-武清大展
“驿动”展览现场
当代艺术大展“驿动”于2020年10月25日开幕,北京元典美术馆也正式落地于天津市武清区南湖云海产业园,由此翻开了天津当代艺术的新篇章。
“驿动”展览现场
“驿动”自2020年10月25日展至2021年8月25日,展期是国际一流美术馆模式,展览云集了37位来自于中、日、韩、英、法、德、比、美等国的知名艺术家,以不同的艺术视⻆与艺术形式,对发展中的社会、生活、文化作出了深刻的思考及卓著的贡献。从专业性、规模、参展艺术家知名度以及作品丰富程度而言,“驿动”是近年国内难得一见的高规格、大规模的学术展览,不仅为疫情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提升了新高度,也为天津文化艺术事业及产业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
“驿动”展览现场
惊艳亮相的元典美术馆-武清,是北京元典美术馆的第一座异地分馆。新落成的元典美术馆坐落于国家4A级景区南湖公园3000亩水域北段,坐拥5700亩生态氧吧,6栋相向而立的独栋建筑形成美术馆群落,4栋作为艺术家个展空间,1栋用于群展,1栋为开放式私人收藏家美术馆,新的美术馆形式及艺术服务社会的形式,亦是新时代下地产服务文化,文化反哺社会的新思考。而博大东方公司作为北京亦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下属公司,与元典美术馆共同致力于美术馆公益性、专业性,更是展现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的担当。
“驿动”展览现场
元典美术馆武清将更加专注于艺术理论及学术梳理、多层面探讨艺术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可能性,践行艺术启迪思想的文化公益理念、致力于艺术纯粹性、独立性、创新实验性、公益服务性与学术一贯性。以高品质国际化艺术展览、公共艺术及文化内核与园区建筑、生态景观交融,带给大众具有深层内涵的艺术体验,改变武清中国当代艺术沙漠的局面。
“驿动”展览现场
“驿动”展览现场
展览:驿动
策展人:高名潞、谷燕
参展艺术家:见上方海报
展期:2020年10月25日~2021年8月25日
地点:元典美术馆 - 武清(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街南湖云海产业园27号)
吴杉2020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于10月17日向公众呈现艺术家吴杉个展《吴杉2020》,本次展览是吴杉继《曲径》之后在站台中国举办的第二次重要个展,由3个独立单元组成其叙述结构,并邀请汪民安、梁超担纲学术主持。
吴杉《山歌》
33x28cm,大漆、麻、木板,2018
吴杉(b.1960),上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后赴美求学,在芝加哥艺术学院研究院取得硕士学位。他曾定居美国生活工作20余年,潜心于绘画语言的研究与实践。在其创作中,吴杉一方面借鉴了盛期现代主义的形式法则,另一方面吸收和转化中国传统的美学经验,他在对大漆材料的实验中找到了链接其观念与美学的独特方式,形成了具有个人面貌的艺术风格。
为呈现吴杉艺术实践的脉络,站台中国将分期调用主空间与dRoom 来分别呈现展览的 3个部分:10月17日,站台主空间呈现吴杉近期的漆画作品。这些作品显现出艺术家成熟完满的艺术风格。雅致的矩形色块里,匀称纤细的线条勾勒出抽象图形,或隐蔽,或显露,调动着特殊的视觉体验。吴杉如此描述它们:“我的画由于运用细线,游丝般缓慢地构成图形,又使用大漆的材质,没有一般表现主义式的情感性的抽象绘画语言激情,现在觉得挺好。以至于我更觉得自己是在制作一件艺术品,不是在画抽象画。”
吴杉《节节高》
33x28cm,大漆、麻、木板,2018
10月17日,dRoom 空间平行展出吴杉的彩色纸本作品、早期漆画与少量手稿。这些作品从他漫长的时间线索中精选而出,是其艺术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观众可以从中体会吴杉不同时期的实验方向,可以看到他从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接纳,逐渐转向为对中国美学的表达。
11月28日,站台主空间将推出展览的第三个重要部分,呈现其跨度近三十年的素描手稿。这些手稿对他而言,犹如日课一般,既是吴杉对绘画最直接的思考,也是其私人情感的坦露。
有的人像一面鲜明的旗帜,而有的人则像一张透明的纸,隐隐约约的存在,吴杉无疑是后者——我们能够在他身上看到的是,生命的存在,慢慢地沉淀为艺术。他出生和成长在杭州,江南特有的文脉滋养出吴杉这样的艺术家,他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来将自己的生命一点一点的显性化,而留下那些优雅的线。
展览:吴杉2020
展期:第一单元:2020.10.17~2020.11.23(主空间)
第二单元:2020.10.17~2020.11.23 (dRoom)
第三单元:2020.11.28~2020.12.31 (主空间)
地点: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主空间& dRoom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 号798 艺术区中二街 D07)
绘画与存在
——中日韩抽象绘画巡回展
“绘画与存在”展览现场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于2020年10月31日在北京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重磅呈现大型艺术家联展“绘画与存在——中日韩抽象绘画巡回展”,展览展出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35位重要艺术家的抽象绘画作品,尝试将20世纪50年代肇始的日本“具体派”、70年代活跃于韩国的单色绘画,以及中国从80年代晚期出现并发展至今的抽象绘画相连接。展览以时间与空间的跨度,展现出抽象绘画在广泛意义上的包容,与抽象艺术边界的扩展。
余友涵《2019-5-4》
157×208cm,布面丙烯,2019
丁乙《十示 2019-01》
240×240cm,综合媒材于椴木,2019
中国艺术家在80年代后,受到西方影响开始了抽象艺术的创作。在“85新潮”时期开启抽象实践的艺术家,大多数以抽象艺术作为反叛与颠覆艺术体制及主流价值标准的工具。自90年代以后,艺术家们开始发展具有个人风格的抽象绘画创作方式。而今抽象绘画的语境更是发生了变化,艺术家们更加注重日常化个体经验的表达,探索个人的方法论及艺术史上下文关系。
水岛哲雄《JPA》
72.5×60.5cm,布面油画
日本具体美术协会于1954年由吉原治良创立,至他1972年去世后解散。“具体艺术并不尝试改变材料的本质,也不扭曲它们的特性,而是希望创作者与材料共同升华。”在《具体艺术宣言》这一框架下,具体派的成员们各自进行着美术实验。种种尝试让具体派在亚洲当代艺术史上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它的影响延续至今。
李禹焕《从风》
60×72cm,矿物颜料、油画于画布,1986
韩国单色绘画从1970年代起,在十数年间活跃于韩国艺坛,并持续出现在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创作当中。它与日本具体派同为对亚洲现当代艺术史影响深远的重要艺术运动。其代表人物包括:河钟贤、权宁禹、李禹焕、尹亨根等。
展览:绘画与存在——中日韩抽象绘画巡回展
展期:2020年10月31日~12月12日
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第一空间&第二空间
艺术家:见上方海报
谢南星:骰子滚滚
麦勒画廊北京将于2020年11月7日至2021年1月31日举办艺术家谢南星的最新个人展览“骰子滚滚”,本次展览将围绕艺术家近年来关于“等待”与“随机性”议题的思考展开,呈现三个系列的作品——《展什么》(2017)、《七个肖像》(2018)和《等待的剧场》(2019)。
谢南星,《展什么No. 1》
190×300cm,布面油画,2017
图片提供:艺术家及麦勒画廊 北京-卢森
对于谢南星而言,等待暗示着一种悬置和对峙关系,所有未被占领的展览空间都在等待中。《展什么》系列在突出艺术品进驻展览空间前后关系变化的同时,也显现了艺术赋权的能力:只有在艺术品介入展览空间后,只有形形色色的艺术魂魄和各种奇思怪想才能赋予等待被定义的、中性的、幽灵般的空场以合理性和合法性。当提出“展什么”的时候,艺术家也在质疑艺术的评判标准与展示话语。
谢南星,《七个肖像No. 1》
100×100cm,布面油画,2018
图片提供:艺术家及麦勒画廊 北京-卢森
在《七个肖像》系列中,艺术家延续了一直以来对肖像的重视。《白雪公主》童话故事中七个小矮人的名字与性格特征为这一系列肖像提供了原型,与之相应对的是艺术家身边七个个性迥异的友人。在中性比例的画面布局、鲜明的背景色彩和去繁就简的描述性信息中,一个个肖像人物在绘画语言转换中被挤压生成。
谢南星,《等待的剧场》局部
90×120cm,布面油画,2019
图片提供:艺术家及麦勒画廊 北京-卢森
《等待的剧场》这组三联画作是艺术家对于再现公共空间复杂性的尝试,当非虚构、非剧情的剧目共同上演时,机场这一公共空间不再只是等待的场所——等候安检、等候登机和机舱内等待起飞——更接近于指向等待的剧场,日常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主次关系不断重组,留给观众的是戏剧冲突的想象。
如同“骰子的每一次滚动都带来一次决定的机会,等待就是预备下一次的可能性。”在绘画语言的内在逻辑中,谢南星试图修复绘画的开放性,溯洄绘画所承载的不可计量的思想路径。如果说绘画的过程处处布满了陷阱和复杂斗争,正是因为绘画也是在等待与随机中不断修正和更新自我的过程。
展览:谢南星:骰子滚滚
展期:2020年11月7日~2021年1月31日
地点:麦勒画廊 北京(中国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98东街D10)
“退火”五周年特别大展“重置”
上海玻璃博物馆的“退火”五周年特别大展“重置”将于2020年11月7日拉开帷幕,并作为常设展与观众全年见面。
张鼎,《黑色物质-3》,2015
刘建华,《呼吸的风景》,2018
林天苗,《暖流》,2018
“退火”项目始于2015年。过去五年间,博物馆与当代最优秀的一些艺术家合作,利用玻璃材料,委约创作特定场域的大型装置作品,并每年举办展览。张鼎、廖斐、 杨心广、毕蓉蓉、林天苗、刘建华、孙逊、朴庆根等八位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不断挑战玻璃材料的边界,撬动材料本身蕴含的巨大能量,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作品,五年来的每场展览都是一次惊喜和震动。而这项持续五年的大手笔实验,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拓展了当代艺术的语言和探索,令上海玻璃博物馆成为重要的当代艺术实践基地,以“玻璃”链接了广阔的精神世界和深刻的时代议题。
毕蓉蓉,《反复纹样的彩色片》,2017
杨心广,《人体大肠》,2016
廖斐,《连续的平面2.2m》,2016
艺术家张培力认为:“这是一个对当代艺术界有着划时代意义的项目。” 美国艺术家,前美国玻璃艺术协会主席Michael Rogers说:“你们做了世界上其他玻璃博物馆想做但没做到的事情,这个项目代表着玻璃艺术的未来。”
孙逊,《塞归》,2019
朴庆根,《地面行走》,2019
展览并非对过去五年的作品在单纯物理空间上的集结,而试图创造一种全新的观赏体验。展览从传统的“白盒子”空间延伸到户外“装载”作品的“集装箱”,遍布整个博物馆园区,形成一条全新的观看和体验路径。室内展览、户外作品及其周边语境形成强有力的共振,整体构建为一个引人入胜的当代艺术场域。当代艺术的重要价值在于不断打破固化的体制与模式,通过对可见领域的干预,迫使固着性不断隐退,打开人们对于现有世界认知的思考,从而实现意义的“重置”——这也是“重置”展题所示。
展览:“退火”五周年特别大展“重置”
展期:2020年11月7日~2021年10月31日
艺术家:张鼎、廖斐、 杨心广、毕蓉蓉、林天苗、刘建华、孙逊、朴庆根
地点:上海玻璃博物馆园区
张天幕个展:装可爱是一种毒药
深圳市木星美术馆将于2020年11月7日呈现艺术家张天幕个展 “装可爱是一种毒药”。这是艺术家张天幕首次美术馆个展,是对她不同媒介、不同阶段创作的一次综合、立体地呈现。
张天幕,《当然》
107x69cm,纸本蛋彩,2012
©张天幕,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2016年之前,张天幕的创作以绘画为主,准确地说是纸上坦培拉。不同于传统坦培拉用蛋黄的方式,张天幕使用全蛋调制颜色,这使得她的绘画呈现出一种如瓷器般的温润质感。2016年以来,张天幕尝试了包括纸黏土、快干陶泥、油泥、纸板等各种材料和方式,试图突破自己创作的边界,直到找到布她才感觉到一种默契。
张天幕,《弥合情节》
146x321cm,纸本蛋彩,2015
©张天幕,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张天幕,《我曾经以各种形态存在过 之这个主意真不错》
258.5x114x50cm,棉布、棉线、填充棉、
铁丝、发泡胶,2019
©张天幕,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对张天幕而言,她的创作方式是反观念的。虽然她所使用的布料来自于工厂积压的旧衣,但衣服的文化和社会属性并非是她关注的重点,吸引她的是针织棉布那种温暖、服帖的质感,她从材料出发,从身体出发,在手与材料的亲密交谈之中这些作品逐步显形。它们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虽然有一些可辨识的形状,但远非是再现性的,好像是艺术家无意识的梦游与材料自我表达的结合。
张天幕,《立体实验作品04》
80x16x9cm,材质铁丝网、棉绳,2018
©张天幕,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本次展览除了展示张天幕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以及立体作品,更特设文献展陈区展出张天幕的创作草图以及立体实验作品。整个展场将成为一个环境作品,它将不仅被观看,更重要的是被体验,每一位观众都是体验的主体,而观众的身体将会成为丈量艺术与空间的真切尺度。
展览:“装可爱是一种毒药:张天幕个展”
展期:2020年11月7日~2021年1月3日
周二至周日10:00~18:00(周一闭馆)
地点:木星美术馆(深圳市福田区蓝花道6号)
中国当代艺术三部曲:超越伤痕
2020年9月25日至2021年2月28日,韩国釜山市立美术馆举办群展《中国当代艺术三部曲:超越伤痕》,展览以聚焦艺术家个案的方式来勾勒中国当代艺术的多重线索,并介绍当下发展的最新动向,展出艺术家包括朱金石、宋冬和刘韡。
《中国当代艺术三部曲:超越伤痕》展览现场
朱金石作品
通过邀请这三位出生于不同代际的艺术家(50、60和70年代),展览将其叙述的时间轴设置为1980年代末至今,每位艺术家在此时间向度内分别实践和探讨着不同的议题,包括与主流艺术话语的交锋、艺术的独立与自由、资本化、消费主义与城市化的影响等等,而展览的副标题“超越伤痕”(韩文题目直译)则意图将裹挟在时代洪流中的艺术家个体放回其所在的背景,并展示他们分别以何种艺术实践的方式来面对时间的痕迹、剧变和挑战。
此次展览呈现的朱金石作品包括80-90年代的早期作品《置放被裁减的画布》、《方阵计划》、《山水案》,2000年之后的绘画装置《前卫骑手》、《镜子》、《凋零的时代在开放》,以及釜山市立美术馆委托创作的大型宣纸装置《南-北》。
《中国当代艺术三部曲:超越伤痕》展览现场
朱金石作品《凋零的时代正在开放》
每幅180x160cm,颜料、画布、金属架,2019
《置放被裁减的画布》是朱金石的第一件早期行为装置作品;艺术家尝试通过拆解绘画的定义来反对绘画,木框、棉布本身被用作装置的材料,而裁剪画布的动作似乎暗示着一种与传统绘画断绝关系的意图。此次展览重新展出这件作品,艺术家进行了作品的再创作,把剪裁画布改为在增加的画架上搭置画布。在经历30多年的艺术实践之后,艺术家在面对绘画与装置时,不再采取激进的对抗态度,而是更加随心、自由地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中国当代艺术三部曲:超越伤痕》展览现场
朱金石作品
《南-北》由10500张糅制的宣纸、1800根细竹和数千根棉线搭建完成,直径3.5米、长达24米的规模也是朱金石迄今为止最大的宣纸装置作品。层层叠加的宣纸因其自然褶皱而产生了无数的光线缝隙,静谧而富有变化,他的宣纸装置常常为观众创造了一种静心冥思的环境和氛围,或者说,宣纸作品因其手工处理的质感和温润的色调而给人难以言表的亲近感,又因其高度常常约以人的视线为中点,在平视的角度下,尺度和规模之大所带来的感受既是沉浸式的,又如踏入一处宗教殿堂、身临其境另外一重异质空间。
《中国当代艺术三部曲:超越伤痕》展览现场
朱金石作品《南–北》
直径350cm,长2400cm,宣纸、竹竿、棉线,2020
朱金石1954年生于北京,是中国抽象艺术和装置艺术最早的实践者。80年代初开始抽象绘画创作。1986年移居柏林后又转入行为、文字、装置等艺术实验。1994年之后往返柏林与北京之间。2010年后生活及工作于北京。作为中国最早的抽象绘画和装置艺术实践者,朱金石的作品常常选择或简单直接、或朴素自在的材料,以有形化无形,又在无形中透露一丝淡然、反常与不羁,本文则以概要的方式回顾和介绍展出作品的关键信息。
展览:《中国当代艺术三部曲:超越伤痕》
展期:2020年9月25日~2021年2月28日
地点:韩国釜山市立美术馆
图 / 各画廊和艺术家提供
编辑 / VIVIAN
新媒体执行 / JESSICA
责编 / LENNY
☟ 点击图片 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微信搜索添加 Number57
进入罗博读者群
点击上方 ↑
购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