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

其他

四川舰来了!

中国海军076两栖攻击舰首舰下水命名12月27日,中国海军076两栖攻击舰首舰在上海下水,命名为四川舰,舷号为“51”。新华社记者
12月27日 上午 10:34
其他

这些数据,看2024年我国医保新进展→

新华社权威快报|数说2024年中国医保新进展记者12月14日从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获悉,2024年,基本医保“大礼包”不断扩容。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91种药品,总数增至3159种;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成功采购62种药品;29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今年以来共惠及超100万人次。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欺诈骗保,1月至11月,全国各级医保部门共追回医保资金242.3亿元。同时,国家医保局着力统一规范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印发护理等20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此外,目前全国所有省份已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共济。今年1月至11月,个账共济3.23亿人次,共济金额444.52亿元。河北、江苏、四川等9个省份31个统筹区均已开通医保钱包,实现了个账跨省共济。记者:徐鹏航设计:徐鹏航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12月14日 下午 7:56
其他

当前中国经济问答⑧|世界经济里的“中国风景”怎么看?

新华述评|世界经济里的“中国风景”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八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运行态势备受瞩目。前三季度经济增速4.8%;新设外资企业数量继续增长;10月,消费增速明显回升,货物贸易较快增长,市场信心得到提振……有亮点暖意,有韧劲闯劲,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版图中的一道独特风景。中国经济在当前和未来将为世界作出哪些贡献?一个把握大势、立足优势、不惧风雨、坚定向前的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给出答案。(一)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一季度开局良好,二三季度压力加大后,10月以来各项经济数据回升明显。多家外资机构给予积极评价,并分析原因主要是: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相关部门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特别是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及提振资本市场政策加力,叠加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中国出现诸多指标显著改善的积极迹象。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数据印证了这点: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在景气区间上行,扩张步伐有所加快;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6个月回落后首次回升,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回升幅度达到或超过3个百分点……数据的回升并不容易,释放了经济向好的暖意,为中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注入更多信心,也有力回击了那些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南华早报》刊文指出,中国推出一系列经济措施后,主要在华外国投资者看到了消费支出回升、资本获取更加便利以及更深层次变革带来的机会。中国经济向好的增长态势不仅体现在一个个数字中,更体现在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市场中的热闹喧嚣,建筑工地上的热火朝天,港口里的繁忙景象。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3700多米的岸线上,万吨巨轮靠满泊位,桥吊忙碌装卸各色集装箱。前三季度,这一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3%。放眼全国,从一个个细节中可以感受经济的活力与温度:在吉林、新疆等地,高涨的冰雪消费吸引世界目光;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中外采购商络绎不绝;在陕西榆林,府谷府州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在重庆,满载汽车零部件和日用品等货物的第10万列中欧班列上个月发车,于12月3日抵达德国杜伊斯堡……“风景”里,有消费回暖,有产业向新,有绿色低碳,有开放合作。横看成岭侧成峰。读懂大国经济,既要看形,更要看势,用不同镜头、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更加立体、全面、客观的认识——拉长时间轴看,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超126万亿元,约为2014年的2倍,2004年的近8倍。用“显微镜”看,聚焦增量,对于中国这样规模的经济体来说,5%左右的经济增量,相当于一年增长一个中等经济体。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多年保持在30%左右。用“广角镜”看,放眼全球,在世界经济增速连续放缓的背景下,三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2.8%,欧元区和欧盟均同比增长0.9%,中国经济增速为4.6%,同主要经济体相比仍位居前列。用“望远镜”看,着眼潜力,10月份,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前三季度,以“新三样”为代表的绿色产业继续保持两位数高增长……一系列向好态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无论从总量、增量还是质量看,中国经济都是世界经济中令人瞩目的存在。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指出:“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改革举措,将有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有充足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继续发挥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作用。”有外媒评价称,随着中国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显效,消费信心和企业投资意愿将逐步提升,且更多国家也将感受到这些政策带来的外溢效应。前路并非坦途。但回顾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无论是国际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还是全球疫情冲击,中国经济都在一次次风雨洗礼中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让“中国经济崩溃论”一再崩溃。踏遍青山,历经崎岖,才能领略“中国风景”之珍贵。(二)“中国风景”背后的密码是什么?中国经济的硬实力和韧实力——这是中国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底气,也是为全球经济持续注入确定性的基础。中国独有的制度优势,成为攻坚克难稳中求进的根本保障。今年以来,面对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沉着应对,科学决策、果断出手,及时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打出一套“组合拳”。外媒称,这是近年来中国力度最大的经济调控措施,不仅应对眼前挑战,更是通过结构性调整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评价:“这一制度所具有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对全国资源的调动能力,是其他制度无法比拟的。”中国突出的供给优势,成为打造全球产业链上不可替代位置的坚实支撑。不久前举行的第二届链博会上,美国苹果公司展览牌引人注目:苹果的200家主要供应商中有超过80%在中国生产。首次现身链博会的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表示:“没有中国的这些合作伙伴,我们就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在全球价值链各行业上下游十大关键节点中,中国主导的关键节点数量约占一半。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角色为何如此重要?这里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这里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拥有世界级港口群;这里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5G独立组网网络、全球最大的光纤网络……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称,中国对全球价值链的价值不可估量。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成为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厚重基石。1天,24小时,平均超过2.7万家企业诞生,超过8万辆汽车下线,超过350亿元商品在网上售出,超过3亿个包裹快递寄送……中国市场的魅力有目共睹。第七届进博会上,超180家企业和机构成为“全勤生”,更高的成交额、更多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折射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吸引力。从2012年的年产1.3万辆,到2018年年产达百万辆级,再到2024年11月14日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跑”出的这条“加速度”弧线,正是中国大市场“量”和“质”的优势相辅相成的生动写照。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到如此大的规模,内需将是中国更可靠的增长来源。中国创新驱动的活力与势头,为拓展发展新空间、开创合作新机遇增添更多可能。不久前,礼来、辉瑞、拜耳等8家知名国际医药企业在北京新设研发或创新机构,其中,大多为跨国药企业务版图中的“北京首个”“中国首个”。《经济学人》网站刊文称,中国作为世界研发实验室的作用日益增强,很多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已成为创新的摇篮。这是中国特有的人才红利: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具有全球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10年上升了18位,是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从市场规模、消费能力和创新能力来看,几乎没有其他地区能够代替中国市场。”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认为,对企业而言,中国市场是消费市场,也是创新基地。尽管一些外媒不时炒作所谓“在华外资撤离”“中国产业链外迁”等言论,但不少企业兜兜转转,最终还是选择中国。中国何以能产生“搬不走的产业”?企业投资乃长远决策,搬走一家企业简单,搬走一条产业链、乃至一个生态系统却非易事,很多东西无法复制。“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的底气。中国贸促会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近五成受访外资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近两成受访外资企业计划在华增资,环比上升2.07个百分点。躬身入局者最能“耳聪目明”洞察市场,跨国企业真金白银的投入、充满信心的表态,就是最好的证明。(三)12月1日起,中国给予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外媒称,当其他国家提高贸易壁垒时,致力于开放的中国正在免除对数十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关税,显示了其致力于国际合作的决心。世界眼中的中国故事里,“发展”是永恒主题,“机遇”是关键词汇,“共赢”是不变态度。
12月10日 下午 8:11
其他

当前中国经济问答⑦|中国企业“走出去”怎么看?

新华述评│中国企业“走出去”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七中国制造走进世界各地百姓生活,中华美食飘香海外餐桌,中国设计持续全球“圈粉”,中国工程共筑美好世界……时至今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勇敢“走出去”,在全球市场的广阔大海中奋斗、成长,成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交融交汇的生动写照。面对不确定性增多的外部环境和需求差异大的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如何出海远航、行稳致远?怎样在合作共赢中共创发展新机遇?(一)中国企业“走出去”,今时如何不同往日?彭博新闻社网站近期刊登题为《随着新一代品牌为应对经济放缓发力,中国制造走向高端》的报道称:过去几十年,只有很少一些中国消费品公司以自己的品牌吸引欧美消费者。但新一批年轻的中国品牌,如云鲸(扫地机器人)、文石Boox(阅读器)和徕芬(电动牙刷和吹风机),正在开辟一条不同路径,它们的销售基于产品的性能。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跨境贸易投资遇冷,各国消费者更趋理性。“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以含金量更高的商品、服务与技术,持续为全球市场“上新”。这些数据是注脚:前10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5.2%,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期,中国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14.6%,其中,服务出口同比增长16.6%;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6%,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5.7%。增长曲线背后,是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低价、绿色的电力,对哈萨克斯坦本国产品出口到欧盟等地有很大帮助。”寰泰能源董事长南逸说,寰泰能源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的8个新能源电站,不仅降低了当地电价,满足了当地约10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每年还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0万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主动和东道国企业携手,加强互利合作、优势互补,同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创造就业机会、提供职业培训、改善基础设施、融入当地社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进百姓福祉作出积极贡献。2023年,中国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家(地区)缴纳各种税金总额7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3%。年末境外企业从业员工总数428.9万人,其中雇用外方员工257万人,增加7.7万人,占比近六成。今年以来,比亚迪泰国工厂正式投产,《黑神话:悟空》上线全球游戏平台Steam(蒸汽平台),海信、蚂蚁集团、vivo、速卖通等中国品牌深度参与国际体育赛事……加快“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正以高质量发展加速融入全球价值链,为世界提供更多选择和增长动力。从贸易往来到投资建设,创新动力更为强劲。贸易结构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为主导,投资既有标志性工程也有“小而美”项目。2023年以来,中国与有关国家签署了42个绿色、数字、蓝色经济投资合作备忘录,深化与各国可持续发展合作。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合作领域更为广泛。过去“走出去”以外贸企业为主,如今有更多企业活跃在以智能硬件、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以移动互联网、跨境电商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领域,以及游戏、影视等产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了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门类。从发达国家到不发达国家,出海地更为多元。中国企业“走出去”从过去瞄准欧美等发达国家,到如今更多走向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市场;从“广撒网”到因地制宜深耕;从卖产品到贡献经验技术,共同探索最优发展路径。中国企业“走出去”,造福了世界,也壮大了自己。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十年磨一缆”的毅力,一步步打入被国外头部厂商垄断的海缆国际市场。如今,其国际业务不断扩大。到2025年国际业务占到公司营收10%这一目标,正在加快实现。中国企业扬帆出海,不断在学习中融入,在融入中发展,在发展中共赢。“正是通过中国电商平台,我才能把产品卖向全世界。”七年来,来自墨西哥的贝拉多通过中国电商平台阿里巴巴,便捷地了解各国进出口政策与情况,将木酒桶从墨西哥山中远销欧美和亚洲各国。中国电商平台为他带来了80%的客户。百川向海,潮头观澜。无数中国企业如一朵朵浪花,迸发着勇气与智慧,坚定融入全球化浪潮,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暖流。(二)疾风知劲草。2023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下降2%、跨境并购规模为过去十年最低的情况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8.7%。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全球份额的11.4%,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稳定在14%左右,殊为不易。中国企业“走出去”,从来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而今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更甚。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出海步履不停,信心和动力何来?今年4月,深耕工业X射线领域的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个海外工厂在马来西亚落成投产。“不少东南亚企业青睐中国的新技术、新装备。”刚在越南进行产品推广的日联科技副总裁李育林看到了东南亚市场蕴含的机遇。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认为:“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出海是历史必然。”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本质是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出海参与全球竞合,是不少中国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不闯怎么把握未来市场?”动力电池系统制造商力高新能源今年赴西欧、非洲等地设立分公司,创始人王翰超坚信,海外是下个快速增长点。以变应变、化危为机。河北某羊绒制品企业到海外建立产线、设立研发中心,通过加大全球化布局、不断创新产品来应对风险挑战。今年预计销售额同比提升15%,创企业成立近20年来新高。当前,中国企业加快布局海外市场,有的是顺应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主动作为,有的则是受国际复杂多变形势影响的应变之举。无论顺势而为,抑或迎难而上,中国企业“走出去”意义重大。对企业自身而言,通过拓展更大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利用全球资源,能够创造更多利润,同时降低在单一市场经营发展的风险,促进自身做大做强。对中国经济而言,中国企业走全球化发展道路,发挥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协同效应,有利于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对世界经济而言,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脚步,中国的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经验,推动经贸等各领域互联互通,有助于稳定全球供应链,给世界经济增添新活力。中国企业“走出去”,让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相连。(三)“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也道阻且长。国际市场复杂多变,如何克服文化和法律法规的差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争夺中做大合作“蛋糕”?如何应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更多不确定性?跌倒、起身、改进、前行,始终印刻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足迹中。回想起五年前被一家海外客户给出“124条整改条目”的“下马威”,兴发集团旗下兴福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少平记忆犹新。“虽然一些条目显得有些苛刻,但国际竞争就得抓细节、补‘短板’,一定要拿下!”在随后5个月时间里,项目团队铆着一股劲、与时间赛跑,对照事项一一整改。揣着这样的拼劲与闯劲,与国际要求不断“接轨”。如今,兴发集团的产品远销116个国家和地区,已拥有各类专利1292件,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等170余项。一路走来,中国企业历经磨难、大浪淘沙,从初级产品出海到技术出海,从代工出口到品牌出海,从承揽项目到产业链出海、标准出海,“走出去”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宽。“走出去”之路并非坦途,需要主动作为。当前,中国正在更加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就要求中国企业不仅需要注重打造优质产品和项目等硬实力,还需更熟悉和掌握国际通行规则、尊重所在国法律法规,强化合规意识、品牌意识、企业管理等,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姚维兵引述这句出自《礼记》的古语说:“我们出海的目的是为了和当地自然、资源、环境、人文、产业共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让“走出去”之路更加宽广,更要持久发力。坚持开门发展,坚定开放合作,共创发展机遇,中国的开放步伐始终坚定: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贸易与投资相互促进,推动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良性互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从持续举办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到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合作,再到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一系列举措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辟新空间,也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更多制度政策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促进和保障对外投资体制机制,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我国定期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最新印发《关于加强商务和金融协同
12月10日 上午 9:17
其他

当前中国经济问答⑥|房地产市场走势怎么看?

新华述评|房地产市场走势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六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当前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备受各方关注。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从中央到地方,一揽子政策密集推出,释放出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强烈信号。在各方努力下,市场预期和发展信心提振效果如何?市场出现了哪些变化?(一)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多部门打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组合拳”,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取消”“四个降低”和“两个增加”。各地特别是一线城市纷纷调整优化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力促市场回暖。不同举措,从不同角度,直击当下房地产市场“痛点”“堵点”:地方因城施策取消或调减限制性措施,释放购房需求;优化税收政策,降低购房交易成本;调整土地政策,控新增、盘存量,进一步发挥土地储备“蓄水池”功能;加码金融支持,为行业流动性注入“活水”……这一套政策组合拳效果怎样?我们观察几个关键指标。看销售面积——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从监测的40个重点城市的销售情况看,前期回调幅度较大的二线城市边际改善比较明显,10月份当月销售面积实现正增长,销售额降幅明显收窄。1至10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5.8%,降幅比1至9月收窄1.3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0.9%,降幅比1至9月收窄1.8个百分点。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签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交易网签量同比增长0.9%,连续15个月下降后首次实现增长;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同比增长3.9%,连续8个月下降后首次实现增长。看先导指标——观察房地产市场活跃度,除了销售量,还有两个先导指标:一手房的到访量,二手房的带看量。购房属于大宗消费,从有购房意愿,到去实地精挑细选找到满意的好房子,再到讨价还价等环节,普遍需要较长过程。记者近日走访北京、上海、南昌等多地房地产中介机构了解到,不论在工作日还是周末,都有不少客户来签约洽谈,签约室里常常坐满讨价还价的买卖方。一手房的到访量、二手房的带看量也有明显增长。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有更多居民已经在购房的进程中,至少有购房意愿或需求,表明市场活跃度出现一定程度边际改善,这对于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是积极信号。看市场预期——信心重于黄金。随着销售面积回升、先导指标提升,消费者对房地产后市的信心也得到增强,市场预期出现好转。根据PMI调查,10月份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比上月回升2.5个百分点,市场预期指数回升1.8个百分点。这表明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开始改善。记者走访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和武汉、苏州、杭州等二线城市发现,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所提升,新客户从看房到最终购买的决策速度在加快,老客户减少了犹豫,甚至出现购买紧迫感。不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市场,成交周期明显加快。以上多维度指标显示,房地产市场正在出现一些回暖迹象。房地产市场历来有“金九银十”的说法。10月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止跌回稳积极势头,特别是商品房交易市场自2007年以来首次出现“银十”超“金九”的现象,从侧面也反映出政策调整优化对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推动力。“总的来看,一揽子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措施显效,10月份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随着各项政策效能进一步释放,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动能将增强。”“中国的房地产在系列政策作用下,经过三年的调整,市场已经开始筑底。”国家统计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分别作出如上判断。(二)一方面要看到,一揽子政策开始落地显效;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房地产市场筑底是一个过程,需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首先,要“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这是去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的重大判断。认识当前的房地产形势,首先要把握住这个变化。供求关系是影响市场价格的关键因素,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过去20多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房地产市场快速扩张,也出现了一些资金过度向房地产集中,部分房企“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等问题。从过去供不应求形成的市场火爆、甚至价格扭曲,到近些年主要矛盾从总量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供给不足,房地产市场的底层逻辑发生变化。因此,要促进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从存量上看,我国新建商品住房供应规模大,存量消化是重要调整方向。政策层面已经明确,商品房库存较多的城市,政府可按需定购,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目前,各地加速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也在加快落地。从增量和质量上看,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满足这部分市场需求是调整增量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方向。其次,要修复信用链条,重建市场信心,促进金融和房地产良性循环。打好保交房攻坚战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一段时间以来,在房地产市场调整过程中,由于资金问题、债务问题,部分在建已售的商品住房项目面临交付困难。这一现象不仅严重损害购房者权益,也影响着市场的信心,阻碍着市场的有序运转。针对这一“痛点”,保交房工作稳步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适时推出——将合规房地产项目纳入“白名单”,应进尽进、应贷尽贷,满足项目合理融资需求,成为实现金融和房地产良性循环、改善市场预期的重要举措和有力保障。目前,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均已建立房地产项目融资协调机制。截至10月31日,“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超3万亿元。年底前,随着“白名单”扩围有序推进,这一规模还将增加到4万亿元。信贷规模的增加,预示着房地产项目融资更快捷更便利,保交房的继续推进更有保障。截至11月13日,保交房攻坚战推进有力,全国已交付285万套,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对市场预期带来有效改善。此外,还要释放市场潜在需求,从供需两端着手进一步激活房地产市场。立足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在供给结构方面,保障性住房供给相对不足,大城市房价高,新市民、青年人住房负担较重。住房需求方面,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续升级,居民对提升居住品质的愿望更为强烈。因此,通过“四个取消”“四个降低”降低购房成本,加大保障房建设以及城中村改造等,将为房地产市场注入新的需求。从房地产市场的中长期趋势来看,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仍有发展空间。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发展中后期,持续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将释放房地产市场更大需求潜力。(三)传统的房地产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未来的房地产将向何处发展?去北京参观一次中国建筑科技展,也许你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打开房门,屋内的灯光、窗帘、音乐会自动开启,欢迎主人回家;来到客厅,坐在沙发上按动按钮,对面的墙柜缓缓前移,一会儿就“变”出一个儿童“小游乐园”……这是记者近日在中国建筑科技展的“好房子样板间”看到的一幕场景。房地产发展,民生是最终落脚点。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提升居民居住品质和幸福感是未来房地产发展的方向。通过科技赋能、创新引领,无论是新房子还是老房子,都要变成好房子。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完善房地产开发、交易和使用制度,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等,是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内容。我国房地产市场已走过20多年高速扩张阶段,过去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大势所趋。打造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从支撑城市扩张转向参与城市更新,从增量拉动转为增量存量联动……房地产发展要围绕老百姓在新发展阶段的多样化住房需求,从户外环境、适老化、绿色低碳等方面着力,推动住房建设品质全面升级。当前,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范围从最初只有35个大城市扩大到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已有163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在各大城市落地。1至10月,全国已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317万套(间);到今年底,可帮助超过1000万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是房地产业未来发展的重心。2023年,全国已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超过6.6万个,累计完成投资2.6万亿元,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带来的综合性成效正在逐步显现。2024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4万个,前10个月已开工5.3万个。协同联动,防止大起大落,才能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新旧模式转型的关键期。迎难而上,主动破局。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各地各部门正同心协力,打好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组合拳,让这些政策的效果充分显现。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多新动能,为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提供更有力支撑。记者:齐中熙、王优玲视觉:栾若卉
12月8日 下午 8:03
其他

当前中国经济问答④|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怎么看?

新华述评|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四距离2024年收官不足一个月,密集上新的各省份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公报,传递出一个鲜明信号——作为今年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重头戏”,我国最新亮出的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正在加快落地。在全国上下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关键时点,在我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看待这一近年来力度最大化债方案背后的深意?(一)11月8日下午4时,人民大会堂香港厅挤满了中外媒体记者。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这是一套“6+4+2”的“三箭齐发”方案——6,是指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增加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4,是指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2,是指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不必提前偿还。“三支箭”均指向海内外关注的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问题,其风向标意义凸显。为何选择在此时加力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我国政府债务风险几何?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隐性债务”。放眼全球,政府适度举债发展经济,是国际通行做法。也就是说,债务不是魔鬼,没必要“谈债色变”。适当的债务融资,能帮助实体经济解决资金问题,促进经济繁荣;而一旦债务过高,财政可持续性受到冲击,经济将会受拖累。我国政府债务包括法定债务和隐性债务。法定债务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以及省级政府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隐性债务是指地方各级政府在法定限额外,通过其他企事业单位等举借的政府承担偿还或者担保责任的债务,好比“隐藏的冰山”,没有被记录在政府资产负债表中,不易被监管。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指出,当前一些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不仅存在“爆雷”风险,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财力。有困难有问题不可怕,关键看解决问题的努力和成效。坚持底线思维,把牢关键环节,积极有效应对,正是中国屡屡在应对风险挑战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十四五”规划提出“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围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打响了攻坚战。近年来,债务风险较低的北京、上海、广东已实现存量隐性债务清零,一些债务风险较高的地区已在中央政策支持下开展化债试点。截至2023年末,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的隐性债务余额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了50%,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也要看到,化债工作仍然在路上。为进一步摸清“家底”,2023年末,经过逐个项目甄别、逐级审核上报,中央确认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并要求在2028年底前全部化解完毕。进入2024年,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需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税收收入不及预期,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各地隐性债务化解的难度加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推出了新一轮化债“组合拳”。据测算,通过“三支箭”协同发力,2028年底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将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对地方政府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5年预计可为地方政府节约6000亿元左右利息支出,既能直接缓解偿债压力,又能畅通资金链条。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以一子落促满盘活。全国财政支出中,超过八成来自地方。地方政府的“轻装上阵”,必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二)12万亿元化债方案一经发布,即引发一些海外媒体的关注。《联合早报》报道称,从化债角度看,政策规模符合预期,甚至“略超预期”。除了帮助地方政府解决短期的“燃眉之急”,这一方案更是着眼长远,体现了我国化债思路的根本转变。从应急处置转为主动化解——以前的化债侧重应急,发现一起风险事件处理一起,由于金融市场具有传染效应,一个小的风险事件容易引发更大的担忧,不利于债务问题的整体解决。此次化债则是通过整体系统的安排彰显主动性,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体现了实事求是、不避问题的积极应对态度。将“暗债”转为“明债”——“置换”是本轮化债方案的关键词,意味着不是减除地方政府的偿债责任,而是通过发行期限结构更加优化、利率更低的地方政府债券,逐步替换以银行贷款、公开市场债券、非标债务等形式存在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以此推动隐性债务显性化,地方债务管理更加规范透明。对地方政府而言,降低当期偿债压力,无疑能腾出更多的政策空间、财政资金和精力来发展经济、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民生,从而更好平衡稳增长和防风险。这一转变,传递出我国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债务风险化解”的积极信号,意味着今后财政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力度以及逆周期调节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这就需要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快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12万亿元化债方案精准指向的是化解存量隐性债务,要巩固住化债效果,既要提高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效率,更要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5689亿元,其中专项债券39121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28193亿元,累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3882亿元。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加大对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5G融合应用设施等领域支持力度……今年以来,我国不断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凸显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取向。同时,为避免处理完“旧账”又增“新账”,我国对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持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完善惩处、问责机制,并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越是面对复杂形势,越要善于在改革发展中解决问题。统筹抓好化债和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债务风险化解,以化债为契机倒逼发展方式转型,在改革创新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化解债务风险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正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生动实践。(三)2024年收官在即,这次化债“组合拳”正加快落地——11月9日,12万亿元化债方案亮相的第二天,财政部已将6万亿元债务限额下达各地,多省份迅速启动发行工作。12月5日,湖北省政府完成两期再融资专项债券招标,辽宁省政府完成两期再融资专项债券招标……中国债券信息网上,一份份公告实时滚动更新,近一个月各地密集披露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券信息,有时一天有十多个省份同时发债。截至12月5日,已有23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发行再融资债券,合计发行14595亿元,发行进度占2024年额度的73%。这一力度空前的化债方案加快落地,正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力的体现。今年以来,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凸显,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承压而上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不妨打开今年的财政政策工具箱看一看:做好“加法”,赤字规模增至4.06万亿元,年初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今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全部发行完毕,用于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重”)、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政策落地。做好“减法”,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同时持续优化税费优惠政策。比如12月1日起,实施加大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降低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等多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做好“乘法”,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将资金更多投向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除法”,在解决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12万亿元化债举措叠加其他财政增量举措,积极财政政策效应更大,成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稳健前行的重要支撑。巧用“加减乘除”运算法,多种政策工具组合发力,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提质增效,助力高质量发展。展望2025年,“十四五”规划将迎来收官之年。海内外关注,我国在推进化债工作的同时,财政政策未来发力空间还有多大?可以从世界坐标上寻找答案——从负债率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23年末G20中的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G7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4%。同期,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其中,国债30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万亿元,隐性债务14.3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从赤字率看,我国长期以来对于赤字率的安排较为谨慎,大多数年份低于3%,明显低于其他全球主要经济体。此外,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了大量有效资产。地方政府债务支持建设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很多资产正在产生持续性收益,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是偿债资金的重要来源。可以说,我国政府杠杆率明显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中央财政还有比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事实上,一系列更加积极的政策已经在紧锣密鼓谋划推进中。蓝佛安此前明确表示,2025年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大力度支持“两新”品种和规模,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等。财政领域之外,多项金融政策密集发布,促消费稳外贸政策接连出台,助企帮扶举措有效实施,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打出“组合拳”……一揽子增量政策因时酝酿、因势推出,既注重当下又着眼长远。更多的改革举措正在路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作出改革部署,其中明确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明年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特别是一些事关顶层设计的基础性制度,将加快落地。以宏观调控应对短期挑战,以深化改革破解中长期难题——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开拓宏观调控空间,丰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向世界展现大国经济的治理智慧。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顶风破浪前行是常态。船行关键处,奋进正当时。朝着既定目标实干笃行,精准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中国经济发展必将乘风破浪,未来可期。记者:韩洁、申铖、王雨萧视觉:栾若卉
12月6日 下午 8:46
其他

当前中国经济问答③|企业经营压力挑战怎么看?

新华述评丨企业经营压力挑战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三我国有超过1.8亿户经营主体,规模有大有小,类型多种多样,它们分布在千行百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也是中国经济的鲜活呈现。当前,外部环境发生诸多变化,经济运行面临压力。对部分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应该怎么看待?企业该如何应对?(一)蓝禾医疗是浙江宁波的一家医疗耗材制造商。今年以来,企业经营一度感到压力。一方面,传统的口罩等产品面临着行业的低价竞销;另一方面,自研的退热凝胶等新品刚推出,市场还有待拓展。企业董事长曹军感叹,今年的生意越来越“卷”了。他一直在路上奔波,巩固已有的渠道商保住存量、挖掘新的合作伙伴创造增量,营收基本保持稳定。一个“卷”字,道出了企业闯荡市场感受到的压力和挑战。压力从何而来?首先是需求端。当记者联系力高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翰超时,他刚从外地出差回来。不是在拓市场,就是在拓市场的路上。这名动力电池系统制造企业负责人今年光是飞行就有100多趟,不仅在国内深耕,也出海调研,在西欧、非洲等地设立分公司。“市场竞争激烈,我们得提前布局,抓紧挖掘新客户。”面对零售业“洗牌”,永辉超市加快了自我调改的步伐。永辉超市副总裁王守诚坦言,如何挖掘需求是当下最大的挑战,企业正一点点摸索,预计到明年春节前调改门店增至40到50家。拓市场、找需求,这是很多企业的常态。一些企业负责人说,“量”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每天一睁眼想的就是如何稳住客户。还有一些企业反映,“质”的角逐越来越凸显,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如果不能适应变化,“分分钟”就会被替代。供给侧,同样面临挑战。在记者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都谈到如何在保证乃至提高产品品质情况下,追求极致性价比的问题。当同业竞争愈发激烈,不少企业要通过价格优势来保持现有的规模优势,这就要尽可能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对资金链的稳定、供应链的高效运转等都是不小的考验。当前,很多行业技术迭代迅速、创新节拍加快。如何以持续高效的创新应对市场竞争,也是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东莞松山湖,记忆存储科技有限公司正马不停蹄推进大容量存储器的研发,以满足电子产品对内存的升级要求。企业负责人说,存储芯片创新周期越来越短,一刻不敢松懈。深入分析,当前企业面临的种种难题,与经济发展大环境相关: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结构调整过程中,在投资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及预期;在消费端,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正处于恢复阶段。这些都对企业商品和服务的销售带来影响。产业升级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挤压难以避免。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传统产业造成一定冲击和替代,部分传统产业市场规模在缩小;另一方面,技术变革加速,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这些都让企业既面临调整的阵痛,又必须投身创新的竞速。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保护加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有的产业呈现周期性波动,一些企业一时还未适应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变化。这些困难,有外部压力也有内部挑战,有环境因素也有自身原因,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爬坡过坎、迈向高质量必然直面的考验。(二)不可否认,当前一些压力和挑战让部分企业陷入困境。但在发展过程中,哪家企业没经历过挫折、没遭遇过考验呢?关键还是要看怎么办。在广州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里工实业总裁李卫铳把新研发的机器人带到了展厅。机器人市场“玩家”颇多。但这款产品与市面上多用于服务和规模化生产的机器人不同,瞄准的是小批量、个性化作业。李卫铳发现,经济运行中的压力让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的需求快速上升,这些工厂体量小,常规的智能设备难以通用,产线改造成本高。“我们到每一个客户工厂现场诊断,一个个找出它们数字化转型中的问题,并根据不同应用点进行机器人的模块设计、个性化配置软件包。”他说,瞄准中小工厂的需求“量体裁衣”,今年公司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比去年增长了200%,在细分赛道找到突破。市场是找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面对市场中遇到的问题,要向市场找答案。近期,一些变化耐人寻味:钢铁行业短期承压,但聚焦电动汽车等新“钢”需,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强劲;笔记本电脑市场趋近饱和,但瞄准个性化需求的游戏本、超薄本等增速明显;用大型演出带动文旅,前三季度旅游游览和娱乐服务类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15.3%……这些细分领域迸发的新增长点,正是企业识变、应变、求变,捕捉到的新商机。探寻更广阔的市场。前10个月,我国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9.3%,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6.3%,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5%……数字背后,是一个个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国际市场搏击风浪。竞争总是激烈的,困难永远会有。决定企业发展前景的,不是困难有多少,而是看待困难的眼光、应对困难的办法、解决困难的决心。“越难走的路,走出来竞争力越强”,这句话在高纯金属溅射靶材制造商江丰电子的身上,体现得格外明显。高纯金属溅射靶材技术难度、供应链门槛极高。19年来,企业创始人姚力军始终瞄准这一个领域冲锋。最难的时候,公司月销售额跌至8万元,每月研发费用却高达数百万元。“想过卖房、卖车,但从没想过放弃。”16年攻克12英寸钽靶材,10年突破HCM异形铜靶材……凭借硬核技术构筑起“护城河”,无论行业如何波动,江丰电子始终占据全球靶材市场主动权。向创新要出路,向转型要空间。面对玻璃行业的激烈竞争,四星玻璃董事长王焕一选择拥抱数字化,花费近3个亿,历时2年半将工厂全部改造。引进智能化生产线,将配料、投料、熔融、拉制等全流程以“数”连接,企业综合成本降低了5%。王焕一坦言,数字化改造开销会带来资金压力,但技改事关长远发展。“企业产品的品质提升了,市场的认可度就会提升。”他说,今年,企业订单量和去年比增长了20%。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老字号”吴裕泰为每个产品设置了3年“生命周期”,每年升级迭代20个至30个单品,开发冰淇淋、茶饼干等“茶周边”,并将门店改造为文化体验店。守正创新。带着“老”的品质与技艺,循着“新”的路径与产品,在当下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吴裕泰实现了年销售额10亿元的逆势增长。“下行”就用“上进”对冲,“转型”就用“实干”搭梯。记者在调研中感受到,有很多企业越是面对困难,越是努力破局前行,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前三季度,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1.10万亿元。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企业研发强度分别为4.74%、9.94%、4.73%,创新在加力。前三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619.1万户,其中“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占四成,经营领域在拓展。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对东盟、非洲、拉美进出口分别增长12%、6.4%、13.9%。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9%,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9.5%,转型升级在推进。危中有机,事在人为。直面挑战、迎难而进,不断激发企业向上生长的力量。(三)问题要辩证地看,也要动态地看。困难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转化的,通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经营主体而言须臾不可少,是企业应对外部冲击挑战、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新的部署。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持续加密政策、加大力度,连续打出“组合拳”:有力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持续实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出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系列举措;严格规范执法监管,健全拖欠企业账款清偿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司法机制,建立健全异地行政执法协助制度,完善常态化问题线索收集机制,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坚决纠正、严肃追责;精准扶持企业发展,多部门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启动新一轮专精特新支持政策,通过中央财政支持1000多家重点“小巨人”企业。与此同时,针对经济运行特别是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一系列政策、改革举措更精准、更聚焦:着力提振需求,“两重”政策有力支撑了一批重大工程建设,“两新”政策带动相关产品销量持续增长;进一步稳住外贸基本盘,《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真金白银支持外贸企业;着眼提升民营经济信心,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这些措施,让我们明显感受到党中央解决企业发展困难、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决心和力度。当前,政策效果正在释放,市场回暖、预期企稳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显。前三季度,现行政策中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超2万亿元。10月份,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环比提高1.3个百分点;制造业PMI为50.1%,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回升到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数月稳定在50%左右;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较9月上升0.3点,是今年以来最大升幅。尽管眼下的困难依旧不少,但经营主体的信心在恢复,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坚定地前行。在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赛力斯超级工厂,3000余台机器人协同作业。工厂总经理曹楠说,当前工厂正处于满产状态。安徽瑞迪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少勇告诉记者,订单的增加让企业坚定了追加投资扩大产能的信心,后几个月还要加快产线的智能化提升。市场经济是信心经济,信心的基础就在企业。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艰辛探索,到打开大门在世界经济中劈波斩浪,金融危机、贸易摩擦,其中多少急流险滩。一次次风雨考验后,总有一批批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也正是因为无数企业、企业家的付出和努力,才成就了今天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不可否认,爬坡过坎依然面临着挑战,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我们的企业家有胆识、有眼光、勇创新、善作为,在带领企业攻坚克难中涵养着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定力。拥有密封件领域核心技术、破解核电站微量泄漏难题的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励行根,常用拧螺丝来比喻做事情,“要拧就要拧到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世滨谈及企业的对策:通过全球布局分散影响,在技术和服务上继续跟进。“相比我们以前遇到的风浪,这次并不算什么。”难中谋变、难中寻机、锐意进取,这是中国企业保持前行的逻辑,也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底气。记者:张辛欣、邹多为、魏弘毅视觉:潘一景
12月6日 上午 10:47
其他

当前中国经济问答②|内需提振怎么看?

新华述评|内需提振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二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消费和投资组成的内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持续显效,10月我国消费增速明显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为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有升提供坚实支撑。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不足的挑战仍然较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一)当前内需形势怎么看?以数观势,向上的力量正在积蓄——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是3月以来单月最高增速。1至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3%,比前9个月加快0.2个百分点,今年3月以来首次回升;制造业投资增长9.3%,比前9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高频指标进一步验证这一势头。国家信息中心监测,10月反映工程建设热度的工程机械开工率较9月提升1.6个百分点,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线下消费热度指数和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分别比9月提升2.9个和1.7个百分点,消费活力持续释放。以市观势,市面的回暖更加明显——叠加政策发力的“双十一”,海外高度关注。天猫589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元,刷新历史纪录;京东超1.7万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倍,超3万个中小商家成交额增长超2倍;拼多多超40个细分类目翻倍增长……中国消费市场势能再次印证。投资,短期是需求,中长期是供给。进入四季度,多地掀起重大项目“开工潮”。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在广州开发区动工、西部(重庆)科学城保障性住房(一期)项目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提速……聚焦科技创新、民生保障、基础设施,一批工程项目按下“快进键”。政策暖风支撑市面回暖。“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当前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3000多万人参与、带动销售超4000亿元——这是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直接拉动效应。政策带动下,10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9.2%、18%、7.4%、3.7%,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个百分点。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前10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1%,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超过60%。沿江高铁、东北高标准农田建设、“双一流”高校、城市地下管网、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大江南北,1465个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有力度的政策,追求有温度的发展。扩大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家电、汽车以旧换新下乡入村,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扩大到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到年底可让450万新市民、青年人住进保障性住房……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不仅为经济量的合理增长提供支撑,也为质的有效提升夯实基础。市面上,更多积极变化开始显现。看股市,10月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增幅都在1.5倍左右,投资者信心在逐步恢复。看楼市,10月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在连续8个月下降后首次增长,房地产市场交易更趋活跃。市场活了,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更足。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3%,连续两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回落后首次回升。一些投资机构研判,中国经济近期的改善是由更强劲的国内需求推动。需求端改善的同时,政策效应正通过经济循环向供给端传导,随着国内订单增加,企业信心加快恢复,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二)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战。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处于近年低位。挑战和机遇并存。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从消费看,今年前10个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0万亿元,去年全年超过47万亿元。中国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之一。“尔滨”火爆出圈,热门游戏带火山西文旅,144小时过境免签让“China
12月4日 下午 10:38
其他

当前中国经济问答①| 经济增速怎么看?

新华述评|经济增速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一看中国经济,许多人习惯于先看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8%,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指出:“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改革举措,将有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有充足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继续发挥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作用。”中国经济航船始终在稳健前行,有厚实的底气,有充沛的动力,更有不断汇聚的信心,哪怕有风有雨,定能一往无前。(一)不可否认,中国的发展需要速度。
12月3日 下午 11:00
其他

名额翻倍、标准提高!国家奖助学金最新政策→

据了解,本次政策调整所需资金,继续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现行渠道和分担方式共同承担。三部门将督促各地统筹安排资金,及时下达预算,对资金使用和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记者:申铖、胡旭
10月29日 下午 3:22
其他

注意!这些App谨慎下载使用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监测发现13款违规移动应用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近期通过互联网监测发现13款移动App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1、隐私政策难以访问、未声明App运营者的基本情况、未声明隐私政策时效。涉及9款App如下:《友车友货》(版本1.2.2,应用宝)、《坦克风云OL》(版本1.6.13,豌豆荚)、《环球翻译官》(版本1.5.7,小米应用商店)、《天津出行》(版本1.24.0,应用宝)、《灵秀高台》(版本3.2.8,应用宝)、《甘肃农信》(版本4.3.0,应用宝)、《兰停序》(版本2.2,华为应用商店)、《新灵台》(版本4.0.0,华为应用商店)、《约驾校》(版本2.1.84,腾牛网)。2、隐私政策未逐一列出App(包括委托的第三方或嵌入的第三方代码、插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等。涉及5款App如下:《友车友货》(版本1.2.2,应用宝)、《坦克风云OL》(版本1.6.13,豌豆荚)、《华金期货》(版本7.0.11.2,百度手机助手)、《兰停序》(版本2.2,华为应用商店)、《韩语翻译》(版本1.5.6,豌豆荚)。3、App客户端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未经过用户同意,未做匿名化处理;个人信息处理者向其他个人信息处理者提供其处理的个人信息的,未向个人告知接收方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式、处理目的、处理方式和个人信息的种类,未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涉及7款App如下:《友车友货》(版本1.2.2,应用宝)、《坦克风云OL》(版本1.6.13,豌豆荚)、《华金期货》(版本7.0.11.2,百度手机助手)、《天津出行》(版本1.24.0,应用宝)、《诺嘉云管理3》(版本v1.0.9,pc6.com)、《灵秀高台》(版本3.2.8,应用宝)、《新灵台》(版本4.0.0,华为应用商店)。4、App在征得用户同意前开始收集个人信息或打开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涉及1款App如下:《樱花少女校园模拟器》(版本1.0.4,2265安卓网)。5、App未提供有效的更正、删除个人信息及注销用户账号功能,或为更正、删除个人信息或注销用户账号设置不必要或不合理条件;无法通过在线操作方式及时响应个人信息查询、更正、删除请求的,完成核查和处理承诺时限超过15个工作日。涉及1款App如下:《坦克风云OL》(版本1.6.13,豌豆荚)。6、App未建立并公布个人信息安全投诉、举报渠道,或未在承诺时限内受理并处理;个人信息处理者未建立便捷的个人行使权利的申请受理和处理机制。涉及5款App如下:《友车友货》(版本1.2.2,应用宝)、《坦克风云OL》(版本1.6.13,豌豆荚)、《兰停序》(版本2.2,华为应用商店)、《新灵台》(版本4.0.0,华为应用商店)、《约驾校》(版本2.1.84,腾牛网)。7、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个人有权撤回其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者未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撤回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途径、方式,未在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中予以明确。涉及8款App如下:《友车友货》(版本1.2.2,应用宝)、《坦克风云OL》(版本1.6.13,豌豆荚)、《环球翻译官》(版本1.5.7,小米应用商店)、《诺嘉云管理3》(版本v1.0.9,pc6.com)、《兰停序》(版本2.2,华为应用商店)、《新灵台》(版本4.0.0,华为应用商店)、《约驾校》(版本2.1.84,腾牛网)、《樱花少女校园模拟器》(版本1.0.4,2265安卓网)。8、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个人进行信息推送、商业营销,未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未向个人提供便捷的拒绝方式;隐私政策未声明收集的用户个人信息用于定向推送、精准营销;隐私政策明示存在定向推送功能,页面中未见显著区分个性化推送服务。涉及3款App如下:《坦克风云OL》(版本1.6.13,豌豆荚)、《华金期货》(版本7.0.11.2,百度手机助手)、《环球翻译官》(版本1.5.7,小米应用商店)。9、处理敏感个人信息未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涉及2款App如下:《友车友货》(版本1.2.2,应用宝)、《甘肃农信》(版本4.3.0,应用宝)。10、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未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涉及4款App如下:《坦克风云OL》(版本1.6.13,豌豆荚)、《环球翻译官》(版本1.5.7,小米应用商店)、《诺嘉云管理3》(版本v1.0.9,pc6.com)、《樱花少女校园模拟器》(版本1.0.4,2265安卓网)。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提醒广大手机用户谨慎下载使用以上违规移动App,同时要注意认真阅读其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说明,不随意开放和同意不必要的隐私权限,不随意输入个人隐私信息,定期维护和清理相关数据,避免个人隐私信息被泄露。记者:张建新
9月25日 下午 6:47
其他

300余位中非嘉宾相聚湖南,他们聊了什么?

新华鲜报|300余位中非嘉宾“湘”约,共谋中非合作新未来作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湖南是中国对非合作最活跃的省份之一。7月24日至26日,300多名中非嘉宾相聚湖南,在第七届中非民间论坛、第七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上,话友谊、谈合作,探讨为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聆听中非友谊故事时代回响会场外,随处可见中非嘉宾握手、拥抱;会场内,一则则小故事,诉说着中非友谊在日益密切的交往中历久弥坚。在国际志愿服务平行论坛上,中国(湖南)第19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长朱伟分享了他的中非友谊故事。朱伟曾赴津巴布韦推广中医针灸,培养当地中医针灸人才。尽管他已回国一年多,仍常接到来自非洲的求助电话。“我最近就接到了紧急视频求助。针灸班学员理查德正在出诊,我远程指导他通过针刺一些关键穴位,缓解了一位小男孩的腹痛。”朱伟说,“在一次次跨国医疗援助中,以中医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非洲越来越受欢迎。”7月25日,中国(湖南)第19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长朱伟在平行论坛上分享他的中非友谊故事。(受访者供图)真正的友谊,从来都是相互给予。开幕式上,来自青海玉树和云南金平的两位小学生尕玛罗多旦增和敖景昕,用稚嫩的声音讲述了他们所在的中刚友谊小学、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的故事。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并不富裕的刚果共和国政府向灾区捐建了一所小学,将其命名为“中刚友谊小学”;2015年,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在访华期间宣布,为云南金平捐建一所小学,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条件……“彩云之南见证了中非兄弟般的深情厚谊,我们永远铭记。”敖景昕说,“我们会努力学习,成为中非友好交往的小使者。”故事,因真诚而点滴入心。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滋养着中非友谊的合抱之木。拉紧中非全方位务实合作纽带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两片发展热土,远隔万里而休戚相关,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部署,受到非洲朋友广泛关注。他们相信非中各领域合作将迎来更多机遇。“希望与中国加强海洋生态环保合作,共享蓝色经济发展。”塞舌尔联合塞舌尔党副主席马文·范尼言辞恳切。“期待中国帮助贝宁青年了解新兴数字技术,以应对更多挑战。”贝宁复兴进步联盟中央档案组成员克雷邦·阿克培米亚库·多多目光深远。“鼓励中非媒体开展联合报道,加强智库伙伴关系合作,促进双方信息共享。”非盟经社文理事会高级新闻官卡罗尔·吉隆博提出具体举措。7月25日,中非参会嘉宾在第七届中非民间论坛、第七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开幕式上。新华社记者
7月27日 下午 7:21
其他

这份蓝皮书发布,事关近3亿老年人

新华鲜报|近3亿老年人!中国“养老”加速变“享老”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近3亿。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家事,也是国事。最新发布的《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2023-2024)》,针对新形势下养老产业的新趋势、新挑战,倡导“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从养老服务模式、数字养老、银发经济等多方面,探索中国式养老新理念、新举措、新画卷,以更好适应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新理念:编织养老服务幸福“网”。人口老龄化发展有多快?专家预测,2035年前后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约5亿。“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表示,健康老龄化的内涵是动态发展的,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机融合,涉及亿万民众切身利益,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这是实现老年群体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体现。蓝皮书提出,要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新理念,从生命观的优化、老年健康新内涵等方面,兼顾“为老”和“备老”,对中国式养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如何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解决好老年人健康的急难愁盼,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洪彪说,加快编织养老服务幸福“网”,让老年人用智慧、经验、劳动拥抱新生活,增加社会活力、社会创造力、社会亲和力,收获更多老年人口健康红利。健康老龄化发展,如何进一步健全体系?专家建议从三个维度把握:一是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养老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二是养老服务体系,解决由谁提供养老服务、提供什么样的养老服务等问题;三是健康支撑体系,解决老有所医、老年康养、医养结合的问题。——新举措:助力构建支撑保障体系。“9073”——这是中国养老模式基本构成,即约90%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机构养老。照顾好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日常需求是重中之重。提供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智慧型家庭养老床位,发展老年活动中心,发展老年食堂……蓝皮书建议,让老年人在“家门口”能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近150万户,累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3.5万张,逐步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一些地方在探索:北京市加快构建“预防、治疗、照护”三位一体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江苏省聚焦体医养融合社区慢病老人运动干预新模式,黑龙江省打造中医药康养发展方案……——新画卷:满足养老服务新诉求。一面是老年人越来越长寿,一面是“多病共存”,护理需求、长期照护需求等日渐加大。“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有不同诉求,困难老年人困难也各不相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建议,要直面问题,在发展中补短板,在解决老年群体期盼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银发经济新业态。中国卫生经济学会老年健康经济专业委员会联合北京大学“健康中国理论与实证研究”课题组表示,面对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亟待探索多样化养老新业态。据相关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推动“智享养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之变,养老也要创新。蓝皮书提出,应特别注意解决养老产品、服务“不适老”问题。“‘黑科技’要关爱老年用品,让‘为老’服务更显‘科技范儿’,使用更便捷。”范利说。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目前,我国农村养老面临一些“坎”。北京大学教授王红漫建议,为农村老年人编织一张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幸福“网”,充分发挥农村熟人社会互助互惠特点,力争让老年人实现不出村、不离乡就能吃上热乎饭、看个小病等。“养老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式办法就是要调动每一个社会细胞力量,尽可能用小投入解决大问题,大力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韩启德表示,守护好今天的“夕阳红”,也是善待我们的明天。策划:陈芳
7月15日 下午 8:19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从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读懂习近平的改革之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2次重要会议,引领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改革航程。这是改革的催征鼓点。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审议通过超过600份改革文件,指引各方面出台3000多项改革方案,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精神和不断发展、日臻精深的改革之道。掌舵定向:“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夏日的中国,涌动改革的热潮。2024年6月11日,北京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关于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改革文件,直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改革精准发力、落地生效。10年多来,这样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72次。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中国改革航船沿着正确航线向更深水域、更广天地前进。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擘画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勾勒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明确任务书、时间表、施工图,336项改革举措涵盖方方面面。此时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跨越新的重要关口: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不断积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的国际竞争形势逼人,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敏感程度,可想而知。致广大而尽精微。越是庞大复杂的工程,越是需要精确定向、周密部署、扎实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一个多月,2013年12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在党中央层面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对于这一机构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阐明要旨:“就是要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仍亲任主任。这一机构职能更加全面、组织更加健全、运行更加稳定,形成统揽改革开放的坚强中枢,汇聚最为广泛的改革力量。船载千钧,掌舵一人。在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重任扛在肩上:深远谋划,为改革纵深推进提供科学指引;系统部署,研究制定重大改革议题;亲力亲为,认真审阅修改重大改革方案,引领督促每一项改革落地见效……回望来时路,中国改革开放从来都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进入新时代,改革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改、为谁改、怎么改?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方向——2014年1月,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要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以三个“不能变”标定改革方向:“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2023年4月,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思想在伟大变革中升华。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提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的中国拓开改革的大格局、厘清改革的大逻辑——关于改革和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关于改革和发展:“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关于改革和法治:“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尤其难在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难在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72次会议不仅指明进军的方向,更是擂响出征的战鼓——紧紧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着力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深化生态文明领域改革,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开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担当,深化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10年多来,72次会议部署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构建起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推动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改革不断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新时代10年,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凝练总结,再一次印证了这一重大论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精准指引:“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改革实践,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从“加强对跨区域跨部门重大改革事项协调”,到“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再到“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历次会议中,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令人耳目一新,并在实践中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精准发力、精准落地。坚持问题导向,以调研开路,用改革破题——“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在是否解决了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制定实施方案直奔问题去”……会议多次强调这一重要方法。“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一次次会议、一项项部署也正是以问题为抓手,让改革有的放矢、纵深推进:针对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事关亿万学生前途的问题,研究审议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部署各地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为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问题,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改进工作机制、加强责任追究,推动“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为老百姓打开一条通往公平正义的便捷之门;剑指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围绕直接面向企业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改出了政务服务的温度,改到了群众心坎上……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方法论更加鲜明。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查研究是破题之道。2020年4月21日,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利县老县镇卫生院。在《安康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一览表》前,总书记驻足察看,详细询问了报销政策等很多细节问题。6天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一定要管好用好”。尊重首创精神,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2019年7月,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次年10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部署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要求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5年来,对标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五大战略定位”,先行示范区建设正在深圳这片改革热土上加快推进。2024年6月,深圳市发布2024年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拿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新的年度“施工图”。改革必须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上强调“要牢固树立改革全局观,顶层设计要立足全局,基层探索要观照全局”“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协调”。部署设立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推行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编制试点;开展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一块块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播下良种、精耕细作,将更多制度创新成果推向全国。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从前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中期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现阶段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全面深化改革愈加强调把握各项改革的相互关系和耦合作用,在目标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在效果上相得益彰。对此,会议有着许多精辟阐述:“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要准确把握改革内在联系,提高改革系统集成能力”“推进改革要树立系统思想,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领域实现改革举措系统集成”……系统集成,就不能“九龙治水、各管一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同向发力,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等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相结合;促使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相衔接;抓好改革方案协同、改革落实协同、改革效果协同……正是由于坚持全局筹划、统筹兼顾,各项改革发生“化学反应”,持续释放改革效能。人民至上:“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曾经,一纸户籍,在城乡间划出一道“鸿沟”。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摆上了中南海的议事案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推进人的城镇化重要的环节在户籍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举措。”自此,户籍制度改革按下“加速键”:破难题、蹚新路,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3%,逐步打破城乡二元对立,让更多奋斗者找到温暖归属。“只要有利于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就坚决地破、坚决地改”,改革价值取向始终鲜明。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72次会议的公开报道中,“人民”和“群众”分别出现了200多次和100多次。一件件关乎百姓的大小事,被列入会议议程,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使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集采前要68元一支,降价后一支只要20元。”对于患糖尿病多年的湖南患者谭赛喜而言,胰岛素是日常必需的药物。如今通过专项集采,胰岛素价格降了下来,还可以通过特殊门诊报销70%,为他减轻很大负担。悠悠民生,健康为大。多次会议将深化医卫改革的议题列入议程。其所触及的,不仅有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样的整体性改革,也有加强儿科医务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具体安排,还有福建三明医改等经验示范。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垃圾分类、环境保护、法律援助、养老托育、教育减负……一份份改革文件获得通过,一项项制度安排渐次落地,事关民生福祉的改革被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好地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书写改革新篇章。“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一席话,深刻揭示亿万人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之源、智慧之源。壮阔的改革进程中,认识上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实践中的每一个创造和积累,无不源于人民群众的拼搏奋斗和聪明才智。2016年底,浙江提出“最多跑一次”,开始了政务服务改革历程。从理念化为实践,“最多跑一次”成为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上审议讨论的典型经验,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创新发展。“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要求“尊重基层群众实践”“发动群众参与改革,引导社会支持改革”,指出“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一次次会议释放明确信号,引领改革找准开启人民伟力的金钥匙。——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2015年2月,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改革的“获得感”问题。总书记指出,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此后的多次会议对此作出深入的阐释:“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要把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来抓”……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三五”以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28.6%,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八连升”至89.4%,全国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成绩单背后,是一系列有力的改革举措: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编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调查显示,老百姓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超过90%。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用心回应人民的期盼。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担当实干:“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2016年2月23日,农历元宵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没有安排审议新的改革方案,而是听取10项改革推进落实情况汇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一连讲了三个“抓”:“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总书记斩钉截铁地说。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72次会议中,“落实”一词贯穿始终,在公开报道里共出现300多次。会议多次专题听取重大改革落实情况汇报,重点了解改革举措落实情况,部署改革推进的步骤和次序。回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历程,抓落实是要求,是行动,更是改革制胜之道。挺膺担当、迎难而上——“真刀真枪、大刀阔斧,涉险滩、动奶酪、啃硬骨头”。2014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农村改革,就是“难啃的硬骨头”之一。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安徽小岗村。在“当年农家”院落,他俯身察看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契约,感慨不已。4个月后,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直指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不适应的难题。不只农村改革,司法体制改革、院士制度改革、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一项项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多年未有进展的改革在历次会议推动下持续突破。既挂帅又出征,以精准扶贫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一场历时8年的脱贫攻坚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掀起祁连山等多地生态问题整治风暴,并亲自考察验收整治效果;针对政法领域权力制约监督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推进政法领域改革,抓紧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机制……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践行“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使各项改革都能落地生根”,引领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跟踪问效、推动落实——“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2020年7月,浙江金华,一场“改革督察员”聘请会议引人关注。由企业主、群众代表、基层代办员、新闻工作者等组成的第一期35位改革督察员正式“上岗”。他们将发挥专业所长,紧盯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和重点项目,精准发现问题,推动改革不断深化。中央改革办专门成立督察局,专司改革方案督检之责;浙江探索建立特约改革督察员(观察员)制度,山东建立重点改革任务挂牌督办机制,湖南不断健全改革督察统筹联动机制……10年多来,督察工作和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紧密协同,始终是党中央狠抓改革落实的重要手段。2014年9月,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召开。“要调配充实专门督察力量,开展对重大改革方案落实情况的督察,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改革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工作,“严把改革督察关”。提出“要抓督察落实,强化督察职能,健全督察机制”,明确“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要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强调“下更大气力抓好改革督察工作”……一次次会议围绕改革督察作出明确要求,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将改革落到实处。压实责任、形成合力——“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提到了这个好消息。此前不久召开的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该意见。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从各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主动将河湖作为自己的责任田,到企业、校园、社区涌现一批“民间河长”……2018年6月底,我国全面建立河长制;半年后,湖长制全面建立;2022年,在南水北调工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河长制”带来“河长治”,正是压实各级责任、形成各方合力、建立落实机制的生动例证。多次会议强调:要遵循改革规律和特点,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改革评价机制;要盯责任主体,抓“关键少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压实责任明确“人”、动态监测精准“督”、追责问效科学“评”,从中央到地方,全链条改革落实闭环机制逐步建立完善。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如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已总体完成。新加坡《联合早报》曾经评价,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全面推进改革进程。永不止步:“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发展永无止境,改革不会停步。“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2023年4月,在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定调。开启新的征程,中国如何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蓝图举世关注,中央深改委会议无疑是一扇重要的观察窗口。紧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一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明确要坚持用改革开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要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聚焦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明确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推进方式”;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中央深改委会议不断传递出新的改革强音,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决心。与此同时,中央深改委会议接连出台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面向未来运筹帷幄,在重点领域布局落子。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关于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的意见》《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若干意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一系列改革新举措推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大幕开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澎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一以贯之,彰显中国无比坚定的改革决心和信心。今天的中国,奋进的脚步愈发铿锵。发展与改革融合激荡,汇聚起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上下同欲者胜。勇立改革潮头,弘扬改革精神,将党的意愿与人民意愿相统一,将党的行动和广大人民心声相结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新华社记者:邹伟、韩洁、谢希瑶、丁小溪、严赋憬
7月15日 下午 7:46
其他

32国驻华使节走进这里,点赞→

新华鲜报|32国驻华使节走进内蒙古,点赞中国北疆生机活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7月10日至13日,来自喀麦隆、多米尼克、斯洛文尼亚、南非等32个国家的驻华使节走进内蒙古自治区,体验中国北疆的生机活力,感受这片土地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能。四天时间,使节们先后参访乌兰察布、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三个城市。这些关键词,被使节们反复提及——“迷人”位于乌兰察布市的辉腾锡勒草原绿草如茵,山坡上野花烂漫、牛羊成群。“来到这片美丽的大草原,你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放松惬意。这里很值得住上一段时间。”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巴纳的脚踩在松软的草地上,不时深呼吸,享受着美好。一场小型那达慕正在上演。畅快淋漓的搏克较量、热情豪迈的民族舞蹈、婉转悠扬的长调演唱……引得使节们拍手叫好。牧民们把使节们迎进自己家,用手把肉、奶茶、奶酪等特色美食热情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们。7月10日,驻华使节参访团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草原观看蒙古族特色表演。新华社记者
7月14日 上午 10:05
其他

破译城市文明“密码”,“考古中国”重大发现→

新华鲜报|“考古中国”破译城市文明“密码”你是否想过,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曾经的样貌是怎样的?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浙江绍兴稽中遗址、江苏盐城盐业考古、河南开封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江苏淮安城市考古等4项历史时期城市考古最新进展,揭开古代城市的发展演进和时代变迁。这些考古成果藏着怎样的文明“密码”?在浙江绍兴稽中遗址,我们或许可以一窥战国时期,越国大型建筑基址的风采——这里,发现有越国与汉代建筑基址。其中,战国时期遗存包括1组大型建筑基址和1眼水井。这是考古发掘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存在战国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经碳十四检测,相关遗存距今约2500年,为探寻越国都城提供了重要线索。此外,这里还清理确定两汉高等级建筑遗存,并且首次发现包含墨书“会稽”“山阴”地名的汉代木刺实物,以及汉代墨书“如律令礼”文字陶片,这些都是两汉郡县考古的重要发现。战国与汉代建筑基址。(国家文物局供图)盐,背后有哪些古代都市“烟火”日常?江苏盐城盐业考古,铺展开盐业生产历史悠久的生动画卷——盐城亭湖区的沙井头遗址,发现规整的汉代道路,较为密集分布的水井,成规模、多类型的排水设施,以及房址等重要遗迹;盐城东台市的缪杭遗址,发现唐代盐业生产中的引蓄水、摊场、淋卤等工艺流程相关遗迹;盐城大丰区的后北团遗址,发现南宋至明清时期盐灶、淋卤坑等制盐遗迹。由汉至唐,由南宋至明清,考古发现让千余年来制盐工艺的技术传承发展跃然眼前,也进一步明晰了我国江淮东部盐业生产历史发展脉络。透过这些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在这里居住的人家、劳作的先人。后北团遗址制盐相关遗迹。(国家文物局供图)《清明上河图》描摹的汴河两岸风貌令人神往,当年的北宋都城东京是怎样的繁华?我们把目光投向河南开封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这一遗址,是目前考古发现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城门整体结构为一门三道式,由门道、隔墙及两侧墩台构成。相关考古负责人介绍,景龙门遗址为认识北宋东京城结构布局、建筑制度提供了重要实证,也是古今城市文脉传承赓续的又一生动案例。北宋晚期楼台建筑西部夯土堆积及包砖。(国家文物局供图)水脉连着文脉,大河润泽百姓。通过江苏淮安3处考古新发现,我们可以看到大运河流淌千年所经历的变迁——记者了解到,考古工作发现,庆成门遗址是淮安旧城的西门,完整揭示出主城门、瓮城及排水系统的整体格局,新路遗址是一处保存完整、格局清晰的明代街巷类遗址,板闸镇遗址是一处明清时期市镇遗址,为研究大运河漕运、盐运和关榷税收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有关专家介绍,这3处遗址再现了明清时期大运河沿线的繁荣景象,反映了大运河沿线市镇发展、人地关系演变及河道治理与变迁,是研究运河漕运、盐运和关榷税收等问题的重要实物资料。淮安板闸镇遗址发掘区航拍图。(国家文物局供图)让城市留住文脉,让人们记住乡愁。从绍兴到盐城、从开封到淮安……历史时期城市考古正破解现代都市的文明“密码”,让我们可以认识千百年前,这片土地上的寻常巷陌,感知古老城市的文化遗存和历史记忆。一代代考古工作者们躬耕田野、胼手胝足,带来更多新发现,将让古老文明的面貌变得更加清晰。策划:陈芳
7月13日 下午 6:39
其他

首次突破400米!

新华鲜报|首次突破400米!我国大湖钻探探寻青藏高原自然密码从青藏高原湖底沉积物取岩芯,看百万年来气候变幻。这场纳木错湖泊科考是突破,亦是见证。7月12日18时35分,水上钻探平台钻机轰鸣,卷扬机拉紧钢绳,高达14.3米的钻塔,将层层包裹的湖泊岩芯打捞出来。这是我国首次在青藏高原大湖钻探中成功突破400米的深度获取岩芯,打破了2020年纳木错湖泊钻探153.44米的钻探纪录。钻取如此深度的湖泊岩芯是一场非凡探索——这是第二次青藏科考于2024年的重大标志性科考活动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中海拔最高的钻探项目。高海拔带来的低温、缺氧,湖泊底部复杂的地质结构,不断晃动着水上钻探平台的风浪,都为湖泊科考任务增添了前所未有的难度与挑战。钻取含有泥土、砂石的湖泊岩芯是一项复杂且精细的工作。钻塔高耸,科研人员却要在狭长的操作台上小心翼翼地处理来之不易的湖泊岩芯样品,每一寸样品,都期待解读出更多自然奥秘。在海拔超4700米的湖面,多国联合科考队不懈努力38天,于湖底深度402.2米处钻取岩芯,总钻探深度累计超过1300米,采取到上千管湖泊岩芯。7月12日,科研队员和钻探队员在庆祝纳木错湖底402.2米深度湖泊岩芯样品成功采集。新华社记者
7月13日 上午 9:02
其他

6年6轮调整!700余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

新华鲜报|6年6轮调整!700余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6年6轮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共有700余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越来越多慢性病、罕见病等药品被纳入,更多患者在用得上药的同时用得起药。今年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已正式启动。国家医保局7月11日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国家医保局最新数据显示,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累计有700余种救急救命的好药、创新药等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包括通过谈判新增的446个药品,其中大部分为近年来新上市、临床价值高的药品。目前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西药和中成药数量增加至3088种。新药好药不断纳入医保。2020年新增替雷利珠单抗、仑伐替尼等17种抗癌药;2021年新增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重要药品诺西那生钠注射液;2023年的目录调整覆盖了16个罕见病病种,填补了10个病种的用药保障空白,戈谢病、重症肌无力等疾病治疗用药被纳入目录……肿瘤、慢性病、罕见病等药品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新药进目录的速度不断加快。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新药从获批上市到进入目录的时间,已从原来的5年多缩短到现在的1年多,80%的创新药能够在上市后两年内进入医保药品目录。目录内药品价格更趋合理。谈判竞价是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关键一环。医保方和企业方围绕“价格”反复博弈。2023年,143个目录外药品参与谈判或竞价,其中121个药品谈判或竞价成功,平均降价61.7%。一些“高价救命药”在经过“灵魂砍价”后被纳入医保,为许多家庭带来希望。在2021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中,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经谈判后,从每针70万元降至3万余元,被纳入医保。肿瘤治疗药物持续更新。2020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中,对2018年抗癌药专项准入谈判中的14种独家药品,按规则进行了续约或再次谈判,平均降幅为14.95%,其中个别一线抗癌药降幅超过60%。到2023年,目录中肿瘤靶向药的数量已达74个。患者看病负担减轻实实在在。2022年,147个目录外药品参与谈判和竞价(含原目录内药品续约谈判),总体成功率达82.3%。谈判和竞价新准入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60.1%。协议期内275种谈判药报销1.8亿人次。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年内累计为患者减负2100余亿元。6轮调整,药品“有进有出”。经过多次调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已累计调出395个疗效不确切、易滥用、临床被淘汰或者即将退市的药品。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调整将更加关注药品供应保障情况的监测与管理,提升医保药品的可及性。在调出品种的范围方面,将近3年未向医保定点医药机构供应的常规目录药品,以及未按协议约定保障市场供应的谈判药品列为重点考虑的情形,强化供应保障管理。今年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将于11月完成谈判并公布结果。期待更多好药进入医保,切实缓解百姓看病后顾之忧。策划:陈芳
7月12日 上午 9:19
其他

在4102.8米海底挖“宝”!

新华鲜报|在4102.8米海底挖“宝”!我国深海采矿车迎来新突破在4102.8米海底挖“宝”,成功取回深海多金属结壳与结核!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记者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9日举行的采访活动中获悉,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制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开拓二号”日前完成海试,首次突破国内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海试水深4000米大关,在国内首创5项新技术。大洋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应用价值极高。但海底地形崎岖,海况条件复杂,要想在深海探采取“宝”,离不开高端的海底采矿装备。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制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开拓二号”海试现场。(无人机照片,6月22日摄)长6米、宽3米、高2.5米、重14吨。记者在上海长兴海洋实验室看到,“开拓二号”是一台“大家伙”,设计作业水深6000米。它有两大鲜明特征:一是强有力的掘进齿能在海底“削矿如泥”,二是4条平稳结实的金属履带可以在深海矿区“如履平地”。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开拓二号”首席科学家杨建民介绍,这次海试从6月19日启航,6月28日返航,航程1840多公里。团队在西太平洋多金属结壳与结核海区开展海底行进、矿物开采、布放回收等全系统联调联试。连续5天,“开拓二号”海底探“宝”动作不断:每天完成1个潜次,分别达到1802.4米、1929.9米、1955.8米、2048.5米和4102.8米的深度,并成功获得200多公斤多金属结壳、多金属结核等各类深海矿产样品。海试现场照片,前排中间为杨建民。新华社发4102.8米意味着什么?杨建民告诉记者,此次海试水深突破4000米大关,意味着基本可以达到海底采矿需要的深度,深海矿产资源一般赋存在2000米至6000米深海海底,其中多金属结壳与硫化物主要分布在4000米水深以内。海底“宝”有何价值?结壳和结核是两种深海矿产,前者是生长在海底岩石上的矿物质覆盖层,后者主要以半埋藏的状态分布于海底沉积物之上。根据分析,此次海试获得的结壳和结核铁、锰含量均介于10%至20%之间,且富含钛、镍、铈、铜等关键金属。海底挖“宝”要有硬核技术。成果背后,是5个深海采矿领域的首创技术,分别是深海复杂海底地形高机动行进技术、深海多矿类复合钻采技术、深水重载作业智能精细控制技术、非金属缆深海重载布放回收技术和深海环境扰动监测评估技术。得益于深海复杂海底地形高机动行进技术,无论是坡度达30多度的陡峭、崎岖海山,还是由高粘性稀软沉积物堆积的海底“滩涂”,“开拓二号”都能顺利行进、爬坡和原地回转,其四条履带能实时调整方向和状态,适应海底复杂地形行走的需要。开拓二号(左)和开拓一号(右)
7月9日 下午 10:39
其他

管党治党、兴党强党,新华社6篇述评这么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从健全组织体系、教育体系、监管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等五方面,对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作出部署。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命题,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全党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有效途径,不断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7月3日至8日,新华社连续推出6篇述评,带你深刻理解其中要义。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引领推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发生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重大变化。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健全党的组织体系,使党的组织优势不断彰显,组织力量充分发挥。点击海报,阅读详情↓↓新的起点上,面向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必须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我们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点击海报,阅读详情↓↓踏上新征程,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健全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点击海报,阅读详情↓↓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我们党推进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在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健全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保障。点击海报,阅读详情↓↓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只有不断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责任格局,才能真正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巩固发展全党动手一起抓的良好局面。点击海报,阅读详情↓↓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更好肩负使命任务、创造新的伟业,必须一以贯之发扬改革精神,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点击海报,阅读详情↓↓监制:张晓松统筹:孙闻、王宇新媒体文案:王亚宏视觉设计:栾若卉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7月9日 下午 9:54
其他

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

新华述评|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6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鲜明提出“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又对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作出系统部署,强调“不断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7月9日 上午 9:47
其他

1463.5万人次!

Travel我们期待已久,打算去北京故宫和长城、上海外滩,再去成都看看大熊猫。”7月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边检站民警正在办理边检查验手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边检站供图)最近一段时间,“China
7月6日 下午 1:29
其他

健全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述评之三

新华述评丨健全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述评之三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从五方面对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作出系统部署,强调“要健全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
7月5日 下午 9:49
其他

双双亮相!一起探秘“雪龙2”号和“极地”号→

新华鲜报|探秘“雪龙2”号和“极地”号!感受中国极地考察硬实力
7月5日 上午 9:42
其他

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述评之一

新华述评丨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述评之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从健全组织体系、教育体系、监管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等五方面,对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作出部署。其中,“要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居于首位。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引领推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发生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重大变化。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健全党的组织体系,使党的组织优势不断彰显,组织力量充分发挥。令之不行,政之不立。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首先要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组织是政治组织,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自2015年开始,党中央每年听取“五大班子”党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已成为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从《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明确“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到领导班子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机制日益完善,再到请示报告制度这一重要组织制度愈加成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的生动图景渐次铺展。抓好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首要的是全党必须一以贯之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这是不可动摇的原则。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注重从领导制度机制的健全完善上保障“两个维护”,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中体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坚持和完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形成一级抓一级、抓好本级带下级、大抓基层强基础的工作格局,推动党的各级组织都坚强有力,才能确保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中国共产党现有基层组织517.6万个。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要坚持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2024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考察调研,强调:“社区党组织是党联系基层群众的神经末梢。社区党组织建好建强了,社区工作就有了主心骨。”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抓基层党建工作写入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责任清单;着眼基层队伍建设,优秀干部在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强化政策支持,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日益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要更充分认识到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拓展延伸,方能不断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适应新形势,拓展新领域。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要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线下线上全覆盖。2018年11月,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中心大厦,详细了解这里开展党建工作等情况,指出:“随着经济成分和就业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就业的党员越来越多,要做好其中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引导他们积极发挥作用。”近年来,我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日益壮大,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聚集了大量新就业群体。新兴领域发展迅速、规模巨大、渗透力强、非常活跃,党的组织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作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重要任务之一。此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这一要求。加强“三新”领域党的建设,就要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党建工作体系,进一步消除党建“空白点”,织密党的组织网络,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探索“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等,既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在党员教育方法、党员管理手段、党建工作考评等方面赋能增效,推动“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线下线上全覆盖。严密的组织体系是我们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实践反复证明,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体系强大优势,就能拥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把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作为长期任务,强化系统观念、坚持系统推进,使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起来、强大起来,必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记者:高蕾、范思翔
7月3日 下午 9:11
其他

科技金融首次明确“施工图”!

新华鲜报|科技金融首次明确“施工图”!七部门合力破难点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如何让“科技之花”绽放得更绚丽?一份由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文件,首次明确了科技金融的“施工图”。这份《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为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为金融“活水”浇灌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7月1日 上午 10:00
其他

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为了月背近4斤土,拼了!

新华鲜报|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为了月背近4斤土,拼了!6月25日下午2时许,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终于迎回了自己牵挂53天的“六姑娘”——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定位、搜索、检查状态……返回器工作正常,任务圆满成功,胡浩悬着的心才放下来。虽然嫦娥六号如期从月背带回近4斤土,这几天胡浩依然在奔波中:护送返回器回京并开舱“取宝”、部署安排轨道器后续拓展实验、见证月背样品开启科学研究……忙碌间隙,他第一次向新华社记者聊起嫦娥六号不为人知的故事。图为胡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6月30日 下午 9:52
其他

事关13.34亿参保人!这一调整7月1日启动→

新华鲜报|事关13.34亿参保人!2024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7月1日启动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关系着每一名参保人。7月1日,今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正式启动,符合条件的医药企业可以开始提交申报材料。哪些药品有望纳入目录?今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有哪些重点?《202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中,能找到“答案”。——纳新药、降药价,更多新药、好药有望进医保。工作方案明确,目录外5类药品可以申报参加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包括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适应症或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等。今年的申报条件也进行了小幅调整,按规则对药品获批和修改适应症的时间要求进行了顺延,2019年1月1日以后获批上市或修改适应症的药品可以提出申报。这意味着,更多新药将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经过此前的6轮调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已累计新增纳入744个药品,包括通过谈判新增的446个药品,其中大部分为近年来新上市、临床价值高的药品,覆盖目录31个治疗领域。目前,医保药品目录准入方式为企业申报制,申报范围主要聚焦5年内新上市药品。在此影响下,5年内新上市药品在当年新增品种中的占比,已从2019年的32%提高至2023年的97.6%。以2023年为例,共有57个品种实现“当年获批、当年纳入目录”。除了申报环节,后续的评审、测算、谈判等流程也对创新药给予“倾斜”。如在评审测算环节,将创新性作为重要指标,提升创新药的竞争优势。——调“老药”、腾空间,引导药品目录“提档升级”。经过多次调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已经累计调出395个疗效不确切、易滥用、临床被淘汰或者即将退市的药品。今年的工作方案对调出品种范围进行明确,将近3年未向医保定点医药机构供应的常规目录药品,以及未按协议约定保障市场供应的谈判药品列为重点考虑的情形,以帮助强化供应保障管理。“吐故纳新”,更多新药、好药将进入医保药品目录。——更科学、更规范,药品目录调整将更加公开、透明。今年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专家监督管理,明确专家参与规则和遴选标准条件,加强对参与专家的专业培训和指导,提高评审测算的科学性、规范性。据介绍,近年来专家评审规则已趋于稳定,主要采取专家讨论和个人评分同时进行的方式,争取传达给企业稳定的预期。今年8月至9月为专家评审阶段。根据企业申报情况,药学、临床、药物经济学、医保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将联合评审,形成拟直接调入、拟谈判或竞价调入、拟直接调出等药品建议名单,同时将对拟谈判或竞价药品的规格、医保支付范围等进行论证确定。在谈判环节,医保谈判专家将分组与医药企业就药品支付标准进行“面对面”谈判磋商,并根据谈判结果决定药品能否进医保、以什么价格进医保。截至2023年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约13.34亿人。一轮轮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正切实帮助参保人用上更多好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策划:陈芳记者:彭韵佳编辑:郭宝江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6月30日 下午 5:14
其他

震撼!这一超级工程今日正式通车!

新华鲜报|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从昔日“叹零丁”,到今日“跨伶仃”,这是一个时代的见证。6月30日,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这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路线全长约24公里,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从此前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历时141天实现西人工岛合龙、8万吨沉管在海底一次性精准安装到位……迎着疾风、踏着巨浪,上万名建设者在珠江口连续奋斗7年。2021年9月22日拍摄的正在建设中的深中通道中山大桥和深中大桥。新华社发(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供图)频发的台风、高盐高湿的环境、复杂的海底情况……这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这个海上奇迹有多强?数据最能体现——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深中大桥主跨达1666米,加上两边边跨,总跨达2826米;世界最高通航净空海中大桥:深中大桥主塔高270米,大桥桥面距离海平面高达91米,船舶通航净空达76.5米,未来可满足30万吨散货轮和3万标箱集装箱船的通航需求;6月27日拍摄的即将通车的深中通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6月30日 下午 4:39
其他

面对市场热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这样回应

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如何?怎样看待金融总量数据下行?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意味着什么……在6月19日举行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详解货币政策走势,并对诸多热点问题进行回应。这是6月19日拍摄的2024陆家嘴论坛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6月20日 下午 4:50
其他

请查收中国这份绿意盎然的“成绩单”

新华鲜报|环境日到了!请查收中国这份绿意盎然的“成绩单”守绿水青山,护生态净土。6月5日是环境日。一份绿意盎然的“成绩单”——《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让我们看到了更美丽的中国:天更蓝——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水更清——全国地表水优良(Ⅰ至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9.4%;山更美——全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有目共睹。这些年,呼吸的空气更清新。广西南宁,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现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的梁璇静带来了一组“北京蓝”的数据——从雾霾笼罩到如今朋友圈里越来越多的蓝天,北京PM2.5浓度从2013年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32微克/立方米。每一微克的改善,都凝聚了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几年,北京的能源更清洁,车辆更低碳,企业更绿色……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好于年度目标,“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28.6%。这些年,流淌的河流更清澈。广西桂林市阳朔生态环境局的谢佳伶带来了一瓶清澈透亮的水。这瓶水,取自漓江的阳朔段。曾几何时,农业面源污染等流入漓江,漓江失去了清澈的底色。为守护好漓江,当地对入河排污口登记造册,完成整治,并为母亲河定期“复查”,护好一江清流。让人欣喜的是,改变的不仅是漓江。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地表水优良(Ⅰ至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9.4%,“十三五”以来实现“八连升”,累计上升21.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0.7%,“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7.9个百分点。广受关注的大江大河,水质改善更明显。2023年,黄河流域水质首次由良好改善为优,长江、黄河干流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这些年,祖国的山川更美丽。人们用汗水浇灌出点点绿意,装点着祖国大地。来自内蒙古的治沙工程师田旺告诉人们,一代代人不懈努力,库布齐沙漠已经从曾经的“死亡之海”蜕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全球“增绿”的主力军。我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6月5日,在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现场,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24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名单。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向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颁授聘书。新华社记者梁舜
6月6日 上午 9:05
其他

五星红旗在月背成功展开

新华鲜报|世界首次!嫦娥六号携月背“土”特产启程回家月背“挖宝”顺利结束,嫦娥六号启程回家!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被公认为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盆地。在这里开展世界首次月背采样,对进一步认识月球意义重大。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采样,并将珍贵的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完成了这份宇宙快递的“打包装箱”。从挖到取再到封装,一气呵成,干得漂亮!这源于敢为人先的创新设计——“挖宝”主打“快稳准”。受限于月球背面中继通信时长,嫦娥六号采用快速智能采样技术,将月面采样的有效工作时间缩短至不到20个小时;同时,探测器经受住了月背温差考验,克服了测控、光照、电源等难题,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了月球样品。“取宝地”一次“看个够”。嫦娥六号着陆器配置的降落相机、全景相机、月壤结构探测仪、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等多种有效载荷正常开机,服务月表形貌及矿物组分探测与研究、月球浅层结构探测、采样区地下月壤结构分析等探测任务。这些“火眼金睛”不但能“看清”月球,还能“看明白”月球。月背之旅,拍照“打卡”不能少。着陆后,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携带的“摄影小车”,自主移动并成功拍摄回传着陆器和上升器合影。“做科研”凸显“国际范儿”。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等国际载荷工作正常,开展了相应科学探测任务;安装在着陆器顶部的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成为月球背面可用于距离测量的位置控制点。中方和合作方科学家将共享科学数据,联合开展研究,产生更多成果。“挖宝”完成后,起飞分“三步走”。与嫦娥五号月面起飞相比,嫦娥六号上升器月背起飞的工程实施难度更大,在鹊桥二号中继星辅助下,嫦娥六号上升器借助自身携带的特殊敏感器实现自主定位、定姿。上升器点火起飞后,先后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三个阶段,顺利进入了预定环月飞行轨道。后续,月球样品将转移到返回器中,由返回器带回地球。还有这鲜艳的一抹红——表取完成后,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这是我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中国红”亦承载着人类的共同梦想。祝愿嫦娥六号归途顺利,我们在地球等你!策划:陈芳
6月4日 上午 9:11
其他

嫦娥六号,月背成功着陆!

新华鲜报|成功着陆!嫦娥六号将开始世界首次月背“挖宝”这是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性时刻!6月2日清晨,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即将“蟾宫挖宝”。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响起热烈的掌声,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6月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着陆月背的模拟动画画面。(新华社记者
6月2日 上午 7:56
其他

年度报告出炉!这些数据看我国住房公积金的变化→

新华鲜报|助力“安居梦”!全国住房公积金发放个人住房贷款近1.5万亿元小身材、大体量,聚沙成塔。助力“安居梦”,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红利持续释放,受益人群不断扩大。5月3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全国住房公积金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额34697.69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4713.06亿元。向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低息购房贷款,是住房公积金的主要“使命”之一。相较于商业贷款,公积金贷款的利率更低,人们能用更低的成本贷款购房。重点支持购买首套住房、普通住房,有效减轻贷款职工购房支出压力。2023年,40岁(含)以下贷款职工群体占比超过80%。住房公积金的作用不止于贷款支持购房,它还能提取用于租房、居住环境改善等方面。加大租房提取支持力度,鼓励大城市支持新市民、青年人提取每月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全年共1846.09万人提取2031.28亿元用于租赁住房,分别比上年增长20.04%、33.52%。支持缴存人改善居住环境,将加装电梯提取住房公积金政策的支持范围扩大到本人及配偶双方父母自住住房,全年共4.42万人提取住房公积金8.26亿元,用于加装电梯等自住住房改造,提取人数比上年增长313.08%。当前就业形态更加多样,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范围正在稳步扩大。2023年,增加济南、武汉、青岛、昆明、包头、晋城、湖州等7个试点城市,助力更多灵活就业人员稳业安居。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13个试点城市有49.37万名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比上年末增长124.10%。在重庆,灵活就业人员可选择自由缴存、按月缴存、一次性缴存等多种住房公积金产品。在苏州,在当地工作的外地人,在外地的苏州人,灵活就业人员都可以缴存,而且“灵活交、随时调”,月缴存额随时调整且无需审核、即刻生效。……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各地住房公积金业务办理减环节、减要件、减时限,有条件的地方实现了“全程网办”,跨省通办事项不断增加,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策划:陈芳
6月1日 下午 1:43
其他

辅助生殖进医保,有新消息→

新华鲜报|提速扩围!多地辅助生殖进医保托起“生育希望”
5月31日 下午 8:55
其他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里面有什么?

新华鲜报|向科技工作者致敬!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一座以科学家为名的博物馆,构筑起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家园。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14.7万件实物、34.5万件数字化资料、上百万分钟音视频……500余位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浓缩于此。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的这座特殊博物馆,闪耀着共和国科学家的璀璨星光。博物馆内的藏品,主要依托“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十余年的收集积累。行走在展馆内,目之所至,一封封书信,一页页手稿,一件件证章,静静诉说着科学家们的坚守与奉献。这是矢志报国的赤子之心——一张陈旧的普渡大学坐标纸,上面精心绘制着五星红旗的图样。这是1949年10月,正在美国留学的洪朝生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怀着激动的心情所绘。1952年,洪朝生毅然归国,后来成为我国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的开创者。超声学家应崇福在回国途中给美国导师去信,深情写道:“那个名为中国的国家是我的祖国”;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在入党志愿书上写下誓言:“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为中华之崛起、为民族之复兴,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拳拳之心,印刻在穿越时空的墨迹中。这是求真务实的严谨学风——一张展柜内,整齐排列的小盒子里分装着不同的黄土样本;旁边,几本摊开的野外考察笔记上,是地方景观手绘和地质情况记录。而这样的考察笔记竟足有300多本。刘东生院士采集的黄土样品和科研手稿、考察笔记等资料。(李慧韬摄)这些样本和笔记都来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东生。他扎根黄土研究60余年,为科研涉险滩、登峭壁、踏极地。正是这样的执着求真,让他带领中国在古全球变化研究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手稿、打字机、计算尺……一件件实物资料,记录着科学家最普通不过的科研工作,也勾勒出共和国科技发展的非凡历程。这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展墙上,一张旧报纸记录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1965年9月,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从1958年12月我国提出并确立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项目开始,三个单位联合研究,数百位人员参与,历时近7年,证明了中国人能够攀登世界科研高峰。中国“芯”研发、干细胞研究、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一项项展陈彰显出新征程上科研人员紧盯世界科技前沿,产生的原创性、引领性成果。5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上看到自己曾经的笔记。(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供图)一部科学史,也是一部科学家的精神史。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曾庆存特意来到现场,见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的重要时刻:“博物馆为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提供了鲜活、丰富的素材,为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力量。”华罗庚、周培源、钱三强……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激励着9000多万科技工作者担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接力精神火炬,勇攀科技高峰。策划:陈芳
5月30日 下午 10:17
其他

云南这所小学,见证中国同赤道几内亚兄弟的深情厚谊

新华鲜报|云南这所小学,见证中国同赤道几内亚兄弟的深情厚谊5月27日下午,一场视频连线在北京和云南之间进行。在北京一边,是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在云南一边,是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一所小学的师生代表。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奥比昂总统正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场视频连线,是奥比昂总统访华日程中的一项特殊安排。5月27日,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同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的学生视频会面。新华社记者
5月28日 上午 9:22
其他

9万列!中欧班列“跑”出开行新纪录

记者:唐诗凝、樊曦、夏晓
5月26日 上午 10:06
其他

400亿元,正式首发!

新华鲜报|400亿元!2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正式首发总额400亿元!5月24日,首期2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在北京证券交易所顺利发行。“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之后,超长期特别国债备受关注。“国债”“超长期”“特别”,这一组合代表什么意义?国债,是国家为了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一般认为发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利率债为“超长期债券”。和普通国债相比,超长期债券有助于缓解中短期偿债压力。特别国债的“特别”之处,就是具有特定用途、服务专项需求,资金使用针对性强、效果显著。我国曾在1998年、2007年和2020年分别发行过3次特别国债。从历史经验来看,特别国债发行将对经济社会稳定向好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从支持领域来看,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从今年的发债“日程表”看,自5月中旬持续至11月中旬,20年、30年和5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分别发行7期、12期、3期,首发日期分别为5月24日、5月17日、6月14日。5月17日发行的3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市场认购热情高涨。24日首发的2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有何特点?据了解,此次发行的2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为固定利率附息债,票面利率通过竞争性招标确定,自2024年5月25日开始计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此次招标利率水平可以看作市场欢迎程度的“风向标”。招标结果显示发行利率为2.49%,市场认购积极。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介绍,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利率会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和投资者的认购热情来确定,市场需求旺盛表明投资者对该国债的接受度较高。“2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助于构筑更加完善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发挥定价基准功能,完善利率传导机制,提升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田利辉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超长期特别国债首次“登陆”北交所,通过财政部北京证券交易所政府债券发行系统进行招标发行。2022年,北京证券交易所启动国债发行。在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实现平稳发行的基础上,北交所此次“上新”,首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将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个人能否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据了解,在发行方式上,今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均采用市场化方式,全部面向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成员公开招标发行。个人投资者不能通过发行系统直接参与招标购买,但可以在交易所市场或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开通账户购买和交易。老百姓日常购买较多的主要是储蓄式国债,这类国债具有较为稳定的收益特性,比较适合寻求稳定、长期回报的个人投资者。而超长期特别国债属于记账式国债,这类国债可以上市交易,流通性较高,交易价格会根据市场情况波动。专家提示,个人“出手”需谨慎。考虑到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较长、收益率波动等因素,建议投资者最好具备一定的投资经验和市场分析能力。业界专家表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之后,我国宏观政策“工具箱”更加丰富,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策划:陈芳
5月24日 下午 10:25
其他

占比达10%!

新华鲜报|占比达10%!中国数字经济“长”得快占比达10%!24日开幕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传来好消息: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10%。亿万民众畅享“数智红利”。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明确目标: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如今,这一目标提前实现。一个小苗茁壮成长,背后是从技术革新到产业赋能的持续突破。中国数字经济成长为“大块头”,其中蕴含着大智慧。——以前沿技术不断累积数字经济发展势能基于多传感器的城市道路车道线识别,工业机器人集成安装与调试,端侧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创新……在由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组委会主办的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上,一个个选题昭示着未来数字领域的技术新趋势。数字经济,本身是一门汇聚各种前沿技术的先进产业。5月24日,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观众在观看“移动爱家机器人”。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当前,我国5G网络、光纤宽带网络和移动物联网络覆盖面更广,先进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研发进度不断加快,2023年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位……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土壤,不断拓展着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以数据赋能有力托举产业转型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首批20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一一亮相。以工业数据空间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加强信息共享,应用物流运单人工智能识别、智能沙箱等技术提升多式联运承载能力和衔接水平,建立专业化新药研发数据集进行智能化分析以有效降低新药研发周期……一个个典型案例正是以数据要素促进产业转型的真实写照。在长三角,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中国“智”造速度的背后,是产业配套能力完备性的体现,更离不开数字化转型这一重要支撑。数据显示,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已超3.2万亿元,已培育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从供应链到生产线,数实融合进一步提速,不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以数字手段打造美好生活场馆之外,冶山春秋园引入AR数字许愿树、泉山摩崖题刻科技拓印等数字艺术形式,打造马球场遗址数字多媒体秀……宋代的青绿福州、闽越开疆图穿越而来,数字手段为人们打开了无限想象空间。如今,数字化生活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生活方式:92.5%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2023年“网络中国节·春节”主题活动相关内容总传播量达304.5亿次,2023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7亿……成绩之下,也要正视我国数据资源管理和利用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的现实,数据多元流通模式待完善、数据价值有待进一步释放等问题也应得到重视。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一个数字经济大国正不断开拓数字经济新蓝海。策划:陈芳
5月24日 下午 9:15
其他

什么样的地方,一年吸引12.9亿人次“打卡”?

“来国博,看中国。你看见的,是历史之中国、发展之中国、开放之中国、未来之中国!”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介绍文案中,有这样一段叙述。上下五千年的“中国范儿”,在国博窥见脉络。
5月18日 下午 4:50
其他

启动!中国5G异网漫游来了

新华鲜报|启动!中国5G异网漫游向你我走来数字时代,没有什么比连接更重要。信号不畅,会让网络体验打折扣。好消息来了!5月17日,在浙江宁波举行的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联合宣布,启动5G异网漫游商用推广,让边远地区畅游5G“不掉队”。什么是5G异网漫游?通俗地讲,就是不换卡、不换号,当我们所用的运营商没有5G网络覆盖时,手机可以自动切换,使用其他运营商的5G网络。在一些边远地区、农村地区,基站铺设没那么密,会出现覆盖面不够、信号弱的现象。5G异网漫游,对加快5G网络覆盖,特别是提高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水平意义重大。让超过8亿的5G用户都能畅享高速的移动通信网络,并不寻常。首先就是“一盘棋”。实现5G异网漫游,靠的是网络共享,讲究的是运营商以及产业链的合作。我国幅员辽阔,不论是建设基站还是运维网络,都不可能靠单打独斗。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筹指导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不断推进网络的共建共享。四个“大块头”形成合力,才能不断降低建设成本、提升效率、优化服务,让用户享受到更多便利。其次要有技术的突破。比如,“5G核心网漫游”这种方式,不仅要求运营商部署独立的5G移动核心网,还要实现网间互通,完成跨网移动性管理、安全管理等。在无国际先例和可用标准的前提下,4家运营商与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创新制定5G异网漫游技术方案,先后完成实验室测试、外场测试和现网试点。去年5月,5G异网漫游在新疆试商用,验证了商用可行性。接下来,相关省份将制定具体推进计划,加快推广落地。不管是“漫游”到哪家运营商,都要有一定的基站覆盖规模。实现5G异网漫游,还要靠完备的网络基础作为支撑。多年来,我国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持续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截至今年一季度,累计建成5G基站364.7万个,为加快5G网络覆盖和异网漫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把网建好、把网用好,每一步都不简单。如今,10.92亿人的网民规模,超过50万亿元的数字经济体量,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大量创新,都靠持之以恒地加快网络发展作为支撑。启动“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推广5G异网漫游,移动通信网络正向“更快”和“更广”突破。人们期待,网络更通畅,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策划:陈芳
5月17日 上午 10:23
其他

跨越2000余年!“东方睡美人”辛追AI重现

新华鲜报|跨越2000余年!“东方睡美人”辛追AI重现穿越2000余年,能否看到古人真容?AI助力下,这一愿望正成为现实。5月17日,有“东方睡美人”之称的汉代辛追夫人化身3D数字人,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在数字化领域的重大应用。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一号墓出土的辛追夫人遗体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湿尸,湖南博物院以辛追夫人为原型进行数字化复原意义非凡。数字人“辛追夫人”栩栩如生:她呈坐姿,年龄大约35岁,皮肤肌理清晰可见,毛发材质高度逼真,服饰妆造根据出土文物1:1还原,体型体态甚至手部细节也依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时情况复原。最大限度还原,难在哪?辛追出土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医学影像设备局限,仅对其颅骨进行了X光片病理检查。“辛追出土时外形完整,全身润泽,皮下软组织柔软有弹性,部分关节可活动,甚至眼睫毛尚存,手指、脚趾纹清晰可辨,推测其约50岁。”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介绍,出土时面容已肿胀变形和腐败,生前面貌不得而知。2002年,湖南博物院曾推出一版辛追容貌复原像。但受技术局限,这一复原成果留下了遗憾。技术支撑和考古研究积累,让更真实复原有了可能。“当年留存的影像资料为颅形和面型判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颅面复原专家袁中标说。专家团队通过已有的X光片、现场观察和模型测量计算出头骨结构形状及五官比例关系,结合现代技术,建构出头骨的数据模型。“人像特征千变万化,只有类型相似,而无完全相同,还需根据多年工作中掌握的颅面关系规律,反复研究论证和修改细节。”袁中标说。如何让“辛追夫人”更生动?超写实数字人技术来助力。通过高精度人体建模技术,可还原人体微小的生物特征,人脸毛孔清晰可见。“最先复原的辛追约50岁,我们利用AI绘画、大模型等相关技术,建构出不同年龄的虚拟数字人形象。”长沙数字鲸鱼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日晖介绍。复原没有止步。从“活”过来到“动”起来,可交互版“辛追夫人”AI智能体预计下半年推出。她会文物讲解和实时对话,将可带你越千年,聊汉室纷纭。现代科技加持下,文物研究有温度,工艺复原有灵魂。从2000余年前走来,“辛追夫人”可见可感。敦煌、故宫、三星堆等通过数字化,让众多文物活起来,也让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有触及感。策划:陈芳
5月17日 上午 9:42
其他

0.99万亿元,1.24万亿元,1.42万亿元,1.56万亿元……

新华鲜报|近1.6万亿元!从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上扬曲线看向“新”力透过一条研发投入增长的曲线,能看出企业怎样的创新活力?1.56万亿元——这是2023年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成绩单,同比增长约10%。拉长时间轴看,这是一条不断上扬的曲线:0.99万亿元,1.24万亿元,1.42万亿元,1.56万亿元……根据新华财经的统计数据,从2020年至2023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逐年增加。这条曲线里,蕴藏着怎样的企业夯基蓄能的努力,又能触摸到哪些经济向“新”而行的脉动?来看更多详细数据。日前,随着5300多家境内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完毕,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出炉的数据,释放了创新活力的积极信号——2023年,沪市主板上市公司合计研发投入近9000亿元,同比增长5%;北交所上市公司研发投入87亿元,同比增长6.37%;深市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1934亿元,同比增长10.19%——均实现连续三年增长。研发强度,即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体现企业的创新力度。作为“硬科技”公司集中地的科创板研发强度10.87%,为几个交易板块中最高。其中,有83家公司研发强度连续三年超20%。2023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超1500亿元,同比增长14.3%,进一步彰显创新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企业都要培养向“新”力,加大研发投入是关键一环。如今,企业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占比7成以上,如何更好发挥其创新主体作用?首先要舍得投。利润和订单不错的企业,往往舍得在研发上花钱,以创新获得竞争优势。宁德时代近5年研发投入合计约500亿元,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4成,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全球第一。研发投入增长的“大户”,也往往是表现亮眼的行业。新华财经数据显示,一季度研发投入增速排名靠前的电子、交通运输、汽车等行业,净利润增长也位列前十。根据深交所数据,2023年创业板超8成研发资金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研发投入同比分别增长6.44%、16.91%、12.39%,这些行业的增加值在中国经济首季报中也成为一抹亮色。其次要有真本事。研发投入要坚持长期主义,不断锻造技术硬实力。不追求“短平快”,更多科技成果才能落地生“金”。2023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近6成的中国移动,已沉淀450余项AI能力,赋能超过900项应用;中兴通讯2023年研发投入超260亿元,公司累计申请约8.95万件全球专利……以“新三样”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如今引领世界潮流。业界有“技术鱼池”的比喻:企业的自研技术汇聚在一个“鱼池”里,市场需要的时候,就捞一条出来。这道出了创新的智慧:结合自身优势,瞄准客户需求,紧扣时代所需。创新离不开“软环境”。企业要努力,政策也要给力。“真金白银”的政策,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动能。国家将符合条件的行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工信部等7部门出台意见,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的金融支持力度。研发之根扎得越深,应用场景的土壤越肥沃,创新的大树越能枝繁叶茂。相信更多有向“新”力的企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策划:陈芳
5月15日 下午 10:49
其他

563万名!这支队伍更有力托起亿万人健康

编辑:秦交锋海报设计:苗夏阳
5月12日 下午 5:02
其他

超14000公里!这条我国“最长直飞国际客运航线”不寻常

新华鲜报|超14000公里!“最长直飞国际客运航线”架起中国拉美交往“新桥梁”5月11日晚上,首航航班CZ8031从深圳起飞,飞行约16小时,跨越超14000公里,抵达墨西哥城。这条航线不同寻常——这是目前我国最长的直飞国际客运航线,也是我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唯一直飞墨西哥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客运航线。中国与拉丁美洲“跨半球”交往距离被拉近。此前,中国旅客从国内飞往墨西哥或其他拉丁美洲国家,通常要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一到两次中转,行程时间长达30至40小时。新航线开通后,深圳直飞墨西哥城只需约16小时。一条客运航线开通直飞,说到底是两地客源和需求使然。墨西哥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两国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有着旅游、商务、探亲、劳务等多元的客源基础。跨半球的交往很远,却又很近。潘帕斯草原的优质牛肉、安第斯山区的香醇红酒、热带雨林的精品咖啡……越来越多拉美地区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家庭,而中国的手机、电脑、汽车等产品也持续畅销拉美地区。“开通该航线,是南方航空积极响应和服务中拉经贸发展和人员交流往来需求,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南方航空深圳分公司总经理袁金涛说。这是一条顺畅、开放的“空中丝路”。出席当天首航仪式的墨西哥驻华大使赫苏斯·施雅德说,中国是墨西哥在亚太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墨西哥在世界上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为促进墨西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加强与中国的联系。“作为大使,我目睹了墨西哥引发了中国企业的浓厚兴趣,中企在墨的投资意愿快速增长。”当前中国与拉美地区交往合作持续深入。5月1日,中国-厄瓜多尔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中国在拉美的自贸“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拉贸易额突破4890亿美元,同比增长1.1%。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中国已与22个拉美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双方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金融、旅游、太空、南极、海洋、环保等领域合作,人员往来日益密切。比如在玻利维亚,中资企业近年来修建了2000多公里公路,为当地创造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在苏里南,中国援苏农业技术合作中心技术援助项目深得当地人喜爱;在乌拉圭派桑杜省,中企助力乌拉圭打造的输电网络跨越乌北部5省,切实为当地百姓谋福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开通直航就是为了把中拉友好更进一步加深、走实。”外交部拉美司司长蔡伟说。策划:陈芳
5月12日 下午 3:56
其他

我国首台!正式建成

新华社权威快报|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设备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正式建成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建设的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5月10日通过工艺测试,将高效开展行星际空间天气日常监测,为我国和国际空间天气预报提供高质量观测数据。这是我国首台专门用于行星际闪烁监测的望远镜。来自银河系之外的致密天体所辐射的射电波在通过行星际空间时,会被太阳风湍流不规则结构散射,最终形成射电时序流量的随机起伏,该现象被命名为行星际闪烁。行星际闪烁如同太阳风中的射电浮标,可用于监测太阳风暴在行星际空间的扰动传播过程。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的重大设备之一,实现了芯片级到系统级研制的全面国产化,探测灵敏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记者:张泉、刘懿德编辑:边思琪设计:苗夏阳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联合出品
5月10日 下午 5:25
其他

首次在华举办!这个全球性会议不一般

新华鲜报|首次在华举办!这个聚焦AEO的全球性会议不一般对广大外贸企业而言,通关速度越快,通关成本越低,越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AEO,“经认证的经营者”的英文缩写。这项来自世界海关组织的认证制度,对信用状况、守法程度和安全水平较高的企业给予多项优惠便利,被称作助力企业外贸发展“加速跑”的一张“绿色通行证”。全球AEO大会,被视为世界海关组织最大规模的能力建设活动。5月8日,第六届全球AEO大会在深圳开幕,这是中国首次举办AEO领域最高级别的全球性会议。3天时间里,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商界、学界代表等1200余人将齐聚一堂。5月8日,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第六届全球AEO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新华社记者
5月8日 下午 9:16
其他

​惠企政策延续!这一费率延至明年年底

惠企政策延续!1%失业保险费率延至2025年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6日发布消息,明确推出一揽子阶段性、组合式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举措,将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的政策延续至2025年底,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继续实施稳岗返还政策至2024年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这些政策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作用,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这位负责人介绍,实施稳岗返还政策方面,中小微企业按不超过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返还、大型企业返还比例不超过30%;资金用途由现行四项稳定就业岗位支出扩大至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支出;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参照实施。此外,人社部门将延续实施技能提升补贴政策至2024年底。参加失业保险1年以上的企业在职职工或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取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按照初级(五级)不超过1000元、中级(四级)不超过1500元、高级(三级)不超过2000元的标准申请技能提升补贴。记者:姜琳
5月7日 上午 9:14
其他

多国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跌跌不休”为哪般?

经济热点问答|多国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
4月28日 下午 8:11