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爱】还在拍票根发朋友圈,你问过电影的感受吗?

2017-06-29 桑活菌 生活周刊




好比有些人喜欢拍票根发朋友圈,我觉得我画画也是一种记录的方式。





—— 潘类类


插画师潘类类喜欢在工作的时候“打个岔”,单曲循环听多了,

边画画边“放空”的对象就变成电影了。



《怦然心动》里并排坐在树枝上的两小无猜



《岁月神偷》里戴玻璃鱼缸向外看世界的孩子



《乘风破浪》里穿越了时光的全家福……



被朋友拉去看后,比期望中的好太多。是我所有海报作品里最没有规划画下来的一部,不自觉地往白百何的降妖天师角色上靠了,还画了几个小妖怪。我后来做了一个无字的绘本,也有类似于小妖怪的形象在里边。



我在海报上写,每个村子里都有一个树先生。我们家是农村的,也有类似这样的人。特别不起眼,甚至觉得他是个不太正常的人,不会去关注他。我之前的工作是教小朋友画画,其中有一个班是自闭症孩子,是和我们不太一样的一群人,但他们特别单纯,喜欢一样东西就特别执着。这点观感和电影本身已经没太大关系了,但这就是好电影能带来的,能让人想起很多别的东西。



把它画出来,原因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上初中时大多看郭敬明。安东尼是他公司的,给他配插图、画不二兔的是Echo。插画圈不大,我们会不自觉地偏爱、关注插图作者比较多,在作品最终效果的呈现上,他们俩可以说是黄金搭档了



我们常常过了很久

都忘不了某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

连同说着那句台词时

男女主角的脸、身后场景的光。

回忆这东西就是这样,

不是物件,而是画面。



潘类类以手绘的方式把它们画下来,“想把所有看过的电影都画个遍。”起初的画作是完全照着原剧的海报临摹的,就当学习人家的构图、色调和做得精美的细节。后来,潘类类渐渐转而把电影里自己喜欢的桥段以原创的方式表达出来。



如《海上钢琴师》,会有观众特别钟情于1900弹着钢琴在船上来回跑时的“燃”情,而潘类类唯独对1900在船上遇见了第一个喜欢的人那段印象深刻。生而在海上的人,大海是一生的执念,外面的世界,甚至是爱情,都不足以吸引他离开。“而这部电影同样也是一些人的执念,某些事是命中注定的,绕一百圈还得回来。”他说。



在画种上,电影海报有用电脑画的,也有水彩画,潘类类近期还在尝试丙烯画。“是一种厚画法的材料,和油画、水粉差不多。”他说,“但丙烯颜色比较鲜亮,且是胶质性的颜料,画的每一笔可能颜色都不太相同,画面的变化性比较大。”



在每张海报成稿中,注意到潘类类还会在上面写一句主题语,字体笨拙,都是用左手写的:“你问我我才突然意识到,当时就是直觉,用毛笔,用左手写上去了。”但我相信,这种童趣的画风一定和他过去教小朋友画画的经历脱不了关系,那些不顺溜、不成熟,自有一种感染力。



回忆起自己的绘画初心,潘类类想起儿时在外婆家拿着粉笔到墙上乱画时家人的“抱怨”,想起初中毕业来到郑州接触素描后十几年的打拼,想起第一次接到有偿约稿的大学毕业的那个冬天。直到那时他才知道,不只“正儿八经”的国画、版画才会得到认可,假如随性的插画里有一片真心,会得到同等真心的对待。



现在,潘类类在正职工作中按客户的要求作商业插画,什么都多多少少能画点的“万金油”不是他最满意的,在空余的接稿中,潘类类不断确定着“真正的自己”的边界,尽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画自己喜欢的音乐、电影和孩子。如,为儿童文学、青春文学、杂志、书画插图;为7月新片《父子雄兵》的OST画了4首主题曲的封面;也会自己给自己出一些诸如24节气之类的命题式想象力锻炼。




潘类类出门带的包里必放一本随身本,或者说,这样的随身本家里囤了太多册了,像一本速写日记,他认为:“从来没有因为这个本子想要做点别的什么,但我想之后肯定能做点什么,就画吧。这“别的什么”是潘类类始终想做一本属于自己的绘本。



插画和绘本不一样,不只为文字服务,绘本自成一派。“虽然也就十几张图,但要考虑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没有文字,能不能让人看懂几张图的联系,我觉得这种节奏性和趣味性是很难的。”所以说,一切用画面讲故事的艺术形式,都必将是迷人的。



延伸阅读:

【热爱】一杯咖啡就是一片海洋,13年了,他越陷越深

【有心】有一本笔记本聚天地之灵气,你以为我在说笑吗?

【热爱】手鞠女孩与她掌心里的小星球

【遇见】当晚我们决定,余生就以长城脚下四季风景为半径

【热爱】喜欢海的女孩,帆也喜欢她


本文刊载于《生活周刊》1685期,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