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坛酸菜变土坑酸菜,为什么出口、内销两套标准?

酸菜鱼 壹读 2022-04-24
得了酸菜PTSD的壹读君 | 酸菜鱼 
“老坛酸菜”可能是2022年开年以来最令人反胃的新闻。
前几天的“3·15”晚会曝光了几家生产“老坛酸菜”的蔬菜再加工企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为多家知名企业代加工酸菜制品的湖南省华容县插旗菜业,被曝光用于内销的号称“老坛工艺、足时发酵”的酸菜,是从村子里收来的“土坑酸菜”,还被工人吐痰、扔烟头、用脚踩……
“老坛”变“土坑”,足时发酵是真“足”
同样为不少方便面企业供应商的坛坛俏食品有限公司,也被曝光“酸菜的防腐剂是超标的,夏天一般会超过2-10倍”。此外,岳阳市君山区雅园酱菜食品厂、湖南锦瑞食品有限公司的老坛酸菜也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事件曝光后,康师傅、统一、肯德基、麦当劳等众多知名企业都因正在、或曾经与这些问题企业合作,被卷入到了舆论风波。
截至目前,在线上平台已经搜索不到这些品牌涉及“老坛酸菜”的相关商品。
这则新闻在舆论场发酵至今,大家在被“脚气土坑酸菜”恶心到的同时,还关注到了一个小细节:企业标准化腌制池腌出来的酸菜,专门用来加工出口产品……
从这个细节延伸出来,不少网友讨论国内企业用于内销和出口的产品在质量上存在“双标”:出口产品好,内销就是随便搞。
国产产品在内销和出口上的质量双标是真实存在的吗?如果存在,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流出口,二流内销”真的是制造业的潜规则?
首先声明,这次老坛酸菜的翻车,其中最最主要的原因肯定是无良奸商突破法律底线,食品安全监管也没到位(求生欲.jpg)。但它一翻车,确实翻出了不少制造业“内销外销,质量有别”的陈年旧事,掀开了“内销、出口两套标准”的一角。
从数据来看内地,企业制造的商品确实曾经存在“内外有别”。出口国外的食品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比如对日本出口:
参考文献[1]
同比同时期的国内市场,产品合格率一直在上升,但和出口食品合格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参考文献[1]
鉴于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出口转内销”都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
在老坛酸菜恶劣事件面前,消费者们不由得再一次对食品海内外“双重”标准产生困惑:为什么出口海外的和内销的产品品质如此不一样?
食品内销和出口执行的质检标准不同,尤其与欧盟标准存在一定差距。
就拿蓝莓和蓝莓酱来说吧,其食品安全风险主要在于农药残留和食品添加剂两方面,国内执行的是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和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这两个标准,与CAC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面对全球消费者和生产者)、欧盟标准就存在诸多不同。
首先是农药残留限量的总数不同。CAC 制定蓝莓残留限量的农药有 20 种、欧盟制定蓝莓残留限量的农药有441种,国内制定蓝莓残留限量的农药有 81种。
其次是农药残留的限量值有差异。我国国标制定的最高残留量比 CAC严格的有1种,其余均相近或一致;比欧盟严格的有10种,比欧盟宽松的有37种,  一致的有15种。
截取一部分展示 | 图源:参考文献[10]
总的来说,蓝莓及其蓝莓制品的国家标准比CAC标准严格,但与欧盟标准相比,不管是农药数量还是每种残留农药的限量值上,国标都不够严格。所以,执行国标的蓝莓及其制品可以顺利出口到执行 CAC 标准的国家与地区,但企业需按照欧盟标准升级生产技术才能打入欧洲市场。
不同国家的食安标准会受技术、政策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在指标种类和数值上各有侧重可以理解,所以壹读君并不是在表达“我国食品国家标准不行”的意思。内销和出口产品之间没有“一流食品出口,二流食品内销”这么夸张,但确实得承认,出口产品,尤其是出口欧盟等验收标准严格的地区,产品质量确实优于内销产品。

“内外标准统一”,一直在行动

国内消费者呼唤“出口和内销标准统一”,已经很久了。
十年前,就有一些地方政府做出尝试:
山东威海市从2007年开始就开始推广“农产品检测不再区分内销与出口类别”,所有农产品检测标准比照国际高水平,就高不就低。
山西省在2011年通过十分严苛的考察后,把本地苹果成功卖进了澳大利亚,而后迅速出台政策提出将出口基地与本地内销的农业基地同步建设,全部农产品都以出口农产品标准进行生产。
国家层面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中国制造“内外有别”这事儿上探索解决方案。
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率先在出口食品企业启动了内外销产品的“三同”工程:
三同:即“同线同标同质”。
“同线”是指出口和内销食品农产品在同一生产链条,指相同的种植基地或者养殖基地,经过相同的食品加工线生产加工;
“同标”指出口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生产加工过程的法规和标准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同质”是供应国内市场和供应国际市场的产品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准。
还上线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号召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提高国内消费品的供给质量。
三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三同工程”初衷是好的,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①“同标”难度很大
“同标”的核心是产品标准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统一国内外食安标准,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食安标准真的很难统一。因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关于食品的法律法规、标准相差太大了,比如别国禁用的添加剂是国家允许添加,而别国允许添加剂是我国禁止使用的,“同标”不是一句“最严格”就能被轻松解决。所以探索一条更符合现实的“同标准则”,还需要相关部门继续费点功夫。
②能不能“同质”,全凭企业自觉。
食品企业申报“三同”需要符合3个条件:①企业获得出口备案资格并有实际的出口业绩;②企业自我声明投放内销市场的产品“同线同标同质”;③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获得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出口农产品种养殖基地/果园获得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
其中①、③是硬性条件,但②就纯纯靠企业自觉。
不少现实经验都警示了消费者,很多时候你真的不能指望某些企业的“自我约束”,还得有更细致可操作的考评细则才行。
综上所述,企业用于内销的食品质量与出口产品拉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探索,眼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对食品安全管得再严点,对违法企业罚得再狠点。
还是罚得太轻!
参考文献:
[1]王雅. 我国出口与内销食品政府监管的差异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
[2]林晓丽. 出口食品合格率高于内销[N]. 广州日报,2011-05-09
[3].山西生产内销农产品今后要按照出口标准来[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0):
[4]马永刚. 威海农产品出口内销一个样[N]. 中国食品报,2010-05-10(001).
[5]周琳 ,俞丽虹 ,刘元旭 ,王海鹰. 一流食品出口,二流食品内销?[N]. 新华每日电讯,2011-04-20(001).
[6]朱铁志.国内标准不该低于出口标准[J].今日浙江,2010(04):57.
[7].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切实解决线上线下、内销外销产品标准不一致问题[J].中国食品,2018
[8]刘勇.外销质好价优、内销质次价高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20(01):22-24.
[9]新京报 《“毒生姜”何以能“特供”中国人》
[10]郝程乾,刘春卉.国内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比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
[11]赵小萱.试论如何理解“同线同标同质”工程[J].中国集体经济,2019(19)
[12]王凤平.“同线同标同质”在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推进实践中问题探讨[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7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出租屋造星巴克,711后厨没眼看,今年的315开局太刺激了……

点击图片阅读 |   无糖可乐没有灵魂?我们找到科学依据了!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