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温馨提示:本文约4000+字,阅读约6分钟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活跃了整整一天的太阳,染红了半个天空。此时,在操场的角落,有一个高瘦的男人,戴着耳机,一边面对着手机视频通话,一边慢悠悠地走着圈散步。我们听不清说话的内容,只见他时而笑得露出了牙齿,时而嘴唇快速地闭合又张开,似乎在对电话的那头叮嘱着什么。听说,他每天如此;也听说,他是位博士,来自台湾。他,叫谭永昌。01学霸中的学霸谭永昌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大学时期,他就读于素有“台湾第一学府”之称的台湾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在全系约150名学生中,成绩常常名列前五。1994年本科毕业后,他只身一人远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机械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在那年代,能够去美国留学的都是精英,更何况密歇根大学还是世界顶尖的公立大学之一。密歇根大学世界顶尖的公立大学之一,享有“公立常青藤”的美誉,常年占据美国公立大学排名前3位,世界排名前25位。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系有超过150年的历史,其研究生项目的排名常年保持在TOP5,是美国最顶级的机械系之一。该校著名校友包括26位诺贝尔奖得主、1位菲尔兹奖得主、6位图灵奖得主,1位美国总统、8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18位普利策奖得主、25名罗德学者、30多位各个大学的校长。这样优质的学历背景,可谓“学霸中的学霸”。然而,谭永昌却只谦虚道:“还行”。当年,他在美国读研究生一个学期学费需要将近1万美金,一年下来学费加上生活费就需要大约3万美金。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辜负家人厚望,谭永昌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多修学分,提前毕业。研究生项目为期2年,每学期的标准学分是9学分,但他一个学期足足修了15学分,仅用了两个学期便完成了所有课程,后来还以全额奖学金申请到博士项目。“留学期间,课业非常繁重,我常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又继续早起上课。”谭永昌回忆道。从那时起,咖啡便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直到现在,他每天的工作,都需要一杯咖啡来开启。“对于我来说,每天早上喝咖啡就意味着要进入工作状态了。”机械工程专业出身的谭永昌,还对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小,他就好奇“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我又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当同龄人都捧着小说漫画阅读的时候,他手上拿着的却是量子力学、计算机编程等专业书籍。1985年,还是高中生的他拥有了人生第一台还是DOS操作系统的电脑。课余时间,他通过翻阅书籍,自学计算机编程,并开始尝试计算机编程。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他对计算机编程的热情持续高涨,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在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努力下,他的计算机技术甚至可以与专业工程师媲美。在机械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的专业背景下,他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可能。02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的2001年,机械工程博士毕业的谭永昌加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担任V引擎工程电脑辅助工程分析师,负责优化汽车引擎动力、结构和噪音。在这家百年汽车工厂里,分工明确,制度也很完善。那时候,公司并不提倡加班,所以,他每天都能准点上下班,生活非常规律。“下班后,我还能去打个高尔夫;周末在家,就忙着在花园里打理花草。”他描述道。在别人眼中,这简直是神仙般的生活,可遇不可求。然而,谭永昌对此并不满意。“这样的生活有点像养老。”他笑称,“我觉得自己还年轻,还可以再冲一冲!”适逢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汽车业疲软。正值壮年的他开始思考,自己该何去何从。后来,他把目光聚焦到了工业机器人产业,而当时大陆和台湾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才刚起步,发展前景可期。他萌起了回国的念头,心想:“我可以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带回去,为中国制造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于是,不久后,他便与妻子一同回到了台湾。彼时的富士康正要成立机器人事业部,谭永昌便入职担任了软件部门经理,带领软件开发团队,负责设计开发控制器软件,实现了自主开发的全系列机械手及多项自动化设备,并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机生产工艺。在富士康的13年间,他经常往来大陆和台湾,亲眼见证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随着我国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中国机器人产业也迎来了大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个人如此,企业更是如此!”他说,“如果企业在行业中的技术无法保持领先的话,那可能会越做越局限。”在他看来,做产品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也许,就是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激励着他不断勇攀高峰。学习如此,工作亦如此。03知非之年我想再试一次谭永昌理想中的工业自动化,是以技术立于行业之巅,用极致诠释智能制造的真谛。然而,富士康已不是他成就梦想的最佳舞台。做了13年的工业自动化,谭永昌坦言自己已经有些疲惫了。“这行业真不好做。”他感叹道,“当时我想,如果再有机会,我不要再做工业机器人了!”曾经,他以为自己会在富士康退休。没想到,拓斯达的出现改变了他的计划。谭永昌还记得,第一次到拓斯达的时候,吴丰礼董事长热情接待了他。交流时,吴董的一句话让他深感触动——“拓斯达的使命是‘让工业制造更美好’,我们需要更多更好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为更广大的制造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只要你能把好的产品做出来,在这里就能找到合适它的应用场景,发挥最大的价值!”这简单的一句话,谭永昌深深地感受到,这位80后年轻企业家的自信与坚持,也看到了他对人才的渴望与真诚。这里就是一个能让人才尽情施展才华的宽阔舞台。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竟然还有这么一群热血的年轻人,在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他笑言,以年龄来说,拓斯达的大部分员工对他来说都是小朋友。“当看到这个年轻的团队,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行业中,依然保持着这么大的兴趣和热情,投入这么多时间与精力,我真的很感动。”他说,因为如今国内工业自动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此时想要再超越,难度相当大,但拓斯达依然在努力!种种的感动唤醒了他那颗想为工业自动化做出贡献的初心。于是,没考虑多久,他做出了人生第二次冒险的决定——从台湾来到大陆,加入拓斯达。而此时的他,已到了知非之年。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第二次重要转折点。从美国回台湾,从台湾来大陆,每一次“赛道”的转变,对他来说都是一次挑战。而这次,他不仅要适应全新的环境,还要忍受与家人分隔两地的煎熬。“妻子虽不能完全理解,但还是尊重我的决定。”他说。以前,从台湾到广东可以直飞;但疫情期间,他只能先从上海或者厦门转机,然后接受隔离14天。一年间,回家的机会更是屈指可数。尽管过程如此艰辛,也阻挡不了他追求梦想的脚步。“我想再试一次,真正把中国机器人产品做到行业顶尖水平!”他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