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又忙着植树造林了这些年,奉贤的绿化成绩有目共睹公园绿地随处可见一到春天,到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许许多多人的默默奉献在金汇镇明星村的申亚生态林里,有一位老人,退休以后成了一名森林防护员。为了守护家乡土地上的这片森林,无论炎炎夏日、凛冽寒冬,还是狂风肆虐、大雨倾盆,他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生态林里,林中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就是全国最美森林医生——李国胜。奋战畜牧行业李国胜1948年出生于泰日的明星村,家中兄弟姊妹有五个,他排行老四。李国胜七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因家境贫寒,小学三年级时,李国胜就辍学回家,在生产队里干活挣工分了。1966年,明星大队要推荐三名年轻人去县里学习,学成回来后分别做大队里的兽医、赤脚医生和拖拉机手。大队干部考虑到李国胜家的情况,加上小伙子认真肯干,就推荐他去县里学兽医。机会难得,李国胜自然不会放过,他在学习班里如饥似渴地学习兽医知识。半年以后,李国胜学成归来,成了大队牧场的一名兽医。当时,除了大队牧场养猪以外,各个生产队和农户家里也都养猪,而整个大队就李国胜一名兽医,他常常忙得脚不沾地。他说,那时候药箱都是随身带着的,无论在牧场还是在家里,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村民来叫,他都会及时出诊。而且那时候出诊只收药费,不收诊疗费,真的是为人民服务。大队牧场一共五个人,除了李国胜,其余的都是老人。所以,除了干好防疫、阉猪、为家禽、牲畜治病的活以外,李国胜还要帮着干一些力气活。那时候,大队牧场的饲料,要用三吨的水泥船,去上海南码头运回来,摇船、装货,都是牧场的人自己干。三吨的小船,在黄浦江里行驶,一有大船经过,掀起的浪,看着就像要把小船掀翻了似的。李国胜说,后来每每想起这段日子,都觉得有些后怕;但当时年轻气盛,干劲十足,驾着小船在黄浦江里搏击风浪,大有干一番革命事业的豪情壮志。因为有技术,能吃苦,没几年,李国胜就当上了大队牧场的场长。但常年的高强度劳动,对李国胜的身体造成了影响。在大队牧场干了十三年以后,因为健康原因,组织安排李国胜去公社牧场当技术员,指导那里的饲养员养猪。也许,李国胜注定干不了清闲的工作,没几年,他又当上了公社牧场的场长。当时的公社牧场有90多人,种着80多亩地,还养着蛋鸡、肉鸡、种鸡、肉猪、种猪等各类家禽和牲畜。牧场需要自负盈亏,这个场长可不好当。而且公社牧场离家有七公里,李国胜干脆就住在牧场,每周回一次家。李国胜说,到申亚生态林之前,他的人生经历,可以概括为三个十三年。因为他在大队牧场和公社牧场分别干了十三年,此后又在乡里的农副公司干了十三年。在农副公司的十三年,李国胜先后当过供销科长、副经理,负责过兽医、渔业等工作,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李国胜总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献身森防事业2004年,李国胜在泰日林业站站长任上退休了,劳碌了大半辈子,这下终于可以放松了。可偏偏在那一年,金汇镇申亚测报点成立了,近四千亩的林地,急需一位专业的森林防护员。领导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国胜,因为他家就在附近,而且他工作认真负责肯钻研,干一行爱一行。三十多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李国胜从来没有令人失望过。李国胜也觉得自己当仁不让,应该接下这个活,因为自己刚从林业站站长的岗位上退下来。再说,不是组织上当年送自己出去学兽医,哪会有自己的今天,他不能忘了组织的恩情。于是,在畜牧行业奋战了大半辈子的李国胜,花甲之年,改行当上了森林防护员。活是接下来了,可该怎么干还是一头雾水。不过,这也难不倒李国胜,不懂就学。他先后到区里、市里的林业部门参加培训,学习如何开展森林防护工作。培训只是暂时,更多的还是需要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在李国胜办公室的柜子里,放着《上海林业病虫》《城市绿地有害生物预警及控制》《城市森林病虫害图鉴》等书籍。这些书都已被翻得有些破旧了,显然它们不是主人书柜里的摆设。光看书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才能出真知。作为一名森林防护员和测报点的测报员,李国胜的一项主要工作是按时采集记录病虫害的情况和数据。此后的近二十年里,每天清晨六点多,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李国胜都会骑着他的老旧自行车,从家里出发,来到申亚生态林,开始他一天的工作。申亚生态林里分布着三台诱虫灯、十五只性诱剂挂筒,李国胜需要每天监测一次,收集灯下和挂筒里的害虫,然后分门别类,做好记录。多的时候,一天收集的害虫可达十多斤,干完这些活,通常要花去大半天的时间。每周,老李还要按照设计好的路线,在林地内进行一次踏查,以便及时发现病虫害,加以处置并上报。申亚生态林面积近四千亩,里面光树种就有一百五十多个,每个树种对应的病虫害也各不相同,这需要防护员对生态林里的每一个树种的分布都有清晰的了解,否则光是找到这些树种,就要花费很多时间。经过一次次的踏查,李国胜很快就掌握了生态林里各类树种的分布,及其对应的病虫害情况。什么时候,哪种害虫,会出现在哪片林子里,这一切,李国胜都了然于心。除了林间踏查外,作为防护员和测报员,李国胜还需要填写踏查记录、病虫害调查记录等各类资料,并按时上报资料数据,然后由区、市森防测报部门发出病虫情报。在李国胜的办公室墙上,分门别类地挂着《地间踏查现场记录》《测报灯引诱昆虫种类调查表》《森林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表》等十多种记录表。里面甚至还有《金汇镇申亚生态林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记录表》,上面详细记录了每天林地内的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各种数据。要同时做好现场踏查和这些案头工作,李国胜的一天真是够忙的。发现了病虫害,还需要防治。天牛在树上打洞,钻在洞里产卵孵化,是森林的主要害虫。消灭洞里的天牛幼虫费药费力,效果不理想。2009年老李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认真调查的基础数据,开始实施肿腿蜂杀灭天牛幼虫试验。肿腿蜂会在天牛幼虫表面产卵孵化自己的下一代,孵化后的肿腿蜂宝宝就会吸食天牛幼虫的营养,等新一代的肿腿蜂长成,天牛幼虫就剩一具空壳了。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证实利用天敌防治森林虫害,不污染环境,防治效果好,得到了各级林业专家的好评。只手创办标本馆一眨眼,李国胜到申亚生态林做森林防护员和测报员已经20年了。这二十年里,李国胜不仅为上级提供了大量详实可靠的测报基础数据,还由于预测及时、数据准确,使林业资源避免了大量损失。2010年,李国胜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村级森防员和上海林业有害生物优秀测报员;2014年,他获得了上海市度测报工作特别贡献奖,并被评为全国“最美森林医生”。但最让李国胜骄傲的,大概是他亲手创建的昆虫标本馆了。为了帮助人们识别森林害虫,了解其生活习性及危害程度,掌握其防治常识,李国胜在2007年创建起了小型昆虫标本馆,在基本测报工作之余,他拿起捕虫网在申亚生态林内捕捉各类昆虫。目前标本馆内收集有蝶类、蛾类、甲虫类等6大纲目、61个种类、320多个品种的4000多只昆虫标本。如今,这里已经成了幼儿园小朋友和中小学生的热门打卡点。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幼儿园小朋友会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里。李国胜会带着孩子们参观生态林,并给小朋友们讲解这片森林和动物、昆虫的故事,激发孩子们对于大自然的向往与喜爱。假期里,来这里打卡的中小学生更是络绎不绝,有时一天就会有好几拨。他们都惊讶于自己的家乡居然有这样的森林,森林里居然还有这样一个昆虫馆。每次,李国胜总会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森林防护工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采访结束之后,李国胜带着我参观了他的昆虫标本馆,如数家珍地为我介绍凝聚着他无数心血和汗水的昆虫标本。这些标本里,最让他得意的大概要数那几只蝴蝶标本了。他指着那只蓝凤蝶说,这只蝴蝶是2017年8月1日的下午两点,在一片木本鱼香草里抓到的。夏天的午后,应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怎么选择这个时候出去工作呢,我不解地问道。老李笑着说,越是天气热,湿度高,虫害就越是容易发生,所以,夏季是最忙的时候,在户外监测的时间也比以往更多,每次一轮监测下来,浑身上下的衣物都会被汗水浸湿。在一个三十八摄氏度的高温天里,李国胜经过三个小时高强度的监测后,突然晕倒了。附近的同事急忙把他抬到树荫下,叫喊着,拍打着,过了一会儿他才醒过来。同事们劝他回家休息,但是李国胜摆了摆手,稍作休息后,又起身走向下一个监测点。我问他,那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李国胜轻描淡写地说,应该是蹲在地上的时间长了一点,突然站起来,脑部供氧不足,所以就晕倒了。领导们也担心老李的身体,劝他早点退休。但他总是说,只要身体情况允许,他还是愿意一直干下去,他爱家乡土地上的这片森林,每天到林子里到处转转,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真要有一天转不动了,他也不担心,因为测报点前两年也招了新人。新人名叫郑淑娟,来自甘肃,是林业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我问她,一个年轻人,怎么愿意到这么偏僻的地方工作。小姑娘回答,她喜欢清静。中午,老李回家吃饭去了,我一个人在附近的林子里转转,碰巧遇见了小郑。她说自己饭后在林子里散步,顺便给几只流浪猫喂点吃的。看来,小姑娘说自己喜欢清净是真话。相信,在老李和小郑等林业和绿化人员的努力下,这片森林一定会越来越繁茂,奉贤的生态环境也一定会越来越好。来源:上海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