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钟情于再现桃花源,画面放大后会出现诗意生活

杨力佳 生活周刊 2020-09-10

“这么多年以来,我习惯的创作主题,如果非要用文字描述出来的话,它会是一个词汇:桃源——一个东方精神的乌托邦世界。诗经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间一幕幕悲喜剧反复上映,就让我来重建桃源吧,为你重绘桃花源记。” ——杨晖



就如同一百个人心目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心目中的桃源各有各的不同,艺术家杨晖用乌托邦本意中的最初美好,勾勒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天下太平……在重绘桃花源记的同时重建着游走于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桃源。


杨晖  《桃源·春眠》 100x100cm  布面油画


画中梦


画如其人,杨晖整个人散发着一种可遇不可求的乐观气质,她那双灵动的双眸里,闪烁着喜乐、幽默与豁达。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可以描绘出自己的桃源,那不过是她向往的生活:每天吃饱、睡好,做自己喜欢的事,过知足、幸福的生活,如此简单。

杨晖  《桃源·好宴》 170x170cm   布面油画

在杨晖还很小的时候,她父亲当兵,直到她六岁才和父亲团聚。杨晖父亲当兵的地方只有小学没有幼儿园,所以,像杨晖这种不大不小的孩子就只有“散养”:


在那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没有现在的许多规则。我牵着弟弟的手,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走,一直走,一直走。记得后来,走了很远,一直走到一个山坡,累了,看见一朵超级大的白色的花,我采了花以后就回家了。回来后的很多年,我就一直在那个方向不明的山坡上转来转去……


听着杨晖的这番描述,犹如一幅幅梦境里的场景——有光晕,有芳香,有远方,有诗意。

杨晖  《桃源·惊蛰NO.1》  45x140cm  布面油画



父亲有很多各种各样的书,一阵乱看,久了,心里就没有什么方圆了,尽是天马行空。


杨晖从小就喜欢画画,那时候喜欢漫画、连环画,识字之后从喜欢看中国传统故事,慢慢过渡到古典文学,文字里对人物、景色、市井的描绘在她的脑中都形成唯美的画面,所以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就一直在追求,把自己脑海中的仙境画出来。

她创作的人物形象多为女孩儿,早期作品刻画的人物甚至带有一些卡通的痕迹,而后期的作品则进行了头大、身体小的处理,识别度更加高了。

杨晖  《桃源·惊蛰NO.2》  45x140cm  布面油画


其实早在大家熟知的《桃源》系列之前,杨晖就创作过《佛想》《世外桃源》等其他系列。


我的题材内容一直以来都比较抽象,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就比较喜欢散文,一写议论文就蒙。所以,现在的绘画也比较像散文,稍稍有点矫情,如同在梦中一个梦接着一个梦,似乎有逻辑又似乎没有逻辑。桃源、浮生都如同水面的浮萍。


杨晖  《桃源.夏至 NO.3》 100x200cm  布面油画



画中话


《桃源》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让所有站在它面前的观者,都会被深深地迷住——在赏心悦目的画面背后,似乎有着一个又一个谜语,等着大家去探寻。


现实生活太实际,难免缺乏一种情怀,精神上就渴望一种美得令人心动的东西,假的、真的都想要,想看到腐朽的泥土里长出生命的花朵,有动物在周围游弋,有情人分离前的难分难舍,有理想破碎前的美好的憧憬。



因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所以我在绘画创作中会加入一些相关元素,例如:

  • 《游园惊梦》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亦真亦幻;

  • 《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我们心中缥缈的精神乐园。

画意在古今中穿越,在思维与现实中游走,以这样一个荒诞而令人神往的空间为背景来描绘我的爱情友情亲情,喜怒哀乐、贪嗔痴傻。


她喜欢用古典的方式寻找一种当代社会的市民气息。


这是一种情绪情感的再现,或欢喜或低迷,或玩笑或寓言,这些情绪都可以用不同色彩与形式来表达,不一定要有具体的逻辑关系。

就如同,不少细心的观者会发现,在很多和蔼可掬的形象的印堂上都会多出一只眼睛,而这多出的眼睛会让自己更加敏感地洞悉这个世界。

杨晖   《桃园.山城巷NO.2》 135x160cm  布面油画 


杨晖的作品将观者自然而然地带入一个需要努力思考的情境之中,而这又不是有意为之,正如她自己所说:


我认为油画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绘画创作的材料,想要表达什么都是个人的事情。绘画无所谓好与坏,只有喜欢与不喜欢。


Q&A

生活周刊×杨晖


Q:你用传统的题材去表现当下都市市民的生活,在你看来,精神与生活,哪一种更接近人性的本质呢?
A:我对流行的东西不是很感冒,更加喜欢复古的东西,偏执于用自己舒服的绘画形式去表达生活中的一切。对于精神与生活两种都不排斥,存在即合理,人是个性与共性的结合体,少一样就会变成疯子或庸人。

杨晖   《桃源·观自在》 120x120cm   布面油画   


Q:你的画作的强烈色调给人印象深刻,从一开始的粉红色系渐渐过渡到蓝色系、红色系,这种转变的背后,有何含义吗?
A:就是觉得自己有点老成,缺乏少女心,所以加点粉色调剂一下,找寻一种轻松的感觉。绘画很多时候就如同吃东西一样,心情不同的时候胃口也会不一样。开心的时候吃麻辣火锅,红红火火,心情低落的时候只有灰色看起来比较顺眼。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林荟萃

校对:顾米一

审稿:陈晓培


 延伸阅读 

本文刊载于《青年报》总第11234期,《生活周刊》第1799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5”。

用古典的方式

寻找当代的日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