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晋顶流上班啦!从麋鹿到饺子再到灯笼……雪容融这样诞生→

范彦萍 生活周刊 2022-05-20
随着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正式开幕
吉祥物“雪容融”也正式上岗了!


最近,不仅商店里一“融”难求,就连设计团队的老师也表示,自己也抢不到最新的雪容融了。

近日,青年报记者专访了吉林艺术学院“雪容融”创作团队核心成员、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教师冯犇湲,揭秘雪容融创作幕后的故事。



一波三折,从麋鹿到中国结到饺子再到灯笼

以大红灯笼为原型的雪容融长了一双“豆豆眼”,看起来十分逗趣。最近,看到很多网友留言说,“好喜欢雪容融,萌萌哒,可爱的小脸蛋”,冯犇湲感到了满满的成就感,“它现在还有了很多昵称,比如灯笼精、容融宝宝”。

其实,最初参加竞标的时候,学生姜宇帆设计的是麋鹿的形象。大部分学生以动物为形象作为设计原型。冯犇湲透露说,2018年10月26日在收到集体意见反馈后,她看到了全校提交的设计图后,发现光是以麋鹿形象设计的手稿就有好几个,而姜宇帆设计的麋鹿在其中并不是很突出。于是,她建议对方能否再改下方案。

此时距离10月30日最终提交初稿还有短短的三四天时间,时间紧迫。让冯老师出乎意料的是,姜宇帆爽快地答应修改。

牡丹花、毛笔、梅花……此前冯老师发现其他学生设计的实物形象也颇为生动有趣。于是,两人决定抛开动物形象,头脑风暴起来。姜宇帆想到了两个中国结,一个粗腿、一个细腿的。随后又想以饺子为原型设计吉祥物形象。最后,一个关于大红灯笼匹配粗腿中国结的念头冒了出来。

最后的三天,白天双方都有课,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来沟通。在反复协商后,雪容融的雏形诞生了。


2019年1月21日,学校接到电话,被通知有两件作品入围前十,其中有一件入围前三。吉林艺术学院第一时间组成了团队,团队成员由设计学院、动漫学院、新媒体学院的老师组成,加上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姜宇帆共计17人。

2019年1月25日,吉林艺术学院的郭春方教授带领团队第一次赴京参加北京奥组委的会议,聆听修改意见。最后决定保留灯笼的主体元素,进行进一步的形象重塑。“雪容融的诞生不是某一个人的结晶,而是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冯老师说。

冯老师

闯过了第一关后,之后几个月设计团队经历了各种煎熬,反复打磨作品。但从三月底到四月底之间,20多天的时间杳无音讯,到底有没有通过,大家心里都没底。在学校里,团队成员碰面时,都会雷打不动地问一句,“有没有戏?”当时,每个人的内心都很焦灼。

终于,2019年4月下旬,设计团队收到了北京奥组委的修改意见。有专家提出,灯笼是物化的东西,不像动物本身是有运动属性的。希望再次提交方案。于是,大家想到了在雪容融的设计上加上鸽子


之后,北京奥组委的一位老师又给予了一个金点子,反馈称鸽子的负形特别像天坛的纹样,建议将鸽子和天坛组合制作纹样。


“奥组委的专家很厉害,我们和冰墩墩两个团队从来没见过,但设计的吉祥物却好像是来自一个团队。”冯老师笑称。



雪容融的出圈缘于突破传统,赋予了新元素

历届冬奥会从未有以物为原型设计的吉祥物。在冯老师看来,雪容融能从全球6000多件候选作品中脱颖而出,有很大原因是在于灯笼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灯笼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本身它是可以发光的,象征着希望、能指明前进的道路等。在中国一些城市比如吉林,在一些值得庆祝的举国欢庆的节日里,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挂上大红灯笼,喜迎宾客。


相较于已经出圈,被世界公认的熊猫,灯笼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想要能得到国际友人的认可似乎更有难度。为此,雪容融设计团队动足了脑筋,吉祥物从头到脚每一个细节都富有深意。


“创新”和“突破”是团队成员最多提及的词。冯老师介绍说,雪容融头顶的如意,代表了吉祥如意。如意的下面可以看到积雪停留在雪容融的头部和面部。

这一设计创意来源于东北人过节的启发。在我们这里,每逢春节,每家每户都会挂上大红灯笼,下雪后灯笼上有积雪,这给了我们创作灵感,有句话叫‘瑞雪兆丰年’。而雪下面覆盖了长城的回纹。鸽子和天坛组成的连续纹样,把北京传统文化的建筑融入其中。



冯老师特别指出,雪容融头顶的鸽子有13对,灯笼骨也恰好是13条,巧妙地契合了第13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面部的设计,则选择了非常可爱的小豆豆眼,脸部还带有腮红,让雪容融看上去更亲民,更可爱。

不少人在网上问,“雪容融的嘴在哪里?”冯老师笑称,每个灯笼的表情其实都不一样。积雪停留在脸上不同部位,就能呈现面部不同表情、动作,让雪容融会笑、会生气、会撒娇。



雪容融的诞生凝结了整个设计团队日日夜夜的艰辛,在正式发布前团队成员制作了万余张设计稿,之后又设计了很多表情包和衍生品。冯老师透露说,为了保密,所有的设计内容都需要面谈。团队成员几乎每个礼拜都会去北京,当天往返。


最近,冯老师和设计团队的其他成员会在微博上晒一些雪容融的衍生品,收获点赞无数。



文字: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编辑:魏文娟
审稿:梁文静



往期回顾

26岁失去双脚,45岁罹患癌症,69岁登顶珠峰!他是北京冬残奥会第一棒火炬手

为什么雕塑大卫是斜视?为什么拿破仑肖像不帅?95后女孩让油画“成精”科普艺术

当红女星翻车,被万人追捧的她,怎么成这样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