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笔记

其他

游戏少年的巴别塔

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间,游戏人还有无数种可能。要做出一款受欢迎的游戏很难,但他们仍然选择追逐理想。这是一群游戏少年尝试在虚拟世界中铸造理想巴别塔的故事。▲点击观看纪录片《游戏破浪行》5岁那年,在一场意外中,钰坤的右手断了4根筋。因此,本该在幼儿园学习拼写的他只好在家养伤。期间,钰坤接触到计算机游戏,通过《极品飞车》和《生化危机》,他完成手指的术后复健,也就此迷上光怪的游戏世界。2008年,钰坤13岁,读初中。出身书香世家的父母对钰坤抱怀期望,不知他心思早已飞出校园。开过几次家长会,钰坤的父母终于发现,虽然儿子每天按时背着书包离家,早出晚归,但大部分时间他都泡在网吧里自学编程。
2023年3月27日
其他

深圳的哥20年:曾遭抢劫也救过人

吴春平是深圳的“活地图”,几乎不用开导航,随便说一个地点,他就知道怎么走。他是深圳的一名出租车司机。在这里开了二十多年车。这座城市的地图在他记忆中不断延伸,他也开着车见证着这里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吴春平相似的,还有一群数量庞大的出租车司机们。多年以来,他们在深圳扎下根,开着车奔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里。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他们载着出发或者回家的人,抵达他们想要去的地方。▲《你好,师傅》短片51岁的吴春平开了20多年出租车。在深圳,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开出租。晚班,从晚上七点开到早上七点,12小时,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
2020年12月17日
其他

一串无人问津的编号

▼CONTACTweibo:像素笔记Instagram:fo_tolinWechat:linhongxian123
2020年4月3日
其他

疫情之下,云上逛街

王体能发现,在广州同城,以往有20-30个同类服装定位的大号在直播,但春节那几天,直播的只有个位数,大部分主播都返乡过节了。像他们这样,提前做好准备,除夕夜也在开播的,不多。
2020年3月20日
其他

50岁,她开始送外卖。

“我开始怀念广州堵车的模样”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她们是和病毒贴身战斗的白衣天使;是奔波在路上运送物资的货车司机。她们是争分夺秒赶制口罩的工人;是穿梭在大街小巷外卖员……平凡与不凡之间,她们只不过多了迈出一步的勇气。短片:52岁外卖女骑手1和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在不安和观望中,广州人度过了一个深居简出的春节。但叶爱玲是个例外。微信上对叶爱玲不甚熟识的人,常给她发来消息:“你的步数在排行榜第一名占很久了”“你每天在干嘛?”52岁的叶爱玲是一名外卖员。从疫情爆发至今,她一直穿梭于广州的大街小巷,连除夕也未曾休息。38天,是她保持的不间断工作最高纪录。在这个年龄选择这个职业,驱动叶爱玲的,并非生活的压力。1991年,叶爱玲从同济大学管理系毕业,做过管理层,也创业做过生意。2004年,儿子出生。她放弃工作在家照顾孩子。儿子上初中,叶爱玲觉得:“我已经快和社会脱节了”。叶爱玲说,选择当外卖员,最大原因是时间自由,可以接触社会,也可以照顾家庭。2为何在疫情期间坚持工作?她享受这种付出和被关注的感觉,这是过去很难体验到的。“疫情期间都是无接触配送,大家都没见面,但他(客户)还会打个电话给你,或者在平台给你发点小费,就感觉特别温暖”。“我不是说钱的问题,至少他关注到我们的劳动”叶爱玲说。每天早上,叶爱玲给孩子做完早饭,开始接单。她住处附近有几家医院,其中广东省人民医院是疫情定点救治医院。医院的单子往往来得最早最急,经常6点多就来了。她知道医院是个危险的地方,一开始也有所顾虑,“但一想到患者下单,可能是没有家属在旁照顾吧”。她还是去了。最近她的配送单中,外卖餐占比少了,代买菜的业务多了,客人往往会一次性购买一周左右的食材。有不少是年轻人下单,请她跑腿送往老人家中。有位老人对她说:“这两天都是在吃面条”“今天你来了,我才有菜吃”叶爱玲所属站点有130名骑手,女骑手只有6名。相比男骑手,女骑手并不会因性别受到特殊照顾。有时订单有50、60斤重,还要爬没电梯的老式住宅楼,叶爱玲也没有怨言。“只要接到单了,我肯定会把它完成”3现在的叶爱玲,已成为区域“跑腿女单王”。春节时,她帮一位客人买了3桶消毒酒精,足有50斤重。酒精是易燃物,她无法搭乘地铁,只能拖着酒精,一步步挪到公交车站。从荔湾区白鹤洞到天河区龙洞,跨越大半个广州。叶爱玲辗转换了3趟公交,跑了4个半小时,才把酒精送到客人手中。“接单了答应了,就不能反悔”那天叶爱玲本想打车回家,但车费太贵划不来,便乘公交返回。这还算好,有时下班太晚,凌晨1点,公交地铁停运了,那就很麻烦。疫情期间,代买药也是叶爱玲的业务大头。有顾客在微信上,给她发来抗高血压的药品照片,叶爱玲按要求一个一个药店地找。买到之后来到客人所在的村子,却发现为了防控疫情,村子进出通道已经封闭。她骑着共享单车绕了大半个村子,一直找不到入口。而电话的那头,客人正在家照看孙子无法出来接她。兜了半个小时,两人才终于见到面。在往日,叶爱玲常常希望人少点、不堵车。但车和人真的少了,她又感觉心中空荡荡的,不是滋味。每次坐地铁,都让她有坐专列的错觉,很不真实。她说,她开始怀念广州堵车的模样了。—本文首发于腾讯新闻《中国人的一天》—摄影&视频/冯海泳
2020年3月6日
其他

徘徊中的深港跨境学童

深港跨境学童是深圳口岸出入境旅客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指居住在深圳,但就读于香港的香港籍儿童。2001年,香港法院做出判决,父母双方皆无香港居留权的中国内地居民(也即“双非”)在港所生子女可享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根据香港政府文件所提供的数字,2001年时,在香港出生的双非婴儿仅为620名,到2010年和2011年高峰,出生人数已经跃升到32653及35736名。随着2013年香港政府全面实施“零双非”政策,以及内地生育政策的放开和深圳市政府出台的《深圳市非深户籍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现有的3万多名跨境学童或将成为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纪录短片完整版Angeline是一名双非儿童妈妈,1997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深圳,从事金融行业。2010年,Angeline选择在香港生子。怀孕三个月时,她通过在香港医院工作的朋友介绍,在一家医院预定床位。她的儿子Eason今年九岁,在香港念四年级,是当前每日往返深圳口岸出入境的3万跨境学童中的其中1位。■
2020年1月16日
其他

这里人人都是网红

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短视频成为中国人日常记录生活的流行方式。在人口大国印度,亦是如此。绝大多数短视频草根网红都是普通人,通过互联网,他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甚至有机会来帮助和影响更多人。凌晨四点的印度德里火车站候车大厅印度,一个在传说中总是神奇得“开挂”的国家。落后、保守、危险、脏乱差……是很多人对这个国家的刻板印象,然而《摔跤吧!爸爸》《调音师》《厕所英雄》《神秘巨星》等励志电影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印度社会的变化。视频:短视频里的真实印度初到印度,免不了随处可见的文化冲击。在新德里拥堵的马路上,轿车、突突车、摩托车无序地驾驶,划分的车道线都没有意义,喇叭声起伏不停。街边随处可见牛和猴子,据说他们都是神的化身。从城市景象来看,新德里和其卫星城古尔冈的现代化程度已经很高,高架桥交织,地铁快速驶过,办公区、商圈和住宅区高楼林立,也有不少免费开放的城市绿地公园。但仍不可忽略这里的城中村、贫民窟,它们的存在警示着社会生活的另一面。印度首都德里,随处可见的突突车1
2019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